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世界,外在世界,對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改變法則
我們慢慢地長大,當我們進入成人世界時,就不可避免地被賦予了許多角色:
·在公司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
·在課堂里扮演好老師的角色;
·在助人工作里做好咨詢師的角色;
·在親密關系中做好丈夫、妻子的角色;
·在親子關系里做好爸爸、媽媽的角色;
……
這一個個角色,幫助我們在特定的地方創造外在的現實。
外在世界是一個三維空間的世界,是講求行動、效率和成果的地方。如果我想在外在世界有所成就,自然也需要設定目標,有策略,做計劃,行動并創造結果。如果結果不如意,就需要重新策劃,改變自己的行動方案,再一次朝著目標努力。外在世界,是一個努力的世界。
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扮演好自己的每一個角色:
·業務能力強,我們才能獲得更高的工資;
·分數高,才能進入理想的學校;
·做個好爸爸好媽媽,才能給孩子恰當的照顧;
……
這些在外在世界是成立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除了外在世界,我們還活在另一個世界:內在世界。
內在世界的運作法則與外在世界截然不同。
在外在世界,當我們遇到問題,或創造新的目標時,我們需要付出努力和行動;而對于內在世界,當我們遇到內在的“障礙”或者期望得到內在的療愈、改變時,我們恰恰需要相反的方式——一種“不努力”的、不用力的方式,一種“不改變”的改變方式。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感到疑惑,為什么會需要相反的方式呢?
你不妨回想一下,在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體驗,你很想改變某個外在行為,當沒有成功做到時,你內心有些著急,甚至會責怪自己。你在心里告訴自己不要著急,不要自責,但這反而讓你更加無法平靜。
最常見的例子,在我們失眠時,睡不著覺會讓我們內心有些煩亂,這時候越是想努力趕走這份煩亂,反而越焦灼。
我的老師吉利根博士是第三代催眠——生生不息催眠的創始人。他曾經與我們分享說,他已經從事心理學教學和心理咨詢超過40年,但每一次做個案或分享課程時,內在自我懷疑的聲音還是會不請自來:“這樣做有效嗎?”“這樣做對個案有幫助嗎?”
無論在專業上多么精進,已經取得多大成功,這種自我懷疑的聲音從來沒有停止過。現在他快70歲了,他已經不再拒絕這些聲音了,因為自我懷疑是生命旅程中完整的一部分,我們唯一能夠做的是,將自我懷疑歸納到生命的整體之中,帶著一個完整的自我朝向生命的每一天。
然而,當我們誤用應對外在世界的努力和效率,處理內在世界的“問題”時,我們頭腦的“聰明”往往就會非常討厭內在“不聰明”的那個自己。頭腦的“聰明”會想盡辦法去掉內在“不夠聰明”“不夠好”的部分。
用這樣的努力,我們對內在那個“不夠聰明”“不夠好”的自己施加了更多的壓力,我們變得越來越有緊繃感、越來越焦躁,失去耐心,想要放棄,責怪自己,也責怪他人,責怪這個世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對待內在“負面”的聲音,我們要像魯米的一首詩《客棧》所寫的那樣:
做人就像是一家客棧,
每一個早晨,都是一位新到的客人。
喜悅、沮喪、卑鄙,
一瞬間的覺悟來臨,
就像一位不速之客。
歡迎和招待每一位客人!
即使他們是一群悲傷之徒,
來掃蕩你的客房,
將家具一掃而光,
但你還是要款待每一位賓客。
他或許是在為你打掃,
給你帶來新的歡樂。
即便是陰暗的思想、羞恥和怨恨,
你也要在門前笑臉相迎,
邀請他們進來。
無論誰來,都要感激,
因為每一位都是世外派來的指引你的向導。
或許這一刻,光臨你內心客棧的是“我不夠好”的聲音,是“自卑”“挫敗”,或是自我懷疑。
無論是什么,如果你可以友善地對待內在的那個“他/她”,和“他/她”喝茶,和“他/她”跳舞,把人性的連接重新帶回到“他/她”那里,那將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禮物。
瑪莎·格雷厄姆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現代舞舞蹈家。
有一次,她的一個學生問她:“老師,我怎樣才可以做得比別人更好?”
