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療愈:敲除內心恐懼
- (美)杰茜卡·奧特納
- 10346字
- 2024-11-06 10:29:37
前言
擁有駕馭變化的力量,創造積極持久的改變
接通電話時,我感覺到了一種放松和恐慌交織的情緒。一想到可以向電話那頭傾訴自己的感受,我的心情就輕松了許多,但我的大腦卻有著不同的計劃。它希望我假裝自己很好,并告訴對方:“雖然我很忙,但一切順利。”
我得承認,從表面上看,我的生活確實不錯。幾個星期以前,我的第一本書《輕療愈:敲除身材焦慮》(Tapping Solution for Weight Loss & Body Confidence)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這本書出版后,我開始出現在電視上,接受主流雜志的采訪,我的粉絲、朋友和家人為我慶祝。然而,私下里,我的內心卻陷入了掙扎,它已經被人們的關注淹沒了:我擔心自己無法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期望。
那天,我面對著話筒,不確定自己應該向對方透露多少、保留多少。幸運的是,電話那頭是謝里爾·理查森。她是一名自我療愈專家,作品曾多次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不僅如此,她還是我認識的最富同情心、最關心他人的人。
你與改變的關系不需要被修復,只是需要被理解
謝里爾用撫慰人心、深度共情的聲音很快為一場真誠的、以心為中心的交流鋪平了道路。不一會兒,我的情緒閘門就打開了,我向她說出了我一直努力隱藏的痛苦真相。
能成為一名暢銷書作家,我當然非常高興,且至今仍然如此!這是一種榮譽和鼓勵,這說明我多年來的努力工作獲得了肯定。幾個星期以來,我的角色是出版了處女作的自信的作家。然而,在內心深處,我的不確定感卻越來越多。
最糟糕的是,我忙于演講、接受采訪,以及向公眾宣傳敲擊療法的力量,以至于忽視自己的練習。滿滿當當的日程表分散了我的精力,我不再像從前那樣,堅持自我練習來保持內心平衡和最佳狀態。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騙子。我雖然知道得比別人多,但并沒有身體力行。
在我聲淚俱下的時候,謝里爾做了她唯一能做的事,解讀了我的全部體驗。她用最慈愛、寬容的聲音說:“杰茜卡,當你對某種新狀態感到恐懼時,你不是成年的杰茜卡,你不是熟知敲擊療法、資源豐富的成年人,這時的你只是一個被嚇壞了的小女孩。那個小女孩不知道如何運用敲擊療法。你應該先給予她最多的關懷和同情。”
聽了謝里爾的話,我松了一口氣。她如此完美地捕捉到了我的真實體驗,于是,我如釋重負。我突然意識到,我一直在壓制那個成熟的、資源豐富的自己。在此之前,恐懼把我變成了一個受驚的小女孩。
這是我們在面對新環境時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我們期望自己是機智和高效的,然而真相是,我們總是被內心深處未知的恐懼壓倒,那份恐懼總是偷偷地潛入我們的生活。
在新書出版前后的幾個月里,我反復告訴自己,一旦新書發行結束,我就會好起來的。問題都是我滿滿的日程表和沒完沒了的要求帶來的。我不停地告訴自己:問題來自外部環境。諷刺的是,因為我太想讓這本書成為暢銷書了,所以在寫這本書的幾個月里,我一直處于擔憂銷量的壓力中。然而,當我的書真的進入暢銷榜后,我的原始大腦又找到了新的恐慌理由。
這就是原始大腦的運作模式。它持續掃描著你的內、外部環境,目的是發現新的威脅和無法預料的危險。就算你已經達成目標,它也不會放松片刻。相反,它會像從雞蛋里挑骨頭一樣,在你的成功以及生活的一切事物中尋找陰暗面,并且一旦有所發現,它就會毫不留情地揭露。原始大腦就是這樣讓你深陷“恐慌模式”的循環中的。
原始大腦會不知疲倦地尋找危險因素,即使是在人們取得重大里程碑式的積極進展時。這就是為什么把注意力集中在愛、金錢、成功等外部環境上,以試圖“修復”我們的生活的方式,永遠不會讓我們的內心感到平靜,體驗到期望中的心流。
那天,謝里爾給了我空間,讓我用同情代替自我判斷。隨后,我們在電話里一起運用敲擊療法,處理和釋放了我所有的情緒。做完這些,我輕松多了。從那天起,我恢復了日常的敲擊冥想練習,確保自己每天都有一段時間能與內在自我連接。
這一次,我不再恐慌了。
然而,我仍心存疑問。我咨詢了同為作家的朋友和同事。他們每個人都再三向我保證,我感受到的情緒是全過程的一部分。幾周過去了,幾個月過去了,我發現自己在重復問下面的問題:
為什么我們如此強烈地害怕未知,以至于我們情愿避開內心深處的探索渴望,而滿足于在瑣事中周旋?
