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導的氣場:8堂課講透中國式領導智慧(白金版)
- 趙玉平
- 1060字
- 2025-01-20 14:52:59
第一章
問天下誰是領導
管理的本質是通過別人完成任務。有一百件事情,一個人都做了,那只能叫勤勞;有一百件事情,主事的人自己一件也不做,手下的人就幫他把所有的事情都辦好了,而且回過頭來還要感謝他提供這樣的鍛煉機會,這就是管理!
事典:用賢還是用力
時間:春秋時期
地點:魯國單父(今山東單縣)
對話者:宓子賤、巫馬期
出處:《韓詩外傳》卷二
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巫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處,以身親之,而單父亦治。巫馬期問于子賤,子賤曰:“我任人,子任力。任人者佚,任力者勞。”人謂子賤,則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氣,而百官理,任其數而已。巫馬期則不然,乎然事惟,勞力教詔,雖治,猶未至也。
——《韓詩外傳》卷二
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愛詩歌的民族。詩歌可以保存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沒有詩歌的民族,其靈魂是沒有歸宿的。我們這個民族的靈魂,有一個美麗的去處——《詩經》。在這本思無邪(孔子對《詩經》的評價)的書里,開篇寫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看,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圖畫:有水鳥清脆的鳴叫,有河水和水中的小島,有身姿婀娜的女子,有脈脈含情的愛情。中華民族是一個善于創造浪漫的民族,同時更是一個充滿睿智的民族,對于《詩經》這樣一幅美妙的畫卷,我們的先人在讀出浪漫和美麗的同時,還讀出了更多更深邃的東西。
漢代有一本跟《詩經》有關的書,叫作《韓詩外傳》,是當時的學者韓嬰寫的,雖然跟《詩經》有關,但是內容卻不是關于如何做詩的——這是一本關于管理藝術的書。讀詩歌能學管理嗎?當然。
如果把書比喻成建筑的話,《韓詩外傳》應該是一棟西漢風格的華麗建筑,裝飾精美,結構細膩,里面人來人往,比《論語》熱鬧了許多,而且這些形形色色的人個個都會吟詩,十分風雅。在這里住著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巫馬期。這是一個貌不驚人的過路人,一副急匆匆的樣子,像所有為工作奔忙的白領一樣,他也是面容消瘦,兩眼發直,很可能還正在咳嗽,額頭和眼角的皺紋讓他顯得有些疲倦,顯得比實際年齡老成。他的口袋里如果裝著名片,上面應該印著“魯國單父縣令”的頭銜和“孔子弟子”的身份。當你看到他的時候,就像當時他本人一樣,你可能同樣不會想到,他要去見的一個人以及他們之間將要開始的一段對話,將對中國管理思想史產生深遠的影響。巫馬期要見的人是他的同學,名叫宓子賤,你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到至少三個關于他的經典故事,他是我們常說的那種有故事的人。宓子賤和巫馬期在同一個地方先后當過縣令。他們倆一個擅長彈琴,一個擅長熬夜,我們的話題就從這彈琴的領導與熬夜的領導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