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百子山樵
- 南明冠冕:弘光
- 逢高人
- 2133字
- 2024-11-29 13:03:15
五月尚未過端午,正是乍暖還寒時候。
朱由崧當初因為勤王走得匆忙,所以就沒帶上后媽鄒氏,讓她先住在馬士英府上。
為了避嫌,馬士英自行搬往府衙暫住,如此一來,諾大總督府,現在幾乎成了福王行宮。
馬君綽因為多重身份,自然也還是住回自己房間,無需搬走。
船上空間小,素娘沒安全感,總是如彩蝶般圍在朱由崧身邊打轉,讓他沒有機會與馬君綽獨處。
如今素娘已經被盧九德帶走,說要找人訓練她如何做好一個宮女。
其實馬君綽早就消氣,而且下船以后,馬士英也曾找過她,勸她以后福王會要做皇帝,后宮佳麗三千乃是常理,讓她自我調整,學會適應。
她也是第一次聽聞福王要登基的事,想到兩人在淮安劉伶臺的荒唐事,不禁面泛紅粉,便主動去找朱由崧和解。
馬君綽并非懵懂少女,當然知道男人都愛面子,也知道如何讓男人平息怒火。
朱由崧驚喜將其擁入懷中,未幾,二人便為之重歸于好。
門內,燭影搖曳,光影晃動。
門外,小宮女在奮筆直書,忙碌不迭。
待云收雨歇后,朱由崧才聽到院子里傳來婉轉流麗之聲,古箏之聲時而多變,如如潺潺溪流。
朱由崧也是第一次聽到府上有琴聲,穿上衣服就尋著聲音找過去,原來就在自己隔壁庭院。
與自己房間背靠背相貼,卻需繞一大圈方可抵達。
小宮娥見是福王親至,想上前請安,卻被他抬手輕輕打斷。
朱由崧找了個地方安然坐下,透過房間縫隙的余光,隱隱約約間,有一婀娜身姿正在撫琴,翩若驚鴻。
他已經知道里面撫琴之人,定是后媽鄒氏無疑。
一曲終了,他轉身離開,臨走還吩咐人把他從淮安帶回來的淮安茶馓取來。
淮安茶馓色澤金黃,表面撒著點點芝麻,輕咬一口,便在口中碎裂開來。
馬君綽很喜歡吃這小點心,故回來時帶上一些,原本并非為鄒氏準備。
但是一想到她這個把月里,恐怕非常苦悶,竟能習得古箏,著實不易,權當小小獎勵。
鄒麗華看著眼前小碟中,錯落有致擺放的金黃色小點心,心里五味雜陳。
喜得是心中有她,記得給她帶甜食。
愁的是福王回來便折騰了一整晚,兩個房間一墻之隔,絲毫動靜都能聽得真真切切。
她心里想著,同樣是寡婦,為什么自己就要獨守空幃。
朱由崧自顧自地在總督府悠然踱步,想起馬士英曾經提過,他的好友阮大鋮如今住在總督府的偏園,于是便讓一個丫頭帶路。
穿過幽靜的回廊,忽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身形矯健,正持劍舞動。
朱由崧抬頭仰望,見此刻月色如水,顯然很晚了。
要不是他方才為愛鼓掌完還處于精神亢奮中,也早就該睡。
他不相信,這世界上會有一個老頭無緣無故在月下舞劍,肯定是意在沛公。
而這沛公就是他朱由崧,看來此人有所求。
腦海中想起賈島的一首詩《劍客》,便朗聲吟誦出來:“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老頭也回首示意,算是見過禮。
朱由崧笑道:“想必你就是百子山樵阮大鋮,今日你把劍示君,可是有何不平事要訴說?”
阮大鋮沒有直接說出想法,反倒問道:“福王殿下也喜歡看戲曲?”
以前在東林擔任骨干時,人們都叫他“沒遮攔”阮大鋮。
后來被打成魏黨時,他就貶成人人喊打的東林叛徒,魏黨。
后來沒了官身,浪蕩于紅塵里,開始寫書謀生。
在大明文壇想賺大錢,不外乎三個途徑:章回小說、戲曲、教司坊艷詞。
章回小說太俗、教司坊艷詞太污,阮大鋮只能選擇中間的戲曲,因為他還想入朝為官,發揮自己的經天緯地之才是他畢生夢想,雖然他已經快要六十歲了。
而福王方才說的百子山樵,正是阮大鋮在寫戲曲時的筆名,心中倍感自好,竟然連福王都看過自己的作品。
對于一個文人來說,自己的作品被認同、被閱讀,才是最頂級的贊美。
朱由崧實際上沒有看過阮大鋮的作品,但是他已經讓田成調查過這人。
無他,馬士英希望他入朝為官,盧九德希望他去構陷東林,連路振飛都希望他去處理外交。
滾龍八虎里面,只有這三人懂文官的事,既然他們都認為自己需要起用阮大鋮,那就肯定要用。
但是重用還是輕用,分別還是很大。
蓋因為后世被阮大鋮的評價卻毀譽摻半,不對,是劣評如潮才對。
朱由崧很清楚歷史都是勝利者編寫,所以一直都不敢盡信歷史,所以只可以用他唯一的眼睛,鄭養性遺留的情報網絡。
心中雖然這么想,但嘴上卻不能如此坦白,只會不利君臣之間的和諧。
朱由崧點頭,意味深長道:“那就要看你想做霍都梁,還是卞無忌。”
縱是阮大鋮縱橫文壇多年,也是第一次遇到有人直接問他志向。
在這大明文壇,文人雅士的畢生愿望,都像八股文一樣被框住,只能是經世治國,輔助大明。
霍都梁和卞無忌這兩個名字,于旁人而言,或許毫無意義。
然對于阮大鋮來說,卻是其全部心血。
因為這兩個人,都是出自他嘔心瀝血之作《懷遠堂批點燕子箋》里面的人物。
不管別人的版本怎么寫,但是他百子山樵的版本里,霍都梁和卞無忌都是以他阮大鋮自己作為原型。
戲曲里的霍都梁是個普通的風流才子,一番心思只希望入朝為官,盡享榮華富貴。
而戲曲里的卞無忌,是個甘愿為救出心中女神而冒險打入叛軍安祿山內部,巧用計謀引誘安慶緒弒父,逆天翻盤的天才軍師。
兩個都是他阮大鋮,霍都梁是東林時期的他,卞無忌是他想成為的人,也是他的理想化身。
這般志向,朱由崧看出來了,東林黨人當然也看得出。
所以朝中東林黨人眼中,卞無忌這種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做法,遺禍無窮,與王陽明心學背道而馳。
朱由崧也想收伏阮大鋮,本以為還要極限拉扯一段時間。
誰料阮大鋮竟徑直扔下手中長劍,低頭躬身道。
“既然殿下知我,卞無忌有一計,可助殿下兵不血刃奪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