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茶
論本書書名為何要叫“玩味茶事”
《玩味茶事》這本書寫了停、停了寫,并且多次更改書名。正因沒有確定書名,所以我在寫的過程中好像沒了方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寫作習慣,對我來說,定一個書名其實就是給自己定一個航標燈。
最早也起了一些書名,但都因各種因素而放棄。直到有一天跟汕頭大學的徐嵐教授和奇真老師在一起喝茶聊天時,我和徐教授吐苦水說最近寫茶書沒方向?qū)懖幌氯ィ擦牡搅藭蛯懽黠L格,徐教授笑著對我說:“標哥,那是因為你對茶這件事看得過重,難以自拔。你何不用一種‘玩’的態(tài)度去看、去寫呢?雖然寫書力求嚴謹,但是茶既是一種物質(zhì),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茶的密碼千百年來都很難用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去評判。你只要把你的所見所聞、經(jīng)驗和認知真誠地表達出來就夠了,沒有對錯之分。”
聽君一席話后,我豁然開朗,當我用“玩”的心態(tài)去寫茶的時候,真正的茶味才能出得來。當然可能有人會問:“標哥,你把寫茶書這事當成‘玩’,那不是不正經(jīng)了嗎?”
其實“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是用一種放松的心情去做一件事。當你用一種放松的心情去分析、去看茶這種物質(zhì)時,你就能客觀、開放地去探索。“玩”不是說大話,也不是空談。對于茶的玩味,我期望在玩味的過程中體驗真實的東西,玩出一份思考,將一杯茶玩出濃淡之分、甜苦之別。比如在我多年的玩味心得里,好茶的品質(zhì)之一就是一個“淡”字,滋味飽滿不等于濃厚。比如春茶,由于春季茶樹的氮代謝占優(yōu)勢,所以茶葉中氨基酸含量較高,降低了酚氨比,決定了春茶新鮮爽甜的口感。這種口感是其他季節(jié)的茶葉無法比擬的。很多老茶客不明白昂貴的明前茶為何會“很淡”。其實只要我們明白決定一杯茶湯濃淡甜苦的幾個因素,就能夠很好地認知這一問題。茶多酚,澀;咖啡因,苦;茶氨酸,甜、鮮爽。通常,越貴的茶,其茶氨酸含量越高,甜度、鮮爽度自然也越高,苦澀度也越低,因此就越會讓人覺得茶淡。價格便宜的茶則相反,比如夏茶的咖啡因較多,茶多酚氧化不充分,苦澀度高,對味蕾的刺激性大,就會讓人覺得味道濃。越名貴的茶,其內(nèi)含物質(zhì)越豐富,但浸出速度也就越緩慢。這也是高端茶前幾泡沒什么味道且耐沖泡的原因。越是好茶,香氣越清幽,口感越順滑,其韻味、持久度、耐泡度也都越綿長。
這些點滴的認知都是我在多年不經(jīng)意的“玩”中得出來的。做一件事,除了它是謀生的手段這個因素之外,其余能讓人堅持下去的原因一定是好玩和有趣,因為一旦覺得好玩和有趣了便會感到快樂。我特別希望這本茶書能帶動更多的人快樂地去喝一杯茶,用一種玩的心態(tài)去喝好一杯健康的茶,與我一起在玩味中明白更多的茶事。這也是我為什么要給本書取名“玩味茶事”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