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自序 愿:心靈被滋養,生命被安頓

多年前,有次偶然看到一段中學生的話:“每天,我照常地學習、生活,可總覺得心里好像有點不對勁,似乎我不知道為什么學習、為什么生活,常常有一種很空虛的感覺。”

“空虛”必定是缺少了什么。比如我們感到肚子空,是因為缺少食物;考試前感到心里發虛,是因為缺少知識。而這個空虛的中學生缺少的是什么呢?顯然,這一代中學生是不缺少食物的,他們學的知識也不少,他們缺少的是別的東西。

當時我想,最理解這個中學生的應該是那些有錢又有閑的貴婦人,她們有足夠的錢,不必為生活奔波,她們本來以為這樣的生活應該是非常快樂的,但實際情況卻是,生活異常空虛,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簡直是痛苦不堪。

但幾年后,我發現最空虛的人可能并非貴婦人,而恰恰是當年那些空虛的學生中的佼佼者,也就是考上了最好的大學的那些大學生。現實中我得到了非常明確的印證,北京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徐凱文副教授,在北大這個中學生們夢寐以求的大學中發現,可能有近40%的學生會有空虛無意義的感受,以至于他已經有足夠的案例可以把這命名為一種心理疾病了:“空心病”。空心病的診斷一出,一時轟動了我的微信朋友圈和一些新聞媒體,難道無數中學生日夜苦讀,最后等著他們的就是一款時髦新病嗎?這也讓大家太難以接受和理解了。

別人不理解也不奇怪,因為站著說話的人不腰疼,而沒有經歷過真正空虛的人也不知道空虛的感受是多么痛苦——中學生的空虛還算不了什么——北歐的一些國家是富裕而又閑適的,在發展中國家的民眾眼里簡直像天堂,但是,這樣的國家中,自殺率卻一向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因為他們空虛。這些為空虛而苦的人,最苦的是連訴苦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別人會說:“你這樣成功和幸運,你還有什么苦的呢?”就好比被群嘲的“悔創阿里杰克馬”,在人們心中,他們應該是完全不知道苦惱為何物才對。

關于空虛,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有最簡單清晰的解釋。他說人的需要是分層次的,低層次是生理的需要和安全的需要,比如飲食男女、攢錢防老,都是低層次的需要;中層次是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高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低層次的需要必須要先滿足,不然人連活下去都不可能,還談什么心靈?但是,在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之后,人就必須要滿足中高層次的那些精神的、心靈的需要。如果這些精神和心靈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人顯然不會餓死,但是會活得非常空虛。

馬斯洛說,我們的心靈需要愛,就像我們的身體需要鹽一樣。

未來學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早就預言了世界將會有一個巨大的變化。我們看到他的預言正在漸漸變為現實。在21世紀,這個變化將成為世界發展的主流。這就是計算機技術將使這個世界變為信息化的社會。

在農業社會,人們所生產的主要是糧食。農業社會主要滿足的是人們的生理需要。當然也不是滿足所有生理需要,只不過“吃”是農業社會的中心問題。

在工業社會,人們主要的產品是工業品,是各種生活中要使用的器物。它滿足的不僅僅是生理的需要,更多的是滿足人們虛榮心的需要,我們要更好的汽車和名牌服飾,不僅僅是為方便和保暖,更是為了讓別人羨慕。

而在信息社會,人們生產的將主要是信息。王大媽(或者李家婆姨、趙大娘)也許會不屑地說:“信息能當飯吃,還是能當衣服穿啊?”是的,信息不可能填飽我們的肚子,不可能穿在身上當衣服,但是它可以提供心靈的營養。

在21世紀,吃飽穿暖將不是太大的困難,于是人們開始探尋心靈的需要。

實際上除了愛,我們的心靈還需要許多其他的東西,需要在痛苦的時候,有傾訴的地方,有一個人能傾聽自己;需要有一個朋友,可以在閑暇的時候無邊無際地漫談;需要知道新的有趣的東西,讓我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需要自己的人生有意義……

這些都是心靈所需要的營養,所需要的“鹽”。大地不僅僅生長糧食滋養我們的身體,也生長鮮花滋養我們的心靈。黃山谷說過,人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黃山谷所說的書,顯然不是指高考復習題集,也不是地攤上半裸女郎封面的雜志,而是滋養、安頓我們心靈的書。

心靈的需要并不是陽春白雪的奢侈品,而是每一個人的需求。它是我們感動時的眼淚,是在美的事物面前的驚訝,是我們喜悅時臉上的陽光,是我們痛苦悲哀時的安慰,是我們握著朋友的手的溫暖……

而心靈最深的需要,可能就是人生的意義感。只有意義感能帶來最持久和深刻的滿足。是的,吃飽穿暖是生存的基礎,但是吃飽穿暖了又能怎么樣呢?是的,有人可傾聽自己是好的,但是如果我們的人生從根本上沒有意義,我們又有什么可以和別人說下去呢?是的,手機上的東西也可以滿足我們的好奇心,但是那又怎么樣呢?“杰克馬”就算是有幾百億在手,那又怎么樣呢?他自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消費,幾十萬一年已經足夠。而如果他詢問自己的內心,我做這一切的意義是什么的時候,沒有得到一個讓自己無比充實的答案,那么這所有的錢也無非是一個可能有用的條件而已,而不是生命本身。

那么,什么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有意義呢?

最有意思的心理學原理出現了,那就是:每個人都需要自己選擇或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沒有任何人,能夠告訴一個人什么是他的生命意義。這個人能從中獲得意義的事情,對于另一個人也許會毫無感覺——就好比一個人所貪戀的美味,可能對另一個人來說不能下咽。每個人自己去尋找,去體驗,自己主動選擇而不是盲目聽從別人,他就會在某個時刻突然發現:啊,這就是我所要的,這就是我想得到的人生。然后他就感到了心靈被滋養,生命被安頓,而他會明確無誤地知道:有了這樣的生命,我沒有白活。

為什么有人會得空心病,會空虛,會感到無意義,不是他們得到的太少,而是他們沒有和自己真正的心在一起。他們追尋著父母告訴他們應該去追尋的東西,或者追求著社會上多數人所追求的東西,但是當自己的心靈沒有參與選擇的時候,心靈會拒絕這些東西,于是心靈不能從中得到滋養,于是枯竭而空洞化。

所以心理學不能告訴你,什么對你是好的,但是心理學可以告訴你,你應該勇敢地去投入生活,勇敢地選擇,你選擇的結果對于你最終才總會是好的。因為你的心會感覺到哪個更好,而感覺真的得到了生命,從而感到活得有意義。而對你自己更好,也必定會對別人更好,因為一個充實的、滿足的、幸福的和有意義感的人,總是選擇去愛而不是恨。

去活出自己吧,去發現自己的意義,人生就是一個最奇妙的發現的歷程。也許你能從這本書中發現一些有意義的東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阳县| 慈利县| 射洪县| 海口市| 遂宁市| 兴业县| 临沂市| 广昌县| 林芝县| 双城市| 紫阳县| 涿鹿县| 盐源县| 中牟县| 台中市| 三明市| 凭祥市| 津市市| 星子县| 灌南县| 白河县| 拜泉县| 津南区| 呼图壁县| 南丹县| 南和县| 正镶白旗| 东城区| 新郑市| 涿鹿县| 仁怀市| 遂川县| 泸西县| 汾阳市| 当阳市| 钟祥市| 舒城县| 镇雄县| 沅江市| 石阡县| 平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