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叫三遍時,趙家青磚墻上的火苗子總算熄了。林遠一腳蹬翻祠堂前的石香爐,火星子混著香灰撲簌簌落在趙老爺光脊梁上。這老賊被麻繩捆成端午的肉粽,昨夜還油光水滑的辮子早叫松油燎成了焦麻繩。
“鐺——鐺——“徐大掄起趙家庫房的銅鑼,沿著凍土路挨家砸門:“老少爺們聽真!河西的麥子返倉,祠堂的銀錢見光嘍!“膽大的后生扒著墻頭張望,瞅見二虎扛著三袋精白面往村口石碾子走,面袋子豁口還噗噗往外冒白煙。
瘸腿老漢最狠,把趙家馬廄的草料叉往井臺上一插,掛起塊褪色門板,蘸著灶灰歪歪扭扭寫:“天殺賬目今日銷“。幾個婆娘壯著膽子湊近,正看見劉大錘掄斧劈開祠堂的鎏金鎖,嘩啦啦倒出二十幾本藍皮賬冊——那賬上記的哪是田畝?分明是莊戶人的血印子!
“都來瞧真嘍!“林遠突然跳上石碾子,把趙老爺的綢緞褲衩往人群里一甩:“這老狗往觀音土里摻麩皮時,可想過有今天?“說著拎起個麻袋底朝天猛抖,雪片似的田契紛紛揚揚落在凍土上,有個膽大的娃子撿起張契紙就要撕。
“慢著撕!“趙黑塔突然舉起剁骨刀,“讓這驢日的親手畫押!“說著把趙老爺血糊糊的拇指往印泥罐里一按。契紙按滿紅手印那刻,不知誰家媳婦突然把發霉的菜團子砸過來,正糊了趙老爺滿臉黃綠渣子。
日頭爬過老槐樹梢時,村口已排起長龍。徐大蹲在碾盤上撥算盤珠子,每念一戶姓名,底下就爆出哭喊:“河西李老蔫家,七畝水田帶兩頭青騾!““東溝王寡婦,五兩雪花銀補灶臺錢!“有個瞎眼婆子摸著田契上的紅手印,突然跪在地上啃了滿嘴泥:“他爹...你在奈何橋上睜睜眼啊...“
林遠倚著祠堂斷墻灌涼水,瞅見二虎帶人把趙家刑具堆成小山。火鐮擦響的瞬間,十八套鐵蒺藜鞭子燒得噼啪亂炸,倒比年節的炮仗還響三分。
日頭爬過祠堂斷墻時,二十八個粗陶碗在碾盤上擺成八卦陣。林遠揪著趙老爺的焦黃辮子,把這團白肉按在香案前。徐大提起趙家庫房翻出的狼毫筆,蘸著朱砂在黃表紙上畫押:“今有惡紳趙德全,自愿將祖產盡數...“
“放你娘的羅圈屁!“趙老爺突然掙起脖頸,“老子祖上是洪武年間的...“話沒說完叫劉大錘一鞋底抽在嘴上,崩出兩顆金牙。
瘸腿老漢抖著手把田契鋪開,上頭朱砂印子還冒著腥氣:“河西李老蔫家七畝三分,東溝王寡婦旱地五畝...“每念一樁,人群里就爆出哭嚎。有個裹腳婆子撲上來撕咬趙老爺耳朵:“把我家春妮的賣身契吐出來!“
二虎拎著趙家賬房過來,這廝褲襠濕了一片,哆嗦著翻開描金賬簿:“天啟二年,王木匠抵債閨女一個,作價三錢...“話沒說完叫趙黑塔連人帶賬簿踹進火堆,羊皮賬冊燒出人油味。
“從今往后!“林遠突然跳上焚契的火堆,火星子竄上他補丁褲子,“咱們立三條新規:一不納糧,二不抽丁稅,三不立賣身契!“底下轟然叫好聲驚飛老鴰,幾個后生把“趙家莊“的石碑砸得粉碎。
林遠大聲喝道:“今日趙家莊改名耀華莊!”
