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企業復蘇研究是企業成長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當前,如何實現從企業衰落中復蘇及可持續成長已經成為企業戰略管理、創業研究、技術創新等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問題。20世紀80年代,我國學者就衰落(衰敗)企業開始探討企業的復蘇問題,劉洪貴(1985)首先在《新疆礦冶》第二期上發表《依靠技術改造使老企業復蘇振興》的文章,拉開了企業復蘇研究的序幕。此后,肖慧質(1987)、黃鶴群(1991)、周景安(1995)、周星亮(2009)、汪中求(2020)、任勁勁(2021)等學者分別在《企業管理》《經濟問題探索》等期刊上發表有關企業復蘇的對策建議、相關路徑和發展思路等企業成長基本問題的文章。近年來,特別是2015年國務院印發重要文件《中國制造2025》后,我國制造業企業如何擺脫衰落困境,實現從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躍遷,從弱到強更具韌性和活力,成為學界、業界及政府部門等各個主體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單行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其為推進制造業企業復蘇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構建制造業企業復蘇體系,目的是使制造業企業具有能從衰落中自我復興、發展的自組織機制,從思想觀念、制度、機制、政策、流程等方面全面系統認識衰落的原因及如何從衰落中崛起的路徑,關鍵是對制造業企業“衰落—復蘇”的破解框架進行科學設計。失敗學習的概念是在企業失敗(企業未達到目標的各種問題)研究的視域下提出的,制造業企業復蘇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進行失敗學習,建立制造業企業復蘇體系的關鍵問題在于構建基于失敗學習的制造業企業復蘇邏輯框架,這既是破解我國制造業企業復蘇難題的有效方法,也是制造業企業復蘇研究的重要內容。

二、制造業企業對企業衰落缺乏戰略性認識,沒有一套有效的組織學習系統

大多數學者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企業成長的研究。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幾乎所有的企業在其生命周期的某一個階段都會經歷衰落期,如果沒有采取恰當的復蘇戰略,可能從此走向死亡。根據2010年統計,將近50%的標準普爾500公司曾經歷3年以上的衰落期(胡洪浩和王重鳴,2011)。當前,受世界經濟不景氣及全球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這種企業衰落的現象可能會更為普遍,將成為企業管理者的重大挑戰(杜運周等,2015)。究竟應該對企業衰落持什么樣的觀點,學術界至今仍有爭論,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衰落刺激創新,稱之為積極觀;另一種觀點則指出衰落阻礙創新,稱之為消極觀。兩種觀點均基于不同的理論基礎。其中,積極觀從行為理論和前景理論出發,認為衰落有助于企業開展創新活動(Cyert和March,1964;Mone,1998;Tversky和Kahneman,1981);消極觀從威脅—剛性視角和承諾升級理論出發,認為衰落遏制了組織創新(Mone等,1998)。然而,值得關注的是,還有部分學者認為不能孤立地看待衰落與創新的關系,應該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具體探討(Mone等,1998;連燕玲等,2016)。

當前,制造業企業所處的各種環境都在不斷變化,如政治環境、產業結構調整及轉型升級、需求變化、競爭對手改變及社會文化、思想、觀念、技術等。這種不斷變化的環境對企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亟需企業不斷調整、創新變革以應對這種變化。這就需要組織學習來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然而,無數實踐經驗證明,曾經盛極一時卻因缺乏組織學習體系最終落得失敗結局的企業不計其數。所以,企業必須不斷根據變化的環境進行學習和創新,如此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陳國權,2000)。

三、衰落的企業很少真正系統地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

企業衰落是企業生命周期中難以避免的客觀現象,有的瀕臨倒閉的企業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革能夠扭虧為盈、從小到大、由弱轉強,進入持續發展的健康軌道;相反,也有很多處于困境中的企業“不死不活”成為“僵尸企業”。同時,還有大量的企業處于兩種狀態之間,變得“不好不壞”。那么,為什么優秀的企業總是鳳毛麟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這些衰落的企業很少真正系統地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許多企業不能有效地學習是有原因的,如組織設計、管理、工作方式及教育和互動等都會成為組織學習的障礙(陳國權,2000)。組織學習是一個發現、發明、執行和推廣的過程,在組織學習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導致組織學習的失敗。盲目、能力陷阱、局限思考、舍本逐末、組織內部分裂、活動過度、健忘和擴散失效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組織學習難以進行。

