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藥食同源物質是具有傳統食用習慣、兼作為中藥材使用的物質統稱。在現代食品和藥品監管體系建立過程中,將藥食同源物質采用目錄制管理是中醫藥傳統文化與現代監管體系融合的必然要求。藥食同源物質遴選首先尊重傳統飲食習慣,所含中藥材具有較長的食用歷史,有可參考的用量、用法資料。同時,藥食同源物質遴選還需要參考現代毒理學研究資料,在日常口服劑量下安全性有保證的中藥材才能入選藥食同源物質。因此,藥食同源物質可以歸納為安全性相對較高、具有傳統食用習慣的中藥材。

隨著我國人口結構老齡化的加劇和大健康理念的回歸,預防和早期干預等中醫治未病思想開始引起人們的重視,“寓治于養”成為共識。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也使得人民飲食需求從吃飽向吃好轉變,對食品營養、功能、口味的多樣性要求提高。藥食同源物質必然成為食品產業結構升級換代、消費內循環提升的重要動力。然而,藥食同源物質有關著作質量參差不齊,專業性的解讀較少,藥食同源物質也存在功效被夸張和誤用的風險。

本書力求從歷史資料和現代研究等方面展示藥食同源物質的客觀全貌,一方面為從事藥食同源研究的同行提供系統性的資料詳讀,另一方面也為大眾深入了解藥食同源物質提供科普釋義。全書以課題組承擔藥食同源物質目錄修訂資料為基礎,經歷了反復的斟酌和增刪最終定稿。

本書分為總論和各論。總論部分介紹了藥食同源的發展史、藥食同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藥食同源有關問題的述評。分論部分完整介紹了101種藥食同源物質的藥用、食用的古今使用情況(注:附錄中共列舉了103種,其中山銀花和粉葛新增于200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9年增補本中,因此有關這兩個品種的本草記載資料較少。故在分論部分,將山銀花附于金銀花品項下,粉葛附于葛根品項下,特此說明)。每個品種又由7個小標題組成,分別為概述、來源考證、歷代本草記載、用法與用量、藥膳應用、現代研究、安全小貼士。具體編寫內容如下:

1.概述 置于每種藥開篇,旨在向讀者提綱挈領地介紹每一個藥食同源物質的基本情況,其內容主要是對該物質進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篇幅短小、易于理解。

2.來源考證 分為兩個主題,一個是品種考證,另一個是藥用部位考證。從中藥視角來看,藥食同源物質大多為植物藥和動物藥,因此,本部分對藥用植物或動物的物種基源和使用部位情況進行了古今用法的溯源探究。考證資料主要參考《中華本草》及相關文獻研究。

3.歷代本草記載 收錄了歷代知名綜合性與臨床類本草著作,按照時間順序進行了原文展示。考慮到篇幅,《本草綱目》只收錄附方內容,該部分為李時珍廣泛收集的前朝有效方劑,其中不少是他本人的經驗方,其網羅之富,為本草諸書之冠,故引此內容。

4.用法與用量 以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為參考,對該品種的用法與用量進行了歸納總結。

5.藥膳應用 從“食用”角度對具體物質的現代藥膳應用進行了展示,分別從5個方面進行整理:粥類、湯類、茶類、酒類和相關食用制品。每個藥膳方又分別從來源、材料、做法和功效進行列舉說明。

6.現代研究 分為3個主題,分別是主要成分、主要活性和毒理學評價,旨在從現代藥理學的研究角度對藥食同源物質進行科學、準確地剖析。其中“主要成分”從營養成分和其他特殊成分角度進行歸納整理;“主要活性”整理了現代最新藥理學研究結論;“毒理學評價”是對該品種的食用安全性進行文獻報道的總結。

7.安全小貼士 從中醫體質學角度,根據不同人群的身體特點,提供了食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溫馨提示。

在本書付梓之際,感謝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委托項目對本書出版的支持和肯定。特別感謝張瑞賢研究員、胡世林研究員對本書編寫工作的支持,同時對參加本書編寫和圖片處理人員付出的辛勤勞動表示感謝。

盡管本書力求資料客觀、完整,但難免有疏漏和不盡合理之處,加之藥食同源物質研究是一個不斷深入和動態發展的過程,課題組會持續跟進相關研究并不斷修訂完善。歡迎從事藥食同源物質研究的專家共同參與,不斷推動我國藥食同源物質研究與產業化發展。

編者

2020年12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西县| 左云县| 扎兰屯市| 平山县| 夹江县| 沿河| 呼玛县| 海宁市| 翁源县| 抚宁县| 肇庆市| 临高县| 北宁市| 永靖县| 兰州市| 佛学| 枞阳县| 伊宁县| 许昌县| 集贤县| 珠海市| 蓬莱市| 永宁县| 合江县| 肇州县| 蓝山县| 齐齐哈尔市| 晋宁县| 无极县| 中卫市| 通渭县| 邹城市| 辽阳市| 中超| 美姑县| 壶关县| 阿拉尔市| 湄潭县| 凌源市| 贺州市| 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