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爸爸,我們希望你到城市居住,一方面可以幫我們照看孩子,另外一方面你可也可以輕松一些,養好身體,畢竟年輕時辛勞過度,身體需要休養,不能一直像一根繃緊的弦”。
父親:“我不太適應城市的生活,我喜歡農村,我喜歡守著家鄉這一塊親切的土地;在城市生活,我覺得我是不自由的,每天除了在街上走一走,逛一逛之外,就只能待在100多平方的房間里,感覺到不自由,不自在。在農村自在,雖然苦一點,但是我覺得那一片土地都是屬于自己的,呼吸這里清新的空氣,還可以到鄰居家串門串戶,我覺得他們都很親切。但是在城市居住,即便是門對門,也覺得那是陌生人,彼此見面就打一個招呼,沒有什么感情而言,一種陌生感撲面而來,讓我特別難以適應”。
兒子:“但是現在我們的工作也很忙,沒有時間照看孩子,也沒有多余的時間回農村老家陪伴你們,會讓別人覺得我們不孝順,如果你到城市跟我們一起住,一方面還可以幫助我們帶孩子,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一家人住在一起”。
父親:“在農村自由自在,習慣了不喜歡嘗試那種被束縛的感覺,再說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你們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口味,我們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口味,一家人住在一起多有不便”。
兒子:“主要是想著你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太好,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也樣也方便,我們現在雖然也上班了,但工作也不容易,一方面要努力的工作,一方面要照顧孩子,時間和精力都不夠,也希望你們像扶我們讀書時候一樣,能夠對我們多一些幫襯”。
父親:“照顧你們是我們的責任,但現在你們自己工作自己照顧自己的孩子也是你們的責任,我們就不參與你們的生活了,雖然我們也知道你們這一代人比我們那一代人也更加不容易,但是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自己的堅守,我們把你們撫養長大成人,我們已經盡完了我們的責任,接下來無論你們的生活怎么樣,我們也不會插手”。
兒子:“我們主要是想讓你們過一種不一樣的生活,不再是像從前那樣,還是守著那一畝三分地,早出晚歸,風雨無阻,是你們讓我們改變了命運,我們也想著讓你們也過一下城市人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勞累辛苦”。
父親:“人生的命運是注定的,辛苦與勞累也是注定的,絲毫不會改變我喜歡我的這一片天地,就像喜歡我的命運一樣”。
兒子:“人生的命運就是用來改變的,如果不能改變那就是想法不到或者努力不到”。
父親:“年輕的時候總是認為命運是可以改變的,通過后天的努力,但是只要上了年紀,尤其是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就知道人生無論怎么努力,有些東西是無法改變的,所以要認命”。
兒子:“因為拼搏改變了命運,因為堅持改變了命運,因為相信改變了命運。年輕人總是說干就干,就想轟轟烈烈的干一番事業,這是我們年輕人的本色”。
父親:“不要想太多,不要試圖干涉別人的命運軌跡,別人的選擇就是他認知范圍內的最佳選擇,你所認為最好的在別人看來不一定是最好的,過好自己的每一天,照顧好自己身邊的人就好了”。
兒子:“我們一直努力,一直奔跑,一直逆風而行,就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為了讓自己過得好一點,讓身邊的人過得好一點,尤其是至親之人,但是最后我們發現,其實改變不了多少,一都是負重前行”。
父親:“因為有人負重前行,所以才會有人說歲月靜好,一個人從出生他的命運軌跡雖然被規定了,但是通過后天不懈的努力,既定的軌道上他也會活出不一樣的人生精彩,如果要理解改命的方法,那么就是通過自己不斷的自強不息,拼搏進去,在既定的軌道上發光發熱,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兒子:“是啊,我們出生在農村,在農村長大,本來應該也是一個農民,但是因為你們的堅持堅守,我們的努力,現在我們改變了農民的這個身份,但是我們努力向上,積極拼搏的精神沒有改變,我們一直希望自己過的好,希望身邊的過得好,希望家人過得好,所以哪怕再苦再累,我們也甘愿接受和忍受,只希望我們身邊的人活的沒有我們那么累,那么艱辛”。
父親:“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修煉,只是道場不同而已,所以無論身處,鬧處守口,靜處守心,這是我們的基本遵守。很多人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自己為什么而出發,所以無論取得怎樣的成就,都需要守住本心,守住初心,初心不改,方得始終”。
兒子:“無論是工作或者是家庭,我們總覺得自己還是小孩子,要學習的太多,要處理的矛盾糾紛太復雜,所以還是以一種謙卑的心態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成長,但是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也伴隨著陣陣的刺痛,痛痛個人的能力在大趨勢的面前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有些人看他的人生軌跡,仿佛就是順勢而生,順應而為,他們無論是事業上還是感情上,都是順風順水,但是我們想要的東西一定是經過十倍或者百倍千倍的努力才能得到,或許就是人生命運軌跡的不同”。
父親:“你們能感悟到這個層面,說明你們對人生,對生活,對愛情,對家庭,對事業的理解已經到了一個很深很深的層面,生命是什么人生的軌跡是什么,這本來就是一個很深奧的哲學問題,但是生活中有時候往往用不到具體的哲學理論,我們只有邊走邊學邊學邊走,一邊跌倒,一邊站起來,一邊流淚,一邊擦干眼淚,一邊傷痛,一邊感悟”。
兒子:“同樣的錯誤,在很多人身上會重復循環發生,同樣的好運,在同樣的人身上也是重復發生,這或許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關系有的人喜歡陽光,有的人喜歡月亮,有的人喜歡飲酒,有的人喜歡喝茶,就像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其實每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是不一樣的,只要仔細觀察”。
父親:“經商也好,從政也罷,教書育人也好,雖然每個人的人生軌跡不一樣,但是大到殊途同歸,在每一個行域,在每一個領域,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我們的地方,就有我們的地方,就是為了利益而能從利益中平衡各方的利益,這需要深諳人性的道理,人性才是永恒不變的”。
兒子:“小時候找人辦事,總覺得那些當官的高高在上趾高氣昂,從那時候起,心里面就有一個愿望,長大了,一定要有一個工作,有一個體面的工作,一定要當一名公務員,當上班了才發現的公務員與現在的公務員的公務員兼有天壤之別,以前多數人是喝喝茶,看看報一天的工作就結束了,現在是一天有忙不完的工作,有擔不完的責任和受不了的各種批評”。
父親:“其實干不完的工作,說明溝通協調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被批評說明能力提升還有空間,如果都沒有批評了,說明你在單位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人,人也是一種悲哀。只有在坡的路途中,才會遇到各種艱難險如果是在平坦的大道上或者下坡的途中遇到的阻力,或許要小的很多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增益其所不能?!?
兒子:“工作中或生活中,尤其是與人打交道還是不夠圓融,處理事情有時候還是毛毛躁躁,所以要學習的地方還是很多,要說的話說的不到位,要表達的情感表達不到位,要表達的思想表達的不精準,要做的事做的不夠圓滿,要拒絕的人拒絕,不太含蓄所以這些都是需要提升的地方,我們也一直反思,一直思考自己走過來的路,自己遇到的坎坷,每一步遇到的阻力都不是沒有原因的,每一次受到的批評,批評背后也有深層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