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人都讀得懂的《易經(jīng)》(2023版)
- 劉祺庸
- 3092字
- 2025-02-11 17:00:43
第一節(jié)
仰觀天象,看到了什么
人人喜歡看天,你看,我看,大家看,看到了什么?
西伯侯姬昌仰觀天象,洞開宇宙乾坤之道的大門,為我們揭示變易哲學并用以指導實踐運用。
在充滿無窮變化的環(huán)境中,“君子以自強不息”是必須的。
很多人都習慣看天,也喜歡看天。
天上打雷、下雨、刮風,你看,我看,大家看,能夠看出什么門道呀?我們的祖先卻看出了大學問!
中華古文明源流從哪里來?恰恰是從看天觀象開始的。
看天,發(fā)現(xiàn)了無比神奇玄妙的世界!
首先,看看天空是什么樣的。
無論是仰望藍天還是夜空,它有似穹隆,高遠、遼闊、浩瀚,一望無際,望也望不到邊。天空時而碧空如洗一片蔚藍;時而層云疊嶂,望斷一層浮云,又是一層浮云,無限延展,永無際涯;時而風云驟變,電閃雷鳴,或淫雨綿密如霏,或暴風雨橫掃雷霆,摧枯拉朽,經(jīng)過洗禮之后又催生新的生命,或爆發(fā)新的力量!及至夜晚,浩瀚深邃的夜空或明或暗的星星,猶如圣明的哲人,為我們點破迷津,給人以神秘的啟示。
這就是天空,這就是我們的外在世界,這就是我們生活其中的自然環(huán)境!
如果離開天,沒有陽剛之氣的催生,我們無以獲得養(yǎng)分和能量,那何以在生存的大地上立足和繁衍生息呢?!
從遠古看天開始,人們對天的了解越來越多,認識也越來越深刻,文字書寫也在不斷演進。乾,從現(xiàn)存典籍看,最早用“乾”字的便是《易經(jīng)》。《說卦》中有:“乾,天也。”《系辭下》曰:“乾,陽物也。”《雜卦》中有:“乾剛坤柔。”《說文》中解釋:“乾,上出也。從乙,乙,物之達也;倝聲。”段玉裁注:“此乾字之本義也。自有文字以后,乃用為卦名,而孔子釋之曰健也。健之義生于上出,上出為乾,下注則為濕,故乾與濕相對,俗別其音,古無是也。”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中說:“達于上者謂之乾。凡上達者莫若氣,天為積氣,故乾為天。”《古代漢語字典》中說:“乾(乹)。乾是形聲字。乙為形,倝(gàn)為聲。乙表示植物由地里向地面冒出。乾的本義指向上冒出。”乾為八卦之一,又為六十四卦之一,用來象征天、陽、日、君、父、夫等。自然的天空,具有催生萬物生長的神奇力量!
乾卦卦象是“乾下乾上”。
乾卦卦象,說起來很抽象,其實很形象、很具體—立足大地,抬頭向天空看,看了再看,一層天連著一層天,直上九霄,看也看不到盡頭。看到這種景象,我們實在無法窮盡每個人的感悟和啟示,但西伯侯姬昌蒙難被商紂王囚禁在羑里流放在空曠的荒野,仰望天空,感悟“天”有著陽剛、勁健、創(chuàng)生、和暢、亨通的特性和功效,醍醐灌頂,得到貫通古今深刻開示,于是他用刻刀在甲骨上銘刻下卦象符號和開示。
乾卦象辭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系辭下》曰:“象也者,像此者也。”天道(自然規(guī)律)剛健,健行周流,永無止息,永不衰竭,誰也不能阻擋,君子應(yīng)效法天道,立身、做事,自立自強,自己努力向上,不停地奮斗下去,永不懈怠。
何謂君子?為什么對君子要提出耳提面命式的忠告?《古代漢語字典》解釋為:“君是會意字,由尹和口上下組合而成。尹表示掌握權(quán)力者,口表示發(fā)號施令。君的本義指帝王和諸侯,與‘臣’相對。”在《辭海》中,君子指:“①古代指統(tǒng)治階級。②指人格高尚的人。”君子是《易經(jīng)》關(guān)鍵詞之一。六十四卦學習與警示對象主要是君子。就是說,在古代《易經(jīng)》是提供給君子這樣的大人物學習的讀物,一般人由于經(jīng)歷和工作實踐接觸面有限,對事物的認識高度有限,學習這門學問是有一定難度的。現(xiàn)在世界上有許多人,整天陷入痛苦的深淵難以自拔,原因不在于物質(zhì)貧窮,關(guān)鍵是不懂得《易經(jīng)》講的那些理,也不愿意躬身實踐那些理。
格物致知,窮理盡性,加強品德操守的修養(yǎng),有什么樣的途徑?又有多少人愿意走這條修煉之路呢?
