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意識vs潛意識:讓潛意識主宰你的命運,這句話只對了一半

潛意識蘊藏無限可能性,但并不是一個完整的心智系統

兒子已經22歲,此刻他正坐在書桌前,做著大學里電腦編程的功課。偶爾,他會和我說兩句他對通過科技的創造力改變生活方式的熱情??粗鴥鹤拥纳碛埃也唤叵肫鸪跎鷷r的他,那個兩三個月大的小嬰兒,每隔三個小時就哭一次,告訴我們,他餓了。

那時盡管他還沒學會任何溝通語言和技巧,但他的潛意識會驅動他發出信號,提醒有意識的成人們要喂奶了。當我拿起奶瓶在他的面前晃的時候,他的眼睛亮晶晶的,跟隨著奶瓶移動。等到暢快地喝完奶,他會心滿意足地咂咂嘴,露出甜甜的笑容,身體完全放松,剛剛的躁動和情緒張力轉眼消失不見。

孩子,就像潛意識的存在,充滿各種流動性,對一切事物敞開,和萬事萬物融合在一起。一個孩子每天起碼體驗N次宇宙中所有的能量,這一秒還在哭,下一秒笑了,接著可能開始專注好奇每一種驚奇的事物……

潛意識代表著擁有任何可能性、無序性,對應到我們的生活中,潛意識觸發我們產生強烈的欲望和沖動,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推動著我們去做一些不合理甚至匪夷所思的事情。那些你想做做不到,不想做卻又控制不了的行為、想法和感受,大都是受到了潛意識的影響。

弗洛伊德曾把潛意識比作一匹馬,一匹馬擁有強大的力量,但是如果沒有一個人進行有意識地駕馭,馬就只能在草原上脫韁狂奔,而無法幫助我們到達目的地。

潛意識并不是一個完整的心智系統,并非某些熱門的誤解那樣——只要“信任你的潛意識”,成功快樂就可以發生。潛意識不是獨立的智慧,它是多層次系統的一部分。

如果只有潛意識,就無法在現實的世界里為我們創造具體的、真實存在的東西。就像一個孩子,有無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他的弱項是缺乏自我覺察。他無法分析一種具體的情況,快速地制定方案,比較和選擇一個更好的策略,并持續地付諸行動,因此無法創造具體的現實。

記得幾年前,一位30多歲的單親媽媽來到我的咨詢室。她剛坐下,還沒有開始說話就號啕大哭起來,擦眼淚的紙巾像棉花一樣丟落滿地。我靜靜地感受著,30多分鐘過去了我都無法插話。

突然,她停止哭聲望向我,帶著一種命令的語氣說:“每天晚上我都睡不著,覺得很孤單、很害怕,現在你是我的咨詢師了,如果我晚上睡不著,我就打電話給你,你要來見我!”

我內心愕然,然后很快回到中正,溫柔又帶點兒頑皮地對她說:“很抱歉,聽到你的狀態不太好,但是,我們這里沒有外賣。”

她聽我說完,哈哈大笑起來……大笑過后,她恢復了比較平和的表情、狀態,盡管淚水還殘留在臉上,但她好像突然長大了一點點,從一種像是孩子哭鬧的狀態,回到一種有一點自我覺察的成人狀態。

我堅定又專注地看著她,帶著鼓勵的語氣說:“能夠長大很好……能夠作為一個成熟的女人去照顧自己內在的需要,這很好……”

接下來的咨詢過程中,每一次她退行掉入嬰兒一樣的無意識狀態時,我都會邀請她把成人的自我覺察的意識帶進來。我們在兩者之間的邊界上跳舞。咨詢結束的時候,我很明顯地從她的表情中感受到她有了更多的勇氣和力量。

“如果你讓自我覺察的成人意識離開自己,那將是無盡的受苦時刻?!蔽业睦蠋熕沟俜摇ぜ┦砍3_@樣教導學生們。

只有動物性的潛意識的能量和表達,沒有自我覺察的意識在場,那么,內在的不同面向在人類的社區里就無法被賦予人文的價值,這會給我們帶來情緒泛濫、抑郁、冷漠和上癮。

如果只有意識的孤立,沒有聆聽潛意識的聲音,那么,我們就像機器一樣運作,變得僵化和教條主義,帶來更多的對抗和固執。

潛意識與意識力量的整合,才能使一個人迸發出生生不息的創造力。那么,該如何將這兩部分力量整合呢?