為什么我們總是在剛開始的時候充滿熱情,而在面對挑戰的時候就感到筋疲力盡呢?
為什么有時我們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卻仍然和得不到的時候一樣恐懼?
為什么即使我們獲得了渴望的成果,卻經常為了維持它而筋疲力盡,甚至轉而退回到舊有的、自我破壞的模式?
最終,我明白了,我是在探索我們與“改變”之間的關系,它是我們生命中一個不可避免的常態。
“改變”這個詞能激發出許多復雜而互相矛盾的情緒:恐懼、興奮、擔憂、欲望、焦慮、渴望、受挫……
我們被淹沒在圍繞著改變產生的情緒中,經常陷入一兩種習慣性的反應模式中。
我們可能會因為改變帶來的不適感而批判自己,并且斷定,我們之所以感到恐懼,一定是因為我們不夠好,或者沒有做好應對改變的準備。換句話說,我們把圍繞著改變體驗到的挑戰性情緒看成了一個問題。我們任由改變帶來的不適感決定我們的行動,限制我們的選擇。
在其他時候,當我們面對改變時,會依賴意志力驅策自己克服不適感。這個策略可以產生強大的效果,但通常只在短期內有效,最終我們還是會因疲憊不堪或是心煩意亂而放棄這一策略。
不管是那些看似不受自身控制的改變,還是那些我們有意識創造的改變。無論我們如何應對,我們都會因改變中固有的未知性而不知所措,以至于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變得僵化了。我們被困在了舊有的對改變的限制性反應中。這時,我們可能會故意破壞,甚至改變我們滿心希冀并著手創造的愿景。這就是原始大腦的作用,它試圖保護我們遠離改變的不確定性帶來的強烈不適感。
隨著我持續探究自己更深層的體驗,我開始意識到,我們和改變的關系不是需要被“修復”,而是需要被理解。如果能更深入地理解我們以某種方式應對改變的原因,就能更從容地體驗改變,而不是無所適從地被它困住。
擁有識別情緒的能力,用自我接納的方式輕松體驗
令我自己感到意外的是,在我跟謝里爾通電話之后的幾個月里,我開始在生活中尋求更多重大改變了,比如尋找新的居住地,開拓有創造性的、專業的、個人化的新體驗。通過這些通常令人驚訝且頗具挑戰性的冒險,我繼續深入到了改變的過程中,讓自己在恐懼、焦慮和其他改變帶來的挑戰性情緒中穿行。
我發現,雖然自我破壞模式會帶來問題,但我能想辦法避免這些棘手的問題,而不是受困于其中。
經過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試錯,我明白了在改變的過程中會有什么樣的體驗和感受。我明白了如何運用既有安全感,又始終充滿力量的方式創造積極、持久的改變。
我的最終發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在改變之中,有著深刻的美和喜悅,即使一開始你的感受并非如此。當我們能不帶抗拒和批判地體驗改變,讓自己感受所有的情緒,我們就會對改變產生全新的體驗。沉浸在對生活的信任和信念中,我們將帶著新的能量、靈感和開放的心態去駕馭改變所固有的未知。即使情形不符合先前的希望和期待,我也能用自己感覺良好的方式推動生活。
這就是我在本書中引導你去體驗的過程。與其因改變導致的不適感而批判自己,不如發展出識別情緒的能力,用輕松的、自我接納的方式體驗它。
有了這個過程后,當你再次開始創造改變時,你將獲得更大的明確性和洞察力。雖然改變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但我們可以減輕改變帶來的不適感,獲得看似平常又絕不平凡的體驗,且從中感受到更多喜悅。
這個過程如此強大的原因之一是:它使用了敲擊療法。這個方法能讓你更容易地從情緒中走出來。我們知道,要讓諸如恐懼、焦慮、憤怒等強烈的情緒煙消云散有多難。我們告訴自己不要害怕,但在內心深處,我們仍然會怕。理智上我們覺得自己不該再生氣了,但憤怒還是會停留在身體里,隨時準備在我們最不希望的時候爆發。
我能向你做出振奮人心的解釋,告訴你為什么現在就要意識到你更深層的欲望,并創造持久改變,也能為你提供一些前進的策略、洞見,甚至捷徑。然而,如果你不在身心層面處理情緒,這些都將無關緊要。
使用敲擊療法,能使你的身心獲得安全感,創造你渴望的持久改變。通過敲擊,你能平和地面對這個事實:改變,包括表達自己的欲望,不會令你緊張焦慮。你不會再評判你的情緒,而是去感受它們、釋放它們,由內而外,創造出幫助你成長和發展的改變。
