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剿十三寨-整齊軍備大練兵
- 我在大明搞工業
- 溪之客
- 3573字
- 2025-02-09 10:09:07
寅時三刻的晨霧還未散盡,趙黑塔那把紫檀木桌已墩在村口老槐樹下。桌腳壓著昨日新寫的招兵告示,墨跡被露水洇得微暈。徐大解下腰間銅鑼往樹杈一掛,掄起鼓槌往蒙著老牛皮的戰鼓上擂了三響,震得枝頭麻雀撲棱棱亂飛。
“鐺——!“銅鑼聲撕開晨曦,“耀華莊招護院嘍!日供三頓干飯,旬發二錢餉銀!“趙黑塔扯開破鑼嗓子一嚎,驚得早起挑水的王寡婦險些跌了木桶。
隔壁李家溝的張木匠第一個湊過來,褲腿上還沾著刨花:“黑塔兄弟,這告示上寫的可是實情?“他粗糙的指節劃過“每日粟米三升“的字樣,指甲縫里的松脂在桑皮紙上拉出亮痕。
“老哥瞅真嘍!“趙黑塔嘩啦掀開桌邊樟木箱,新碾的粟米在朝陽下泛著金浪,底下壓著的碎銀錠子撞出清脆響動。人群里頓時炸開嗡嗡聲,十七八個后生推搡著往前擠,粗布鞋在夯土路上揚起黃塵。
榆樹莊的劉駝子擠到最前頭,缺了門牙的嘴直漏風:“俺能扛兩石谷子走三里地!“說話間扒開短褐,露出肋骨畢現的胸膛上幾道陳年鞭痕,“前年給官倉運糧落下的力氣!“
趙黑塔蒲扇大的巴掌往榆木砧板上一拍,震得硯臺里的松煙墨蕩起漣漪:“都別擠!挨個試力氣!“他抄起墻角石鎖往地上一墩,三百斤的青石疙瘩陷進土里半寸,“能舉過頭頂的,晌午就吃黍米干飯!“
日頭爬上柳梢時,村口已排出二里長的隊伍。徐大拎著細麻繩給應征者量臂圍,粗糲的麻線勒進黝黑的皮肉:“四尺二寸...記丁等?!皥坦P的陸九蘸了三次墨才寫完花名冊,抬頭正見三個后生為爭位置扭作一團。
“排好隊!“趙黑塔甩出趕車的鞭子,牛皮鞭梢在青石板上抽出白印,“那個穿靛藍短打的,對,就是你!過來試舉石鎖!“
被點中的后生搓了搓掌心吐口唾沫,黧黑的小腿肌肉繃如弓弦。石鎖離地三寸時他脖頸青筋暴起,圍觀人群爆出喝彩,卻在舉到胸口時泄了氣。石鎖轟然落地,濺起的泥點子沾了趙黑塔滿臉。
“飯沒吃飽吧?“徐大從褡褳掏出塊黍米餅扔過去,“先去棚里喝碗粥,未初再來試過。“
榆木砧板已記下七十六個畫押的紅手印。陸九的狼毫筆突然頓在“李二狗“的名字上——那后生正蹲在粥棚邊,就著腌蘿卜連喝五碗稠粥,肚皮鼓得活像臨產的母羊。
“該試腳力了?!靶齑笸鴷竦冒l白的日頭,將二十斤的沙袋挨個綁在入選者腰間,“繞打谷場跑十圈,能跟上這炷香的算合格!“線香插進青銅香爐時,三十幾個赤腳漢子撒開腿狂奔,草鞋在曬燙的青石板上踏出白煙。
土墻根陰涼處,韓月娥領著婆娘們飛針走線。新裁的靛藍粗布浸過柿漆,二十套勁裝正在針腳間成型。王寡婦咬斷線頭,把綴著紅布條的護腕拋給剛跑完全程的漢子:“快擦擦汗!當心著了風寒!“
趙黑塔搬出最后一道考題。丈八紅纓槍插在五十步外的草垛上,槍頭系著的銅錢在風里叮當亂晃。“射中銅錢孔的,賞十個銅板!“他話音未落,人群里竄出個精瘦少年,奪過角弓便拉滿弦。
“嗖“的一聲,柳木箭穿透銅錢方孔,余勢未消釘進老槐樹干。少年抹了把鼻涕:“俺在山上射了十年獐子!“徐大笑著往他懷里塞了串銅錢,沉甸甸的撞擊聲引來一片艷羨目光。
陸九捧著花名冊唱名:“王鐵柱!領靛藍戰襖一套!““李雙全!接雁翎刀一柄!“新丁們摸著簇新的牛皮刀鞘,指甲摳著鎏金云紋直咧嘴。幾個半大孩子追著領到紅纓槍的漢子叫嚷,槍頭裹的厚布早被摸得油亮。
二十口鐵鍋在曬谷場支起。新腌的芥菜絲拌著豬油渣在鍋里翻滾,麥香混著肉香勾得人腸鳴如鼓。趙黑塔拎著酒壇挨桌斟滿粗陶碗:“往后便是過命的弟兄!干!“
火光映著七十八張油亮的面龐,不知誰起了個頭,古老的夯歌混著酒氣沖上云霄:“嘿喲!鑄鐵甲喲——護我鄉!嘿喲!磨利刃喲——斬豺狼!“
....
