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言:描繪騎士等級的歷史

目標和基本原則

本書是一部關于羅馬世界騎士等級的制度史和社會史。它描繪了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5世紀形形色色的騎士(equites)的歷史。我們從王政時代的騎士貴族和共和早期的騎兵說起,是因為羅馬人把這些武士視作后來的騎士等級的祖先。直到公元前2世紀末,這個等級本身才成為羅馬國家(res publica)內部的一個不同于元老和平民的按地位構成的群體。在共和時代,騎士等級的成員包括包稅人、商人、陪審員和軍官。羅馬騎士有區分自己身份的標志(比如金指環和鑲窄邊的短袍),帶有宗教和政治涵義的儀式,以及在劇場中坐在前排等特權。在帝制下,騎士等級官員包括總督、財政管理人員和其他官員,奧古斯都及其繼承者們讓他們和元老一起在國家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1)在帝國時代中,騎士等級被進一步細分,其中地位更高的那些只有通過在軍隊服役或行政系統任職才能獲得。羅馬國家授予的頭銜和榮譽的激增意味著到了公元4世紀中期,羅馬騎士(eques Romanus)身份已經變成這些帝國特權中最不起眼的,盡管它仍然保持著內在的價值,提供了凌駕于普通公民之上的豁免權。在一千多年的歷史中,被稱為騎士的特權公民以這種或那種形式構成了羅馬國家的一個基本的社會-政治等級。

對于騎士等級,不乏來自現代的評論者。蒙森在其里程碑式的三卷本《羅馬公法》(R?misches Staatsrecht, 1871-1878)中界定了其社會和政治歷史的基本方面。第一部單獨寫騎士等級史的著作是1927年施泰因(Stein)出版的《羅馬騎士等級》(Der r?mische Ritterstand)。施泰因的作品從騎士等級本身在羅馬共和國晚期的起源說起,但該書主要關注帝國時代的騎士。他的研究基于對源自碑銘證據的騎士材料所做的開創性群體傳記分析。這顯示了蒙森的《拉丁碑銘集成》(Corpus Inscriptionum Latinarum)和其他碑銘集對群體傳記研究和社會史具有內在的分析潛力。王政時代和共和時代在希爾(Hill)的《共和時代的羅馬中產階層》(The Roman Middle Class in the Republican Period, 1952)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視,盡管標題有誤導之嫌,但這是一部重要的基礎性的學術作品。不過,希爾的書很快被尼科萊(Nicolet)影響深遠的《共和時代的騎士等級,公元前312—前43年》(L'ordre équestre à l'époque républicaine312-43 av. J.-C.])所超越。第一卷是分析性的,出版于1966年,然后是1974年出版的有關共和時代騎士的詳細而龐大的群體傳記。在超過1000頁的篇幅中,尼科萊為共和時代的騎士研究奠定了新的基礎,特別是該等級的意識形態功能及其同元老等級的關系。巴迪安(Badian)1972年出版的短小但精辟的《包稅人與罪人》(Publicans and Sinners)一書對尼科萊的作品進行了補充,它生動地描繪了商人和包稅人在日益擴張的共和國中的角色。

20世紀下半葉又出現了兩部帝國時代的群體傳記集,對施泰因的作品進行了更新和補充。普弗勞姆(Pflaum)利用大批記錄騎士生涯的碑銘,完成了他對皇帝代理官職務的基礎研究。《羅馬帝國盛期的騎士皇帝代理官》(Les procurateurs équestres sous le Haut-Empire Romain)于1950年出版,接著又在1960—1961年出版了三卷本的詳細的群體傳記《羅馬帝國盛期的騎士皇帝代理官的生涯》(Les carriers procuratoriennes équestres sous le Haut-Empire Romain),1982年更推出了增補本。普弗勞姆所描繪的騎士的生涯模式遭到了一些批評,他的結論也不應被全盤接受,但他對材料的研究仍然是無與倫比的。德費弗爾(Devijver)在其六卷本的《從奧古斯都到伽利埃努斯的騎士軍官群體傳記》(Prosopographia militiarum equestrium quae fuerunt ab Augusto ad Gallienum, 1976-2001)中煞費苦心地匯編了帝國騎士等級軍官的材料。此外,他還撰寫了一系列關于這些軍官及其生涯(稱為“騎士軍階”,militiae equestres)的重要文章。

