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20評論

第1章

潔身自好 棲守道德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quán)勢者,凄涼萬古。達(dá)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

與其練達(dá) 不若老實(shí)

涉世淺,點(diǎn)染亦淺;歷事深,機(jī)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dá),不若樸魯;與其曲謹(jǐn),不若疏狂。

心地光明 才華韞藏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真味是淡 至人如常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有木石心 具云水趣

進(jìn)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jì)世經(jīng)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墮危機(jī)。

心想高處 不安現(xiàn)狀

糞蟲至穢,變?yōu)橄s而飲露于秋風(fēng);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耀采于夏月。因知潔常自污出,明每從晦生也。

正氣清白 留于乾坤

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澹泊,遺個清白在乾坤。

欲路勿染 理路勿退

欲路上事,毋樂其便而姑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萬仞;理路上事,毋憚其難而稍為退步,一退步便遠(yuǎn)隔千山。

富貴名譽(yù) 自道德來

富貴名譽(yù),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yè)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興廢;若以權(quán)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至善無痕 施之不求

施恩者,內(nèi)不見己,外不見人,則斗粟可當(dāng)萬鐘之惠;利物者,計己之施,責(zé)人之報,雖百鎰難成一文之功。

花尚好色 人行好事

春至?xí)r和,花尚鋪一段好色,鳥且囀幾句好音。士君子幸列頭角,復(fù)遇溫飽,不思立好言,行好事,雖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舍勿處疑 恩不圖報

舍己毋處其疑,處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責(zé)其報,責(zé)其報,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立名者貪 用術(shù)者拙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shù),用術(shù)者乃所以為拙。

天機(jī)最神 智巧無益

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險人著意避禍,天即就著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jī)權(quán)最神,人之智巧何益?

人活一世 晚節(jié)更重

聲妓晚景從良,一世之煙花無礙;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語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

種德施惠 無關(guān)地位

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無位的公相;士夫徒貪權(quán)市寵,竟成有爵的乞人。

君子改節(jié) 無異小人

君子而詐善,無異小人之肆惡;君子而改節(jié),不及小人之自新。

人品極處 本心使然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德怨兩忘 恩仇俱泯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兩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權(quán)衡利弊 扶公卻私

市私恩,不如扶公議;結(jié)新知,不如敦舊好;立榮名,不如種隱德;尚奇節(jié),不如謹(jǐn)庸行。

蹉跎歲月 磨煉本領(lǐng)

青天白日的節(jié)義,自暗室屋漏中培來;旋乾轉(zhuǎn)坤的經(jīng)綸,自臨深履薄處操出。

以德御才 恃才敗德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猖狂。

不能養(yǎng)德 終歸末技

節(jié)義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之,終為血?dú)庵剑寄苤?

勿昧所有 勿夸所有

前人云:“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又云:“暴富貧兒休說夢,誰家灶里火無煙?”一箴自昧所有,一箴自夸所有,可為學(xué)問切戒。

為人以誠 待人以信

信人者,人未必盡誠,己則獨(dú)誠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詐,己則先詐矣。

善事奉行 惡事莫做

為善不見其益,如草里冬瓜,自應(yīng)暗長;為惡不見其損,如庭前春雪,當(dāng)必潛消。

君子立德 小人圖利

勤者敏于德義,而世人借勤以濟(jì)其貧;儉者淡于貨利,而世人假儉以飾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為小人營私之具矣,惜哉!

慈悲心腸 如沐春風(fēng)

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diǎn)燈,古人此等念頭,是吾人一點(diǎn)生生之機(jī)。無此,便所為土木形骸而已。

一念慈祥 寸心潔白

一念慈祥,可以醞釀兩間和氣;寸心潔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堂堂正正 本來不失

夸逞功業(yè),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不知心體瑩然,本來不失,即無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處。

學(xué)會感恩 一生無憾

受人之恩,雖深不報,怨則淺亦報之;聞人之惡,雖隱不疑,善則顯亦疑之。此刻之極,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機(jī)心不用 質(zhì)樸顯誠

文以拙進(jìn),道以拙成,一拙字有無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間雞鳴,何等淳龐。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鴉,工巧中便覺有衰颯氣象矣。