我很榮幸曾與數百名客戶分享過這個過程。他們之中的很多人,在經歷各種改變時,都感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活力和能量。對此他們深感驚訝,并像我一樣,發現了如何創造持久改變的方法,而且獲得了比預想之中好得多的效果。這些客戶所處的外部環境都不盡完美,然而,他們能夠創造出持久的改變,過上充實的生活,并深刻認識到自己是誰以及想要什么。你也能!
開啟閱讀旅程后,你會注意到,全書每一章的結尾都有一個敲擊冥想以及敲擊劇本的范例。它們會幫助你跨越一些常見的絆腳石——那可都是這些年我在自己和客戶身上觀察到的!
我希望你加入我們的隊伍,和不計其數的人一起創造各種改變,讓自己閃耀出最明亮的光芒。我無比渴望見證你的旅程。我已經做好了最充分的準備,支持你、鼓舞你創造出有力量的持久改變。機會就在你眼前,而我,就在這里,心潮澎湃地陪你共度這趟旅程。
接下來,我將引導你學習敲擊方法,告訴你如何量身定制符合你個人需求的練習。請帶著好奇心和同理心來體驗“敲擊療法”。只要跟隨書中的方法進行練習,你就能體驗到渴望已久的松弛感。
用情緒釋放療法調控基因表達,效果令人難以置信
“敲擊療法”是如何運作的?敲擊身體部位會傳遞給大腦一個平靜的信號,讓你的大腦知道,此刻放松是安全的。當你從老板那里聽到一個壞消息,或是擔憂未來的事情時,你的大腦中一個叫杏仁核的區域就被激活了。提起杏仁核,你的腦海中應該會浮現出一個詞:恐懼。杏仁核負責在身體中激發壓力反應,它會向血液中釋放一種由某些與壓力相關的激素組成的混合物。這便是廣為人知的“戰斗或逃跑”,它是身體在預見到威脅時的自然反應。當你面對真實發生的危險時,這種反應對你是有幫助的。但當你希望在一場重要的會議中表現得平靜而自信時,這種反應則具有破壞性。一邊思考壓力的來源一邊敲擊身體,能幫助你的頭腦理解:你的身體沒有任何危險,放松下來是安全的。
在一項由道森·丘奇(Dawson Church)博士進行的雙盲研究(double-blind study)中,參與者被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參與者在引導下做了一個小時的敲擊,即情緒釋放療法。另一組參與者,即控制組,接受了一個小時的傳統談話治療。使用敲擊療法的一組參與者,他們的“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平均降低了 24%,其中一些人的皮質醇水平甚至降低了 50%。對比之下,接受傳統談話治療的控制組,皮質醇水平僅下降了 14%。道森最近在《能量心理學》(Energy Psychology)雜志上發表了一項附加研究,研究內容正是情緒釋放療法對基因表達的顯著影響。
道森對他的新發現做出了如下總結:
基因表達的水平就像調光開關一樣層層遞進,許多相關基因的表達水平都會被上調或下調。壓力、饑餓、疲勞、情緒和許多其他的經歷都會影響基因表達水平。
在這項對照試驗中,為了獲得研究數據,研究者貝斯·馬哈拉杰(Beth Maharaj)挑選了 4 名參與者,比較進行一個小時情緒釋放療法與進行一個小時常規談話的人基因表達的變化。她發現,在進行情緒釋放療法之后,參與者的 72 個基因受到了顯著的調控。
同時,這些基因的功能十分具有指向性,包括:癌癥腫瘤的抑制、防太陽的紫外線輻射、2 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機會性感染的免疫、抗病毒活性、神經元之間的突觸連接、血小板和白細胞的形成、增強男性生育能力、腦白質的構建、代謝調節、神經可塑性、細胞膜強化、減少氧化應激……它們都是對身體有利的基因功能。其他研究也表明,情緒釋放療法是一種表觀遺傳學干預方法,它可以調控許多基因的表達。僅僅做一個小時的情緒釋放療法治療,也會對身體有益。
敲擊療法釋放壓力的驚人效果,還可以部分地解釋為通過敲擊可以接觸到所謂的經絡。對經絡的認識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中國古代醫學。20 世紀 60 年代,這些絲狀的顯微解剖結構首次呈現在立體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圖像上。掃描結果顯示,在人體內部,有直徑 30~100 微米的管狀結構在上下運動。作為參照物,一個紅細胞直徑有 6~8 微米,因此這些結構是很細微的!