意識與潛意識的關系,決定了不同的人生狀態

神話學家約瑟夫·坎貝爾關于人生三段旅程的描述,可以更進一步讓我們理解意識和潛意識的特性以及整合過程。約瑟夫·坎貝爾認為,雖然每個人的生命旅程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人的生命歷程蘊含著相同的底層結構,每個人的生命都會經歷“花園—荒原—花園”的旅程。

第一段生命旅程——花園的人生,通常指我們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天真、好奇,對萬事萬物敞開,與一切事物融合……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童年的時光,放肆玩樂的狀態?在運動場上、在田野里奔跑……忘記了時間和空間的存在,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我們對世界充滿驚奇,跪在地上看螞蟻搬家,仰望天空中閃耀的星辰,爬樹掏鳥窩……我們對一切事物都感覺新鮮,無窮的好奇心讓我們樂此不疲。

花園的人生,代表創造性的潛意識心智,它是先行的,在我們意識覺知到它之前,它就已經存在,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維度,沒有具體的、真實的物質形態,但是孕育著無限的潛力。

正如吉利根博士所說,潛意識是一個為了人們的創造性改變而存在的無限潛力的場域,因為潛意識可以“無中生有”——當現實世界里一種特定的模式失效時,你的潛意識里攜帶著許多其他可能的方法去克服和面對這個挑戰。

比如,在親密關系中,也許很多人從意識心智中理解到的愛就是:如果這個人照顧我,給我更多支持,更關心我、理解我,我就會更多地感覺到被愛。然后我們會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對愛的固化的理解方式、僵化的模式、單一的定義會制造很多問題和不快樂。

只要我們進入親密關系,隨著關系的深入和時間的推移,一切都處于變化之中,曾經對我們有效的方式,遲早都會產生改變。我們常常會聽到人們說,“我感覺他變了,我感覺不被理解,我感覺不到被愛了”。

這個時候,曾經在關系中親密的體驗,現在失去了連接。不過,不必絕望,在我們的潛意識里有許多關于親密的不同模式,等待我們探索和發現。在意識的世界里,我們只是認同了許多親密模式中的一種,然而,在創造性潛意識里,無數其他可能性模式同時被呈現出來。催眠是一個工具,你可以用它來啟動這些新的模式。在催眠里,你可以很安全地放下你的舊模式,發現新的親密關系模式。

在我們的生命里,每一次遇到挑戰時,在創造性潛意識場域里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很多可能性,幫助我們創造新的現實。

雖然,在潛意識這個無限可能性的場域之中,萬物皆存可能,但到目前為止,如果沒有一種自我意識的覺察把它變成現實,那不過是白日做夢。

所以在生生不息的創造性旅途上,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意識心智。通過意識心智的翻譯,我們可以把這些新的可能性運用到現實世界。

意識心智通常是用來管理和控制的。它是語言、邏輯、線性,它是設定目標、保持連貫行動、創造秩序、專注于控制和預測未來……因此,它是生活的一個重要工具,幫助我們合理地過每一天的生活,然后可靠地重復我們以前做過的事情。

意識心智是一個有自我覺察的地方,但不是一個“無中生有”,充滿無限可能性和創造力的地方。

我們如果緊鎖在意識心智里,就來到了約瑟夫·坎貝爾描述的第二段生命旅程,也就是荒原的人生。隨著我們逐漸成長,從父母的期待、他人的眼光、社會的教育中,我們的自我意識慢慢形成,這時候,我們往往變得過度思考,卡在頭腦狹小的空間里打轉,對生命的驚奇失去了好奇心,習慣性地用過度思慮的方式去代替真正的生活體驗。

在成人的世界里,有問題,意味著要思考更多,努力想。這種“便秘式”的思考方式讓我們的頭腦和身體解離,關閉了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通道,讓我們無法再聆聽、連接潛意識更多的可能性和智慧,失去了創造力,在同一種負面模式或負面情緒里重復、打轉……

在荒原的人生中,充斥著抱怨、指責、上癮,人們沉溺于情緒泛濫或是藥物,不停翻看手機,和真正的生命體驗失去連接。

意識與潛意識的整合,讓我們重新回歸生命的花園

我依然記得,有一位家長帶著孩子來到我的咨詢室,她認為孩子有太多問題,愛玩、調皮、不用功學習……她對我說,她希望她的兒子可以成為一個有責任感、努力上進的人。

我微笑著回應這位家長:“我也想邀請你,在有著這個愿望的同時,不要扼殺了孩子的天真?!?