堅守良知 保全清白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饒;農(nóng)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渾具。若一失身市井駔儈,不若轉(zhuǎn)死溝壑神骨猶清。

堅持原則 當(dāng)止則止

飽后思味,則濃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則男女之見盡絕。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臨事之癡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不昧己心 造福他人

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過儉者吝 過謙者卑

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謹(jǐn),多出機(jī)心。

心如止水 濁中悟道

把握未定,宜絕跡塵囂,使此心不見可欲而不亂,以澄吾靜體;操持既堅,又當(dāng)混跡風(fēng)塵,使此心見可欲而亦不亂,以養(yǎng)吾圓機(jī)。

秉持原則 污泥不染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智械機(jī)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聞逆耳言 懷拂心事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jìn)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靜坐觀心 真妄畢現(xiàn)

夜深人靜獨(dú)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dú)露,每于此中得大機(jī)趣;既覺真現(xiàn)而妄難逃,又于此中得大慚忸。

自我審視 再現(xiàn)真心

矜高倨傲,無非客氣;降服得客氣下,而后正氣伸。情俗意識,盡屬妄心;消殺得妄心盡,而后真心現(xiàn)。

降伏內(nèi)心 控制浮躁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謹(jǐn)于細(xì)微 不現(xiàn)過錯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于人所不見,必發(fā)于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于昭昭,先無得罪于冥冥。

多心為禍 少事為福

福莫福于少事,禍莫禍于多心。惟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惟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氣度高曠 自省慎獨(dú)

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沖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嚴(yán)明,而不可激烈。

心體光明 暗室青天

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

惡中有善 引人向善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多病未羞 無病是憂

泛駕之馬可就馳驅(qū),躍冶之金終歸型范。只一優(yōu)游不振,便終身無個進(jìn)步。白沙云:“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無病是吾憂。”真確論也。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聽靜夜之鐘聲,喚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持身勿輕 用意勿重

士君子持身不可輕,輕則物能撓我,而無悠閑鎮(zhèn)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則我為物泥,而無瀟灑活潑之機(jī)。

自知自戒 勝私制欲

勝私制欲之功,有曰:識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識得破,忍不過者。蓋識是一顆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斬魔的慧劍,兩不可少也。

喜怒不愆 好惡有則

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惡有則,便是燮理的功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無怨咨,物無氛疹,亦是敦睦的氣象。

戒疏于慮 警傷于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于慮也;寧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詐,此警惕于察也。二語并存,精明而渾厚矣。

惡隱禍深 善顯功小

惡忌陰,善忌陽。故惡之顯者禍淺,而隱者禍深;善之顯者功小,而隱者功大。

冷眼觀物 勿動剛腸

君子宜凈拭冷眼,慎勿輕動剛腸。

律己要嚴(yán) 待人宜寬

人之過誤宜恕,而在己則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則不可忍。

為奇不異 求清不激

能脫俗便是奇,作意尚奇者,不為奇而為異;不合污便是清,絕俗求清者,不為清而為激。

不聽讒言 不掩己過

寧為小人所忌毀,毋為小人所媚悅;寧為君子所責(zé)備,毋為君子所包容。

末路晚年 精神百倍

日既暮而猶煙霞絢爛,歲將晚而更橙桔芳馨。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

喜憂安危 勿介于心

毋憂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憚初難。

冷靜處世 逍遙而游

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dāng)感,冷心思理。

長不欺短 富不凌貧

天賢一人,以誨眾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長,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濟(jì)眾人之困,而世反挾所有,以凌人之貧。真天之戮民哉!

