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中醫藥源遠流長,幾千年來,維護著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功勛卓著。在新時代的今天,其依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指出:中醫藥具有5種資源,應充分發揮3種作用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并充分肯定了中醫藥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而“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居于三種作用之首,進一步明確了“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治未病是中醫藥的特色優勢,要求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控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大健康時代,國家重視和強調中醫在健康服務方面的重要作用,作為醫務工作者,應該怎樣促進全民健康呢?是治愈更多的患者嗎?顯然不全是。那么,中醫的健康大道是什么?“治未病”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在當前醫學模式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的社會背景下,系統研究、整理與傳播中醫治未病理念、方法和實踐經驗,對于提升民眾健康意識、防控常見慢性病、減輕醫療負擔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中醫治未病的內涵、外延及其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能并不為普通大眾知曉和理解。很多人對中醫治未病缺乏了解,即使在衛生健康行業,除了從事中醫治未病的專業工作者外,能真正理解和弄清中醫治未病思想的人也并不多,更談不上如何正確地運用中醫治未病思想于實踐之中。基于上述認識和情況,我們編寫了《健康大講堂——中醫治未病》一書,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以我們的專業為大健康貢獻一份力量!

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對中醫治未病學習的需求,我們廣東省老年保健協會養生專業委員會利用專家資源優勢,整合中醫治未病及健康衛生相關領域的專家和教授,集思廣益精心編撰此書。一方面,以專業的視角,對中醫治未病的源流、理論方法及實踐經驗進行科學系統全面的歸納整理;另一方面,以非專業讀者的視角,對全書目錄、邏輯結構、文字表達等,進行語言優化,力求為讀者呈現一本有趣味、有內涵、有營養的好書。讓讀者能夠輕松愉悅地暢讀本書,學習治未病的技術方法,感悟治未病的健康之道。

本書介紹了治未病的概念、源流、內容,并具體闡述治未病是保持健康之道、阻擊亞健康之道、促進康復之道、盡享天年之道,強調中醫治未病是促進健康和健康事業的大道。本書的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緊扣主題 構思獨特

本書緊緊圍繞中心主題“中醫治未病”而展開,并且通過一個核心(未雨綢繆,及早干預)、兩個開始(從現在開始,從體質辨識開始)、三大法寶(中醫養生,中醫內調,中醫外治)、四大效益(保持健康、阻擊亞健康、促進康復、益壽延年),將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有機地整合在了一起,使得本書緊扣主題,邏輯清晰,結構嚴密,科學性強。

2.旁征博引 有血有肉

雖然本書在結構上緊扣主題、邏輯嚴密,但是在內容表達上,進行了適當的發散發揮,圍繞各個主題引用了一定的名人名言、歷史典故、成語故事、熱點事件、病案病歷等,使內容有血有肉,極大地增加了本書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3.深入淺出 幽默風趣

本書定位為一本具有專業高度的科普著作,撰寫文風盡量深入淺出、幽默風趣,盡量按照科普大眾化的語言去表達,把復雜的問題簡單說,深奧的理論比擬說,文言文以白話文說,正話反說,提問題說,長話短說,編順口溜說,使本書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又不失幽默風趣。

4.杜絕空洞 聯系實際

本書杜絕空洞的理論,強調言之有物,廣接地氣。對于相關理論,本書結合實際應用做了必要的詮釋和解讀,以方便大眾理解。而對于操作方法,本書則在相關章節有針對性地穿插介紹。同時,還指出了當前養生治未病方面存在的錯誤觀念及行為,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5.附錄規范 提升素養

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目標,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先后發布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母嬰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試行)》《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這三大健康素養界定了現階段我國公民健康素養的基本內容,對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了規范。三大健康素養的特點是:基礎、簡練、權威、實用,對全面提升公民基本素養有很大的幫助。將三大健康素養作為附錄附于書末,以期對全書起到一個畫龍點睛的作用。

全書集專業性與科普性于一體,讀者受眾面廣,既適合中醫藥衛生領域的專業人士,也適合普通大眾,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人員:

1.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重視健康、愛好中醫的非醫學專業人員;

2.健康相關領域研究者;

3.醫學及相關專業,特別是中醫藥大專院校學生;

4.從事大健康、養生保健事業及產業人員;

5.基層、社區衛生技術人員及全科醫生;

6.大健康及衛生行政管理人員。

本書得以編成出版,首先要感謝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支持我于1995年創建深圳市蓮花北社區健康服務中心,2012年調我擔任治未病中心主任,這些工作經歷為我編寫本書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非常感謝廣東省老年保健協會領導、廣東省老年保健協會養生專業委員會各位委員給予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幫助。特別感謝本書顧問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養生學博士生導師劉煥蘭教授,還要感謝特邀編委廣州中醫藥大學黃理杰、陳煒兩位養生學博士。

在編寫過程中,各位作者付出了辛勤努力,他們大多是衛生健康領域的知名專家、治未病及相關科室主任,盡管工作繁忙,但都能親自撰稿,并對書稿反復推敲修改,確保了本書的編寫質量和學術水準。謹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此外,在成書過程中,參考借鑒了相關文獻資料、中醫養生治未病成果和其他健康科普讀物,謹在此向原作者深表謝意!

由于我們能力和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諸多疏漏和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同時也期望有關專家、同道不吝賜教,以便我們進一步修訂完善。

鄧旭光

2021年6月6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桂县| 潜山县| 江阴市| 仪征市| 蒙阴县| 鹤庆县| 阜平县| 福海县| 尉犁县| 东源县| 顺义区| 招远市| 高唐县| 正阳县| 铜陵市| 德化县| 闵行区| 黑龙江省| 锦屏县| 江陵县| 大悟县| 海城市| 武川县| 石泉县| 菏泽市| 寻甸| 岱山县| 新安县| 五原县| 龙岩市| 礼泉县| 固镇县| 九龙坡区| 定南县| 稻城县| 吉林市| 五大连池市| 大庆市| 拉萨市| 天峻县| 浑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