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莊子內篇引歸
  • 謝彥君
  • 1645字
  • 2024-10-25 15:16:08

逍遙游

【題解】

“逍遙游”三字,是《莊子》一書首腦,道盡莊子所欲導人達至的第一等修道境界,自先秦以來,老者傳之,少者受之,綿延賡續(xù),歷久彌新。然而,究竟有多少人明了“逍遙游”三字真義?有多少人知曉莊子設“逍遙游”三字用意?有多少人徹悟“逍遙游”三字所喻之至道?但就司馬遷言莊子“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而言,我以為司馬遷便似不知莊子者。言“似不知”而不言“是不知”,在于我不知司馬遷這句話的重點是在“孔子”還是在“之徒”,若為前者,子長先生恐怕是只見莊子學問“無所不窺”之概,而不知莊子思想源流所自本就宗于老、孔;而若他的重讀之字在“之徒”而指孔子后學,那么,子長真乃知莊子之人!可惜他這一句模棱兩可的話,導引了后世對莊子立場的懷疑和誤置。而跟著定調的,便是西漢劉向、劉歆再拓司馬談、司馬遷所開分門別派之先河,而遽將莊子列為道家。以這幾位巨擘學問之大、地位之要,其言議便容易有定鼎之效,但不能不說也由此帶來了將莊子思想簡單化的弊端,以至于有宋以降,非莊抑莊,是莊挺莊,相互辯駁,喋喋不休,持續(xù)千年。此種光景,又似后世多有不知“逍遙游”三字究竟為何物者!

何謂“逍遙”?要而言之,即“無心”。所謂無心,乃是無刻意、無系心、無執(zhí)念。心無所系,則自逍遙。

何謂“游”?要而言之,即“無為無不為”。所謂無為無不為,乃不刻意其為,不系心于為,不執(zhí)念于為;凡有為,則為其所不得已。此莊子所謂之“游”。當然,莊子所謂“不得已”,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最難之處。而修道的關鍵,就在于識得這個“不得已”。

所以,莊子所謂“逍遙”,非真逍遙于江海、逍遙于林下、逍遙于云天之外、逍遙于草莽獸群,乃是逍遙于言辯、逍遙于養(yǎng)生、逍遙于人間世、逍遙于帝王、逍遙于庶民,逍遙于大鵬千萬里之翱翔、南徙,逍遙于蜩雀數(shù)仞之決起、騰躍。所謂“游”者,乃游于“有無”、游于“有為與無為”、游于“有辯與無辯”、游于“可與不可”、游于“材與不材”、游于“有用與無用”、游于“方內與方外”,總而言之,以《莊子》作為一部真正的、完全的知識論著作,是游于“有知與無知”。這才是“逍遙游”三字的真義所在!

如何而不能得“逍遙之游”?答案就是“有待”——凡有待,則不得“逍遙”游。心有所系,則必有所待;有所待,則無逍遙游矣。大鵬心系九萬里之南徙,其有待矣;蜩與學鳩心系榆枋,其有待矣;列子御風,亦有待矣。若夫“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其必無待矣!凡無待之游,即為逍遙游。有待之者,蓋因心系于有己、有功、有名,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故無待。無待之人,乃為真人。所以,許由欲無名,堯欲無功,皆幾于真人之神者、圣者;藐姑射山之四子,則是真人之神者、之至者矣,并為堯所向往之。惠子有知,卻不能因順小用、大用之材,不能善處有用、無用之間,吟必倚樹,瞑必據(jù)梧,而終以“堅白”鳴,故而不得逍遙游,是莊子所最不取者。此為《逍遙游》篇之關節(jié)。

試想,吾輩于今日,恰遭逢知識爆炸之時代,誰不以知為傲?誰不以知為生?誰不欲以所知逞其辯才?如此,又安得莊子之“逍遙游”?

細思極恐,而若有所思,則自安安人矣!

【注釋】

①逍遙:閑適自得、無所拘執(zhí)的樣子。游,同“遊”,遨游。本義取自魚游于淵、鳥翔于天的自在狀態(tài),故“游”與“逍遙”義近而并用。但《莊子》書中之“游”,實指人在游走于世間的一切行為,并借“游”之逍遙自在、無所拘系的本義來申明莊子堅持人的行為要與天道和合的主張。因此,“逍遙游”作為《莊子》首篇篇名,帶有通貫全書思想宗旨的綱領性作用,它既強調人在知、情、意等心理活動中不可拘于外物,也強調在言說、交往、學習等社會行為實踐中持有達觀的態(tài)度從而獲致和諧的社會效果,由此才能達至“真人”(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陸德明《經典釋文》:“逍,亦作消。遙,亦作搖。遊,亦作游。《逍遙游》者,篇名,義取閑放不拘,怡適自得。”郭象《注》:“夫小大雖殊,而放于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分,逍遙一也,豈容勝負于其間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庐江县| 深泽县| 游戏| 云霄县| 怀化市| 宁乡县| 沭阳县| 阿城市| 昆山市| 平利县| 肃宁县| 北流市| 崇明县| 丰顺县| 张北县| 玛沁县| 吉林省| 内黄县| 康马县| 盖州市| 富顺县| 舟山市| 井研县| 山丹县| 衡阳市| 漠河县| 射阳县| 彰武县| 宜君县| 镇雄县| 北流市| 元氏县| 新余市| 华阴市| 垦利县| 张北县| 博罗县| 探索| 乐陵市| 巧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