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當類別與證據相沖突

就本書主旨而言,我們必須要明白,類別如果與證據相沖突會怎樣。大多數情況下,類別都相當頑固,抗拒改變。這是讓人意外的事實。畢竟,我們之所以會歸類,就是因為這種機制頗有成效。為什么要為了一個細微的新證據改變已有類別呢?既然我們已經習慣了下意識地歸類模式,也對此滿意,為什么又要想方設法尋找另一種模式的優點?這樣只會打亂原本就已經令人滿意的習慣。

如果新證據可以強化我們此前的信念,那我們就會有選擇性地將其納入既有分類。假使得知某個蘇格蘭人確實很小氣,那我們就會暗暗得意,因為這驗證了我們的預判。“我早就說過。”這句話說出來就讓人高興。然而,一旦發現證據與此前的想法不符,我們就很有可能心存抗拒。

面對相互矛盾的證據,我們通常會啟動某種心理機制堅持此前的看法,即允許例外存在。“是有好的黑人,可是……”或者“我有幾個好朋友就是猶太人,但是……”這是一種讓人放下戒備的方法,排除了一些正面案例后,負面的評價就適用于所有其他案例。簡而言之,人們很難接受反例,更懶于以此調整自己的分類,而是敷衍地承認它存在,繼而予以排除。

我們就稱這種心理機制為“二度藩籬”。若一個人心理上拒絕接受某一事實,就會將之當作例外,但心門會匆匆關上,不會冒險任由其敞開著。

人們只在兩種情況下不會啟動“二度藩籬”機制來捍衛既有分類。第一種情況比較少見,即習慣性的開放心態。有些人似乎終其一生都很少用既定的框架看待事物。他們質疑所有標簽、類別和籠統的說法,習慣性地堅持去了解每個寬泛的分類背后是否有證據支撐。這些人深知人類本性的復雜多樣,所以對種族分類非常謹慎。就算他們抱有某種看法,一般也相當不確定,一旦有反例出現,就會修訂自己業已形成的種族概念。

第二種情況就是出于純粹的自我利益而修正既有概念。人們或許從某種慘痛的經驗中發現自己的既有分類是錯誤的,不得不予以糾正。舉例來說,一個人可能不知道食用菇的正確類別,結果誤食毒菇而中毒。此后,他就會修正自己的分類,避免重蹈覆轍。還有,另一個人或許認為意大利人都野蠻無知,喜歡大聲喧嘩,結果后來卻意外愛上了一個意大利的大家閨秀。于是,他發現,為了自己未來的幸福著想,他最好先修正先前的分類,建立更正確的假設,即世界上的意大利人形形色色,并據此調整自己的行為。

然而,人通常總是有很多理由堅持自己的預設立場,畢竟這樣毫不費力。更重要的是,親朋或者同事往往會認同并支持我們的預判。若是發現自己的分類與鄰居的相似,我們就會感到寬慰,畢竟我們的自我感覺也有賴于旁人的善意。只要自己所確信的已經能滿足自己和周邊人的需要,就沒必要一直重新檢視,構成生活之基礎的信念尤其如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鸣县| 天镇县| 泾川县| 英吉沙县| 诏安县| 瓦房店市| 会同县| 建阳市| 会同县| 康定县| 武邑县| 荆门市| 黔南| 阜阳市| 屏东市| 高唐县| 博乐市| 铁力市| 新龙县| 德庆县| 旬阳县| 琼海市| 方山县| 金寨县| 平舆县| 神农架林区| 通渭县| 拜城县| 班玛县| 班戈县| 龙陵县| 美姑县| 仙居县| 嘉善县| 原平市| 石柱| 休宁县| 汉阴县| 连州市| 辉南县| 白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