沿著尼科萊為共和時代確立的研究路線,普弗勞姆和德費弗爾的工作雙雙為新的帝國騎士社會-政治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礎。然后有了德穆讓(Demougin)的研究成果,分為上下兩部:《尤利烏斯-克勞狄烏斯王朝的騎士等級》(L'ordre équestre sous les Julio-Claudiens, 1988)和《尤利烏斯-克勞狄烏斯王朝羅馬騎士的群體傳記,公元前43—70年》(Prosopographie des chevaliers romains julio-claudiens43 av.J.-C.-70 ap.J.-C.],1992a)。德穆讓從尼科萊的研究告一段落的三頭時期開始,考察了騎士等級從共和國到帝國的關鍵性轉變,以及帝國騎士行政職務體系的建立。帝國時代騎士等級的經濟世界和社會世界是鄧肯-瓊斯(Duncan-Jones)的一系列重要研究的主題,尤其是他2016年的專著《羅馬社會的權力與特權》(Power and Privilege in Roman Society)。最后,騎士在帝國早期的政治性和儀式性功能在羅伊(Rowe)2002年一部鞭辟入里的專著《君主與政治文化:提比略時代的元老院新決議》(Princes and Political Cultures:The New Tiberian Senatorial Decrees)中重新受到了關注。羅伊展現了該等級在塑造帝國國家政治文化中的關鍵且重要的角色,國家決策并不完全由皇帝本人那里“自上而下”,而是也來自騎士個人和集體的自愿參與。我的研究站在上述著作和其他許多學者的研究工作的基礎上,不僅得益于他們匯編的騎士群體傳記目錄,也得益于他們對騎士等級的文本和檔案材料的解讀。

本書想要呈現一部從王政時代到古代晚期的騎士和騎士等級的新史,(就我所知)這是自施泰因以來第一次有人嘗試這樣做。本書有三大目標。第一是研究騎士為羅馬國家服務的多種不同職能——諸如騎兵、軍官、刑事法庭陪審員和財政管理人員(僅僅列舉幾種)。我們將探究為何隨著時間的推移,騎士等級成員可以擔任的官方職務大大增加,特別是在共和時代晚期和帝國時代。第二是考察騎士等級的成員身份如何在個人和集體層面上發揮作用,從而發現在羅馬世界身為羅馬騎士意味著什么。在追求前兩個目標的過程中,本書不僅將歷時性地從共和國來到帝國,也會從地理學角度比較羅馬城、意大利和行省的騎士地位的意義與功能,以及他們擔任的職務。我們還將考察將騎士統一起來的共同點,以及其成員的四分五裂和對騎士身份的抗拒。

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目標是考察騎士等級更廣泛的社會功能。我們將探究為何該等級及其成員構成了羅馬社會如此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及為何“騎士”這個頭銜在許多個世紀里都一直是區別標志,即便當騎士已經不再是國家的騎兵之后。羅馬人因其在職務的最初功能早已改變之后仍然保留其官方頭銜而出名,諸如“財務官”(quastor)或“近衛軍長官”(praefectus praetorio)。但騎士等級得以保留以及其身份所傳遞出的區別不只代表了行政管理上的惰性;它顯示了對遠比該等級所代表的東西更深刻的依戀。事實上,本書的年代框架旨在讓讀者可以追溯長時段下騎士等級的演變。盡管這種類型的敘事史幾乎已經不再流行,但它仍然是評估和解釋隨著時間發生的延續與改變的有力方式。(2)本書涵蓋了一千多年的羅馬歷史,這一寬廣的年代范圍讓我們可以把騎士等級的演變放在羅馬國家本身的變遷背景之下,后者從王政時代的君主制變成了共和國,然后又變成了一種奇特的混合體,即“君主制共和國”(更多被稱為帝國)。騎士等級與其他前現代社會的精英身份群體有著許多相似點,但它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和發展軌跡,必須放在羅馬國家本身的變遷框架內來解釋。我們的分析將由此展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门市| 恩平市| 拜城县| 临潭县| 高安市| 武邑县| 丰都县| 黄平县| 双牌县| 青海省| 唐山市| 新巴尔虎右旗| 辽阳市| 漳浦县| 普定县| 青川县| 新化县| 甘肃省| 瓮安县| 巩义市| 娄底市| 海伦市| 海宁市| 阿坝县| 武功县| 新干县| 寿阳县| 和林格尔县| 夏邑县| 太仓市| 黄陵县| 虞城县| 藁城市| 蒙阴县| 海淀区| 绍兴市| 西峡县| 贵定县| 巨鹿县| 安塞县|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