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1 《封神演義》的價值在哪里?

太白旗懸獨夫死,戰亡將士幽魂潛。

……

大小英靈尊位次,商周演義古今傳。(《封神演義》第一回)(1)

本書是對《封神演義》的解讀。《封神演義》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即使沒讀過《封神演義》原著,沒看過相關影視作品,也至少聽說過姜子牙、楊戩、哪吒、妲己這些人物。但《封神演義》這部小說卻呈現出一個詭異的悖論:較低的文學性和極高的知名度之間的矛盾。

《封神演義》的文學價值較低,這個不少學者都有所提及。魯迅先生就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做出如下評價:

書之開篇詩有云,“商周演義古今傳”,似志在于演史,而侈談神怪,什九虛造,實不過假商周之爭,自寫幻想,較《水滸》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遜其雄肆。

大意就是說,《封神演義》似乎志在演繹歷史,但神怪說得太多,九成都是虛造,不過是借著商周之爭,寫了一部幻想小說,相比《水滸傳》來說寫得太浮太虛,相比《西游記》來說,想象力又沒有后者那么汪洋恣肆。

再如當代著名紅學家梁歸智就曾指出:《封神演義》里的人物一般是作為觀念的“化身”而存在,服務于作者的觀點和思想表達,但本身缺乏有血有肉的性格。和《封神演義》同屬于神魔小說的《西游記》,在人物塑造方面要高明得多,所以能躋身四大名著之列。(2)

其實,在清末民初時期,曾經有過“六大名著”的說法,即在四大名著之外,增補《儒林外史》《聊齋志異》(這一席位有時也屬于《金瓶梅》)兩部名著,這里依然看不到《封神演義》的影子。

細思之下也合理,《儒林外史》對人物的深入骨髓的工筆細描,在《封神演義》里根本看不見影子。僅大家熟悉的《范進中舉》這一回,其中所寫的世態炎涼,就已經蓋過《封神演義》中的任何篇章了。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文學性如此有限的《封神演義》,為什么會有如此之高的知名度?在我看來,有兩點原因:

首先,《封神演義》凝聚了民間自行制定的一套神明譜系。中國古代的眾神都是怎么冒出來的?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官封,二是教封,三是文封。

所謂“官封”,就是朝廷主持的封神。典型者如關羽,本是蜀漢大將,死后被重重加封,封號最終在清朝光緒年間定型——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大帝,足足二十六個字。

所謂“教封”,就是宗教主持的封神,在古代中國主要就是道教來主持。很多我們熟悉的神都是來自道教。比如玉皇大帝,本來是道教的“六御”(后來簡化為“四御”)之一。再比如太上老君,那是道教的“三清”之一。道教作為多神教,編織出龐大的神明譜系。

所謂“文封”,就是文人通過小說話本等文學作品編寫神譜。其實在元代話本《武王伐紂平話》中,就已經隨處可見作者自封的神祇,比如下面這段,講的是太子殷交(在《封神演義》中改為“殷郊”)在法場被劫走以后紂王的反應:

紂王聞奏,心中大怒,敕令左將軍蝦鰕吼領兵五百趕太子并胡嵩此人是游魂神。鰕吼是大耗神,右將軍佶留此人是小耗神。

短短幾句話,出來三個神,且這三個神并不在道教神譜之上,而是作者自封的,這就是“文封”。《西游記》里其實也有這種“文封”,只不過封的是佛。佛教里本來確實有旃檀功德佛和斗戰勝佛,但并不是唐僧和孫悟空。這兩尊佛本來都出自《大寶積經》,位在“三十五佛”之列。而且“斗戰勝”也并不是說打妖怪戰無不勝,而是說成佛之路要戰勝各種私心雜念。《西游記》把這兩個佛號給了唐僧和孫悟空,這也是一種“文封”。