你可以把經絡設想成人體內的光纖網絡。它們攜帶了大量電子信息,通常超出了身體的神經系統或化學系統的攜帶范圍。在處理情緒和思維壓力以及身體疼痛時,通過敲打這些經絡,比其他減壓技術更能迅速地觸及壓力產生的根源。
以上是對相關科學和研究極為簡要、粗略的一個總結。我們已經談完了一些相關的科學和研究,現在是時候提出最重要的問題了:敲擊療法對你有什么意義?
如果想獲得最佳效果,請務必跟隨引導完成所有練習
通過閱讀本書,你將獲得創造持久改變、發現心流的能力。
然而,開始敲擊療法的理想起點不在某個你想到達的地方,而在你的精神、情感乃至身體所處的當下。這意味著,為了開啟你所尋求的新體驗,你首先需要關注當下的體驗。
隨著閱讀旅程的深入,我們將逐步把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放在積極的意圖和愿望上。然而,敲擊過程從現在開始。為了獲得最佳效果,需要先用敲擊療法處理和釋放因無法達成期望中的持久改變而產生的受困感和挫折感。換句話說,我們要先用敲擊療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擾!通過處理和釋放日常經驗中的壓力,我們為自己準備了創造持久改變、發現心流的時間、能量和空間。
花點時間想一想,現在最困擾你的是什么。缺乏睡眠?軀體疼痛?工作、人際關系還是金錢壓力?
誠實地說出你的困擾,因為這是最有力量的開端。你無法釋懷的煩心事是什么?此刻是什么在消耗你的精神空間和能量?這些問題被稱為“壓力王事件”。接下來,你將學習運用敲擊療法,使“壓力王事件”發生戲劇性的轉化。
當我談到“壓力王事件”時,人們常常會擔心,首先聚焦于負面事件會使他們深陷其中,而導致其更難從生活中消除。
事實是相反的。通過清理壓力、恐懼和其他負面情緒,你才能更快清除精神和情感上的“垃圾”,為真正的積極情緒創造更多茁壯成長的空間。清楚了“壓力王事件”,快點敲起來吧。
現在你已知曉了自己的“壓力王事件”,是時候開始練習了。下面是敲擊方法的基本框架。如果想獲得最佳效果,體驗到渴望已久的放松,請務必跟隨書中的方法進行練習。
第 1 步:聚焦“壓力王事件”
當你把注意力放在“壓力王事件”上時,問自己一些問題,例如:“當我想到這件事,我有什么感受?”注意你體驗到的感受。你是否感受到了煩惱、憤怒、悲傷、失望、受到沖擊,還是有其他情緒?
你可以聚焦于情緒或身體內在的感受。問問自己,我的身體有什么感受?我是否感到緊張、疼痛、刺痛、耳鳴、熱或冷?是否感覺到空虛、麻木或虛無?
注意你的心理和身體給出的各種反饋。這里沒有錯誤答案。你只需要盡量把你的體驗具體化。
第 2 步:你的主觀焦慮評分是多少?
