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七章
阮籍:魏晉名士中可愛第一
——大醉月余不復醒,一池杜康且離魂

今吾乃飄搖于天地之外,與造化為友,朝食湯谷,夕飲西海,將變化遷易,與道周始。此之于萬物,豈不厚哉!故不通于自然者,不足以言道;暗于昭昭者不足與達明,子之謂也。

——《大人先生傳》

阮籍喜歡老莊,因此在詞句間滲透玄學之風。其行文頗有莊子《逍遙游》的風度,所謂“飄搖于天地之外,與造化為友,朝食湯谷,夕飲西海”,完全是背負青云、遨游九天的鵬鳥精神。然而,他所處的時代不允許他朝“九天”飛去,因此他就把自己泡在酒缸里。據說酒能防腐,于是乎阮籍就把酒精當成了自己的精神防腐劑。把《大人先生傳》當作其人生寫照,也未嘗不可。

魏晉名士多是神仙一流的人物,但我還是動了斗膽品評的念頭。在那個繁星閃耀的天空中,有七顆星最引人注目,那就是“竹林七賢”,他們好像天宇里的北斗令人仰視,且令人久久不忍離去。七賢中我最欣賞阮籍,在我看來他實在是同代人中最有趣的人,我將他評為可愛第一。

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尉氏縣)人。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中的阮瑀,這正應了“老子英雄兒好漢”這句話。阮瑀曾經擔任漢朝丞相曹操的屬官,是鄴下文人集團中的翹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阮籍繼承了家庭的文化傳統,他和父親一樣,喜歡音樂,好文學。一個家庭有可能孕育出一個文化族群,這在中外文化史上均有所體現。例如,東漢末年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魏晉的阮氏叔侄(阮瑀、阮籍、阮咸),宋代三蘇(蘇洵、蘇軾、蘇轍),英國勃朗特姐妹(艾米莉、夏洛特、安妮)等等,不一而足。總之,阮籍生活在一個擁有濃厚文化氛圍的家庭。但我卻常常懷疑他父親是否真正影響過他,因為他的父親英年早逝,他自幼和母親相依為命。另外,在性格上他和父親完全不同,父親身上是鄴下文人干練、務實、恭順的刀筆吏氣質,而他則是犀利、浪漫、狂放的詩人氣質,也許他僅僅遺傳了父親身上的藝術因子,其他內在的東西則來自久遠時代的老子和莊子。

《高逸圖》中的阮籍(唐代孫位)

《晉書·阮籍傳》記載他“容貌瑰杰,志氣宏放”,《世說新語》說他“風姿特秀”,從這些形容來看,即便是按今天的標準,他也是一個帥哥。他生活的魏晉堪稱亂世,漢武帝以來儒家大一統的影響已經減退,知識分子人格上不再那么壓抑,多多少少獲得了一些心靈的自由。史書說,阮籍傲然獨得,任性不羈,喜怒不形于色;或者終日閉門在家讀書,幾個月都不邁出門檻半步;或者登山涉水,幾天都不回來。這些都還是看得見的東西,看不見的東西是他“博覽群籍,尤好老莊”。這句話的信息量非常大。首先是“博覽群籍”,也就是廣泛讀書。讀書(不包括讀死書)能賦予人一種特殊的力量——智慧,它能使人窮通古今,明了世事,內聚生命的精氣,外備任事的膽魄。其次是“尤好老莊”。老子和莊子的思想,能使人洞徹人世,看穿所有的詭詐和浮華,在中國古代鐵板一樣的儒家道統上打開了一扇窗子,多多少少塑造了一些可愛的人物,這一點在阮籍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清楚了這些,再讓我們來看關于阮籍的那些動人的傳說吧,它遠比小說家們苦思冥想出來的故事精彩得多。

