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偏見的群體規范理論

現在,我們要理解和探討的是關于偏見的一個重要理論。這一理論認為,所有群體(無論是內群體還是參照群體)都會形成特定的規范和信念、標準和“敵人”,以此滿足自身適應性的需求。此外,這一理論還認為,群體面對的或大或小的壓力能讓所有個體成員保持一致。內群體的偏好一定是個體的偏好,內群體的敵人也一定是個體的敵人。

通過影響個人來改變態度通常都是無用功。假設孩子在學校學習到了多元文化課,但這堂課所學的內容,很可能因為家庭、伙伴或鄰居等更容易接受的規范而被抵消。例如白人后裔的學校里,盡管老師再三強調,所有人種都是平等的,只要孩子的父母還日復一日地在孩子耳邊嘮叨“黑人是下等的家伙”,孩子就很難因為老師一時的教授而產生改變。要改變孩子的態度,就要改變上述對孩子來說更重要的群體的文化平衡。在孩子作為個體能夠真正踐行包容的態度之前,他的家庭、伙伴和鄰居必須首先認同這種包容的態度。

請讀者自問,你自己的社會態度,是否實際上與自己的家人、社會階層、職業群體或教會中的人保持高度一致?或許答案是肯定的,但更有可能的是,讀者會回答說,在各個參照群體中,主流的偏見相互矛盾,他無法“認同”每一種,也做不到這樣。他或許還會認為自己的偏見模式是獨特的,與其作為成員而所屬的每個群體都不同。

其實,任何群體規范系統中,成員只能實現大致遵從。成員的態度或許會稍有偏離,但不會偏差太大。

我們所表現的這種遵從是個體習得、個體需要和個體生活方式的產物。

談到態度形成的問題時,我們很難在“集體取向”和“個人取向”之間取得適當平衡。本書所持的立場是,偏見歸根結底是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問題,不會存在兩種毫無差別的偏見。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忠實反映群體的態度,除非個體需要或個人習慣促使他這樣做。同樣,本書也認同,偏見常見的來源之一就是反映內群體成員身份對個體性格形成影響力的需求和習慣。我們在抱有理論中個人主義觀點的同時,并不否認集體對個人的重大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沈丘县| 乌兰浩特市| 苗栗县| 建瓯市| 丰原市| 青阳县| 巴东县| 乌鲁木齐县| 桐梓县| 虎林市| 肃北| 万安县| 凤城市| 镇平县| 襄樊市| 缙云县| 沙雅县| 山阳县| 肥西县| 剑川县| 海晏县| 益阳市| 天水市| 黔江区| 石台县| 保山市| 林州市| 白玉县| 志丹县| 清涧县| 南宫市| 临夏市| 霍林郭勒市| 福清市| 白山市| 青川县| 山东省| 凤凰县| 大关县| 南靖县| 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