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親密關系中共同成長:解決沖突、長久相處的共讀手冊
- (美)斯坦·塔特金
- 5410字
- 2024-10-14 16:38:09
導言 為什么你們應該共同成長
作為伴侶關系治療師,我經常看到一些伴侶在一段關系的開端就屢屢犯錯,如果我在他們婚前和他們見過面,大概就能猜到他們以后會跟我分享的麻煩事。這聽上去可能有些傲慢和自以為是,但其實一旦你明白在任何親密關系中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你就能理解失敗婚姻的軌跡。我多么希望多年前,在我結束第一段婚姻,學會建立一段健康、穩定的關系所必須的技巧和態度之前,就能知道這些。如今,我與妻子特蕾西就處于健康、穩定的關系之中。我寫這本書是因為我相信關系中出現的問題可以提前防范。如果婚姻一開始沒有駛入正軌,那么擱淺也在預料之中——如果我知道這些,我有什么理由不向那些剛剛開始關系之旅的伴侶發出警報呢?
我目睹過許多人不經事先了解,就勇于做出重大嘗試。例如,很多人想成為父母,卻回避或拒絕尋求咨詢、支持,甚至不閱讀書籍或文章以為未來做準備。許多領養孩子的人沒有閱讀過相關文獻或咨詢過專業意見,沒有做好撫養子女的準備,就一躍成為父母。結婚、領養子女或生兒育女等人生大事都需要事先準備。一般來說,人們不重視咨詢,可能是因為他們不喜歡受人指點。許多人認為,婚姻與生兒育女、領養子女一樣,應該是順其自然的事,就好像我們生來就手握著能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做好這些的路線圖。因為我從事的行業,所以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極少人擁有這樣的路線圖。
你和伴侶應該都對我談論的內容感興趣,而不應只有一方感興趣。如果只有一方對本書感興趣,那你們之間可能出了問題。如果你們忽視這個問題,我可能很快就會在咨詢室見到你們。
能唱紅臉的時候,我不想唱白臉。我會在書中提及結為伴侶的諸多好處。我寫作本書的目的不是嚇唬你們,而是幫助你們避免重蹈關系失敗的伴侶的覆轍,遠離悲傷。如果閱讀本書能夠讓你們倆都更幸福、更健康、更成功、更優秀,那么本書是不是值得你們花時間閱讀呢?
我的目標是將我目前對親密關系(特別是穩定的親密關系)的理解和看法傾囊相授。你們會發現,學會建立穩定的親密關系是一個“我們愿意”而不是“我愿意”的過程。因此,我希望你們一起閱讀這本書,并實踐書中列出的許多練習和建議。閱讀這本書與締結婚姻一樣,要兩人攜手并進。這就是書中想要傳達的觀點,共同成長的意義正在于此。我們要么作為一支團隊共同成長,要么就無法建立穩定的關系。
另外,我和我在關系領域的偶像 ——哈維爾·亨德里克斯(Harville Hendrix)、海倫·拉凱莉·亨特(Helen LaKelly Hunt)、瑪麗昂·所羅門(Marion Solomon)、埃琳·巴德(Ellyn Bader)、彼得·皮爾遜(Peter T.Pearson)、約翰和茱莉·戈特曼(John and Julie Gottman)、丹尼爾·西格爾(Daniel J.Siegel)以及休·約翰遜(Sue Johnson)都贊同這本書中列出的關系穩固運行的基本原則。[1]盡管我們每個人采取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我們一致認為,我們的文化過于偏向“我”,而偏離了“我們”。
為什么要共同成長