阮籍是當時的大名士,因此很多身居高位的人都請他出任官職,以抬高自己的聲望。他最初在魏國太尉蔣濟身邊擔任尚書郎,后來曹爽輔政,又召他擔任參軍。這一時期正是曹魏集團與司馬氏集團斗爭最激烈的時期。阮籍看明白了權貴之間爭權奪利、互相傾軋的局面,自己廁身于任何一個集團,都可能人頭落地,因此干脆找了個借口早早脫身。果然,不久以后,司馬氏在爭斗中占了上風,曹爽被殺,很多追隨曹爽的名士都做了刀下鬼。獨攬大權的司馬懿任命阮籍為從事中郎,阮籍見躲不過,只好勉強上任。這個職位表面上是個官,實際上就是個秘書,并無實權。當時的統治者之所以拉阮籍這樣的人來當秘書,目的無外乎抬高自己的身份罷了。在之后相繼輔政的司馬師、司馬昭幕府中,阮籍一直擔任尚書郎、參軍、從事中郎之類的“花瓶”官職。既然不需要為統治者出謀劃策,他也就樂得逍遙自在,照樣讀書、喝酒、賦詩。實際上,這是一種假象,他的內心有著無法傾訴的壓抑,他厭惡官場,可又擺脫不掉,只能勉強任職。

在司馬昭身邊任職久了,終無脫身機會。作為一個浪漫氣質濃厚的人,阮籍的苦悶自不必說,他寧可生活在一種癲狂和酒醉的狀態中,也不愿意混跡于官場。這時候,他聽說步兵校尉營中的廚子善于釀酒,兵營中還藏有三百桶好酒,大為驚喜。他這個人雖然不愿意攀附司馬氏,但是有好酒喝還是愿意“折節”的,當即要求做步兵校尉這個官。我翻閱各種史籍查詢這個官職的職司,發現這個官職是從漢武帝時開始設置的,職掌上林苑門屯兵,也就是中央的衛戍部隊,在魏晉時期屬于領軍將軍,領兵不多,但是軍銜很高。阮籍不愧是名士,他這個要求居然被同意了。不過他去了,鎮壓老百姓的事情是不干的,替軍閥賣命的事情也是不干的,主要就是喝酒,喝光了酒一抹嘴閃人。他為飲酒而做步兵校尉,被后人稱作“阮步兵”,“步兵”二字由此成為那些善于飲酒、為酒而癡者的頭銜。

酒醉傷身,但是對阮籍來說卻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以此作為“擋箭牌”,免去了殺身之禍。由于他的名氣很大,“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于籍”,也就是說連權臣司馬昭也想和他聯姻,準備聘娶他的女兒作為兒媳,而擬娶媳者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晉武帝司馬炎。他不想侍奉權貴,但是又不想拿自己的脖子試司馬氏的快刀,所以就干脆不停地喝酒,每天都爛醉如泥,結果大醉六十多天,搞得來提親的人想和他談聘禮的事也談不成,天天看他的白眼,此事就不了了之了。以陷害嵇康而為人不齒的鐘會拿時事來“請教”他,企圖抓住他話中的把柄,但是由于他總是酒醉,言語不清,說話顛三倒四,最終也沒有得逞。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說他在步兵校尉營喝酒喝膩了,就請求出任東平相。到地方赴任的時候,只騎著一頭驢,到了官衙,把圍墻也扒了,把前后的廳堂屏障影壁也都推倒,令府內一覽無遺,處理政務透明化。看來阮先生不僅僅會喝酒,處理事務也確實有兩把刷子。司馬炎一高興,就任命阮籍為大將軍從事中郎(大將軍的屬官,屬于將軍府的參謀一類的官職)。有一次,司法機關說有一個人殺了自己的母親,阮籍說:“哎呀,殺了老爹也就罷了,怎么能殺母親呢。”周圍的同事都認為他胡言亂語。坐在上座的司馬炎也說:“殺父是人間最大的罪惡,怎么能說也就罷了?”阮籍卻慢慢地說:“禽獸只知道母親而不知道父親,殺父親是禽獸;殺母親,卻是連禽獸都不如了。”眾人對他的話都深感有理,嘆服。

《晉書·阮籍傳》載:“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設邪!’鄰家少婦有美色,當壚沽酒。籍嘗詣飲,醉,便臥其側。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淳至,皆此類也。”

上文前兩句翻譯出來就是:阮籍嫂子回娘家,他一直送到村口。別人以此嘲笑他,他理直氣壯地說,“禮法難道是為我設置的么!”在此,我稱阮籍為“真人”。送一下自己的嫂子怎么了,人之常情也,只有那些心理陰暗、想法齷齪的假道學先生才會搬出所謂的禮法來非議。

