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六,班主任王老師說:“星期天下午不上課后服務,大家可以自行安排時間,可以放松一下,出去走走。”
王老師的話在這里起到了一個引導的作用,他給予了學生們自主安排星期天下午時間的權利,讓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去選擇放松或者學習,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不同學生對于時間和學習的不同態度。
早在王老師說之前,大多數學生星期天下午都是這樣過的。然而,李正卻認為,自己可以利用這個下午多學一點。
李正正在上高二,他看著對面高三那棟樓,心中想著高三的學生星期天下午也要這么過嗎,畢竟還有130天就高考了。
星期天上午放學,李正的朋友王鵬跟李正一起出校門。
王鵬說:“下午回家可以打王者,真好。”
李正說:“高三那年你也會回家打王者嗎?”
王鵬毫不猶豫地說:“那是。”此刻王鵬還沒想清楚高三那年要怎么學,要怎樣安排時間。
星期天上午放學后,李正回到家,吃過午飯,便趴在桌上午睡。到了下午2點,他便醒過來,坐在書桌前,看著那堆積如山的課本和習題,準備學習。他知道,每一道題都是通往夢想的階梯,每一頁書都是知識的寶藏。他打開書本,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仿佛外界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而此時的王鵬,已經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機,進入了王者的世界。他在游戲中盡情地釋放著自己的壓力,享受著游戲帶來的樂趣。他覺得,星期天下午就應該這樣放松,學習的事情可以先放在一邊。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下午,李正和王鵬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他們的選擇,或許會影響他們未來的道路,但無論如何,他們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青春時光。
在校園的時光里,李正的生活有著別樣的色彩。他的同桌和一些同學都熱衷于騎自行車,并且他們都知曉李正也會騎車。同桌熱情地詢問李正要不要一起去騎車,這讓李正感到有些新奇,心中泛起了一絲波瀾。
然而,李正很快就陷入了糾結之中。他想到如果用這個下午出去騎車,是否值得呢?會不會耽誤自己的學習,畢竟學業對他來說至關重要。他還擔憂騎車會不會出汗、感冒,要是因此影響了身體可就得不償失了。因為李正并不是經常出去騎車,對于騎車防感冒經驗甚少。
而且,他不確定自己的家長是否會同意他去騎車。除了去年五一假期和寒暑假,他幾乎沒有出去騎車過。諸多的顧慮讓他無法輕易做出決定,只能選擇沉默以對,并且不參加。
但是不跟這些同學去騎車也好。這些同學的自行車價格上萬,都是頂配,機械效率高,很容易騎到每小時72公里。而李正騎得滿頭大汗、口干舌燥也最多只能達到每小時30公里。李正根本跟不上這些神車手的步伐。
其實,這種放松之風在校園里早就存在了。它就像一陣輕柔的風,不斷地吹拂著李正的心,讓他時不時地心生向往。但是學習的壓力又總是把他拉回來。
清明節前,臨水市起了大風,李正的心仿佛也被吹了出去。他望著黑板上的作業,想到期中考試的臨近,又努力地把心收了回來。
在這個青春的階段,李正面臨著學習與放松的抉擇,他在內心的掙扎中不斷探尋著屬于自己的道路,而那陣“放松之風”也始終在他的青春歲月里徘徊,等待著他做出最終的決定。
星期天下午,他一個人在家。中午,奶奶過來送飯,等李正吃完飯便離開回了。這時,他一個人在家午睡。偶爾,他會在家中過度睡眠,睡到下午3點甚至4點才醒來。
一個周末,學校雙休。星期六下午學校不安排課后服務,他睡到下午4:40才醒。他想起堆積如山的作業,對這種過度睡眠的行為深感后悔。
而他父母也很少有機會來給他打電話,在家學習和休息的時間,全靠他自己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