河灣的水力鍛錘正在轟鳴,十二個榆木連桿在激流帶動下此起彼伏,將三百斤的鑄鐵錘頭掄出殘影。劉大錘赤著腳踩在傳動輪旁的青石板上,古銅色的脊梁隨著鍛錘節奏微微晃動,仿佛與這鋼鐵巨獸融為了一體。
“三二一!換料!“隨著他沙啞的吼聲,四個學徒同時扳動黃銅操縱桿。鍛錘在空中詭異地懸停兩個心跳,趁這間隙,兩個光膀子的后生用鐵鉗將燒紅的板甲胚料精準送進砧臺。水流重新帶動齒輪的剎那,錘頭轟然砸下,鐵砧上迸出的火星在晨霧里織成金網。
林遠俯身在控制渠邊調整水閘,指尖被青銅閥門的冰霜粘去層皮。當看到第七副胸甲在鍛錘下漸成流線弧度,他終于松開咬了一早晨的腮幫:“鍛打效率比預期快三成,今夜能趕出十二副?!霸捯粑绰?,趙黑塔裹著鐵腥味撞進工坊,手里攥著的名冊還帶著曬谷場的麥秸。
“七十八個壯小伙!“趙黑塔的破鑼嗓子壓過鍛錘的轟鳴,“最壯的能扛著石磨轉三圈!“他蒲扇大的手掌拍在剛淬火的板甲上,水霧騰起時露出甲片表面細密的云紋。
林遠抄起鐵尺量了量甲片厚度,精確到半根頭發絲:“分出二十個手穩的,到甲胄坊報道。“他在青磚墻的排班表上劃出新組,“王千戶差人送來的這些“甲胄“,襯里棉絮板結如石,甲片銹得能刮下二兩鐵渣,要用鐵刷除銹,內襯換雙層柞綢,這事交給新來的婦人。“
工坊西側突然傳來鐵鏈嘩啦聲。劉大錘正指揮學徒更換鍛模,六邊形的蜂窩模具能同時鍛打三塊肩甲?!霸賮砣锝固浚 八~鈴般的吼聲驚得檐下麻雀亂飛,“把水輪轉速提半成!“
林遠摸出懷表對了對日晷——這是用趙府庫房的西洋鐘改的。鍛錘每九十次擊打能完成一副板甲雛形,比傳統鐵匠鋪快了整整七倍。但當他看向墻角堆積的銹蝕棉甲,眉頭又擰成了疙瘩:這些甲片的鉚釘孔早已變形,需要重新開孔校準。
“讓新丁來試甲。“他掀開棉甲內襯,霉味混著鐵銹沖得人皺眉,“不合身的甲比赤膊更危險?!巴蝗怀鸶腻F撬開甲片,露出底下蟲蛀的棉絮,“這些爛棉絮統統燒了,換成年初存的火浣布?!?