責(zé)人情平 責(zé)己德進(jìn)

責(zé)人者,原無過于有過之中,則情平;責(zé)己者,求有過于無過之內(nèi),則德進(jìn)。

閑時吃緊 忙時悠閑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jī)無息稍停;日月晝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閑的趣味。

常思常想 靈活變通

寒燈無焰,敝裘無溫,總是播弄光景;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墮在頑空。

忙不亂性 死不動心

忙處不亂性,須閑處心神養(yǎng)得清;死時不動心,須生時事物看得破。

出世心態(tài) 淡然生活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絕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盡心內(nèi),不必絕欲以灰心。

富貴知貧 少壯念老

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當(dāng)少壯之時,須念衰老的辛酸。

鬧中取靜 冷處熱心

熱鬧中著一冷眼,便省許多苦心思;冷落處存一熱心,便得許多真趣味。

少時思老 榮時思枯

自老視少,可以消奔馳角逐之心;自瘁視榮,可以絕紛華靡麗之念。

一念不生 真境自現(xiàn)

人心多從動處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靜坐,云興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鳥啼而欣然有會,花落而瀟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無真機(jī)?

放下我執(zhí) 少些煩惱

世人只緣認(rèn)得我字太真,故多種種嗜好,種種煩惱。前人云:“不復(fù)知有我,安知物為貴?”又云:“知身不是我,煩惱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舍得舍得 有舍有得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無事道人;若騎驢又復(fù)覓驢,終為不了禪師。

人生福禍 皆因念生

人生福境禍區(qū),皆念想造成。故釋氏云:“利欲熾然即是火坑,貪愛沉溺便為苦海。一念清凈,烈焰成池;一念警覺,航登彼岸。”念頭稍異,境界頓殊,可不慎哉!

根蒂在手 不受提掇

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手,一線不亂,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場中矣!

觀心增障 齊物剖同

心無其心,何有于觀。釋氏曰:“觀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物,何待于齊?”莊生曰:“齊物者,自剖其同。”

寧默毋躁 寧拙毋巧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毋巧。

了心悟性 俗即是僧

纏脫只在自心,心了則屠肆糟躔,居然凈土。不然,縱一琴一鶴,一花一卉,嗜好雖清,魔障終在。語云:“能休塵境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造化人心 混合無間

當(dāng)雪夜月天,心境便爾澄澈;遇春風(fēng)和氣,意界亦自沖融。造化人心,混合無間。

該忙時忙 該休時休

人肯當(dāng)下休,便當(dāng)下了。若要尋個歇處,則婚嫁雖完,事亦不少;僧道雖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見之卓矣。

樂極生悲 苦盡甘來

世人以心肯處為樂,欲被樂心引在苦處;達(dá)士以心拂處為樂,終為苦心換得樂來。

紛紛擾擾 隨常以待

天地中萬物,人倫中萬情,世界中萬事,以俗眼觀,紛紛各異;以道眼觀,種種是常。何須分別,何須取舍?

人我一視 動靜兩忘

喜寂厭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不知意在無人便成我相,心著于靜便是動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視、動靜兩忘的境界?

不計妍丑 不爭雌雄

優(yōu)人傅粉調(diào)朱,效妍丑于毫端,俄而歌殘場罷,妍丑何存?弈者爭先競后,較雌雄于著子,俄而局盡子收,雌雄安在?

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萬物付萬物;還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世間于世間。

達(dá)不足喜 窮不足憂

多藏者厚亡,故知富不如貧之無慮;高步者疾顛,故知貴不如賤之常安。

處患不憂 心系蒼生

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dāng)宴游而惕慮,遇權(quán)豪而不懼,對煢獨(dú)而驚心。

心宜曠達(dá) 切忌狹隘

心曠,則萬鐘如瓦缶;心隘,則一發(fā)似車輪。

盛衰無常 強(qiáng)弱安在

狐眠敗砌,兔走荒臺,盡是當(dāng)年歌舞之地;露冷黃花,煙迷衰草,悉屬舊時爭戰(zhàn)之場。盛衰何常?強(qiáng)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寵辱不驚 去留無意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從冷視熱 從冗入閑

從冷視熱,然后知熱處之奔馳無益;從冗入閑,然后覺閑中之滋味最長。

榮辱皆忘 冷暖自知

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無炎涼。

生死成敗 任其自然

知成之必敗,則求成之心不必太堅;知生之必死,則保生之道不必過勞。

隨人接引 隨事警惕

道是一重公眾物事,當(dāng)隨人而接引;學(xué)是一個尋常家飯,當(dāng)隨事而警惕。

前念不滯 后念不迎

今人專求無念,而終不可無。只是前念不滯,后念不迎,但將現(xiàn)在的隨緣打發(fā)得去,自然漸漸入無。

看透生死 悠然自得

試思未生之前有何像貌,又思既死之后作何景色,則萬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物外而游象先。

