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塔羅牌帶來的啟示
十幾年間,我已經舉辦十屆應用心理學大會。
回想起剛開始的時候,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對如何舉辦500多人的三天活動一無所知,從邀請演講者到足夠人數的參與者、大會流程、效果、成本……
大會進行期間,我一直處在高度緊張和焦慮中,直到第三天早上,賴佩霞老師真誠和敞開心扉地分享了她和母親和解的成長經歷,深深地打動了現場所有人。感受著會場每一個人的心打開,溫暖的情感流淌著,我松了一口氣,終于,這次冒險的旅程沒有以失敗告終。我暗暗慶幸又過了這一關,大會是成功的,然后在心里默默地祈禱著我職業生涯的成功從這里起航,一步一個臺階,從此刻開始,一帆風順。
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的好朋友,來自法國的阿斯卡,讓現場的參與者每人抽一張塔羅牌,并在心里想著未來生命中一件重要的事情,然后翻開牌,感受牌的內容會對這件事情帶來怎樣的啟示。
我感受著現場熱烈的氣氛,想著未來我的公司、我職業生涯中的發展和成功……然后翻牌,牌面上寫著:“順應生命的河流,不抵抗。”我忍不住笑出聲來,突然間醒悟,我竟然無意中要去控制生命中的自然發生,希望用外在事物的確定性來對抗生命的無常變化。這不就是我常常和學生們講的“靈性繞路”的“逃避反應”嗎?
“如果有一天……我就……”,這是很多人經常會冒出的想法。
如果他理解我更多,我就開心了;如果我有更多的錢,我就放松了;如果我父母更愛我,我就幸福了……為了逃開內心深處的不安、恐懼、不確定性,人們會無意識地緊緊抓住周遭的一切。
我們以為達到了心目中所謂的確定性,生活就會好,然而,害怕不確定性反而會導致不確定性。
我們為了達到確定性的努力,反而導致了不確定性
我們生活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在我連續十年舉辦的應用心理學大會中,最近三年的主題都與不確定性有關,而且大多數參與者反饋這是吸引他們來參加大會的議題。
在談論不確定性之前,我們必須很坦誠地回答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害怕不確定性呢?
我想答案是,因為我們需要某種穩定力來面對和處理生活中的事務。
但常見的方式是:我們在一個特定的情境,在此關系中、工作中,保持神經肌肉鎖結的崩潰狀態。我們緊緊抓住僵化的信仰或信念:我們希望愛人永遠如我想象中的方式去愛我,并且保持不變;我們希望事業的發展保持穩定;我們假設通過過去的經驗能預測未來發生的事情。
這種神經肌肉鎖結的崩潰狀態背后的正面動機是:以為這樣做就會給我們提供所需的穩定力和確定性。
動機是好的,但負面的崩潰狀態下所產生的結果往往是負面的。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體驗,當你想要探尋某種確定性時,你發現需要付出很多能量去維持這份確定感,任何小的變化都可能會讓你感到焦慮、不安,你得到了確定性,但也錯過了很多不一樣的選擇和風景。你發現自己不斷地在同一種模式里打轉,變得越來越僵化,失去流動性和創造力,只能指責和抱怨。
艾瑞克森說:人們之所以制造問題是因為僵化。
我們卡在僵化的狀態中,會緊緊鎖上固化的身份、局限的信念、單一的價值觀:
·我這個人就是這樣的;
·這個目標是無法實現的;
·工作最重要的是穩定;
……
人們對確定性上癮,那么就注定像機器一樣固定地運作,而不會成為生生不息的創造者。
回想起28年前,在一次出差途中,出租車師傅和我聊天,了解到我的工資有3000多元,他嚴肅認真地對我說:“年輕人,千萬不要換工作,拿這個工資要一直做到退休。”今天回想起來,他的善意不禁也讓我啞然失笑。
不是什么都需要百分百確定,我們可以帶著身體中心的穩定去觸碰每一個不確定的部分,擁抱不確定性的回報,會更有創造力和可能性。
那么,要如何抱持確定性與不確定性這兩者呢?我想借由一個朋友的經歷,來與你分享。
前段時間朋友打給我一通電話,訴說他的煩惱。他說遇到了一個能夠和他一起投入生命探索,擁有許多共同話題的女人,他堅信不疑對方就是他的靈魂伴侶,于是他毅然決然地和妻子離婚,開始一段新的婚姻,組建起新的家庭。
他滿心歡喜地希望和新的伴侶探尋生命的真相,過上和世俗截然不同的生活。但隨著他們的兩個女兒相繼出生,他漸漸發現,那個曾經全力和他一起探索生命真相的伴侶,變成了一個要照顧兩個孩子的媽媽。
他覺得自己很孤獨,他和伴侶沒有了以前那種心靈的深深連接。他知道自己應該和妻子融入平常的生活之中,但又擔心平常的、瑣碎的家庭生活會阻礙他的修行和探尋生命的真相。
他訴說著他的困擾,也隱隱覺得自己卡在一個舊模式里打轉……
我問他:“你是希望我聆聽你的分享,還是想我給你提供一些建議呢?”