趙黑塔湊近觀察水力鍛錘的操作,壯碩身軀隨著機械韻律微微晃動:“這鐵家伙比二十個鐵匠還能折騰!“他突然指向傳送帶,“讓新來的小子們負責搬運鐵料?“
“不。“林遠在排班表添了條朱批,“精壯的分去拉風箱,手巧的學淬火。“他轉頭看向正在校準模具的學徒,“劉師傅帶出八個熟手后,就能三班輪換鍛錘。“
工坊東門吱呀洞開,七十八個后生魚貫而入。蒸騰的水汽裹著鐵腥味撲面而來,七副新鍛的板甲在木架上泛著幽藍冷光。李雙全的喉結上下滾動——那些甲片的弧度竟像是照著活人肌骨鑄就的。
“挨個試甲!“徐大銅鑼般的嗓音震得鐵器嗡鳴。他抄起塊浸透桐油的麂皮,在胸甲內襯抹出油亮痕跡:“襯布要貼肉扎緊,松半寸就等著挨箭鉆心!“
韓月娥捧著朱砂筆穿梭隊列,在每副甲胄內側寫上名諱。當寫到李雙全時筆鋒微頓——這漢子的胸肌將甲片撐得幾欲迸裂,呼吸時甲面竟如活物般起伏。
“列陣!“徐大突然揮動令旗。新丁們笨拙地挪動鐵靴,甲片撞擊聲宛如暴雨打瓦。林遠立在丈高的觀測臺上,鷹隼般的目光掃過每個關節鉸鏈:“第三排左二,護頸扣反了!第五排右四,脛甲束帶多繞兩圈!“
林遠回到書房寫下一串算式。鵝毛筆隨著手中游走,將甲胄拆解成若干參數:山紋甲十三套重四十八斤這是趙府繳獲的,王千戶的棉甲改后重三十七斤,自鍛板甲四十五斤帶鎖子內襯。
“著甲率九成七?!八缢慊I上的火星,凝視著被鐵屑染黑的指甲縫。這個數字在明末戰場堪稱駭人——即便是遼東邊軍精銳,鐵甲普及率也不過六成。碾過草紙的鎮尺停住,他想起戚繼光《紀效新書》里的記載:著甲步兵對陣無甲流寇,戰損比可達一比二十。
但賬冊上的數字需要重新折算。王千戶送來的八十套棉甲經過酸洗重鍛,內襯換成火浣布后防護力提升三成,但比真正的鐵甲仍差兩檔。墻角堆著的十二套山紋甲倒是精良,可這些繳獲的札甲每副需要兩名輔兵協助披掛。
林遠突然起身又走向河邊高爐處,靴子踏過青磚的聲響驚醒了蜷在鍛錘旁打盹的學徒。樟木箱里碼放的新鍛板甲泛著冷光,他屈指叩擊胸甲中央的弧形凸起——這是參照人體工程學設計的能量分散結構,能將來襲鈍器的沖擊力削減四成。
“四十副板甲可組兩排槍陣。“他對著月光舉起臂甲,鉸鏈處細密的魚鱗紋在暗處流淌,“后排二十套棉甲弓手,輔以十套板甲精銳策應?!斑@個配置在《武備志》里能找到原型,但火器配備不足是個致命缺口。
賬冊翻到兵器頁時,林遠的眉頭擰得更緊了。一百七十二柄長刀里有四十三把需要重開血槽,二百零九桿長槍的柘木槍桿過半有蟲蛀。倒是從趙府繳獲的十二張蹶張弩保養得當,只是弩機用的牛筋弦已老化發脆。
“王鐵柱那樣的壯漢配板甲長刀,李雙全這類靈巧的用板甲持弩?!八趬γ娈嫵霰N矩陣。
河邊高爐的圍墻上逐漸寫出三組數據:披甲率97.4%、兵器完整率68.2%、人均負重49.8斤。最后這個數字讓他瞳孔微縮,明軍標準步卒負重在三十至四十斤之間。必須精簡裝備結構,否則未接敵就會累垮半數士兵。
亥時的梆子聲傳來時,林遠正在重排甲胄組合。板甲士兵卸去脛甲,換裝輕便的皮質護腿,省下的七斤重量可多帶三日口糧。棉甲弓手的護頸改作可拆卸式,近戰前交由輔兵保管。山紋甲精銳的披掛流程被拆解成十二個步驟,訓練時長能從三刻鐘壓縮至半柱香。
“著甲步兵接敵距離五十步,弩手三輪齊射可放倒三成敵兵。“他蘸著桐油在青磚上演算,氧化后的油漬形成戰術推演圖,“長槍陣抵住沖擊時,刀盾手從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