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古人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 白羽
- 6428字
- 2025-01-17 14:16:27
第六章
曹植:失意人生和精神戀愛
——才高八斗放浪形,一賦成就洛神名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璨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洛神賦》
小時候讀古典小說,每當才子佳人出現,常會有這樣一句話:“貌比潘安,才比子建。”由此記住了子建這個人。所謂子建,就是建安大詩人曹植。而后看到大詩人謝靈運夸自己的才華時說:“天下文采一石,建安詩人曹植獨占八斗,我占一斗,余下一斗由古往今來的才士們共分。”這才知道“才高八斗”的典故說的是曹植,連謝靈運這么狂傲的人都推崇曹植,那他究竟是何等風流?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公元192年,當時正是漢末天下大亂、群雄并起的時候。他的父親是一代梟雄曹操,哥哥是魏文帝曹丕。曹植和所有天才少年一樣,幼年聰慧,十歲的時候就已誦讀各種典籍十萬言,能即刻下筆成文。這讓曹操樂得直冒泡泡,對這個兒子的前途充滿了美好期望。隨著曹操事業的上升,把持了漢政府的軍政大權,曹氏家族的地位也日漸上升。最終,曹操被封為魏王,隱隱有取代漢獻帝的架勢。這時候,曹氏政權的架構實際上已經形成,曹操未來的繼承人究竟選誰就成為下屬們關注的焦點。曹操雖然兒子眾多,但最有望繼承其事業的卻只有兩個:曹丕和曹植。
古來王室兄弟為爭奪權力斗得你死我活并不鮮見,曹氏兄弟也不例外。曹操一直鐘愛曹植,好多次準備立他為自己的繼承人,但最終因為幾起事件而改變主意,也許這就是曹植一生失意的開端。有一次,曹操帶兵出征,曹植為父親寫了一篇送別文章,曹丕見弟弟受到父親的嘉許非常妒忌。這時,曹丕的謀士悄悄告訴他,只要表現出傷心即可,曹丕的眼淚馬上掉下來了。曹操見兒子落淚,也不由得動了真情。曹丕在父親心中的地位立刻上升。讀史至此,我不由得拍案叫絕,政治家的眼淚來得就是快。有一位評論家曾說,當美國總統最必要的條件之一是會演戲,看來早在千余年前曹丕就已經懂得這個道理了。
曹丕和曹植為了獲得父親的歡心,在各自智囊團的幫助下頻頻爭鋒,各有勝負。這讓曹丕的心頭始終籠罩著一層陰影。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領大軍將曹植的叔叔曹仁圍困起來。軍情危急之際,曹操任命曹植為中郎將率援軍出擊。曹丕知道后,大為驚恐,害怕弟弟掌握了軍權后逐漸培植起軍中的勢力,便以餞行為借口,邀請曹植喝酒。曹植雖然和哥哥爭權,卻缺乏哥哥的那種心機,他太看重兄弟之情,完全未留防范之心。一上酒席,他就和曹丕的智囊們談詩論文,縱酒高歌,居然忘了軍機大事。等到曹操的傳令官來時,他已經酩酊大醉,不可能再率兵出征。曹操聞聽后,大失所望,認為曹植難成大事。
曹氏父子不但長期從事軍事活動,而且都是建安時期文壇上的主將。曹操更是鄴下文人集團的領袖,釃酒臨江、橫槊賦詩頗能體現父子三人的豪邁。在三人中,尤其是曹植最具詩人氣質,他不但繼承了父親的豪邁性情,而且具有當時文人身上嗜酒、散淡、不拘小節的特點。有一次,他準備出城,居然打開“司馬門”駕著車出去了。司馬門在封建時代是王權的象征,只有最高統治者才能駕車出此門,其他人只能走側門。平時司馬門都是緊閉的,曹植居然不顧禁令,擅自打開權力之門。這令曹操勃然大怒,他雖然未懲治兒子,卻處死了曹植的車夫。此事發生后,曹植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操立曹丕為世子。三年后曹操去世,曹丕繼任漢政府的丞相,同時也繼承了父親魏王的爵位。面對哥哥青云直上,曹植倍加郁悶。他早年曾經著文說,“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胸中暗懷建功立業的大志,可是隨著哥哥篡漢自立,這一切都成了泡影。稱帝后的曹丕對弟弟頗為忌憚,他難忘爭嗣之恨,因此處處打擊弟弟。