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嫉妒與社會作者名: (德)赫爾穆特·舍克本章字數(shù): 1035字更新時間: 2024-09-26 15:47:25
幸運與厄運
并不是像一些社會評論家所堅稱的那樣,只有那些受到幸運、父輩遺產(chǎn)和經(jīng)濟繁榮所眷顧的人才對抑制嫉妒的思想感興趣。實際上,嫉妒的人也可以通過構建一種理論,將視線從引發(fā)嫉妒的幸運者身上轉(zhuǎn)移,將精力集中在自己可以達到的、適合自己的目標上,由此真正開啟自己的生活。
能夠壓制嫉妒心理的信念之一是對“盲眼幸運女神”(blinde Glücksg?ttin)的信仰。人們在生活中或幸運或不幸,以及從生活的抽獎中所抽取到的,都與鄰居的幸運或厄運無關??梢哉f,世界對于這兩者都有無窮無盡的儲備。被嫉妒嚴重侵蝕的部落文化,比如多布族(Dobu)和納瓦霍族(Navaho),他們根本就不了解“幸運”(Glück)這個概念,也不了解“偶然”(Zufall)這個概念。在他們那里,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被雷擊中,除非是一個嫉妒他的鄰居故意為之。
要從一個文化的普遍特性——其發(fā)展程度或經(jīng)濟形態(tài)——推斷出哪些因素通常能夠抵抗嫉妒,哪些因素最易引發(fā)嫉妒,這并不簡單。一些普世性的價值,比如身體健康、年輕、有孩子等,就像許多民族的諺語和各種避免行為所展示的那樣,幾乎在所有地方都要對抗那種源于嫉妒的邪惡之眼(b?se Blick)。可以推測,在某種文化中,那些對于社會整合有利的價值或者個體間的不平等,例如一些歐洲國家中的君主制至今仍然展示的華麗和奢侈,可能相對地較不易引發(fā)嫉妒。[1]
嫉妒是一種心理和社會現(xiàn)象,常常伴隨著顯著的身體反應。它具有生物學上的根基。嫉妒,或者說嫉妒感,首先可以被看作個人的心理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到這一點。它也是一個最重要的社會學問題。為什么如此基本、普遍、強烈的心理現(xiàn)象,如嫉妒——以及對其的恐懼,至少是持續(xù)的警覺——在不同文化中會導致如此不同的社會結果?有一些文化被嫉妒控制,幾乎所有的事件都被歸因于嫉妒;有一些文化則似乎在很大程度上馴化了嫉妒,或?qū)⑵渑懦谝庾R之外。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是什么?是特定的人格或性格類型出現(xiàn)的頻率不同嗎?一些研究似乎指向了這個方向。一種可能是,某些文化更傾向于培養(yǎng)特別嫉妒或者不太嫉妒的人。但這并不能解釋是什么使得每一種文化走向了當前的道路。
盡管我們的語言和文學認識到了“嫉妒”這個抽象的名詞,但嚴格來說,并不存在嫉妒這種東西。我們可以找到嫉妒的人,甚至習慣性的嫉妒者,我們可以在我們自己或他人中發(fā)現(xiàn)可以稱為嫉妒的情感。但是,我們無法像體驗恐懼或悲傷那樣體驗嫉妒。嫉妒更像是“害怕”(Sich-Fürchten):我們嫉妒某個人或某件事,就像我們害怕某個人或某件事一樣。嫉妒是有方向的情感。如果沒有目標,沒有受害者,它就無法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