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物的分析
  • 羅素
  • 3112字
  • 2025-03-03 16:51:01

(一)

“物的問題”,有兩方面;一是物理學上的研究,一是哲學上的研究。我此次講演這個問題,也是從這兩方面下手;大約四分之三的時間,是物理學的研究,其余四分之一時間,是哲學方面的討論。

物理學上的物的觀念,到近年來,經(jīng)了一個大改變。從前的物,是一種占據(jù)空間的質(zhì)體;現(xiàn)在的物,是一個兼含空間時間的事跡(Event)。這種觀念改變的原因,就是近來新出的相對說(Theory of Relativity)。相對說是近年的新發(fā)明,尤以國物理學者愛恩斯坦(Albert Einstein)闡發(fā)的功為最大。他的意思,是說凡運動皆是相對的;宇宙間更無絕對是動,或絕對是靜的物體,這種相對的意思,在哲學上已經(jīng)很古了,不過應用到物理上去,要算是近年的新發(fā)明。

氏的相對說又分兩個:早一點的,范圍狹小一點的一個,叫做特別相對說(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是一九零五年發(fā)表的。后來在戰(zhàn)期間,氏把相對說的范圍,更推廣了,這個后來叫做普遍相對說(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特別相對說的大要,是證明平常所說的空間時間的分別,不過是一種世俗沿用的習慣,實際上并非如此的。我們自來想著,兩地間的距離,或者兩事間的時候,是一個實在的物理上的數(shù)量,其實不然。凡空間或時間的數(shù)量,都是依觀察人的行動為轉(zhuǎn)移。但是有一件東西,是空間時間組合而成的,名叫“事間”(Interval)。這件東西卻和觀察的人沒有關(guān)系。我現(xiàn)在把求事間的算式寫出,設如x為兩事間的距離,t為兩事間的時候,s為事間,就有

s2=c2t2-x2(時間-事間)或s2=x2-c2t2(空間一事間)

在這兩個算式中間,c是光的速度,每秒鐘約三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糎。

求s的方法,又可用幾何作圖表明如下:

(一)

(二)

如圖(二)作AB線等于x,以A為圓心AB為半徑作弧,又由AB線上作垂線等于ct使與圓弧相交得D點,則AD即所求的s。圖(二)的作法可以類推。

普遍相對說的大要,在發(fā)明一個通律,就是重力新律。這個通律,不但包括牛頓的定律(略有改變一點)并且包括能量不滅律,動量不滅律,以及動力學的全部,除了電磁學之外,無一不包括在內(nèi),大概說來,凡這個新律,和牛頓定律有不對的地方,實驗的結(jié)果,總是這新律占優(yōu)勝,照這新律講起,空間時間的組織,竟是非歐克里得。一個質(zhì)點在空間時間組合中間的運動跡,我們叫做“自然線”(Geodesic),因為他只是順著自然,那長短是不一定的。

普遍相對說有兩個原理:

(一)設兩物體的速度,為相對的等速時,則描寫自然的諸定律在兩物體中必為一樣。

(二)上面的公理,無論在那兩件物體上都可應用。

要懂得相對說,必定要有許多非常的想象,平常物理上的速度比較起光速來,是很小的。在這些很小的速度里面,牛頓式的動力學,是差不多真確的了。但是近年所發(fā)明的鐳的質(zhì)點放射,其速度也與興的速度相差不遠。又近年測度的方法,益見精確,就是天文上的速度,若有差錯,也可見得。我們現(xiàn)在曉得物質(zhì)的重量,不是常數(shù),但在運動的方向上,因運動而增加。我們并且曉得一個物體的大小,有因運動而發(fā)的理由。這個理由,我隨后就加說明。不但如此,世界上沒有絕對運動這件東西,凡運動都是相對的。所以自然律令不能說我們能測定絕對運動。牛頓的錯誤,就在這一點。

我們討論運動,不可把我們的想象,限于地球上的住者,設如我們想象自己住在慧星上,看到太陽系,或者在一個物質(zhì)的電子上,看到試驗室,我們的世界,必然奇怪的了不得。世界原來是奇怪的,平常人不覺奇怪,乃是一個奇怪事體。

平常人以為地球是不動的,天文學家以為太陽,或他恒星,或其他星球世界之中心是不動的。這樣的想法都不對。動與靜完全是相對的。火車在鐵軌上行駛,可以說火車對于鐵軌行動,反過來,也可說鐵軌對于火車行動。

有一個極重要的實驗的結(jié)果,為特別相對說所根據(jù)的,就是說光的速度無論對于什么物體,都是一樣的。這個話又奇怪了!比如有一火車,由車站出發(fā),他的速度是每時六十英里,又有一人,由同地出發(fā),他的速度是每時四英里,那嗎,火車對于車站的速度為三十英里,自動車對于車站的速度為六十英里,人對于車站的速度為四英里。倘若自動車與火車相同而行,他們相對的速度,是九十英里,其余的算法,都可以類推。那嗎,有一個光線由車站射出,光線對于火車的速度是三〇〇,〇〇〇啟羅米突,減二加三十英里嗎?對于自動車的速度,是三〇〇,〇〇〇啟羅米突減二加二十英里嗎?我們想來這是不錯的,但是不然。