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曹植按慣例來拜見兄長。雖然身為皇帝之尊,可是看到風神俊朗的弟弟,曹丕心中再次涌起了一股妒意,他嘴邊掛著淡淡的笑意,對弟弟說:“世人都說你才華絕代,獨步天下,今天你就以兄弟為題,在七步之內作一首詩出來。詩中不許出現兄弟二字。”面對咄咄逼人的兄長、身邊殺氣騰騰的甲士,曹植悲傷了起來。他知道若是自己作不出來,可能今日就要喪命。他藏起悲傷,用清朗的聲音吟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句非常汗顏。這時候他的母親卞太后也出來了,求他饒恕曹植,曹植這才免于一死。

《洛神賦》(元代趙孟)
盡管曹丕消除了殺弟之心,但是對弟弟并不放心,因此將他調到遠離國都的地方。此后,對他仍然不放心,曾多次改封,封爵一降再降,一直調到臨淄。在遠離國都的封地,曹植終日沉醉于酒中,由于內心的彷徨和人生的失意,他常常醉酒狂歌,免不了撒酒瘋罵人。有一次,他把曹丕派來的使者扣在封地,不讓其回去。曹丕聞訊大怒,立即派甲士去山東捉拿曹植問罪。他的母親卞太后聽說后趕來求情,曹丕知道弟弟最多就是撒撒酒瘋罷了,倒也無法將他殺掉,因此將他的臨淄侯爵位再次降級,封到更加偏遠的地方。
這次改封對曹植的打擊更大,他已經由當年的翩翩美少年變成了一個形容枯槁的人。日夜縱酒,只是為了消弭短暫的清醒,因為短暫的清醒容易讓他想起一個人,正是這個人在安慰著他吧。這個人名叫甄宓,是魏文帝曹丕的妃子,也就是曹植的嫂子,同時也是他的精神戀人。這還要從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說起,那一年發生了一場大戰——官渡之戰,曹操率軍打敗袁紹。之后幾年,曹軍繼續攻打袁紹的殘余勢力。曹軍奪下鄴城后,俘虜了一個名叫甄宓的女子。她是上蔡縣令甄逸的女兒,嫁給袁紹的兒子袁熙為妻。文獻載:“太祖下鄴,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婦人被發垢面,垂涕立紹妻劉后,文帝問之,劉答‘是熙妻’,顧攬發髻,以巾拭面,姿貌絕倫。既過,劉謂后‘不憂死矣’!”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曹操攻破了鄴城,曹丕率先闖進了袁府,看到一個女子頭發遮著臉,臉上沾滿了灰,站在袁紹的妻子劉氏后面掉眼淚。曹丕問劉氏她是誰,劉氏回答說:“是我兒子袁熙的妻子。”曹丕走向前去,用手撫起她的頭發,拿手絹為她擦干凈臉龐,原來是一個絕色美女。曹丕離去后,袁紹的妻子劉氏說:“我們不會死了。”從這段傳奇般的描寫中就可以看出,甄宓是多么美麗。即便作為一個蓬頭垢面的戰俘,她的容顏依舊像一顆閃亮的珍珠令人心動。也就是在這之后,曹植見到了甄宓,一顆心不由暗許。他曾經向父親曹操請求娶甄宓為妻,但世事總是陰差陽錯,曹操卻將甄宓賜給了曹丕。他的心上人變成了他的嫂子。
盡管如此,甄宓的倩影仍然深深地印入了曹植的心里。他把對甄宓的所有愛戀都寫進了《洛神賦》,賦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我不想翻譯這段文字,因為任何翻譯都是拙劣的。這是何等樣的一個美人,若說她是神,那我也會信。普通人的筆寫不出這樣的文字,只有情人的筆才能寫出這么美、這么眩目、這么動人心魂的篇章。我想,他真的是愛著她吧。可是囿于當時的道德規范,囿于他自己的社會地位,他只能在心中暗戀著她。
若世間真有這樣的美人,那就太絕俗了,絕俗的人都不能為凡塵所容。事實也是,像甄氏這樣貌美,卻又多才(有詩為證)純真的女子必然遭到凡塵的詆毀。曹丕做了皇帝后,曾經立甄氏為皇后,但是帝王的宮廷并不是一個女人的天下。和大多數帝王一樣,曹丕的后宮中不乏女人,而且不乏醋意十足的女人。當時宮中就有兩個爭寵的女人,一個是陰貴人,一個是郭貴妃。她們處處和甄后為敵,并在曹丕的面前詆毀她。曹丕一方面由于公務繁忙,一方面由于受到蠱惑,逐漸對甄后冷淡。長期受冷落的甄后心中苦悶,因此作詩一首:“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這就是著名的《塘上行》,這首詩不僅道出了她的哀怨之情,也把一顆細膩的女兒心展露無遺,她那耀眼的才華像一顆鉆石閃閃發光。我常常想,她要是和大才子曹子建結為連理,那是怎樣的絕配!