令人值得欣慰的是,《易經(jīng)》是一座橋梁,是一座通達物象與人心的橋梁,它透過現(xiàn)象揭示本質(zhì),通過對規(guī)律的把握,指引人們善于用敏銳的眼光和哲學的頭腦去觀察事物、分析形勢、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掌握哲學思維,自己時常做做輕松的心靈體操,思想活躍,心態(tài)平和,身心健康而輕松,一天開開心心,有活力,奮發(fā)向上,什么事情都會和諧順暢。這有什么不好的呢?
要講明白《易經(jīng)》,必須講講商紂王。
在歷史文獻或傳說中,商紂王是一個遺臭萬年的主兒。如果從《易經(jīng)》原理來看,他倒是一個愛恨鮮明,凡事都把握不好度的人物。
商紂王帝辛,子姓,本名受德,帝號辛王,后世稱商紂王,是商朝最后的一個君主,是殷商王朝的終結(jié)者。
殷商王朝曾經(jīng)多次遷都,傳至帝乙時殷商王朝的帝都本叫沬邑(今河南省北部的衛(wèi)輝市淇縣),后來改沬邑為朝歌,當時的朝歌按現(xiàn)在行政建制算是一個鎮(zhèn)。
商紂王的父親帝乙,本應(yīng)該立長子微子啟繼帝位,但微子啟的母親地位低賤;小兒子辛的母親是正王后,因而廢長立幼,立小兒子辛為繼承人。帝辛自幼聰敏過人。《荀子·非相篇》說帝辛“長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史記·殷本紀》也說“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帝辛是一個智勇雙全,勇武有力的主兒。帝乙駕崩后,辛繼帝位。后來,人們都管他叫“紂”,因為謚法上“紂”表示殘義損善。
起初,商紂王也是勵精圖治的君王。他重視農(nóng)桑業(yè)發(fā)展,也善于征伐鄰國,一度很強盛。他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一帶。特別是勝利討伐徐夷,把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地帶。他把中原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shù)和文化向東南傳播,推動了社會進步和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詩里說:“但緣東夷已克服,殷人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慚開化,國焉有宋荊與舒。”
商紂王還有一個優(yōu)點,敢于革除先王舊弊,不再屠殺奴隸和俘虜,而是讓他們參加生產(chǎn)勞動,補充兵源,參軍作戰(zhàn);他蔑視陳規(guī)陋俗,不祭祀鬼神;他選賢任能,唯才是用,不論地位高低。這對推動當時的社會進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既然是一個勵精圖治的君王,為什么卻又臭名昭著呢?問題出在修養(yǎng)上:
第一個原因是欲望過度膨脹,荒淫無度。連年征戰(zhàn),使兵力不足,國庫空虛。商紂王在位后期,居功自傲,建鹿臺,造酒池,懸肉為林,過著奢華的生活。
第二個原因是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先后殺比干,囚箕子,失去人心。
第三個原因是出在領(lǐng)導干部對身邊人員的管理上。擇后選妃,不分出身貴賤,立奴隸之女妲己為后。選擇妲己不一定錯,過分寵幸妲己、放縱妲己,任其胡作非為,才成了歷史上的朝代悲歌。
第四個原因是在討伐東夷之時,沒有注意對西方少數(shù)民族的防范,加上對俘獲的大批俘虜又消化不了,造成負擔。
其間,商紂王還做出一個不得人心的決定,那就是將當時的西伯侯姬昌發(fā)配到羑里。
在深重的壓迫下,西伯侯姬昌在甲骨上鐫刻下石破天驚的吶喊,喊出了一個壯志男兒的雄心抱負,喊出了建立西周王朝的精神動力,更開創(chuàng)了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源流!
在這人類文明壯舉的美妙時刻,不巧的是,監(jiān)視他的看守發(fā)現(xiàn)了他的行為,并認為他是瘋瘋癲癲在占卜搞封建迷信呢!后來傳來傳去,就將他開示的道理傳成了卜筮之學。
如果人人都發(fā)現(xiàn)西伯侯姬昌以風險警示錄的形式在書寫建設(shè)一個新王朝的政治宣言或教化天下的倫理規(guī)范,在那種環(huán)境下他還能保住脖子上的腦袋嗎?
遠古一把汗,捏在手里到如今!
商紂王“非常關(guān)心”西伯侯姬昌,時刻過問姬昌的狀況。
監(jiān)視的人不斷打小報告:“姬昌瘋啦!”
大臣們也不斷報告:“姬昌在算卦吶!”
還有更多的人不停報告:“姬昌在裝神弄鬼吶!”
……
一句話,姬昌精神不正常,很不正常!
商紂王喜歡各種各樣的小報告。
欣喜不已!
商紂王相信了小報告,后來經(jīng)過漫長的七年,才釋放了西伯侯姬昌!
《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王更加淫樂殘暴:
“大冣(zuì)樂戲于沙丘,(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商紂施行暴政,加上酗酒縱欲,最終商代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