親愛的朋友,在繼續論述之前,我想談談我的憂慮——我擔心你們可能會被“結合”(另一種說法是“交往”)所傳遞的復雜文化信息所誤導。不僅幸福源于穩固的親密關系,穩固的關系也預示著長壽與身體健康。讓我先來引用一項歷時79年(截至本書撰寫時)的關于幸福的縱向研究。該研究始于1938年哈佛醫學院的格蘭特研究(Grant Study),之后拓展到其他研究,成為有史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人類研究。[2]主持該研究30多年的喬治·維蘭特(George Vaillant)博士和目前仍在指導該項目的羅伯特·瓦爾丁格(Robert Waldinger)博士總結道:“在人的一生中,關系所給予的溫暖最能提升‘生活滿意度’。”維蘭特在他的研究報告中更加簡潔地指出:“幸福就是愛,就是這樣。”[3]
稍加防范
盡管如此,約有42%的初婚以離婚收場,這些婚姻平均僅維持了八年。60%的二婚和73%的三婚最終都走向了離婚。如果想獲得突破,最好的辦法是什么?要做出防范!成為對彼此了如指掌的專家,接受彼此“本來的樣子”,成為彼此神經系統出色的協同管理人,心懷無法撼動的共同目標和愿景,恰當地管理第三方關系,并全身心地投入合作、公平、公正、體貼的穩固關系。
我在書中介紹了一種處理伴侶關系的心理生物學方法,換言之,對于我們之間如何建立聯結、保持聯系,既要考慮心理學因素,也要考慮生物學因素。在心理學方面,我注重家庭歷史以及我們與他人(如父母與兄弟姐妹)建立關系的早期經歷。在生物學方面,我關注大腦、喚醒系統和身體健康對關系處理方式的影響。關系處理方式包括你如何“解讀”你的伴侶,以及你們如何在情感和能量層面相互管理。研究告訴我們,心理學和生物學因素都是預測長期關系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幸運的是,大多數因素既可塑,也可變。關系或積極、或消極地影響并改變我們的生理機能。
我有很多給那些計劃結婚、同居、組建家庭、建立固定關系的伴侶的建議。你們可以從書籍、脫口秀、咨詢師、研討會及朋友那里獲得幫助。可惜,盡管此類建議有時大有裨益,但大多數建議缺乏心理學深度,不夠全面,沒有系統的實證研究基礎。神職人員通常以訪談或基于問卷的形式提出婚前建議,但這種方式無法為雙方今后的婚姻生活提供保障。非宗教性質的婚前咨詢也有類似問題。我并不反對你們在婚前與神職人員會面,向他們尋求建議,而是建議你們在接受指導的同時閱讀這本書。這本書以科學和研究為基礎,闡述了發展神經科學、喚醒調節與依戀理論,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探討人類的“結合”問題。
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你在早期防范婚姻問題,書中討論的各種防范方法都基于我的心理生物學伴侶療法(Psychobiological Approach to Couple Therapy, PACT)。該療法是從嬰兒和成人依戀研究、婚姻結果研究和發展神經生物學能力模型(人們在社會情感層面能夠做些什么)發展而來的。我們將在一些章節中討論關系心理學,因為你與他人的過往經歷(尤其是童年經歷)也會在今天影響你。我想幫你預防未來的婚姻問題,而不是坐等問題出現后再幫你解決。雖然問題出現后接受治療可能非常重要,但如果你沒有解決核心需求、愿望、聯結風格的問題,雙方還沒有商定權力和方向原則,那么很可能治療已來不及挽救你們的關系。讓我們一起,在你建立關系之初就讓這段關系具備所有成功要素。
因此,我在本書開頭就向你說明:無論你和伴侶在婚姻或一段固定關系中處于什么階段,你們的關系及其質量都會極大影響生活中的健康與幸福。這是因為你需要他人為你做很多重要的事情,陪伴只是其中之一。成年人至少需要一個成年人(而非孩子)來幫助他建立自尊、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并提升自我。像牙縫里有菠菜這樣的事,你需要另一個人來提醒你,而像增長見識這樣更重要的事,你也需要另一個人來幫你。你需要信任另一個人。(我敢說,你一定以為我會說你需要另一個人信任你,這也是對的,當然也很好,但前者才是重點。)你需要去愛,也需要去信任,這是穩固關系的關鍵所在,我稍后再詳細說明。