徐大踹開趙家祠堂的樟木箱,翻出套沾灰的刻碑工具——往年趙家立功德碑時,專從縣城請的石匠家伙什。趙黑塔抓起三尺長的鐵鏨子,掄起夯墻的八角錘:“當年老子給趙家刻碑鋪路,今日倒要刻個痛快!“
鐵錘砸在鏨子上的脆響震得人牙酸,青石板上火星四濺。劉大錘蹲在旁邊鼓風箱似地喘粗氣:“往左三分!當年趙老狗教石匠改界碑吞我家的田,就是這么指點的!“碎石子崩到王寡婦衣襟上,她竟撩起衣角兜住:“留著給祠堂奠基用!“
原先的“趙“字才鑿到一半,趙黑塔突然發狠,鋼鏨斜刺里劈進石紋。三十斤的八角錘掄圓了往下夯,“咔嚓“一聲竟把鎮宅的青石板劈成兩半。碎碴子飛濺中,“耀“字的火字旁已然入石三分,活像團跳動的火焰。
“使不得!“瘸腿老漢突然撲上來,枯手死死攥住鏨子頭:“得留著半塊殘碑,教后生們記得趙字是怎么碎的!“說著從懷里掏出個粗瓷碗,碗底積著趙老爺傷口滴落的黑血:“拿這個當墨汁!“
“今日便斬了趙老東西這個狗賊以證耀華村的新生!“林遠喊到:”徐大,取大刀來!“
徐大踹開西廂房暗門,塵霧里撞出柄六尺長的鬼頭刀——正是往年趙家砍逃奴的刑具。刀刃上十七道崩口還凝著黑血痂,刀柄纏的褪色紅綢活像條干癟的腸子。
“拿新火淬!“瘸腿老漢突然捧出個粗陶罐,里頭盛著各家湊的灶底灰。劉大錘掄錘砸斷趙家鐵窗欞,將鬼頭刀架在火堆上燒得通紅。王寡婦帶頭啐了口唾沫,二十幾個婆娘依樣把唾沫星子濺在刀刃上,滋滋騰起青煙。
林遠攥住纏了濕麻布的刀柄,刃口映出他血絲密布的眼:“趙德全!這第一刀還你家大旱年逼死的三十六條餓殍!“說著刀鋒貼上老賊后頸,肥肉登時燙出焦臭味。
“第二刀還你家祠堂底下八具童男童女的鎮宅骨!“刀身突然翻轉向下,剜去老賊肩頭三兩大肉。趙老爺殺豬似的嚎叫驚飛了祠堂梁上的黑蝙蝠。
徐大突然遞上碗混著香灰的雞血:“規矩不能破!“林遠反手潑血祭天,刀刃映著火光劃出赤虹,斷碑上“昌“字應聲裂成兩半。趙老爺那顆肥頭滾進火堆時,不知誰敲響了喂驢的破鐵盆,當當聲混著吼叫震得老槐樹落下一地陳年枯葉。
瘸腿老漢突然抓起把帶血的土往天上一揚:“耀華新生!“幾十個破陶碗砸在斷碑上,新釀的黍米酒滲進石縫,竟把殘存的“趙“字泡成了醬紫色。二虎趁機掄起石匠鑿,在斷碑背面刻下——“欠命還命,欠糧還倉,天地共鑒!
日頭西斜時分,二十八個漢子對著血染的田契歃血。瘸腿老漢顫巍巍端出觀音土混著新麥蒸的窩頭,每個窩頭里都埋著粒鹽巴:“吃下這口糧,便是把命拴在耀華村的石碑上!“
.....
更深露重時分,院中老槐樹的枝椏在夜風里簌簌作響。林遠帶著徐大幾個圍坐在耀華大院(原趙家大宅)的正堂前的青石臺階上,新糊的桐油燈籠在廊下微微搖晃,把幾人的影子拉得老長。
“趙老狗今兒是徹底交代了。“林遠拿短刀挑著燈芯,火星子噼啪濺在青磚地上,“那些個惡奴,手上沒沾人命的打發去修河堤,那幾個專替老賊催命的監工...“他話音頓了頓,刀刃在石板上刮出刺耳聲響,“都送進野狼溝了。“
徐大攥著煙袋鍋子在鞋底磕了磕,火星子落了一地:“可著勁兒聽您吩咐。“
“眼下最棘手的倒是這張蜘蛛網似的官紳網。“林遠用刀尖在青磚上劃拉出歪歪扭扭的線,“趙家在這鎮子盤了三十年,縣衙書辦、城東千戶所、臨清漕幫,哪處不是供著銀子的?保不齊明兒就有官差來查問。“
趙黑塔蒲扇似的大手拍得石階直顫:“怕他鳥甚!硫磺硝石足有半窖!“這鐵塔般的漢子說著就要起身,“趁夜埋了在官道...“
“坐下!“林遠瞪得他縮回原處,“王千戶營里光火銃手就五十人,衛所旗軍上千,你當是打獐子呢?“
