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講怎么養生的。“貴生”就是強調減少欲望。為了滿足欲望,搞得自己勞累,損害自己的身心健康,這是不值得的,因為身體是自己最大的利益所在。一個人看重生命,就會減少欲望了。
越國沒有君,就去找王子搜,想讓他當國君。王子搜逃到巖穴里,越人找了來。王子搜就是不出來。越國人就拿艾草點燃了熏他,最終把王子搜尋出來了,叫他上車,去當大王。
王子搜登上車,仰天而呼:“哎呀,怎么獨不可以舍掉我呢?非讓我去當國君!”
王子搜不是厭惡當國君,是厭惡當國君帶來的各種操勞和患害。像王子搜這樣的人,算是不以國家來傷害自己的生(身體、生命)的人了。
又一個故事:
魯國君聽說顏闔是個得道之人,就派人拿著錢財禮物去聘請他當官。顏闔住在閭巷里,穿著粗布衣裳,自己喂牛生活。魯國的使者到了,見到顏闔。使者說:“這是顏闔的家嗎?”顏闔說:“這是顏闔的家啊。”
使者獻上禮物,請顏闔去當官。
顏闔說:“你會不會是把名字聽錯了,怎么會是找我?要么你回去再核對下名字,別找錯了,到時候國君也要治罪于你。”
于是使者就回去了,找國君核對名字。等回來的時候,發現顏闔已經逃掉了,不見了。
顏闔這樣的人,不算厭惡富貴,因為他自己重生(看重生命),所以厭惡當官累害自己的身心生命。
現在的世俗君子,危害自己的身體,放棄自己的生命,來追求物質利益,這有什么用呢?如果有一個人,用隨侯之珠(一種高檔珍珠)去彈麻雀,人們一定笑話他,因為珍珠重要,而麻雀不重要。那么,生命,豈不比隨侯之珠還重大。子華子說:“全生為上,虧生次之,死次之,迫生為下。”
所以,所謂尊生,就是全生,保全身體,讓六欲皆得其宜。所謂虧生,就是生命和身體被虧損,那是僅次于死了。而讓身體生命遭受迫害,那是最不值的了。
人生在世,爭斗不可避免,帶來的苦難是顯然的。道家對此給出了自己的辦法,就是“貴生”,人看重自己的生命,就會輕利,就會減少自己的欲望,從而減少爭斗。
通常說到隱士,都是淡泊名利的,背后的邏輯就是看重點不同。隱士追求自己身體的健康安宜,因此不愿意作官。當領導每天要被下屬氣得半死,都是損害生命。所以,寧可歸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