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沒想到高麗居然有過進攻大明的想法,并實施過,他不驚反喜。
想要華北平原安全,必須確保遼東平原。想要確保遼東平原安全,必須確保高麗半島。
大明已明確遼東開發(fā)計劃,且最先開發(fā),漢人最多的就是遼南,一旦高麗半島有爭端,那遼東開發(fā)就是空中樓閣。
正常邏輯應該向高麗解釋國書上鐵嶺的位置,這樣就沒有爭端,高麗將化身朝鮮,成為大明最忠心的狗。
可朱雄英的想法不同,狗到底只是狗,不如變成身上的肉。而且有了高麗半島作為跳板,進攻倭國事半功倍。
只有一統(tǒng)整個東北亞,才能更加安心開發(fā)海洋,才能跨越式發(fā)展,才能更好利用海外的資源。
另外,女真和蒙古才幾個人,一旦明確高麗為敵人,就能對高麗用兵,抓高麗人修建鐵路、挖礦。
高麗使節(jié)得知是朱雄英這個太孫召見,十分開心,認為朱雄英告訴他們答案也一樣,沒必要走幾千里路,這次他們來得急,可沒有攜帶商貿隊。
朱雄英沒有解釋鐵嶺的準確位置,而是說鐵嶺就是鐵嶺,沒什么疑問,大明更不會放棄本國領土,讓高麗好自為之。
朱雄英的話沒有任何問題,但模棱兩可,不過高麗使節(jié)從朱雄英那不善的語氣中想到了答案,認為朱雄英說的就是鐵嶺山,大明就是想要高麗吐出吃下去的肉。
朱雄英做這些都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可不會跟胡惟庸一樣,外國使節(jié)到了都不告訴朱元璋。
消息傳回高麗,引發(fā)軒然大波,曹敏修勢力大幅提升,同時敵視大明的勢力大幅抬頭。
敵視歸敵視,讓曹敏修再派人北伐那是萬萬不能的,只能繼續(xù)派使節(jié),更多正式使節(jié)請求得到朱元璋的寬恕,用談判和藩屬來換取大明對北方領土占領的承認,最多承諾以后不再北擴。
這次高麗的使節(jié)不敢再走遼東了,害怕又被朱雄英直接攔下來。
曹敏修實力大幅提升,李成桂自然不能坐以待斃,他以大明雖然沒有承認鐵嶺山以北的領土,但大明也沒有出兵南下為由,拼命為大明掙脫,拼命為自己的親明政策造勢。
李成桂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大明覆滅北元的大軍都解散了,確實不像是要南下的樣子。
高麗人可不會承認,更不清楚大明進攻高麗不需要太多兵力,高麗人只會狂妄自大認為大明就算要南下也必須出動傾國之力。
但真正的軍隊高層知道,曹敏修知道,可他們不能說,不能解釋。因為高麗人普遍學識低下,對世界形勢、大明和本國沒有清醒的認知,就算那些讀書士大夫也一樣。
只有曹敏修背后的世家大族才清楚里面的底細,他們有歷史積累,要不然他們不會支持曹敏修與他們的敵人,士大夫支持的李成桂合作回軍,架空高麗國王。
世家大族不但不會說,還會拼命鼓吹大明的威脅與守護領土的正確性,這樣他們這個人數(shù)更少的勢力才能與李成桂抗衡。
此時高麗國內分成兩個世界,一個世界是世家大族的領地,另一個世界是士大夫土地。
世家大族的世界等于一個個小王國,他們掌控大片土地以及手工業(yè),任何所需要的物資都是由他們自己的產業(yè)生產的,土地耕種也盡量使用較少的農奴,所以他們十分有錢并且不缺東西。
士大夫土地則是小農經(jīng)濟世界,有大大小小的地主,雇傭一批佃農,然后產出糧食換錢,再用錢換取消費品。
相比于世家大族的自產自銷、封閉經(jīng)濟,士大夫的小農經(jīng)濟再小農也是開放的,有許多人口依靠士大夫養(yǎng)活,這些人天然就站在士大夫一邊。
這樣一來就成為有錢的沒人,有人的沒錢。若按照正常事態(tài)發(fā)展,李成桂必定會斗敗曹敏修,利用背后士大夫的人數(shù)優(yōu)勢擊潰世家大族,把世家大族吃干抹凈。
到時候李成桂就成為最大的世家,唯一的世家,朝鮮國王,而背后的士大夫則瓜分世家大族的剩余土地,徹底站穩(wěn)朝鮮統(tǒng)治者的地位。
顯然朱雄英不會讓這種事發(fā)生,世家大族對于本國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對國外勢力就不同了,這是天然的優(yōu)質買辦人選。
朱雄英決定支持高麗世家大族,讓他們與人數(shù)更多的士大夫內斗,如此大明才可以漁翁得利。
世家大族明面上是缺人,實則并非如此,有錢從來不怕沒人。是因為世家大族根本不把底層當人看,指頭縫里都不會漏出來一點給底層,自己卻驕奢淫逸。
高麗世家就跟明末的士大夫一樣,明知道再貪下去,再胡搞下去就會亡國,就有可能被抄家滅族,他們依然不知收斂,甚至更加變本加厲。
除了欲望溝壑難填,更有僥幸心理,覺得自家有可能逃過一劫,覺得大家都這樣,我為什么要收手。
此外,世家大族無一不有自家的軍隊、護衛(wèi),他們雖然聚集在曹敏修身邊,但只對他們的主人負責。準確的來說,曹敏修就是他們的代理人,隨時可以更換,世家大族才是勢力的主人。
李成桂就不同了,他背后的士大夫勢力薄弱,必須團結在李成桂身邊才能有話語權,雙方更像是合作者,由李成桂出軍隊,士大夫出錢糧。
明面上看起來李成桂背后的士大夫數(shù)量更多,心思更多,背叛者更多,但士大夫背叛十個八個李成桂可以無視。曹敏修背后的世家大族背叛一個,他就受不了。
是勸降一個世家大族簡單還是勸降百千個地主簡單,這是明擺著的事。
若沒有其他因素影響,李成桂一定是最后的勝利者,而且時間不會太久。這是個囚徒困境,世家大族本身就是競爭者,誰也不敢保證對方會不會轉投李成桂,掉過頭來吃他們。
關鍵投降后的收益率更高,收益量更大,這就逼著世家大族轉投李成桂。
別看曹敏修說得好聽,會帶領高麗反對大明的無理要求,堅決維護大家的利益。
這種話李成桂也可以說,他親明不是要答應大明任何無理要求,而是用委婉的手段,以柔克剛,也會維護北方利益。
倒是李成桂可以說,之前的高麗國王多么硬氣,敢直接北伐大明,最后結果如何。曹敏修這群對大明強硬派,絕對不可能與高麗國王相比,也不可能北伐。
與其讓曹敏修之流胡搞亂搞真正激怒大明,還不如選他李成桂,選他的親明政策,至少天朝上國千百年來都是重名聲輕實利的。
事實也是如此,別看當下世家大族依然站在曹敏修背后,每一家都與李成桂眉來眼去,一切都是為了利益,只要利益足夠一切都可以。
恰恰就在此時,大明的額外利益到了,讓世家大族絕對無法放棄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