我相信世上存在忠誠的親密關系,并且我一生都致力于幫助伴侶建立健康、持久、幸福的聯結。不過,婚姻的總體情況目前顯然處于動蕩之中。在美國,婚姻制度會繼續存在嗎?在西方世界呢?甚至在全世界呢?在撰寫本書之際,很多日本的年輕人都選擇不結婚,甚至沒有性生活。千禧一代可能在改變規則,雖然現在下定論還為時尚早。新的亞文化出現,親密關系的定義似乎悄然改變。如果這種改變確實在發生,那么對于一些人來說,提供一本新的“婚前手冊”的意義可能類似于銷售過期產品。但是,我不認為配對的結合方式會消失,因為配對和結合不是由文化決定的行為。相反,這是人類固有的生物性驅力。因此,無論你對關系的期許是“婚姻”還是“承諾”,這本書都意義非凡。我可以肯定地說,忠誠的親密關系永遠不過時。
那么,也讓我在此許下承諾。我撰寫本書是希望你們能有一段成功的親密關系。我承諾,如果你和未來伴侶實踐了書中描述的原則與技巧,你們的親密關系將會開花結果——不僅會甜甜蜜蜜地開始,而且會一直順順利利。這樣的承諾可能聽起來很浮夸,但因為本書提供了一種獨特而全面的婚前咨詢,所以在建立共同成長的關系時,它可以幫助你和伴侶認真審視重要問題。相信我,一切皆有可能!
當然,書中的提議可能在剛開始執行時充滿挑戰,那是因為我們在這里談論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他們的大腦不同,需求不同,經歷不同,愿望不同,個性也不同。身為伴侶關系治療師,我經常收到許多來自個人的問題。我永遠無法給出貼切的答案,因為我需要見到伴侶雙方的活動。如果不研究雙方每時每刻的互動,就無法理解伴侶系統。真正需要理解伴侶的并不是治療師。伴侶雙方需要深入并準確地理解對方,而這只能通過伴侶之間全面的調查、深思并達成一致才能實現。然而,要做到這些,你需要知道應該調查和深思哪些事情,以及如何在不妥協的情況下達成一致。
本書的寫作目的
在撰寫本書之前,我的主要寫作內容是伴侶的心理生物學和關系的穩固運行。在《你的Ta在想什么》(Wired for Love)和《你的Ta在哪里》(Wired for Dating)這兩本書中,我深入探討了依戀風格、大腦功能、伴侶關系的改善和合適伴侶的識別等問題。本書也將涉及這些內容,但本書有所不同,它旨在幫助你和伴侶對婚姻做好全面準備,讓你們的關系從一開始就步入正軌。這是我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作品。這本書不只講述如何判斷你的伴侶與你是否般配,相反,它為你和伴侶今后的漫長征途做好準備,并為你們提供能讓你們在現在和未來獲益良多的工具和態度。
目前,婚前指導的模式幾乎無法幫助伴侶了解彼此,并了解未來20年間他們將會因何而爭吵。這些模式在構建穩固的婚姻方面也幾乎提供不了幫助。在這本書中,我想為你提供一個足夠綜合性的伴侶關系視角,以幫助你和伴侶解決婚姻中最嚴重的問題,并為美好的未來做好準備。穩固意味著你和伴侶可以像雙人心理系統一樣運作,充分協同、合作并互相保護。
本書的使用方法
在前兩章中,我們將探索成功婚姻的秘訣。接著,我們將討論對伴侶影響最大的問題,包括消極的大腦,麻煩三兄弟——記憶、感知與交流以及依戀風格。之后,我們將考察你和伴侶對彼此的了解程度,包括如何識別和處理可能威脅關系的雷區。最后,我還會深入討論性與爭吵等話題。
大部分自助類圖書都針對一個人,如果書的唯一主題是你,那么這么做足矣,但是在雙人心理系統里,雙方都需要理解并接受同樣的原則,否則可能出現更大的問題。一個人就已經足夠復雜,雙人系統則更為復雜。
