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其他同學在學校里完成作業后,便如同出籠的鳥兒般回家盡情放松時,李正卻已然默默開啟了第二天作業的征程。尤其是面對自己那相對薄弱的語文科目,他更是格外專注用心,每天放學回家后,便一頭扎進書房,全神貫注地書寫著第二天的語文作業,那認真的模樣仿佛在雕琢一件絕世珍寶。
而周圍的許多同學,對待語文作業的態度則與李正大相徑庭。他們中有的人隨意地抄抄答案,潦草地應付了事;有的人胡亂寫上幾筆,字跡如同雞爪撓過;甚至還有人直接選擇不寫,將作業拋之腦后。
漸漸地,李正的這種勤奮與堅持在同學間不脛而走,大家都對他的努力與自律驚嘆不已,于是“卷王”這個稱號便在班級里流傳開來。
班主任王老師多次嚴肅強調,不要在上課做無關的事情,也不要糊弄作業,否則會遺漏一些重要細節。李正對此深感贊同,可他又覺得自己的學習效率還不夠高。當聽到班主任說2班的第一名上課從來不干別的,那些學霸都是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堅持過來的時候,李正的眼神中閃爍出堅定的光芒,他暗下決心,要更加努力,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在課堂上,李正聚精會神地聽講,不放過老師講的每一個知識點,積極回答問題,與老師互動頻繁。他的這種學習態度也影響了身邊的一些同學,有幾個原本學習比較懶散的同學,在看到李正的努力后,也開始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然而,李正的“卷王”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隨著學習任務的加重,他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有時候會感到身心疲憊,學習效果不明顯等。但他沒有放棄,而是積極尋找解決辦法。他開始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休息時間,保證自己有充足的精力去學習。
隨后,李正陷入了比“卷”的漩渦之中。有同學做作業的速度比他還快,早在上課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一部分。他看到一些同學在上課期間就偷偷寫作業,晚自習時早早完成作業后便開始瘋狂刷題,這讓他的心里不禁有些不安。他開始糾結到底是上課認真聽講好,還是課后拼命刷題好呢?然而,李正最終還是保持著保守的態度,繼續堅持自己的學習方法。
日子一天天過去,李正依然每天認真完成作業,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學習。雖然周圍的同學都在瘋狂“內卷”,但他不為所動,只是默默地努力著。
在一次重要的考試中,那些平時上課寫作業、課后瘋狂刷題的同學,成績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出色。而李正,由于一直堅持認真聽課,扎實掌握知識,成績反而十分優異。
這讓李正更加堅信,學習不能只追求速度和數量,更要注重質量和理解。他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同學們證明了,堅持自己的方法,一步一個腳印,同樣可以取得好成績。
從那以后,李正不再被周圍的“卷”風所影響,而是更加堅定地走在自己的學習道路上,向著自己的目標穩步前進。而他的“卷王”稱號,也漸漸有了新的含義,不再僅僅是指他的勤奮,更是對他堅持自我、不隨波逐流的一種肯定。
自從父母出去上夜班而很少回家后,他采取了強制隔離手機的自我管理措施,但他在家里卻可以隨意睡覺,或者到處探索。他提高了作業效率,便有了更多時間來干別的。他可以在家中打開冰箱看一看,或者用電餅鐺煎雞蛋,或者把放藥的抽屜打開看各種藥物,或者拿血壓計測血壓和心率。他雖然不會在這上面花太多時間,但有時候覺得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或者作業全部完成時,就會在家里到處走。
他為了讓自己更加自律,便采取了一種措施——當父母或者奶奶都不會來家里時,可以去學校學習。
元旦那天晚上,學校不上晚自習,家里也沒有任何人來干涉他的活動,他便騎車到學校去學習了。
他到學校時,已經是晚上7:15。他把書包放下,便去上了個廁所。他在路上發現隔壁班有同學也在教室里學習。
到晚上8點,他在班上學習,卻聽見兩位住校生的聲音他抬頭一看,兩位住校生因交通不便,提前回校。
李正問住校生余同學:“你今天晚上過來干嘛?是不是來卷的?”
余同學便說:“我今晚要回寢室。我收拾好東西就走。”
第二天,余同學便在班上到處傳播李正元旦晚上來班上學習的事情。大家都認為李正特別卷,因為他們在家摸魚,李正卻在學校學習。甚至有同學小聲說:“他是不是有病,元旦晚上都要過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