這也是我們的第三段生命旅程,意識的整合之旅的含義,也就是約瑟夫·坎貝爾所說的重新回歸到花園的人生。但是,此花園已非第一段生命旅程中的花園。

這個花園是什么呢?——帶著成人成熟的自我意識和孩子般天真、流動、富有創造力的潛意識,連接、整合、互補,彼此貢獻。

如果只是停留在潛意識的無限可能性,只不過是做夢;如果沒有意識的參與,在現實世界中無法產生任何結果;同樣,如果只是停留在意識心智,就會變得僵化,沒有流動性,失掉創造力。

要想在生命中跨越挑戰,夢想成真,就需要創造性地運用來自潛意識的可能性,同時運用意識心智,去設定目標、保持行動、創造意義。

兩者之間互補,彼此帶來貢獻,更完整的智慧就得以產生,創造力正是來自意識和潛意識兩者之間的對話。

那么,具體該如何操作呢?接下來我會分別通過親密關系和親子關系與你分享。

首先,如何運用意識和潛意識的整合,創造一種新的關系模式?你不妨跟隨我,按照以下步驟做:

第一步,我們需要創造一個生生不息的場域,放掉意識頭腦里單一固化的模式,并轉變為正念臨在的意識。

在催眠里我們的做法是,邀請你從思考的頭腦調頻到呼吸上……專注呼吸……放松……帶著放松的專注根植于大地……安住在當下……然后連接身體的中心,并從中心向更大的場域打開……在這里打開一個創造性的場域……允許潛意識的流動,而不是陷入緊縮的狀態里。

因此,第一步的重點是將注意力從思考轉移到呼吸上。

第二步,在意識心智里,設定一個正向意圖——“在我的生命里,我最想創造的親密關系是……”輕柔地抱持著正向意圖,把正向意圖的種子帶進生生不息的狀態里。

第三步,帶著好奇在潛意識的無限可能性里,用信任代替控制,等待更大的智慧,它來自比頭腦更深的地方。在我們的潛意識里,關于愛有很多不同表達的形式和意義,不同的畫面、象征……如果有一個不同的畫面、象征、意義,引起你的共鳴,那么把它帶到你的意識頭腦里,并在你的關系中去好奇如何重新創造關于愛的體驗、愛的意義、愛的關系。

親子關系也是如此。與一個8歲的孩子的關系模式,顯然不適用于青春期18歲的青少年。在我兒子18歲時,我們從以我為主導的“我說你聽、我說你做”的垂直關系模式,轉變為同盟、合作、朋友般的平衡關系模式。我為我自己做的催眠練習就是:

第一步,放下意識里舊的關系模式的緊抓,打開創造性的空間,允許潛意識的流動。

第二步,在意識層面設定正向意圖:“在我和孩子的關系里,我最想創造的是,放松和信任?!?

第三步,在催眠里整合新的“關系自我”的身份地圖。

如今兒子已經22歲了,我們成為無所不談的朋友。

這也是生生不息催眠帶給我們最美的一份禮物。當我們進入生生不息的催眠時,我們在意識的現實世界里退后一步,放下我們固有的身份地圖,接著向創造性潛意識打開,編織新的現實地圖,并通過意識心智應用到日常生活里。

生生不息催眠的工作就像是一座橋梁,連接無限可能性和具體現實兩個世界。轉化,發生在橋梁之間。當然,這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也請給自己多一些理解和練習的時間。

祝愿你通過接下來的內容和練習,熟練意識與潛意識生生不息的合作和對話,彼此貢獻,夢想成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兰市| 胶南市| 炎陵县| 建阳市| 镇康县| 运城市| 嘉鱼县| 子洲县| 东乡| 沽源县| 河间市| 高平市| 临漳县| 民丰县| 若尔盖县| 尼勒克县| 芷江| 福海县| 禄丰县| 敦化市| 井陉县| 湾仔区| 巴南区| 扬州市| 牟定县| 沙雅县| 闵行区| 阿瓦提县| 莆田市| 辛集市| 惠州市| 台东市| 鹿泉市| 石首市| 玛曲县| 泽州县| 女性| 庆元县| 绍兴县| 抚远县| 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