甄氏的《塘上行》就像陳阿嬌請司馬相如寫的《長門賦》一樣,未能挽回負心人的心,反而為自己惹來大禍。曹丕看到這首詩后,勃然大怒,將甄氏丟進鄴城的舊宮,后來賜死,年僅四十余歲。讀史至此,令人不由得一嘆,自古紅顏多薄命,信然。
甄氏之死對曹植打擊極大,幾乎讓他失去了活在人間的信念。可是,他仍然有期待,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夠躲開監視,毫無顧忌地自由呼吸。黃初七年(公元226年),哥哥曹丕病死了,他的侄兒曹叡登上了皇位,是為魏明帝。曹植本以為自己可以自由了,可是他的侄兒對他也不信任,為了限制和監視他,多次將他的爵位改封,玩的游戲和其父如出一轍。他最后一次被改封到陳郡,被封為“陳王”,他的身邊僅有幾百個老弱不堪的兵丁,伴隨著他生活在暗夜般的王府中。公元232年,年僅四十一歲的曹植在抑郁和孤寂中離開了世界,他終于可以去見他的情人了吧。
好吧,讓我們來看看這場絕世的精神之戀吧,看它是怎樣的蕩氣回腸,看這才子佳人間的悲劇是如何的動人心魂。曹植無法和甄氏成為真正的戀人,就把這種感情寫進文章,他在《洛神賦》中極盡筆法,描繪出了一個艷冠天下的美人。不!應該是美神。他和甄氏之間有巨大的鴻溝,就像是人神殊途,他的愛是真正的無望的愛。
關于甄宓的美貌,除了《洛神賦》中的描寫,還可以參考另一則史料。《魏書·劉楨傳》載:“太子嘗請諸文學,酒酣坐歡,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眾人咸伏,而楨獨平視。太祖聞之,乃收楨,減死輸作。”這段話的意思是:曹丕請鄴下文人集團的高士們宴飲,酒喝到高興處,叫自己的夫人甄氏和他們見面。同座的人一見太子妃出來,都趕緊跪在地叩拜,只有大文學家劉楨忘記了叩拜,平視甄氏。曹操知道后大怒,準備殺了劉楨,后來只是免官,罰做苦役。由此可見甄氏之美,劉楨被她吸引,居然忘記了尊卑之禮,落得牢獄之災。不過,劉楨有可能是故意的。當別的偽君子都為甄氏的美貌所懾,偷瞄了一眼后,趕緊趴在了地上,只有才高氣傲的劉楨敢于大膽平視這個美人,而且認真地欣賞她的美。
劉楨為了看美女而差點掉腦袋實在不足取,但是他的勇氣倒也可嘉。無怪乎后世蒲松齡根據這則史料編了個故事,說洛陽有個名叫劉仲堪的窮書生,精通各種典籍,終日不出門在家里讀書。一天正在讀書,忽然聞到滿室生香,不一會兒就聽到女子身上掛的環佩在叮當作響,他非常驚訝,看到一個美女朝他走來。他嚇得跪倒在地上,問道:“是哪里來的神仙姐姐,不曾拜識你,請恕罪。”女子說:“我只去了瑤池一會兒,想不到你已經在人間輪回了這么多次,當年的聰明也全部消失了。”劉仲堪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仙人在說什么。說完,這女子就和劉仲堪相對而坐,談論古今,但這個笨書生始終不知所以然。不一會兒,很多侍女來伺候他們,當夜,他倆就在一起歡合,而侍女也都消失了。天亮后,那些侍女又來了,仙女就像不認識他一樣走了,很有點一夜情的意味。劉仲堪苦苦問她的來歷,仙女才告訴他,說:“我就是甄后,你是三國名士劉楨。當年你因我而丟官受苦,我心中實在不忍。我今天來,就是為了報你當年的情癡。”蒲松齡此話說得實在絕了,所謂報情癡也只有蒲松齡這樣的情癡才能說得出來,曹子建這樣的情癡何人報哉?蒲松齡的故事編得很精彩。