身心自如 融通自在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從容放下 自由暢快

笙歌正濃處,便自拂衣長往,羨達(dá)人撒手懸崖;更漏已殘時,猶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孤云出岫 朗鏡懸空

孤云出岫,去留一無所系;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

心胸豁達(dá) 隨遇而安

機(jī)息時,便有月到風(fēng)來,不必苦海人世;心達(dá)處,自無車塵馬跡,何須痼疾丘山。

熱不必除 窮不可遣

熱不必除,而除此熱惱,身常在清涼臺上;窮不可遣,而遣此窮愁,心常居安樂窩中。

人情世態(tài) 平常看待

人情世態(tài),倏忽萬端,不宜太過認(rèn)真。堯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卻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屬后來誰。”人常作是觀,便可解卻胸中掛矣。

福禍無常 泰然處之

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jié)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故達(dá)人當(dāng)順逆一視,而欣戚兩忘。

過而不留 物我兩忘

耳根似飆谷投響,過而不留,則是非俱謝;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則物我兩忘。

順應(yīng)天性 樂觀生活

世人為榮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鳥笑,谷答樵謳,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

心閑日長 意廣天寬

延促由于一念,寬窄系之寸心。故機(jī)閑者,一日遙于千古;意廣者,斗室寬若兩間。

身在事中 心超事外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猖狂罵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身雖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滿腔和氣 隨地春風(fēng)

天運(yùn)之寒暑易避,人生之炎涼難除;人世之炎涼易除,吾心之冰炭難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則滿腔皆和氣,自隨地有春風(fēng)矣。

從容處世 淡然觀事

飽諳世味,一任覆雨翻云,總慵開眼;會盡人情,隨教呼牛喚馬,只是點(diǎn)頭。

得固不喜 失亦不憂

以我轉(zhuǎn)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憂,大地盡屬逍遙;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順亦生愛,一毫便生纏縛。

看得圓滿 放得寬平

此心常看得圓滿,天下自無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寬平,天下自無險側(cè)之人情。

俠心交友 素心做人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diǎn)素心。

不惡小人 有禮君子

待小人,不難于嚴(yán),而難于不惡;待君子,不難于恭,而難于有禮。

善人和氣 兇人殺氣

善人無論作用安詳,即夢寐神魂,無非和氣;兇人無論行事狠戾,即聲音笑語,渾是殺機(jī)。

忘功念過 忘怨念恩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熱心之人 其福亦厚

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惟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

毋形人短 毋忌人能

毋偏信而為奸所欺,毋自任而為氣所使;毋以己之長而形人之短,毋因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人之短處,要曲為彌縫,如暴而揚(yáng)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頑固,要善為化誨,如忿而疾之,是以頑濟(jì)頑。

陰者勿交 傲者勿言

遇沉沉不語之士,且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人,應(yīng)須防口。

故舊之交 意氣愈新

遇故舊之交,意氣要愈新;處隱微之事,心跡宜愈顯;待衰朽之人,恩禮當(dāng)愈隆。

交友識人 獨(dú)具慧眼

毋因群疑而阻獨(dú)見,毋任己意而廢人言,毋私小惠而傷大體,毋借公論以快私情。

親善杜讒 除惡防禍

善人未能急親,不宜頌揚(yáng),恐來讒譖之奸;惡人未能輕去,不宜先發(fā),恐遭媒孽之禍。

警言救人 無量功德

士君子,貧不能濟(jì)物者,遇人癡迷處,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難處,出一言解救之,亦是無量功德。

著眼內(nèi)在 鳴其天機(jī)

人情聽鶯啼則喜,聞蛙鳴則厭,見花則思培之,遇草則欲去之,俱是以形氣用事。若以性天視之,何者非自鳴其天機(jī),非自暢其生意也?