檐下陰影里突然響起陣咳嗽。陸九裹著破棉襖顫巍巍直起身,月光照著他蠟黃的臉:“林大哥,依我看...這孝敬銀子照舊送。那些軍爺哪管趙家換了誰當家,只要每月例銀不短...“
“九哥這法子穩妥!“劉大錘搓著凍紅的手接話,“咱把趙家庫房清點明白,金銀細軟都封存了。明兒就派機靈人往各府上遞帖子,只說趙老爺害急病去了,往后由咱們耀華莊接著伺候...“
林遠忽然起身望向黑黢黢的院墻,墻根新栽的棗樹在風里沙沙作響。“就照陸九說的辦。“他轉身時燈籠映得半邊臉發亮,“二虎,明早你和陸九去庫房造冊,凡帶官印的物件單放一箱。備上五千兩銀票,后日我去拜會王千戶。“
燈籠光暈在林遠眉骨處投下深深陰影,他抬腳碾碎青磚縫里半截蜈蚣:“另備兩車臨清細絨棉。“
徐大倒抽口涼氣:“五千兩頂得上趙家三年孝敬...“
“既要買命,便得下重注。“林遠轉身說到,“我看賬房記得王千戶去年納的第七房小妾,是濟南府綢緞莊的千金。“
墻頭忽地掠過道黑影,瓦片嘩啦啦落了一地。趙黑塔抄起門閂就要追,卻見只玳瑁貓跳上西廂房檐,綠眼珠子在夜里亮得瘆人。
“都警醒些。“林遠甩開濺上酒漬的短打,“二虎,庫房里那尊鎏金彌勒佛用紅綢裹了,陸九你識字,把趙家歷年禮單謄抄出來——特別是帶私印的拜帖。“
....
寅時三刻的薄霧還沒散盡,趙家祠堂改成的賬房里已飄出松煙墨香。陸九跪坐在草席上打算盤,狼毫筆尖懸在灑金賬冊上方,被窗欞透進的晨光映得發顫。忽然東廂傳來“哐當“一聲,卻是二虎踹翻了蒙塵的紫檀木箱——滿箱波斯琉璃盞骨碌碌滾出來,在晨光里折射出孔雀翎般的異彩。
“村北竹林第三窖,貼著刑部封條的紅木箱子十二口。“林遠用刀尖挑開纏著朱砂符咒的生銹銅鎖,五十兩一錠的戶部官銀泛著特有的青灰冷光。忽有細碎響動自銀錠縫隙傳來,撥開看時竟是三串大食國金箔錢,每枚都鏨著彎月紋章。
“戶部制的五十兩足紋銀,統共六千兩整。“
林遠反手抖開西廂密室里的《西山草堂圖》,畫軸“喀嚓“裂成兩半,簌簌落下十數張灑金箋——全是成化年間司禮監批紅的鹽引。墻角鎏金彌勒佛突然“咯噔“一響,佛掌蓮花座里滾出個錯金嵌寶的奩盒,掀開竟是十二枚龍眼大的瑟瑟石,映得滿室碧光流轉。
“哥!這勞什子眼珠子竟是暹羅夜明珠!“二虎摳下佛像雙目,驚得險些摔了蓮花座。底座暗格里忽露出半截鮫綃,扯出來竟是幅三尺長的《璇璣圖》,金絲銀線繡著回文詩,邊角還留著“慈寧宮用“的織造局印記。
劉大錘扛來個滲血的牛皮囊——倒出來的竟是十二把金鞘匕首,柄首皆嵌著帶血槽的祖母綠。
“地窖暗河里撈上來的。“劉大錘啐著唾沫,“綁著石鎖沉在水底,刀刃還刻著女真文...“
至晌午時分,大院里已堆起小山:蘇繡屏風與生銹犁頭挨著,官窯梅瓶里插著幾卷發黃的賣身契。陸九蘸了三次墨才寫完總賬,突然盯著算珠發怔:“林大哥,現銀竟有十三萬之巨!加上這些田產地契、古玩珍奇大約得有三十萬兩銀子!“說實話,陸九這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銀子。
林遠指尖擦過雁翎刀卷刃的豁口,鐵腥味混著記憶里的硝煙直沖顱頂。“偉人說過:’槍桿子里出政權。‘現在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整備軍械,武裝隊伍,給這個明末亂世好好的上一課。“他摩挲著魯密銃心里想道,黃銅槍機咔噠聲像極了扣動扳機的幻覺。墻角擺放著的幾副弓箭和數把雁翎刀倒是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