在0~10 分的范圍內,給你的“壓力王事件”的強度打分,這被稱為主觀焦慮評分。聚焦于“壓力王事件”,這一刻,你的情緒困擾有多強烈?10 分意味著你能想象的最高強度,0 分意味著你感受到的情緒強度為零。不要擔心你的打分是否精確或“正確”,只需跟隨你的直覺便可。
第 3 步:擬定問題描述語
記住你的主觀焦慮強度得分后,下一步便是醞釀出所謂的“問題描述語”。“問題描述語”將幫助你把意識聚焦于“壓力王事件”。
通常情緒釋放療法的“問題描述語”是這樣的:

例如,你可以說:“即使每當我想到老板時整個身體都會緊張,我仍然全身心地愛自己、接納自己。”或者你可以說:“即使我為待支付的賬單感到焦慮,我仍然愛自己、接納自己。”
“問題描述語”應該與你開始敲擊時體驗到的感受有所共鳴。接納自己、讓身心意識到“放松是安全的”非常重要。然而,沒有什么“魔力詞語”能打開一扇門,讓你立即放松下來。你的目標是說出對你有意義的話,所以,如果基本的“問題描述語”沒有反映出你的真實情況或是讓你感覺有力量,那就修改它。
這里有一些你可以使用的基本“問題描述語”版本,你可以修改它們使之符合你的情況:
即使我___________(描述你的“壓力王事件”),我仍然接納自己的感受。
即使我___________(描述你的“壓力王事件”),我仍然尊重自己的感受。
即使我___________(描述你的“壓力王事件”),放松仍是安全的。
即使我___________(描述你的“壓力王事件”),感到平靜和自信仍是安全的。
即使我___________(描述你的“壓力王事件”),我仍然允許自己放松。
即使我___________(描述你的“壓力王事件”),我仍然接納我的感受并敞開心扉,用一種新視角來看待這件事。
對很多人來說,讓他們說出“我愛自己、接納自己”,會讓他們特別不舒服,甚至有點“出離當下”,特別是當他們的感受恰好與此相反時。
我們一直被教導,必須努力奮斗,才能達成目標。人們認為接納自己意味著對自己的缺陷低頭,永遠不會進步。然而,事實是,正是因為我們不能接受自己,才使自己陷入困境。我們太過忙于跟自己的感受斗爭,以至于沒有意識到一個簡單的事實:與負面感受斗爭或試圖忽略它們,反而加強了它們對我們的影響力。
我們越不接受自己的真實感受,越會積壓更多情緒。你是否曾因自己陷入煩惱情緒而更加煩惱?你是否曾因自己陷入狂躁情緒而更加狂躁?如果我們不接受自己的真實感受,就會困在情緒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困住我們的情緒會越積越多。
只有愛自己、接納自己,我們才能從這種模式中解放出來,自由地選擇一個更有賦能效果的觀念。我曾經一次又一次地見證接納的深刻影響。接納是做出真正改變的第一步。
如果你仍然對說出“我愛自己、接納自己”這樣的話感到不自在,我常用的另一種“問題描述語”是“即使我感到如此___________,我仍然接受我的感受,我還不錯”。
你也可以使用情緒釋放療法專家帕特里夏·卡林頓(Patricia Carrington)博士創造的能夠消除情緒的“選擇方法”,再加一句“我選擇……”作為結尾。例如,如果你受到巨大的沖擊,你可以使用這樣的構建語:“即使我感受到巨大的沖擊,我仍然選擇感覺平靜和自信。”
《愛的能力》的作者羅伯特·霍爾登(Robert Holden)曾說:“自我接納邀請你停止將自己改造成理想自我的企圖,直到你發現自己的本性。”
第 4 步:選擇提示語
提示語要簡短,它是對事件的簡要總結。舉例說明,如果你的“問題描述語”描述的是在胸口體驗到的焦慮感,你的提示語應該這么說:“這份焦慮感積壓在我的胸口。”當你在敲擊時,請重復說幾次提示語。如果你愿意,也可以修改提示語,只要它聚焦于“壓力王事件”就行。比如,你可以說:“這份緊張感全都壓在我的胸口,我感受到深深的焦慮。”“這份焦慮感積壓在我的胸口。”
你也可以假裝在對一位朋友說話,告訴朋友你在敲擊的時候為何感到焦慮,說得越具體越好。提示語的重點是幫助你持續聚焦于引發身體焦慮的念頭,以此減弱它們的控制力。
第 5 步:按照正確的順序開始敲擊
一旦設計好了“問題描述語”和提示語,就可以開始敲擊了。
一開始,你要說三遍“問題描述語”,同時,用兩三根手指敲擊另一只手的手刀點。手刀點位于手掌邊緣,在手呈握拳姿勢時小指的底下突起的地方。你可以用你覺得最舒服的那只手,以你感覺良好的節奏和力量敲擊。你不會做錯的!