眾所周知,無論國家、社會,還是企業、個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能有效地從經驗中學習的現象,結果造成時間、經濟等巨大損失。煤礦倒塌、瓦斯爆炸、火災等重大安全事故屢屢發生也是不能從過去的經驗教訓中有效學習的重要例證。這些事故發生后,會有各級領導指示、現場指揮、召開緊急會議、問責追責、完善規章制度,不斷強調安全的重要性。但用不了太長時間,類似的事情又會重復出現,說明學習根本就沒有發生作用(陳國權和馬萌,2000)。在制造業企業的運營實踐中類似的事情也會經常出現,說明企業沒有真正從過去的事故中進行學習、反思,從而使失敗或錯誤再次發生,揭示了企業還沒有建立一套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的系統。

四、失敗學習是制造業企業復蘇的有效途徑

衰落企業的復蘇戰略成為探討制造業企業成長的主要議題。這是因為如果衰落企業沒有采取恰當的復蘇戰略,可能會導致企業走向危機或解體(Musteen和Liang等,2011)。以往文獻提出了一個前后銜接的兩階段復蘇模型(Robbins和Pearce,1992),該模型指出在第一階段實施緊縮行動,在第二階段實施戰略性的復蘇戰略。但該模型僅提出了一個治理企業衰落的基本框架,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于是,Arogyaswamy等(1995)提出了一個整合的兩階段模型,強調前后兩個階段的聯系,指出了衰落的嚴重程度、冗余資源對衰落戰略的影響。學者Trahms等(2013)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包括衰落原因、響應因素、公司行動和結果的四個部分的更復雜的復蘇戰略模型。也有學者認為緊縮與恢復是二元性關系,關鍵是如何整合兩者的關系,從而產生協同效應(Schmitt和Raisch,2013)。還有學者從組織環境、組織戰略、戰略能力、組織結構、文化(Ford和Baucus,1987)管理者的控制點、職能經驗等方面總結了企業衰落的因素。

制造業企業衰落與企業復蘇研究成果相對滯后形成了鮮明的矛盾,表明已有的企業復蘇理論難以為企業復蘇和成長提供理論解釋和驅動力量。根據以往研究,企業衰落被解讀為在一個持續的階段內,組織績效或資源基礎的持續惡化(Trahms等,2013),或者在特定時期內組織資源基礎的實質和絕對量的下降(Cameron等,1987;D’aveni,1989)。而失敗是指組織績效因出現失誤和問題未達到預期目標的結果(Tucker等,2002)。可見,企業衰落也是一種特殊的失敗形態,企業衰落與企業失敗存在密切的關系。現有研究表明,失敗學習是破解企業失敗的重要途徑,失敗學習有助于促進創新、降低組織失敗風險、提高組織可靠性、降低事故發生率、提升企業的適應性、提高組織績效,避免類似失敗的發生(Cannon和Edmondson,2005;Yamakawa等,2013;于曉宇等,2013;Meschi和Métais,2015;龐立君等,2020;唐朝永等,2021)。應用失敗學習理論構建制造業企業復蘇體系可能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可行路徑,讓制造業企業能夠從失敗學習的視角正確認識衰落并有效防止衰落,從衰落中恢復,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和發展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宁县| 湘潭县| 隆昌县| 湘潭县| 望谟县| 睢宁县| 湖口县| 贵阳市| 南充市| 犍为县| 百色市| 江津市| 噶尔县| 大埔区| 乐亭县| 乌兰浩特市| 武陟县| 鲁山县| 正阳县| 社会| 台南县| 汕尾市| 玉环县| 缙云县| 宝鸡市| 白山市| 宁河县| 自贡市| 鄂托克旗| 扎兰屯市| 富锦市| 马关县| 铁力市| 定州市| 同心县| 紫云| 栖霞市| 蒙山县| 中江县| 青田县| 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