阮籍家附近有個酒館,這老兄常去喝酒,恰好這酒館的女主人是個大美女,雖然不是卓文君一流的人物,但也算是“沽酒西施”。作為老主顧,阮籍不但喝酒還看美女,這可是所有酒鬼的夢想。有一次喝醉了,就倒在美女的身旁睡著了。美女的丈夫知道阮籍此人是貨真價實的君子,所以絲毫不介意。估計平時阮籍在喝酒的時候沒少和酒館的男主人談古論今,所以彼此知心,酒館的男主人也對自己的美貌妻子深信不疑,可惜歷史沒有記載這“偉男子”的大名。

有一個兵家美女還沒出嫁就死了,阮籍不認識她家里的任何人,直接跑到墓前去吊唁,而且大哭一場。我想我是最能明白這種做法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人皆有惜美之心、愛美之心。我若是看到一朵花被踐踏,一棵秀美的樹被砍伐也會傷心,何況是一個美女。幸虧當年寫傳記的作者也是高人,能夠理解阮籍這類神仙一流的人物,所以才有“其外坦蕩而內淳至,皆此類也”的評價;要是被今天媒體上這幫大人先生們逮住,不挖掘出他十條八條八卦新聞才怪,搞不好再來個“艷照門”事件,阮籍先生的千古酒名可就毀了。

阮籍常駕著鹿車在荒野里亂走,走到沒有路的地方就下車大哭,然后返回,真是率真性情。我常常感到無路可走的時候,就有大哭一場的沖動,當然,不是走到馬路上迷了路的時候,而是怎么也想不通一個人生問題的時候,所謂精神上的出路沒了,由此可見我也是阮籍一流的人物。當然想是這么想,哭是不能哭的,否則別人會把我當成精神病,所以我在精神上是阮籍,在現實中我還是我。

魏晉名士常常以一些怪誕的行為來表示自己對禮法的蔑視,阮籍也不例外。他曾赤身裸體地箕踞室內,別人責備他行為不端,他卻說,我以天地為室,以屋宇為褲,你跑到我的褲襠里來干什么?搞得責備他的人汗顏不已。在他看來,那些死守封建傳統的偽君子,大多數和他衣褲里的虱子沒有區別。

中國的文化傳統極講一個“孝”字,作為親子之間的愛,這本是極根本的東西。但是在中國古代,“孝”的含義已經脫離了親緣的本質,而變成了統治體系中的一環。它不僅虛偽,而且變成了一種程式化的東西。例如,漢代曾經把“孝”作為一個人當官的前提條件,這就把道德層面的東西和制度層面的東西等同了起來,簡直荒唐透頂。史載,一個儒生母親去世后,恪守儒家傳統,遠離娛樂、酒食、女色,守孝三年,后來被地方官推舉為孝廉。不過后來人們發現,他在守孝期間偷偷生下了一群小孩。由此可見,儒家的所謂“孝”實在是迂腐到了極點。真正的孝在于人的內心,而不是形式,它不是一種表演,而是發自內心的愛和悲痛。阮籍雖然性格狂傲、放蕩不羈,但對待母親卻極為恭順。母親去世時,他正在下棋,他的對手要求停下來,讓他去忙喪事,他卻堅持一定要下完棋。這在當時無疑是一種驚世駭俗的行為,使得觀者極為震驚。下完棋后,他從別人手中接過酒壺連飲兩斗,這更是大逆不道,因為在當時的禮法中,母喪期間,不但要悲聲,而且要禁絕娛樂活動,戒除酒肉,可阮籍不但繼續下棋,還大口飲酒。就在眾人流露出驚訝不解的神情時,他突然大哭起來,且邊哭邊吐血,這不是一般的傷心,而是真正的悲痛。按照中醫學的觀點,一個人傷心到極點,會出現泣血現象。