說完三遍“問題描述語”后,依照次序輪流敲擊以下 8 個部位,同時說出提示語。這 8 個部位(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敲擊)是:
1.眉毛內側 2.雙眼外側 3.雙眼下方
4.鼻子下方 5.下巴 6.鎖骨
7.腋下 8.頭頂
這里有一幅身體部位示意圖供你參考。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任選身體的一側敲擊,因為經絡在身體上是對稱分布的。
按照順序在每一個部位敲擊幾次,次數不需要精確。5 次、20 次、100 次,只要你感覺好就可以!持續敲擊的目的是讓你有足夠的時間說出提示語,以使身體感知到它的含義。



你仍然不需要擔心自己做得是否完美,你只需要跟著感覺走,體驗這個過程。
第 6 步:再次給你的壓力王事件打分
現在你已經完成了一輪敲擊!重復幾輪后,我們最好停下來檢查一下自己的狀態。做幾次深呼吸,看看你的身體正在發生什么變化。你是否在情緒、思維或身體層面經歷了某種轉變?現在,你會再給你的“壓力王事件”打幾分?
即使是微小的轉變也值得重視。它們意味著敲擊起作用了。有時在敲擊一陣子后,情緒的強度可能會增加,或是轉移到身體上產生生理反應,例如疼痛、打哈欠、打嗝等。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繼續敲擊!你正在接近核心事件,敲散了這種反應后,接下來你就會感到輕松。如果沒有變化,也沒問題。人們常常需要不止一輪敲擊才能感受到放松,對于新手或是有一段時間沒有進行敲擊練習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人們經常問我他們是不是哪里做錯了,因為每次敲擊的時候,他們都會打哈欠或是出現其他生理反應。這些都是好兆頭!這是身體在放松、運動、釋放能量、放下過去的表現。因此,在敲擊的時候,注意身體的各種反應。
第 7 步:測試敲擊效果
一旦“壓力王事件”引發的主觀焦慮強度下降,就是時候測試敲擊的效果了。你可以重新將注意力聚焦在“壓力王事件”上。
如果你聚焦于“壓力王事件”時,情緒仍會受其影響,那么繼續使用同樣的語言做幾輪敲擊,看看你是否能將“壓力王事件”全部化解。
或者你可能會發現,當你想到“壓力王事件”時,你的情緒發生了改變。比如說,你不再感覺到焦慮,而是憤怒。這很棒!這說明你在接近“壓力王事件”的根源。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繼續前進,對你的憤怒進行敲擊。如果在對憤怒進行敲擊時,你又發現,它是另一種情緒的偽裝,比如悲傷,那就繼續對悲傷進行敲擊。只需要持續針對層層情緒進行敲擊,直到體驗到你希望獲得的輕松感為止。
第 8 步:從“消極”轉向“積極”
貫穿這本書的敲擊劇本都是從處理“消極”情緒開始的。所謂的消極情緒是你在當下的真實體驗,它包括你的“壓力王事件”,以及任何相關的挑戰性情緒和信念。
大多數時候,我會以至少一次“積極”的敲擊來結束練習,這將為我呈現一條前進的新道路。
例如,如果你在對要做演講引發的焦慮感進行敲擊,你可以用這樣的話來結束敲擊:“我現在可以釋放這份焦慮了”“我能做到專注地練習”“被大家看到和傾聽,我感覺很安全”等。
大體的原則是,在你開始做積極敲擊之前,消極情緒的強度已經由 10 分降到了 5 分。這時你還需要持續對積極情緒進行敲擊,直到消極情緒降到 3 分或更低。
1.從此時此地開始。通過自我提問來明晰內心的情緒往往會有很好的效果,但當我們受到巨大沖擊或遭遇挫折時,通常很難獲得清晰的洞見。每次都針對當下的感受進行敲擊,不要分析你體驗到的情緒和身體感受,或用某種方式給你的感受歸因,只需聚焦于情緒和感受本身。例如,對你感受到的焦慮、憤怒或挫折感進行敲擊,而不要試圖立即解釋引起這些感受的起因。當你持續敲擊身體部位時,你的內心會清晰起來,也會放松下來。
2.要具體化。每章的敲擊劇本都很實用。為了獲得最佳效果,要將在敲擊時體驗到的獨特感受和想法具體化。一開始你可以使用我設計的劇本,之后你可以加入自己的語言。
3.你說什么話不重要,你的感受才重要。敲擊的同時大聲重復“問題描述語”或讓“問題描述語”的意義深入內心,這有助于持續聚焦于你希望消除的感受。語言不是必要條件。如果你發現自己身處痛苦的情緒中而不確定該說些什么,那就只需要開始敲擊!
