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身之道:唐浩明評點曾國藩日記
- 唐浩明
- 1101字
- 2024-11-04 16:12:23
004.知命而心定
曾氏在這篇日記中談到他的一個體悟:一個人如果他的心紛紛擾擾不能安定,那么這個人是不知命。他從知命的角度來看待陶潛、白居易、蘇軾,并檢討自己時時存計較之心,是因為對“知命”這一點相信得還不夠。曾氏為此感到慚愧。
命與運、性、理等等,都是高深難測的話題,要把它說清楚真是難于上青天。既然難以說清,也就難以做到“知”與“信”。
筆者愚陋,實在不能說清命,但相信命是存在的。命是什么?筆者認為,命就是指自己不能預知、不能掌控而又確確實實影響自己的那些因素及它們的綜合。人生活在天地宇宙間,天地宇宙有無數的變故不為我們所知,更不能受我們掌控,如地震,如臺風,如水災,假使正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當身不由己。人也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社會群體有無數的變化不為我們所知,亦不能由我們掌控,如戰爭,如騷亂,如瘟疫,假使正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我們同樣身不由己。這些便都是命!當一個人這樣真正地認識了“命”之后,他就不會因自我不能預知的變動而懊惱,也不會因自我不能掌控的災難而痛苦,于是心就能夠安定。宗教信仰者往往能處大變動中保持著恒定的情緒,是因為他們心里有一個“命”的認識。曾氏不是宗教信徒,但任何真正的大學問在最高點上一定是相通的。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老子曰“道法自然”,儒道之學與宗教之學一樣,最后都指向同一方位。
但是,“命”這個課題絕不是如此簡單的。人畢竟是萬物之靈,他可以預知與掌控著人生的某些部分,這些部分便屬于人力。而“人力”所掌管的部分與“天命”所掌管的部分常常是界限難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給辨識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人類也便在此課題上常常出現疑惑、迷茫。曾氏亦如此。他在《言命》的讀書筆記中說:“孟子言治亂興衰之際,皆由人事主之,初不關乎天命……董子亦曰治亂廢興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與孟子之言相合。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亦似深信在己者之有權,然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有‘吾已矣夫’之嘆,又似以天命歸諸不可知之數。”最后只能概之曰:“天命為難測,圣賢之言微旨不同,在學者默會之焉耳。”
不過,曾氏還是得到了此中的真諦。他常說的“人謀居半,天意居半”,應是對“天命”與“人力”孰輕孰重的很好概括。
【原文】早,清理文件。飯后見客三次,傳見哨官三人。接家信,澄侯一件、沅甫一件,系初八送紀壽信之回音。翻閱《四書》一遍。用白綾寫《論語》《孟子》中最足警吾身者,約二十余章。中飯后,習字二紙,溫《滑稽傳》。夜溫《大宛傳》,未畢。
思人心所以擾擾不定者,只為不知命。陶淵明、白香山、蘇子瞻所以受用者,只為知命。吾涉世數十年,而有時猶起計較之心,若信命不及者,深可愧也。咸豐九年三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