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大易應用在管理上有四大功能

陳炳元先生認為《易經》十二篇,無論卦辭爻辭,以及《十翼》之中,都離不開三項要素,那就是象、數、理。因為數由心生、象從數出,象繁數滋,揆之于理,觀象明理,窮理推數。可見無論何時,講到任何事情,都應該從“象、數、理”三方面來考察。

管理者的第6課

看到數字的時候,趕快去觀察現象。兩者配合,才可能成為數據,也就是能夠作為依據的數字。若是不相符合,就應該追究為什么這樣的原因。若是現象變了,數字也要跟著改變。若是有人捏造,要及時加以更正。看到現象,也應該趕快找出數字,加以量化,才方便計算,也有利于正確的研判。現象若是不斷在改變,便需要追蹤計量,統計出變化的數據。現象和數據的背后,必定有為什么這樣的道理,最好及時把它尋找出來,作為推理的依據,以預知未來可能的變化。

首先,伏羲氏用手在地面上畫一個最簡單的符號“━”,這一畫便是“數”的開始。中國人喜歡說“我心中有數”,而且普遍承認一切皆有“定數”,可以證明我們對“數”的重視。當然,我們也可以說伏羲氏這一畫是象,而“━”是象的基礎。可見象數合一,觀察者可各取所需,也可以合并解釋。

我們先從數的觀點來看,大易的數,高懷民先生依其性質,分為奇偶、大衍、老少陰陽、河圖洛書以及先天易數等五類,如圖2-1。

圖2-1 大易的數

(1)奇偶之數。“━”一畫為奇,“”兩畫為偶。陽為奇,陰為偶。

“━”發展為“”,象天,為奇;“”發展成“”,象地,為偶。所以《系辭·上傳》記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其中五個天數“一、三、五、七、九”相加的和為二十五,仍為奇;五個地數“二、四、六、八、十”相加的和為三十,仍為偶。天地之數由一到十總和為五十五,為奇;象征天地之全的太極,也是奇。

(2)大衍之數。“衍”就是“演”的意思,《系辭·上傳》說:“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古人用蓍草做籌碼,來推演由一而多、由簡而繁的萬物之數。整個占筮的經營,就在四十九根蓍草的變化,由所得的數來論斷吉兇。這五十支蓍草,就代表大衍之數。

(3)老少陰陽之數。在占筮的過程中,六、七、八、九是四個十分重要的數,七為少陽,九為老陽,八為少陰,六為老陰。七與九為陽,向上由七而九;八與六為陰,向下由八而六,所以我們常說“七上八下”。七、九、八、六依“陽動而進,及老變陰,陰動而退,及老變陽”的理則,呈現“七→九→八→六→七……”的次序,象征易道的周流不息。

(4)河圖洛書之數。《系辭·上傳》記載“河出圖,洛出書”,相傳伏羲時代,有龍馬背負圖案,出于黃河;夏禹治水時,有靈龜背負文書,出于洛水。從此河圖與洛書并稱,合為“圖書”。河圖以“點”構成,如圖2-2。

圖2-2 河圖

至于洛書,如圖2-3。5數居其中,1至9的其余八個數,分別置于四方四隅,無論縱橫或斜貫數目相加,都是15,也是一種數的排列圖形。如以數字代替黑(偶數)、白(奇數)點,正好是《大戴禮·明堂篇》所列的“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數字排列,如圖2-4。

圖2-3 洛書

圖2-4 洛書的數

(5)先天易數。宋朝邵雍將伏羲先天八卦分別配以數字,如圖2-5,依序為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由一至八,剛好連接成為一個“反S線”,也就是民間流傳的太極圖中的弧線。邵雍又確立元、會、運、世、歲、月、日、辰的數,訂為一元十二會、一會三十運、一運十二世、一世三十年、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辰。以十二與三十交替為用,一元十二會、三百六十運、四千三百二十世、一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圖2-5 先天的數

中國人常說天數、定數、命數、運數。在管理上,其實就是各種有關的“數據”。依據數量來管理,也就是現代所重視的量化。

其次,伏羲氏一畫開天,一畫是數,開天則是象。象就是像,“━”發展為“”,像天的樣子,所以象天。《系辭·上傳》說:圣人有見于天下的事物,雜亂不一,因此模擬有關事物的形容,設卦以象征其情狀,所以叫作“象”。伏羲氏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觀察鳥獸羽毛的紋采,和山川水土的地利,近則取象于一身,遠則取象于萬物,這才創造出八卦。