4.先讓充滿力量的問題描述語符合你的真實感受,再從“消極”轉換到“積極”。你往往會傾向于忽視恐懼、失望等自身感受,試圖直接進入積極的自我肯定。當我們這樣做時,積極的意愿將不起作用,因為它們沒有反映我們的真實感受。如果你說出一些積極的“問題描述語”,卻感到有些不對勁,就繼續針對消極情緒進行敲擊。當消極情緒的力量消失,積極的、賦予你力量的信念就擁有了落地生根的空間。
5.用你感覺最好的方式敲擊。人們經常和我分享他們在運用敲擊療法時的感受,然后他們會問:“我做得對嗎?”我通常會回答:“你的做法讓你感覺更好了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做得就是對的!”我會分享對我的客戶和我自己有用的方法,但最終你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6.為每一次改變慶祝。你的情緒強烈程度從 10 分降到 9分了?慶祝吧!當你慶祝每一次改變時,相當于再次向你的內心重申:開始釋放這些對你無益的想法和情緒是安全的。無論多么小的改變,只要它鼓舞了你的士氣,繼續敲擊就更容易。
7.提出問題。當你針對自己的感受進行敲擊時,內心就更容易變得明晰。對于根深蒂固的情緒和信念,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一些問題是有幫助的。我最喜歡的兩個問題是:“放手有什么壞處呢?”和“這種感覺讓我想起了什么?”當你敲擊的時候,對自己提出不同的問題會帶來新發現,讓你的內心更清晰。在這本書中,我分享了一些可供反思的問題。當我們用好奇心代替自我批判,我們便會開始獲得期盼已久的清醒。
8.探索隱喻。如果你的脖子疼痛,問問自己:“是什么在我的脖子里疼?”如果你感覺胃部有揮之不去的沉重感,問問自己:“是不是有個想法需要被我提出來?”身體癥狀經常隱喻著某種情緒體驗。我認識一位 80 多歲的老人,她經常背部疼痛。我問她是否有人曾刺傷過她的背部,她毫不猶豫地給了肯定的回答。當我們對她那段經歷進行敲擊后,她背部的疼痛消失了。這個例子不能代表所有情況,但身體的感受值得探索,它總是能夠提供一些有趣的洞察。
9.“讓自己慢慢地放松,溫柔地、逐漸地轉變。”我在敲擊冥想中多次使用這句話。我發現當情緒強度(主觀焦慮強度)從 10 分降低到 4~6 分時,這句話特別有效。當我們還沒有準備好接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或完全釋放一種情緒時,這句話也許可以作為一個柔和的過渡,為我們提供時間和空間,讓我們按照自身的節奏和方式改變。
10.在完成敲擊后,注意心中浮現的任何念頭和想法。
當身心平靜下來,我們就更容易和直覺相連。如果你覺得一個決定不正確,敲擊不會消除這份感覺,它只會讓你感到平靜,讓你的直覺告訴你:“不對,感覺上這不對勁。”在敲擊完成后給自己一些自我審視的時間,傾聽直覺的低語。
現在你已經了解了敲擊的方法,是時候深入旅程了。讓我們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