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人生的轉折,讓我走向自然醫學
吳永志
求學時,我接受的是西方傳統醫學訓練。但在30歲時,我被告知患上第三期末期肺癌,積極使用了很多最新、最強的藥,卻不見有效。于是,醫生建議我開刀,切除右邊上二葉的肺。我同意他的提議,卻在手術臺上發現已經轉移到別的器官,只好被迫縫合,然后被宣布只有幾個月的生命,唯一的方法是化療以延長生命。我憂心地問:“到底可以再活多久?”卻只換來主治醫生的一句:“不知道!”
當時我心想,人之所以有癌,就是因為身體毒素過多。而化療會送入更多的藥毒,以毒死癌細胞,但往往也會毒死正常的細胞,可能會更加痛苦,還是不如自然地死去,不用受更多的苦……因此,我毅然拒絕。(這一決定是我視當時的身體狀況和心態而定,現在醫學技術進步,化療也拯救了不少病危的癌癥患者。)
回想我以前吃大魚大肉,煎、炸、炒、烤、香噴噴的食物和糕餅,而現在卻要改吃這地上寡淡無味的蔬菜和樹上酸酸的水果,我懷疑這樣會不會更加營養不足,而提早死亡呢?現在病到全身無力,當然要大魚大肉,才有精力啊!
當時,內心的掙扎實在難受,思考了好幾天,參閱不少有關長壽之道的書籍,那時還沒有這么多營養書籍可以參考;而在夢中看到遍地都是新鮮的花草蔬菜,尤其是蓬勃青綠的豆瓣菜(watercress)和清澈見底的流動溪水。于是,終于下定決心改成素食,天天吃蔬果和喝干凈的水;陽光浴30分鐘,或快步走路30分鐘,練習吐納調息;生活上多休息,早睡早起,午睡半小時,天天洗冷熱浴。
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才6個月,我已感到精神飽滿,恢復到生病前的精力,對于自己會康復的信心大增,因此加倍地吃蔬菜,尤其是豆瓣菜、香菜、老姜、九層塔、薄荷葉、黑胡椒粉、青檸檬,也吃少量水果和全生的杏仁、核桃、南瓜子,外加發芽的豆類和苜蓿芽。
飲食上采用全生食,每天都是高纖維的食物,有3~4次排便。剛開始時有點害怕,因為我過去每天只大便1次,認為這樣才是正常。但維持一段時間后,慢慢覺得全身輕松、精神爽快、皮膚光滑,這才放下心中顧慮,讓身體順其自然地反應。
9個月后,體檢報告顯示,我樣樣都正常,竟然沒有任何癌細胞的存在!謝天謝地,我痊愈了!因此直到現在,我仍然維持吃90%全生和10%煮熟的食物。拜現在科技發達所賜,我每天用2200 W的蔬果機,打出細綿綿的蔬果汁來喝,一天4~6杯,也吃各種顏色的沙拉和發芽豆類及糙米飯。天天8杯活性水,有時添加纖維素和一些輔助營養品,保持每天有3~4次排便,正如葛洪在《抱樸子》養生訣所說:“若要不死,腸中無屎;若要長青,腸要常清。”
我利用這種簡單又經濟的自療法,一邊教小區鄰里和朋友們的飲食,一邊繼續研修自然醫學。我不斷地深造就是想多吸收些新知識、新理念充實自己,因為學問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同時也想向大家證明,病痛、老化可以改善,只要改變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就能扭轉乾坤,將健康的鑰匙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的夫人吳馮潤鈺也是營養學和心理學專家。我們無論到什么地方,都出雙入對,一同到美國各州各市去教導病人、醫療從業人員和對保健有興趣的民眾,教他們用最普通的蔬果、最天然的方法來戰勝疾病和長久地保健。
二十幾年前,我就開始提倡“生機飲食”及“自然療法”。那時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生機飲食”,尤其是中國人和中醫師認為“生冷者寒涼”,對體弱病人很不利,普遍不認同這種做法。
十幾年前,我陸續向外傳播自然療法,曾在中國臺灣地區、香港地區、大陸,以及東南亞、印度、歐洲各國、非洲各地推廣及教導“生機飲食”。世界各地很多知名的營養師、自然醫師、治療師都曾上過我的“生機飲食”課程,接受過我的指導。當時就有出版社鼓勵我出書,但自己覺得經驗還不夠,需要更多的診斷病例,來證實生機飲食是正確的。
如今,很多朋友及學員催促我出書,尤其是夫人吳馮潤鈺積極鼓勵我,通過出書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得到真正的健康,因此才有這本書的問世。
其實出這本書的最大原因,是看到目前世界各地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生活壓力大,人們的情緒愈趨緊張,病痛的人越來越多,卻又沒錢看病。希望以這本書來教導大家自救救人,提醒每個人如何善待自己的身體,怎樣保健防病,這樣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
當與眾不同的理念出來時,一定會有很多不同的反應,不過有批評、反對才會有進步,科學和醫學都是因此才會日新月異。我會衷心地面對及接受建設性的批評與指教。但個人的知識、力量有限,希望借由這本書激發深藏不露的精英們站出來,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無私地互相合作,努力去發掘更多、更好的方法,并將正面的訊息提供給世上絕望、無助、貧困的病人。我把一生的研究心血貢獻給這個世界,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為人類盡一點義務。
希望借由本書,讓處于絕境、痛苦中的病人擺脫病痛,重拾以前的健康;讓尋求養生保健的讀者,用最普通的蔬果汁長葆青春、精力充沛;讓年過半百的銀發長者,靠著“生機飲食”也能返老還童;同時希望所有人,無論男、女、老、幼,能開始進行健康的飲食,預防疾病的發生。
雖然我們無法控制生與死,但在生與死之間,我們可以用辛苦賺來的錢享受健康幸福、愉快的人生,而不是用辛苦賺來的錢去看醫生、治病。
希望每個家庭都能擁有這本自療、防病、治病的書,就等于有個自己的家庭醫生時時在側,照顧全家人。并且可將這套健康保健方法推廣出去,幫助親友、鄰里,達到人人健康的目標。
書中的一些經驗或案例,未必對每個人都有效,能否派上用場,還要看你有多少信心和恒心去投資回饋給身體。因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做任何事都要花時間、金錢去投資才會有成績,不會瞬間成功。同樣地,要擁有健康的身體,也需要長期保養才會有好成果。
最后想說,我不擔心疾病不會好,最擔心的是那些死里逃生、重病痊愈的病人,以為病好了就放肆去亂吃,不堅守以前生病時的生活規則,不久舊病復發而丟掉了生命,實在太可惜!所以提醒讀者,就算是病好了也不能掉以輕心,唯有堅持正確的飲食及生活法則,健康才能永遠掌握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