至于象的種類,高懷民先生把它區分為八卦、六十四卦以及各種形式的卦圖。

看卦先看象,卦有卦象,爻也有爻象,有對立,也有統一。

象就是現象。管理除了重視數據之外,還應該仔細觀察、分析各種有關的現象,才能夠了解數據所代表的真正意義,從現象的變化當中歸納出隱于其中的道理。

“理”不易明,所以確實能夠闡明義理的易學家并不多見。魏末王弼獨標義理,把東漢末期的術數,一掃而光。易道除追求真理外,最特殊的就是建立倫理。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均屬倫理觀念。周易卦爻辭中,講常理的地方很多,不勝枚舉。

《易經》古稱“變經”,因為它所講求的,乃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道理。中國人喜歡變通,也善于變通,可惜往往忽略了公、誠的基礎,以致流為“投機取巧”、盲目求新求變,或者為了變通而不擇手段。中國人必須牢牢謹記:只能隨機應變,不可以投機取巧,才不致變而不通,成為亂變。

其實《易經》所講求的道理,并非一心求變,而是“通變求常”的自然法則。所以把“變經”改稱為“《易經》”,希望大家明白“變中不易”的易理,并且切實施行。

易的基本含義,為“不易”與“變易”。不易指太極的不變,變易指六十四卦的互變。合變易與不易,構成中國人常說的“有所變有所不變”:有所不變為“經”,有所變即“權”。我們喜歡“持經達權”,有原則地應變,便是易理的應用。

管理者的第7課

持經達權,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素養。求新求變,常常導致離經叛道的亂變,不可不慎。先把不輕易改變的原則訂下來,作為共同遵守的常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常規。有了這樣的規矩,再來應變,比較令人放心。管理者以身作則,站在不變的守則,因應內外環境的變化,作出合理的改變,千萬不可以為變而變,為創新而創新。最好把求新求變,改變為合理的創新,對大家都有警醒的作用。

管理說起來就是“管得合理”,也就是“依易理而行”,才會順利得“吉”。

太極表現于象形的,叫易象;可證于數字的,叫易數;而探索其理則,就成易理。

管理的過程,不外乎分析現象(象),測量數據(數),找出何以如此與如何改善的道理(理)。應用《易經》的象、數、理,可以解決管理的各種問題。

對于信息充足、數據正確的項目,管理者應該觀象明理、窮理推數,運用象、數、理的連鎖作用,來加以處置。

有象可觀,有數可據時,依理作出決策。然而,無象也無數時,如何決策?這時候,就要用占卜。

占卜到底是不是迷信?我們不贊成用“是”或“不是”來回答。正確的占卜,不是迷信;不按牌理出牌的占卜,當然是迷信。

管理者處于信息不足、數據不明,自己無定見,有看法卻老是猶疑不定的時刻,如果以誠懇的態度、依照正式的方法就單一事項進行占卜,而又知道怎么正確解卦,那么,占卜對于決策自然產生很大的助益。

《系辭·上傳》說:“易學有辭、變、象、占四道。”以言者尚其辭,依卦爻所系文辭來闡明吉兇的理則,便是“理”。以動者尚其變,觀察奇偶陰陽的數量變化,以決定進退行止,即為“數”。一卦一爻,各有所取象,以制器者尚其象,仿效卦爻的形象來制作器物以為用,稱為“象”。至于以卜筮者尚其占,乃是運用占卜來問事決疑,就是“占”。這“數”“象”“理”“占”四大功能,若是妥善應用在管理上,那真是懂得變化之道的經營之神了。而“數”“象”“理”“占”,則是大易在管理上的四大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且末县| 隆子县| 灵台县| SHOW| 博客| 和静县| 宜兰市| 丘北县| 香格里拉县| 黄石市| 鹿邑县| 泗水县| 托克托县| 睢宁县| 正镶白旗| 西盟| 宾阳县| 崇左市| 宜良县| 息烽县| 饶河县| 饶平县| 邳州市| 晋宁县| 拉萨市| 辽阳市| 海南省| 思南县| 手游| 翁牛特旗| 姜堰市| 苍山县| 肥城市| 宿州市| 信宜市| 精河县| 疏附县| 濮阳市| 镇江市| 镶黄旗| 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