從前的物理學家,把光認為以太中的一種波動。設如地球?qū)τ谝蕴乃俣仁莢,那么,光與地球運動的方向相同時,其速度為c-v,相反時,其速度為c+v。譬如一個人在河流中間游泳,順流的時候,速度必定比逆流的時候大,是一定不易的。國的兩個物理學家,叫邁可生,莫爾列(Michelson Morley)的,曾屢次實行以太中光的速度的試驗。他們用半透明鏡如D接受由S發(fā)來的光線,因為D是半透明的,所以光線到D,一部分就反射到B,一部分透過到A。AB是兩個反射鏡,互為垂直,而且是距離相等的,受了光之后,仍舊射回到D。D是半透明鏡,所以受A的反光之后,一部分通過了一部分反到C。受了B的反光之后,一部分反射去了,一部分也通過到C。所以在C的地方,兩光仍合成一光。現(xiàn)在把這食品,安置在一個地位,使A的方向與地球公轉(zhuǎn)的方向平行,B的方向和地球公轉(zhuǎn)的方向為垂直。設如光線是以太中的波動,由AB反射回來的光線,應該有遲速的不同;合到C處,就應當生進一步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邁可生莫爾列的試驗,就是應用這個原理。

上面所說光線遲速的原理,很不易明白,我們現(xiàn)在再說一個譬喻。設如有兩只船順流下駛,岸上有一人沿河岸進行,且時常和一只船并著。兩船的距離,是兩英里;船和人的距離,也是兩英里。河流的速度,是每點鐘三英里。設如在一定的時候,在一只船上,放出兩個鴿子。一個飛到那只船上,然后飛回,一個飛到人的去處,也就飛回。現(xiàn)在的問題,是兩個鴿子能同時回到一處嗎?

設如鴿子飛的速度,是每點鐘五英里,飛往船上的鴿子,去的時候,是5-3=2,每點鐘只趕上兩英里,但是兩船的距離,恰兩英里,所以去時,飛到那船的時間,是一點鐘。回來的時候,是 5+3=8,每點鐘可得八英里,二英里的距離,只要一點鐘,即十五分鐘就夠了。故往來一次,總共時間,是一點十五分鐘。

飛往岸上的鴿子,設如所需的全時間為t,則得

即t=1

故飛往岸上的鴿子,比飛往船上的鴿子,必定先回來。

但是據(jù)邁可生,莫爾列的試驗,兩只鴿子竟是同時回來的!他們試驗的裝置,完全和鴿子的譬喻同樣。設命距離為l,地球在以太中的速度為c,則光向地球運動上往來的時間為,而與地球運動成直角方面光波往來的時間,從

y雖然很小,但是整數(shù),所以,即與地球運動方向平行時光行的時間,比與地球運動方向垂直時要長些,但是邁莫兩氏試驗的結(jié)果說不然。

這種異樣的結(jié)果,費慈格納(Fitzgerad)和羅倫慈(Lorentz)曾有一個解說,這個解說,就是他們的普通縮短說(Theory of General Contraction)。他們以為凡物體有向運動方向縮短的趨向,與運動方向平行的時間,本來應該比運動方向垂直的時間長,但如假設平行方向的物體,縮短了 ,那嗎,應該長出的時間,恰恰與之抵消,所以畢竟沒有長短的差別,這種解說,自然完全是一個假設,但是這種假設,在相對說上,是可以成立的。

許多有關(guān)系的物體速度的總和,不是相加的,但比各分速度之總和小一點。比如你在火車的通道上行走,每點鐘四英里,你的火車每點鐘行三十英里。你對鐵路的速度,并不是每鐘十四英里,但是稍小一點。

關(guān)于這個問題,費佐(Fizeau)曾經(jīng)有一個試驗。他用一個很長的玻璃管,裝滿了水,使光線通過,測定速度,再用流水在管中通過,再測定光的速度。設如光在靜水中的速度是w,水流的速度是v,費佐求得光對于水管的速度

在這個算式內(nèi),n是光的屈折系數(shù)等于。照羅倫慈的算式,如水流與光行為同向,為異向,

這方程式是完全由理論上得來的。但是如把這方程推展起來,他同費佐的方程式,在觀察上必不可免的差誤以內(nèi),可算是密合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碚区| 淳化县| 镇康县| 渭源县| 涪陵区| 瓮安县| 堆龙德庆县| 湘阴县| 富平县| 敦煌市| 闸北区| 当涂县| 祁门县| 四平市| 甘南县| 哈尔滨市| 万安县| 平乡县| 宝鸡市| 上饶县| 霍城县| 神木县| 乐安县| 红桥区| 普定县| 阿拉善盟| 定边县| 无锡市| 泽库县| 松原市| 巴林右旗| 永川市| 墨竹工卡县| 神农架林区| 通榆县| 临澧县| 江川县| 曲沃县| 上高县| 襄城县| 长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