《封神演義》的文封就更加系統全面,足足封出了一份涵蓋365位“清福正神”的《封神榜》。這張榜上各類神祇的姓名也逐漸被百姓接受,融入民間信仰。例如,四川江油有乾元山,山上有金光洞,據說是太乙真人的修行地。山中還有哪吒墓,山下居然還有“陳塘關村”,據說就是《封神演義》中哪吒的誕生地。問題是陳塘關明明在海邊,哪吒才有機會去戲弄龍王一家。四川又不靠海,這里的“陳塘關村”顯然是附會《封神演義》而來。雖是附會,從中也能看出《封神演義》在民間影響之深。

民間自己編一套神譜,這件事有什么意義?它體現的其實是人民群眾的自主性。在古代中國,官封和教封多少都具有訓諭的意味:我立一尊神,讓百姓都過來拜,這本身就是一種彰顯權力的政治行為。但有很多神,在老百姓生活中根本用不著。比如道教的“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跟老百姓的生活日用有什么關系呢?老百姓要拜神,一般都是為了解決眼前的特定問題。求雨,要拜龍王。求子,要拜觀音。大家都想發財,所以中國的財神特別多。

因為特定的文化背景,全國各地還會產生一些地方信仰。某些口耳相傳很“靈”的神祇,就會享受百姓的香火。比如《聊齋志異》里有一篇《青蛙神》,講的是江漢之間信仰青蛙神,當地百姓要是觸怒了青蛙神,家里就會到處有青蛙跳躍,沒幾天就會遇上禍事。還有一些地方信仰是,當地如有人冤死,百姓恐懼其冤魂作祟,就會為其設香火拜祭,久后自然成神。比如前面提到的關羽,死后消受民間香火,最初并非由于受尊敬,而是因為他中計冤死,還身首異處,百姓怕他冤魂作祟,所以當作兇神來崇拜。民間對兇神關羽的恐懼甚至一直延續到唐代,五代時期人孫光憲在《北夢瑣言》中寫下這么一段:

唐咸通亂離后,坊巷訛言關三郎鬼兵入城,家家恐悚。罹其患者,令人寒熱戰栗,亦無大苦。弘農楊玭挈家自駱谷路入洋源,行及秦嶺,回望京師,乃曰:“此處應免關三郎相隨也。”語末終,一時股栗,斯又何哉?夫喪亂之間,陰厲旁作,心既疑矣,邪亦隨之。關妖之說,正謂是也。

這段話說的是唐代后期,戰亂頻繁,長安街市上傳說關羽會帶著鬼兵入城,家家恐懼。但據說遇上鬼兵的,也就是身子發冷、發熱或發抖,沒什么大礙。有人走到秦嶺,回望長安,說:“這下關羽跟不過來了吧。”他剛說完,就開始打戰。因為戰亂時期,世上陰氣本來就重,心存疑心,當然疑心生暗鬼。所謂“關妖”,正是活在人心里啊!

雖然不太光彩,但這個能讓“家家恐悚”的“關妖”,才是關羽信仰的本來面目。

對于這類民間的自發信仰,朝廷會怎么辦呢?在主流的儒家文化看來,一切不符合禮制的祭祀都屬于“淫祀”,即非分的祭祀。對于淫祀,一是收編,二是消滅。對于關羽信仰,官方就選擇了收編,畢竟關羽本來也算是忠臣良將,有表彰的價值。對于一些比較邪門的淫祀,官方就選擇了消滅,比如唐代狄仁杰在南方為官時,就曾經搗毀供奉邪神的神廟一千七百余間。同時,官方還會編訂祀典,規定什么神能祭,什么神不能祭。比如,宋代朝廷就編寫了《正祠錄》,各州衙門也編寫了州祀典。

平心而論,官方的這些舉動在某些情形下,不失為對于平民的一種保護,因為地方豪強可能利用邪神祭祀,對平民進行欺壓和剝削。比如,戰國時期魏國的西門豹治理鄴城,整頓“河伯娶媳婦”的陋習,普通平民也從中獲益。但在精神層面,朝廷大舉消滅淫祀的行為也確實會讓某些百姓感到信仰不能自主,被迫要去禮拜朝廷祀典中的神祇。于是,為了對抗朝廷的《正祠錄》,民間就產生了《封神榜》。

