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實實在在是做人的準則
- 中國人的心性
- 曾仕強
- 1589字
- 2025-02-11 17:52:15
實實在在守本分
中國人從小就被教育“做人要實實在在,做事要規規矩矩”,這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則。中國人雖然處世追求圓通,但始終是以務實為修身之本的。中華文化一直強調“君子務實”,具體表現為,做人重誠信,不傷害他人,并且以誠懇的態度對待別人。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一個人能認識到自己的過錯,進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正是務實、務本的體現,也是對待自己的最佳途徑。
從古至今,獲得成功的人不外乎兩個途徑:一是正道,一是偏鋒。以務實的方式建立人際關系,屬于正道;用欺詐的方式建立人際關系,即為偏鋒。循正道而成功,才是實至名歸,值得敬重;因偏鋒而成功,不過是欺世盜名,并無多大價值,徒然惹人背后恥笑。中國人厭惡權術而欣賞藝術,原因在于藝術才是務實、務本的方式與技巧。
權宜應變,不可亂變
成功離不開實實在在做人、規規矩矩做事,但只是實實在在做人、規規矩矩做事并不一定能成功,這只是基礎工程。就像打地基一樣,地基穩,才能在上面建造高樓大廈,但地基并不等于高樓大廈。所以務實只是本分,守本分之外,還需要進一步持經達變,培養自己的隨機應變能力。
如何培養隨機應變能力?最好是多看、多聽、多問,先了解環境,然后適應環境,再動腦筋改造環境,最后才有能力合理地創造環境。多看、多聽、多問,并不一定只限于正面的、好的內容,對于那些負面的、不好的內容也要了解一下,這樣有助于防患于未然。記住,此處教你多看、多聽、多問,但要少說,正所謂言多必失。貿然說出一些話來,固然嘴上痛快,卻也很快就要承受某些痛苦。但少說并不意味著不說,否則就是矯枉過正了。你看準了、想明白了,再說話,才會言必有中,每句話都合理,這樣比較妥當,也會更受歡迎。胡言亂語,不但讓別人看不起,而且降低了自己的信用。
在不忘本的情況下權宜應變,才不致亂變。人際關系是不進則退的,就好像一株幼苗,需要時時澆灌才能茁壯成長,否則就會枯死。如果不能隨時調整,久而久之,人際關系只會轉壞而不可能轉好。培養自己的應變能力,因時、因地制宜,會增進與別人的良好人際關系。
務實的同時必須適當調整,使“本”穩固。因為所有事物都是時時刻刻在變化的,必須具有改善意識,運用敏銳的眼光,發揮自己的智慧,不斷尋求改善。我們常說隨機應變,就是說,任何事情都需要因人、因地、因事、因時而制宜,不可以一成不變,但是也不可以亂變,不可以為了求新、求變而忘本。有所變還要有所不變,還要以不變應萬變。
人際關系的建立還有賴于長期培養自己的聲望。同樣一句話,聲望不夠的人說出來,便是人微言輕,很少有人加以理會;換一位有聲望的人說出來,馬上就顯得有分量,別人才更愿意聽從。
聲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出來的。培養自己的溝通力,是一種比較可行的途徑。人際關系離不開溝通,良好的溝通力,正是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助力。一個人如果溝通能力強,說話能讓對方聽得進去,讓對方樂于接受,就能引起對方的共鳴,進而可以引導對方的行為。
溝通力良好的人能在和諧的氣氛中與人彼此協調相處。這種人更重視人倫,使大家覺得這種尊重他人的態度值得敬重,也能夠使其本人得到相當多的信任,久而久之,聲望就建立起來了。建立聲望是急不得的,必須經過時間的考驗。
在中國社會,遇到爭執的時候,對立雙方經常會請幾位德高望重之人出面調停。難道德高望重之人就一定公平嗎?未必,但是大家對他們有信心,相信他們一定會公正處理,所以將其視為溝通的橋梁。不管他們的評判有沒有道理,對立雙方都比較方便下臺階。
小結
做人要實實在在,做事要規規矩矩,這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則。
務實是本分,在務實的同時要適當調整。不可一成不變,也不可亂變,既要有所變有所不變,又要以不變應萬變,要權宜應變、隨機應變,方能使“本”穩固。
思考
1.你如何看待反求諸己的觀點?請你談談如何做到反求諸己。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么看待“改變他人首先要改變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樣把缺點變成優點?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