趨炎附勢 人情通患

饑則附,飽則揚(yáng),燠則趨,寒則棄,人情通患也。

寬之自明 縱之自化

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躁切以益其頑。

守口應(yīng)密 防意應(yīng)嚴(yán)

口乃心之門,守口不密,泄盡真機(jī);意乃心之足,防意不嚴(yán),走盡邪蹊。

細(xì)處著眼 施不求報

謹(jǐn)?shù)马氈?jǐn)于至微之事,施恩務(wù)施于不報之人。

做事論事 明曉利害

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dāng)忘利害之慮。

謙遜低調(diào) 立身之珍

標(biāo)節(jié)義者,必以節(jié)義受謗;榜道學(xué)者,常因道學(xué)招尤。故君子不近惡事,亦不立善名,只渾然和氣,才是居身之珍。

以誠待人 以德服人

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熏蒸之;遇傾邪私曲之人,以名義氣節(jié)激勵之。天下無不入我陶冶中矣。

通權(quán)達(dá)變 善于傾聽

縱欲之病可醫(yī),而勢理之病難醫(yī);事物之障可除,而義理之障難除。

氣量寬厚 兼容并包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包容得。

君子易處 小人難待

休與小人仇讎,小人自有對頭;休向君子諂媚,君子原無私惠。

不畏讒言 卻懼蜜語

讒夫毀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風(fēng)侵肌,不覺其損。

氣度平和 悅納他人

山之高峻處無木,而溪谷回環(huán)則草木叢生;水之湍急處無魚,而淵潭停蓄則魚鱉聚集。此高絕之行,偏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

聞惡防讒 聞善防奸

聞惡不可就惡,恐為讒夫泄怒;聞善不可即親,恐引奸人進(jìn)身。

用人不刻 交友不濫

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

風(fēng)斜雨急 立定腳跟

風(fēng)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要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

輕諾惹禍 乘快多事

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茫茫世間 以真示人

淫奔之婦矯而為尼,熱中之人激而入道,清凈之門,常為淫邪之淵藪也如此。

少番思慮 少番臆度

至人何思何慮,愚人不識不知,可與論學(xué),亦可與建功。唯中才的人,多一番思慮知識,便多一番臆度猜疑,事事難與下手。

心胸開闊 與人為善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后的惠澤,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思。

路留一步 味減三分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和衷少爭 謙德少妒

節(jié)義之人濟(jì)以和衷,才不啟忿爭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謙德,方不開嫉妒之門。

洞悉世態(tài) 低調(diào)通達(dá)

完名美節(jié),不宜獨(dú)任,分些與人,可以遠(yuǎn)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yǎng)德。

目光放遠(yuǎn) 胸懷放寬

事事留個有余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yè)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nèi)變,必招外憂。

內(nèi)斂謹(jǐn)慎 明哲保身

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危;能事不宜盡畢,盡畢則衰;行誼不宜過高,過高則謗興而毀來。

為人處世 方圓并用

好動者,云電風(fēng)燈;嗜寂者,死灰槁木。須定云止水中,有鳶飛魚躍氣象,才是有道的心體。

不爭功勞 不矜成就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折其兩端 取其平衡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澹泊是高風(fēng),太枯則無以濟(jì)人利物。

偏見害人 聰明障道

利欲未盡害心,意見乃害心之蟊賊;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藩屏。

知退一步 加讓三分

人情反復(fù),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wù)加讓三分之功。

不可濃艷 不可枯寂

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厚,處處皆濃;念頭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艷,亦不宜太枯寂。

高處立身 低處處世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塵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dá)?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當(dāng)方則方 當(dāng)圓則圓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當(dāng)圓,處叔季之世當(dāng)方圓并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當(dāng)嚴(yán),待庸眾之人當(dāng)寬嚴(yán)互存。

無為養(yǎng)心 半分做人

欹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故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居缺不處完。

心域打開 寬心待事

福不可徼,養(yǎng)喜神,以為召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jī),以為遠(yuǎn)禍之方而已。

寬宏大量 胸能容物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dāng)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dú)行之操。

君子懿德 中庸之道

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固守操履 不露鋒芒

澹泊之士,必為濃艷者所疑;檢飾之人,多為放肆者所忌。君子處此,固不可少變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鋒芒。