阮籍母喪期間,同為名士的嵇喜來吊唁。按照當時的禮法,客人吊唁時,主人必須回禮,但阮籍卻翻著白眼,眼睛望著屋頂,根本不看來吊唁的人,這讓嵇喜很沒面子,只好面紅耳赤地離去。嵇喜走了,他的弟弟嵇康來了。嵇康夾著古琴,抱著美酒,來到了靈堂前,阮籍當即露出了青眼,這就是“青睞”這個典故的由來。阮籍以青白眼視人,對他賞識的人就示以青眼,而對那些滿嘴名教道統的偽君子統統給予白眼。只有像嵇康這樣的人才能夠真正懂他,以琴聲吊唁,以美酒祭奠,這對阮籍九泉之下的母親來說,是最大的安慰了,因為她有一個人格完整的兒子。

在這里必須說的是,在吊唁的人中,還有一個叫裴楷的人。他祭拜時,阮籍也披頭散發、表情麻木、白眼示人。對此,裴楷顯得很坦然,倒是旁邊有人憤憤不平,一人對裴楷說:“按照禮法,吊唁時主人必須有所反應,可是你吊唁時,阮籍一點兒反應都沒有,你為什么還祭拜?”裴楷的回答頗有些今人彼此尊重個性的意味,他說:“阮籍這個人已經超越了禮法,所以可不講禮法;而我還在禮法之內,因此必須遵從禮法。”余秋雨先生認為,裴楷是禮法中具有魏晉風度的人,總之這也是一個蠻可愛的人物。

母親下葬時,阮籍吃肉喝酒,然后才和母親告別,儒家的偽君子們是不會理解這種行為的。一個人傷心到了極點,苦悶到了極點,在精神上喪失了最后的一絲親情溫暖時,常會有一些反常的舉動,例如狂飲,或做出一些獨特的舉動。這些方式別人很難理解,只有悲傷者自己明白。阮籍的這一告別舉動,有多少人能明白呢?他內心隱藏著劇烈的傷痛,就像一爐炭火在烘烤,這使得他在告別時又吐血數升,以致昏倒,幾乎喪命。那些假裝悲戚、在形式上搞排場的人,對此能不汗顏?今日依舊有很多人大辦喪禮,搞形式上的那一套,可以說古今如出一轍。

據《世說新語》記載,阮籍安葬了母親之后,參加了司馬昭的一個筵席,席間不免吃肉喝酒,大儒何曾當即站出來指責阮籍,他對司馬昭說:“君侯一直提倡以孝治國,但是處于服喪期間的阮籍卻在這里吃肉喝酒,大大背離了孝道,應該嚴加懲處。”這就是道德殺人,在中國古代用“道德”來殺人、殘害人的事比比皆是。可是,當時那個時代已不是漢文帝、漢武帝時期的漢朝,那個時代的思想已經完全不同。司馬昭這個人雖然不是什么善茬,但至少是個真小人,面對何曾這個偽君子的挑唆,他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你難道沒看到阮籍悲傷過度嗎?他身體虛弱吃喝些東西也無可厚非,你既然無法為他解憂,還放臭屁干什么?”聽到此話,何曾也只能悻悻然了。

阮籍登廣武山,眺望楚漢戰爭的古戰場,感嘆說:“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在此更可以看出我和阮籍的相同之處,我二十歲的時候才看到長江,印證自己夢里縈繞了千百回的三國故事,尤其是遙想風流倜儻的周公瑾,曾口占一絕:“少年兒時慕周郎,未能橫戈古戰場。時空若退數千年,安知吾非風流將。”只不過他是酒鬼,我不是。

也許是長期飲酒傷身,也許是他想找他的老朋友去了,公元263年,五十四歲的阮籍去世了。大醉月余不復醒,一池杜康且離魂。亙古可愛數第一,至今猶思阮步兵。隨著他的身影遠去,更多的人在仰望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昌市| 和田县| 屏边| 怀集县| 综艺| 怀远县| 陆河县| 徐州市| 宜川县| 扬中市| 双城市| 丹巴县| 河津市| 容城县| 丰都县| 汉阴县| 库车县| 芮城县| 唐海县| 荃湾区| 南充市| 绥江县| 汉源县| 封丘县| 玉环县| 迁安市| 楚雄市| 多伦县| 两当县| 吉水县| 屯门区| 金华市| 浦江县| 清涧县| 连南| 鸡东县| 铅山县| 呼图壁县| 通许县| 阳新县|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