許多伴侶不愿意一起讀書,有一部分原因是針對伴侶的自助類圖書通常寫給一個人,而一個人無法讓一段關系進入最活躍、最健康的狀態。這就是俗話說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如果你想要打造成功的婚姻,你們需要保持一致,用四只眼睛閱讀,用四只耳朵傾聽,用兩顆心投入。
出于這個原因,我寫了這本書,供伴侶共同閱讀。如果你獨自閱讀,即使你完全贊同書中的觀點,也無濟于事,除非伴侶也贊同。相反,你們可以實時為對方閱讀,或確保你們都讀過某一章,然后再一起討論。最后,本書適用于所有固定伴侶關系,不僅關乎婚姻。本書的中心是“我們”,而不是“我”。我們在進入一個相互依賴的新時代,這個時代將擺脫對獨立的崇拜和對依賴的不屑。我希望能說服你,讓你相信相互依賴的好處。我想向你展示人類狀況的普遍性,說明相互依賴不僅是更優的選擇,更是我們生理機能和基因遺傳的一部分。在閱讀中,你將了解到,我們至少需要一個可以依賴、信任和捆綁在一起的人,才能更長壽,生活得更健康。
我想再次呼吁你們一起閱讀這本書。你們可以互相為對方閱讀每一章,然后進行討論。試著了解彼此對書中材料的想法。你們中的一方很可能對某些觀點反應強烈。不要擔心,就讓這些觀點暫時停留在你們的腦海中。隨著深入閱讀,書中的觀點會變得更有意義。每一章都有概念、解釋、示例和練習板塊。你們可以根據特定興趣和需要,參與書中的實驗、練習和游戲,要確保一起參與進來。
對于“科學狂人”來說,書中提出的觀點不僅是個人觀點,還基于嬰兒和成人依戀研究、神經科學、發展心理學、策略與結構系統理論、客體關系理論、情緒和喚醒調節理論、婚姻結果研究、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模型以及著名的人類壓力模型。我已經刪除大部分技術性細節,這樣你就不會對材料感到迷茫,在踏入“我們”的領域時,能夠專注于應該探索、避免和了解哪些內容。你可以從頭讀到尾,也可以專注于吸引你的章節。
我提供了很多信息,以幫助你們更好地了解彼此。其中一些是深層心理知識,需要特別注意:切勿使用這些材料診斷自己或伴侶,也不應該用它們來貶低或攻擊自己或伴侶。科學家和研究人員研究了很多人以了解行為的常態。雖然他們的研究能夠為我們提供全景圖,但每個人都獨一無二。個體的行為應該由能夠彌合書中呈現的科學分類和真實個體行為之間差距的人來進行解釋,所以請小心處理,不要自行歸類,而應向專家咨詢。
我喜歡案例教學。請記住,書中的示例綜合了很多真實案例,不能代表任何真實個人或伴侶的情況。這些年來,我見過太多對伴侶,因而示例中的人物、故事會很貼近真實生活,我不確定我“虛化”得如何。示例中的人物如果與任何人雷同,純屬巧合。
我還在書中布置了許多練習。其中一些練習需要在禁止說話的同時保持眼神交流,我知道有些人會抱怨,但這很重要。與伴侶保持眼神交流可能一開始會讓你感覺不自在,但一旦開始練習,你就會明白它的重要性。
準備好了嗎?現在,讓我們開始共同成長。
[1] 面向伴侶、家庭、社區、機構培養健康關系技能的非營利機構——“關系優先”(Relationships First)由哈維爾·亨德里克斯和海倫·拉凱莉·亨特創建。機構中的成員除了列出的人之外,還有我和我的妻子特蕾西·博德曼-塔特金。
[2] Robert Bolton and Dorothy Grover Bolton, Listen Up or LoseOut:How to Avoid Miscommunication, Improve Relationships, and Get More Done Faster(Nashville, TN:AMACOM, 2018), 8.
[3] George E.Vaillant, Triumphs of Experience:The Men of the Harvard Grant Study(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