1990年版電視劇《封神榜》的主題歌名叫《神的傳說》,其中有幾句歌詞很是把握住了《封神演義》的神韻:

聽萬民百世輕唱

只留下神的飄逸

神的傳說,神的傳說

只留下神的飄逸

神的傳說

能夠讓“萬民百世輕唱”,緣于《封神演義》以“文封”形式,歸結了一套民間自立的神明譜系,這是小說知名度高的首要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封神演義》中沉淀了中國乃至世界的諸多文化元素。

《封神演義》的作者諳熟中國文化,在書中還原了中國文化的基本架構。

元始天尊執掌的闡教,暗指道教。通天教主執掌的截教,歷來爭論頗多,但本書將在后面的篇章中詳解,它暗指的其實是中國原始的巫術信仰。巫術信仰的特點之一是數量多,各地都可能擁有地方特色信仰,所以截教弟子眾多,能夠擺下“萬仙陣”;特點之二則是崇拜自然物,動物、植物、石頭,都可能被老百姓拿來拜一拜,所以截教弟子很多是飛禽走獸,還有石磯娘娘這樣的頑石修煉成仙。

小說里還有一個“西方教”,教主是準提道人和接引道人,法寶都是七寶妙樹、十二品蓮臺之類,口頭禪是“你與我西方有緣”。它的原型再清楚不過,就是佛教。

小說第十五回還提到一個“人道”。《封神榜》的誕生,就是闡教、截教和人道的“三教并談”。人道指的就是凡人,凡人上《封神榜》的典型人物是武成王黃飛虎。這個“人道”究竟是什么?從小說暗喻的文化結構來看,它指的應該就是儒教。因為儒家最講世俗主義,講究以人為貴。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論語·述而》)《孝經》里也說:“天地之性,人為貴。”《封神演義》作者以“人道”暗指儒家,很是把握住了儒家的精髓。

所以,《封神演義》架構起一個包括儒釋道三教以及原始巫術信仰在內的信仰體系,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結構相吻合,也與中國人在文化浸潤下生長出的心理結構相契合,這是老百姓對《封神演義》故事耳熟能詳、津津樂道的重要原因。

在這樣一個文化架構之下,《封神演義》還收羅了中國文化的諸多要素。例如,姜子牙的門人龍須虎是一個獨腿怪獸,頭似駝,項似鶴,須似蝦,耳似牛,身似魚,手似鶯,足似虎。本書中還將詳解,這個怪獸的原型其實來自《山海經》中描述的上古怪獸“夔”(讀作“魁”)。再如,中國家喻戶曉的傳說——哪吒出生時是一個大肉球,這其實反映了世界各民族早期神話中的一個共通故事模型:偉人以卵的形態誕生,又破卵而出,其中包含了上古人類對于“胚胎”的認識。在中國神話與民間傳說中,不只是哪吒,還有《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殷商太子殷郊、《南游記》中的華光天王,甚至《詩經·生民》中記述的周人始祖后稷,出生時都是肉球。

《封神演義》中類似這樣的文化元素還有很多:九尾狐到底是什么妖怪?申公豹的原型是誰?魔家四將和佛教四大天王是什么關系?本書將為你逐一抽絲剝繭,展開小說背后的壯闊圖景。


(1) 本書中所引《封神演義》原文,均出自(明)許仲琳:《封神演義》,中華書局,2009年。

(2) 梁歸智:《神仙意境》,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2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灌南县| 高唐县| 阳江市| 仪征市| 唐河县| 油尖旺区| 易门县| SHOW| 嘉善县| 高密市| 涟源市| 临湘市| 南宁市| 韶山市| 砚山县| 兰州市| 米林县| 商都县| 涡阳县| 长汀县| 清水河县| 华亭县| 高邑县| 专栏| 南宫市| 浪卡子县| 大邑县| 荔波县| 馆陶县| 扎赉特旗| 清丰县| 宁武县| 门头沟区| 南雄市| 谷城县| 安远县| 北海市| 昔阳县| 额尔古纳市| 巴林右旗| 筠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