他說:“兩者。”
“那你覺得我聆聽的部分足夠了嗎?”
電話那頭傳來一些笑聲:“我覺得足夠了。”
接著,我問他:“你可以告訴我,在你的生命中,什么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
他回答說:“在生命中尋求真相,追求真相,找到心靈充分的自由。只要找到真相,哪怕充滿險阻磨難,我也沒有問題。”
“假如有一天,你找到了生命終極的真相,這會為你帶來什么?”
他沉默了許久,說了幾個不同的答案,但感覺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突然間,他似乎從夢中醒來一樣:“天啊,原來我想了解一切真相,是想對我的生命有更多的確定性。”
“很高興知道這一點……”我回應他說,“在你的生命中需要確定性……這很重要……這很重要……這是有道理的……”
我邀請他做一次呼吸,給這種內在的需要一個空間。
然后,我繼續引導著他,我們一起去探索:“很高興了解到你需要確定性……同時,還有另外一個方面,我聽你說,你無法融入你認為平常的生活,那么,假如你讓自己融入,你害怕什么?”
“我害怕浪費時間,讓我無法探索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事情。”
我的直覺告訴我,這不是最深層的答案,于是繼續追問:“然后呢?你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呢?”
他沉默了一會兒,聲音響起:“我害怕失控。”
他的回答引起了我的共鳴,我們靜靜地在這種連接中待了一會兒……
“我邀請你做一次呼吸……把你的善意帶到這個感覺害怕失控的地方……我想對這個害怕的存在說……嗨,歡迎……我確信‘他’是有道理的……歡迎……”
我帶領他去感受身體里這個能量升起的地方,把人性的臨在帶回到這個身體中心。
“我只是好奇,在你身體里的哪個地方,最容易感受到害怕失控的感覺?”
他沉默著靜靜地感受了一下,告訴我在心的位置。
我讓他用手輕輕地觸碰這個能量的身體中心,把他作為成熟的男人的愛帶到這個感覺害怕的地方,和這個身體中心一起呼吸……
我邀請他一只手連接身體的中心,另一只手向世界打開……在這個身體的姿勢里待一會兒,去感受和學習——如何調頻連接身體中心的穩定性,并從中心進入無常變化的世界中。
面對生命的挑戰,我們會一再地失去和身體中心的連接,迷失在對外在世界的控制中。但同樣,我們可以一次次地練習,帶著氣的流動、放松,回歸中心,然后再向世界敞開。練習同時擁抱兩者,并且學會在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邊界之間跳舞……
最后,他帶著幡然醒悟的感覺說:“原來真正的穩定感不是任何外物,而是在身心之中……我害怕投入到平常的家庭中,那些瑣碎的事務會讓我失控。我不顧一切地追求生命的終極真相,是為了對生命有更多的掌控感和確定性。原來,我害怕生命里的不確定性,我想緊緊抓住某些東西。”
連接身體中心,在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之間跳舞
如何在身體中心的穩定性和世界的變化之間學會跳舞、流動和享受,讓我們的生命充滿無限的創造力?
第一,我們要知道確定性是相對的,不確定性是絕對的,兩者都是生命的真相。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認為萬物都處在變化之中。
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無常才是恒常。
從生生不息的創造力的角度,我們需要兩者:連接身體中心的穩定性,且帶著正向意圖的專注力,進入不確定性的世界之中。
第二,提高連接身體中心的能力,培養內在的確定性,以應對外界的不確定,而不是把選擇權交給外界,一味地向外尋求確定感。
在生生不息催眠中,我們強調連接身體中心的重要性。
身體的中心點不僅僅是物理性的,也是心理性的。當我們在腹部丹田的位置和心臟附近的位置,感受到自己身體有一個中心點的時候,通過連接這個中心點,我們可以調頻我們的專注力,使之與行動互相連接著,同時,持續地圍繞著這個中心點保持連貫行動。
回歸到身體中心會帶給我們深深的穩定感,讓意識帶著放松的專注開始流動,使得我們有能力與問題同在,但又不會掉到問題里。
第三,擁抱不確定性,放松自己,有能力在問題與混亂里待一會兒。
通過連接身體中心,就算是在極度困難的深水里,你都可以保持穩定的覺察以及自我連接,能夠在流動的、變化的海洋里學會游泳;讓你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無常變化的世界里跳舞。
在通往生生不息的創造性道路上,無論是事業、關系、健康、內心狀態,都需要在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穩定和流動這矛盾的兩端之間尋求平衡。矛盾的兩端同時被抱持在一個空間中,就是創造力的源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