接下來,窮書生問:“魏文帝在哪?”仙子說:“曹操還算個英雄,曹丕只不過是他沒出息的兒子罷了。我當年在人間玩耍了些日子就回去了。如今曹操在地獄受苦,倒是子建給天帝修訂典籍,我們能常見面。”之后,這個仙子就離開了。過了些日子又來了個女子,說是甄后的侍女,來做劉仲堪的妻子。結果有一天家里的黃狗跑了進來,看見這個女子就咬。女子嚇壞了,趕緊往里面跑。狗咬下來她的一小段衣服,狠命地嚼,嚼得稀爛。劉仲堪就懷疑妻子是妖怪,妻子說自己不是妖怪,而是當年曹操銅雀臺上的侍女,剛才的那條狗就是曹阿瞞。讀到此處,我哈哈大笑,蒲老先生的想象力實在太豐富了。但愿甄氏和子建真能在天庭常常相會吧。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飄忽若神,凌波微步。氣若幽蘭,華容婀娜。這是怎樣的美人?陸游曾說,始信美人終成土,這是多么殘酷,又是多么無奈的事情啊。精神之戀是美麗的,也是極端痛苦的。徐志摩曾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是的,這就是命,這是無情的命運。
后世對曹植和甄氏的精神之戀曾多有懷疑,尤其是一些專作考據的大學者。他們拿出了充分的證據,例如宋代的劉克莊、明代的王世貞都曾提出了有力的證據。首先,是當時的道德規范不允許,其次是年齡相差懸殊,不太可能。按照歷史記載,甄氏比曹植大十幾歲,袁紹當年被打敗時曹植才十四歲,十幾歲的少年不可能向自己的父親要求娶二十多歲的甄氏。因此劉克莊認為《洛神賦》和甄氏沒有關系,后人之說純粹是牽強附會。筆者雖然重視歷史的真實性,卻不大喜歡考據學家,因為這幫人常常會做些焚琴煮鶴的事情,很浪漫、很美好的事情到了他們手里,就能給你搞得趣味全無。劉克莊等人的所謂考據看起來很有道理,其實站不住腳。曹植要求娶甄氏,并不是沒有可能,因為古人早婚,十四歲并不算早。曹植和甄氏的精神之戀違背當時的倫理道德之說也站不住腳,因為漢代、唐代的道德觀念和宋以后的道德觀念截然不同,中國對女性的束縛是從宋代開始的。在漢代,雖然鼓勵女子守節,但也不反對女子再嫁。漢光武帝的姐姐守寡,皇帝親自在大臣中選帥哥,給自己找姐夫。唐代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哥哥和弟弟,就把嫂子和弟媳都納為妃。唐朝的公主們更是一嫁再嫁,公開尋找情人。從宋朝開始程朱理學興起,對女性的束縛加重,就算是公主死了老公也得背上牌坊,普通女性就更不用說了。明清兩代更是有很多守寡的公主,對平民的要求就更加嚴苛了。劉克莊是宋代人,因此就拿宋代的道德觀來審視漢魏,實在荒謬。另外,對此事進行質疑的多是清代人,清代是對女性殘害最酷烈的一個王朝,文人中偽君子也不在少數,質疑此事實在很正常。
盡管筆者知道甄氏比曹植大十幾歲,但仍然相信他們的戀情。因為年齡并不構成隔閡,愛是人類具有的最神秘,也最特殊的一種本能。也許,甄氏就是曹植的初戀吧。
才高八斗放浪形,一賦成就洛神名。千古而下多情癡,又上銅雀淚涕零。今天的人們提起曹植,首先想到的是《洛神賦》和《銅雀臺賦》,他用絕世才華讓人們記住了這個不幸的女子——甄氏。這大概也算是一個情癡唯一的表達方式了,就算甄氏不能成仙,也應該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