美味快意 享用五分

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悉敗身喪德之媒,五分便無悔。

胸?zé)o芥蒂 養(yǎng)德遠(yuǎn)害

不責(zé)人小過,不發(fā)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yǎng)德,亦可以遠(yuǎn)害。

藏巧于拙 以屈為伸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濁,以屈為伸,真涉世之一壺、藏身之三窟也。

奇人乏識 獨(dú)行無恒

驚奇喜異者,無遠(yuǎn)大之識;苦節(jié)獨(dú)行者,非恒久之操。

寬而容人 不行于色

覺人之詐,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窮受用。

高調(diào)做事 低調(diào)做人

有妍必有丑為之對,我不夸妍,誰能丑我?有潔必有污為之仇,我不好潔,誰能污我?

功過分明 恩仇糊涂

功過不容少混,混則人懷惰隳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則人起攜貳之志。

氣量宏大 寬待他人

鋤奸杜,要放他一條去路。若使之一無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盡,則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有難同當(dāng) 不共富貴

當(dāng)與人同過,不當(dāng)與人同功,同功則相忌;可與人共患難,不可與人共安樂,安樂則相仇。

念頭寬厚 盡善盡美

念頭寬厚的,如春風(fēng)煦育,萬物遭之而生;念頭忌刻的,如朔雪陰凝,萬物遭之而死。

恩威并濟(jì) 先嚴(yán)后寬

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yán)而寬,先寬后嚴(yán)者,人怨其酷。

操履嚴(yán)明 謹(jǐn)慎行事

士君子處權(quán)門要路,操履要嚴(yán)明,心氣要和易,毋少隨而近腥膻之黨,亦毋過激而犯蜂蠆之毒。

異行涉禍 庸德遠(yuǎn)害

陰謀怪習(xí),異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禍胎。只一個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招和平。

平和雍容 游刃有余

處世不宜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宜令人厭,亦不宜令人喜。

聰明不露 才華不逞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取人噬人手段處。故君子要聰明不露,才華不逞,才有肩鴻任鉅的力量。

居官有節(jié) 居鄉(xiāng)有情

士大夫居官,不可竿牘無節(jié),要使人難見,以杜幸端;居鄉(xiāng),不可崖岸太高,要使人易見,以敦舊好。

一言一行 切戒犯忌

有一念而犯鬼神之禁,一言而傷天地之和,一事而釀子孫之禍者,最宜切戒。

對上謹(jǐn)慎 待下寬仁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則無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畏小民則無豪橫之名。

萬事有度 物極必反

居盈滿者,如水之將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處危急者,如木之將折未折,切忌再加一搦。

進(jìn)時思退 得手思放

進(jìn)步處便思退步,庶免觸藩之禍;著手時先圖放手,才脫騎虎之危。

狹路相逢 寬忍上策

爭先的徑路窄,退后一步,自寬平一步;濃艷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長一分。

內(nèi)心空靈 在世出世

真空不空,執(zhí)相非真,破相亦非真,問世尊如何發(fā)付?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絕欲亦是苦,聽吾儕善自修持!

急流勇退 與世無爭

謝事當(dāng)謝于正盛之時,居身宜居于獨(dú)后之地。

能屈能伸 收放自如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歸寂定。”放者流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唯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履盈滿者 沖虛謙下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爛漫,便成惡境矣。履盈滿者,宜思之。

讓一步為高 寬一分是福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jìn)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shí)利己的根基。

得意回頭 拂心莫停

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看淡榮辱 遠(yuǎn)離驕矜

蓋世功勞,當(dāng)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dāng)不得一個悔字。

永葆初心 不受紛擾

事窮勢蹙之人,當(dāng)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頭腦清醒 登高思危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為危,處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露,守靜而后知好動之過勞,養(yǎng)默而后知多言之為躁。

相觀對治 方便法門

人之際遇,有齊有不齊,而能使己獨(dú)齊乎?己之情理,有順有不順,而能使人皆順乎?以此相觀對治,亦是一方便法門。

苦中有樂 得意生悲

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

居安思危 天亦無伎

天之機(jī)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杰處。君子只是逆來順受,居安思危,天亦無所用其伎倆矣。

偏激之人 難建功業(yè)

燥性者火熾,遇物則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殺;凝滯固執(zhí)者,如死水腐木,生機(jī)已絕。俱難建功業(yè)而延福祉。

有吾之有 心逸身安

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yè);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將來之非。

安貧樂道 磨礪心智

貧家凈掃地,貧女凈梳頭,景色雖不艷麗,氣度自是風(fēng)雅。士君子一當(dāng)窮愁寥落,奈何輒自廢弛哉!