她回答說:“你根本問了一個錯誤的問題,如果你覺得你比別人好,你是錯的。如果你覺得你比別人差,你也是錯的。你唯一需要去做的就是聆聽自己的聲音,跳自己的舞蹈。”
瑪莎·格雷厄姆還說:“打開你身心的管道,讓一切的生機、能量,經過你,流過你。如果你鎖上了,完整的自我就失掉了,你再也無法在這個世界上遇見完整的自己;如果你打開,保持管道開放,生機、能量就會變成一個獨一無二的表達,呈現在這個世界上。這個時候,比較起別人,好一點兒,還是差一點兒,已經一點兒也不重要。”
所以,我常常對學生們說,與其追求一個更好的自己,不如成為完整的自己。成為完整的自己,不是要比別人更好一點兒,而是向內聆聽自己內在深處的聲音,把內在害怕的、脆弱的、“不夠好”、“不夠聰明”的部分也帶回到真實之中、完整之中,而不是用頭腦“聰明”的、用力的、有為的、有效率的東西去壓抑這些人性里的生命能量。
如瑪莎·格雷厄姆所說,打開身心的管道,連接、抱持那些被排斥的自我,重新把“他/她”帶回到生命中,在完整的自我中引導真正的改變發生。
內在的改變與療愈是緩慢的
從某個方面來說,人類生命意識進化的進程中,有些事情的進展是緩慢的。比如兩性關系的問題,從人類有婚姻、有親密關系開始,每一代人都需要面對“什么是親密,什么是愛,什么是信任、懷疑、背叛、受傷”的問題。
這些問題在每一代人、每一段關系中都經歷著,而且,這些問題并沒有像科技發展那樣日新月異,短短時間就獲得巨大進化。
內在成長療愈的過程進展得如此緩慢,內在的傷痛,這份難以承受的“嬌嫩的脆弱”,它是不能戴上效率這一頂帽子的。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傷口被完全打開,失去了保護,暴露于曠野和烈日之下,這樣的畫面是讓人震驚的。所以,越痛,越需要溫柔,輕柔地打開,慢慢地超越。
下一次,在內心“我不夠好”“我總是搞砸”的聲音來到的時候,不要斷開和內在那個“他/她”的連接,也不要嘗試去攻擊“他/她”,而是和“他/她”一起,對“他/她”友善。
你可以找個安靜的地方,呼吸放松,并安頓下來,去感受在身體里哪個地方最容易感受到“他/她”的存在?
把你的手輕輕地放在能量升起的那個地方,像觸摸你最心愛的寵物一樣……把善意帶到那里,對“他/她”說:“嗨,你好……歡迎……歡迎……”把“他/她”邀請進來,聆聽“他/她”,理解“他/她”,給“他/她”一個內在的家,把你成熟的愛帶到“他/她”那里,在這種高品質的連接里待一會兒。
當這樣一種人性的抱持發生時,生命的柔軟、流動,藝術般的轉化將會發生。
還記得我觀看畢加索的畫展時,驚嘆于畢加索的才華,也感慨于人們對于跨越時代的藝術依然有著那么多共鳴和感動。
后來我明白,原來將人性的連接帶到還沒有被人性化的地方,將意識的閃耀帶到無意識之中,將原型的象征賦予人文的表達,就是藝術。而這,也是成長、療愈和改變的藝術。
生命并不只是頭腦、智力上的游戲,生命是藝術。
生命是一段創造性的旅途。無論我們在旅途中遇到什么,都可以創造性地應用它,幫助我們創造新的現實。
我們得到這個宇宙中最偉大的饋贈,擁有人的生命,擁有人類的神經系統。我們可以在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之間穿梭,并找到一個甜蜜的平衡,幫助我們創造幸福、美滿、健康、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