終身役役 無緣成功

人生在世,太閑則別念竊生,太忙則真性不現(xiàn)。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fēng)月之趣。

未雨綢繆 有備無患

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

富貴叢中 心境淡泊

生長富貴叢中的,嗜欲如猛火,權(quán)勢似烈焰。若不帶些清冷氣味,其火焰不至焚人,必將自爍矣。

人心一真 千種可能

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隕,金石可貫。若偽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對人則面目可憎,獨(dú)居則形影自愧。

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

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荒,才是個真正英雄。

深謀遠(yuǎn)慮 著眼長遠(yuǎn)

衰颯的景象,就在盛滿中;發(fā)生的機(jī)緘,即在零落內(nèi)。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慮患,處變當(dāng)堅百忍以圖成。

百折不撓 苦難輝煌

橫逆困窮,是鍛煉。能受其鍛煉,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煉,則身心交損。

修身種德 事業(yè)之基

德者事業(yè)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棟宇堅久者。

養(yǎng)精蓄銳 百忍圖成

語云:“登山耐側(cè)路,踏雪耐危橋。”一“耐”字極有意味,如傾險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撐持過去,幾何不墮入榛莽坑塹哉?

圓融謙虛 豐功偉業(yè)

建功立業(yè)者,多虛圓之士;僨事失機(jī)者,必執(zhí)拗之人。

胸襟寬廣 馭才有道

仁人心地寬舒,便福厚而慶長,事事成個寬舒氣象;鄙夫念頭迫促,便祿薄而澤短,事事得個迫促規(guī)模。

成大業(yè)者 不貪小利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

沉潛蓄勢 厚積薄發(fā)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dú)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不義之財 不圖不納

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jī)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shù)中矣。

抓住關(guān)鍵 迎刃而解

會得個中趣,五湖之煙月盡入寸里;破得眼前機(jī),千古之英雄盡歸掌握。

清清白白 無所負(fù)累

飲宴之樂多,不是個好人家;聲華之習(xí)勝,不是個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個好臣士。

名韁利鎖 淡泊自守

好利者,逸出于道義之外,其害顯而淺;好名者,竄入于道義之中,其害隱而深。

脫俗高遠(yuǎn) 減欲超圣

做人無甚高遠(yuǎn)事業(yè),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xué)無甚增益功夫,減除得物累,便超圣境。

利毋居前 德毋落后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yè)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為毋減分中。

抱負(fù)遠(yuǎn)大 心智淡泊

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jīng)綸。

放下功名 超凡入圣

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圣。

無德為憂 尸位為羞

彼富我仁,彼爵我義,君子故不為君相所牢籠;人定勝天,志一動氣,君子亦不受造物之陶鑄。

拔去名根 融化客氣

名根未拔者,縱輕千乘甘一瓢,總墮塵情;客氣未融者,雖澤四海利萬世,終為剩技。

品牌:閱文公版
上架時間:2016-05-18 11:03:14
出版社:閱文集團(tuán)
本書數(shù)字版權(quán)由閱文公版提供,并由其授權(quán)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jī)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东县| 修文县| 乐东| 丰县| 延川县| 巍山| 泽州县| 隆化县| 浪卡子县| 济源市| 富平县| 沧州市| 安徽省| 揭西县| 河北区| 南漳县| 万荣县| 页游| 长垣县| 历史| 北川| 天气| 青神县| 临城县| 鲁甸县| 太和县| 堆龙德庆县| 霍林郭勒市| 项城市| 兰西县| 牟定县| 清徐县| 本溪| 东安县| 黄山市| 乌鲁木齐县| 桑植县| 沙田区| 天水市| 丰镇市| 徐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