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沒有人會拒絕你,只要你的影響力足夠大
很久以前,在歷史上一個喜慶的日子,你降生了——這是一個有影響力的事件。事實上,影響力是你賴以生存的唯一手段。你沒有鋒利的牙齒和爪子可以保護自己;你無處逃遁,也沒有保護色可以偽裝自己;你似乎也不那么聰明。但你生下來就能表達自己的渴望,就能與人交流,并且能說服他人照顧你,而且是沒日沒夜地照顧你好多年。
學會說話后,你能夠更準確地表達自己,借助語言,你變得更有影響力。你告訴人們你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學會了說“不”。你很快就明白了生活是可以談判的,你開始請求晚點兒睡覺,再看會兒電視,吃最喜歡的飯菜。
你仿佛就是摩洛哥集市里經營地毯的小商人。如同呼吸,影響力也是自動運行的。你的身體日漸強壯,但你最強大的影響力,是說服人們按照你的想法行事。
人際影響力是我們人類的一大優勢,通過基因代代相傳。正是依靠影響力,我們人類這個物種才得以團結、協作,遍布整個地球。在日益數字化的當今世界,只要人類還是主宰,影響力就依然是我們的一大優勢。影響力給了你現有的成功,也是你實現未來夢想的路徑。影響力是你此生分享的愛,也是你死后留下的遺產。
不過,事情沒這么簡單,對吧?即使你知道這些都是真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影響力也會變得更加復雜。
你的影響力范圍不斷擴大,同時,你被教導要順從、聽話,要服從規范、規則,要服從父母和老師。人們不鼓勵你“霸道”、要求太多。你被教導要努力工作才配有收獲,要排隊等候,不要搗蛋,不要占據太多空間。吹捧他人沒問題,但吹捧自己就是自負。你曾經喜歡的影響力,如今不再感覺那么自然,你開始對影響力感到五味雜陳。
被人問及是否想擁有更大的影響力,人們都會說“是的”——因為影響就是力量。擁有影響力,我們就能夠創造變革,掌控資源,打動人心,改變他人的想法。影響力就像是地心引力,拉近大家的人際關系。影響力是通往幸福的道路,也是獲得有意義的、持續的、有感染力的成功的途徑。
然而,提及影響力戰略和影響力戰術,人們對此的描述卻是“操控”“卑鄙”和“脅迫”。1卑劣、貪婪的人采用卑劣、貪婪的戰術銷售二手車,在社交媒體上為贊助商推銷產品,誘使我們“趕快購買”卻延遲交付,這些人已經敗壞了我們對“影響力”的整個看法!就連羅伯特·西奧迪尼、克里斯·沃斯等我最喜歡的一些影響力大師也鼓勵我們采用“影響力武器”去“打敗對手”。2營銷人員(我是其中之一)像騙子或情場老手那樣將客戶稱為“目標”。學術研究者(我也是其中之一)把研究參與者稱為“對象”,把實驗稱為“操作”。交易性的影響力將人當成物品。
這些戰術或許是銷售和營銷的標準做法,但在大多數日常情景中根本不管用。它們不會作用于你的老板、同事、員工、朋友或家人。要想建立關系、維持關系,你不能采用賣車的那套戰術。即便是商業成功,最終也是取決于各種長期關系,包括客戶推薦、口碑、客戶忠誠度和員工保留率。你不但希望人們今天愉快地贊同你,還希望他們今后也愉快地贊同你。
成為有影響力的人,你將獲得豐厚的回報。金錢可能不是你最看重的回報,但金錢可以幫助你實現別的事情,也是衡量影響力的基準。強調人際影響力的那些工作,報酬都比較豐厚,這并非巧合。頂級銷售員獲得的報酬高過CEO;政治說客賺取的金錢,超過他們所游說的政客。提升影響力,還會帶來其他的有形紅利——醫生溝通能力越強,不管病人治療效果如何,他們因為醫療事故而被起訴的可能性越低;接受過溝通培訓的公司高管,員工對他們的評價會更高。
放棄交易性的、“我贏你輸”式的影響力,轉向你將在本書中發現的這種注重人際關系的、雙贏的影響力,你還能收獲無形的回報,比如成為更好的朋友、更值得信賴的顧問、關系更親密的父母和伴侶。我們能重新點燃童年時期的火花,那些火花曾讓我們追夢、詢問、主張、談判、執著而不會自我懷疑。分享偉大的想法或提出可能行得通的瘋狂的想法,我們會看見彼此的臉上綻放光芒,我們會為達成曾經尷尬的“協議”而握手言和,我們會享受成功帶來的愉悅和自由。當曾經反對我們的老板、員工、子女、父母、伙伴或朋友笑著說“行,去做吧”,我們會長舒一口氣。
或許,你覺得自己已經擁有影響力,比如說能影響到你的客戶。然而,即使我們能夠輕松地影響某些領域里的人,也會對其他人感到無能為力。
和我共事過的人,有不敢叫未成年女兒打掃房間的CEO,有招呼忙碌的酒保也會感到難堪的華爾街交易員,有“打電話募款”也會感到難為情而不得不改變職業的政治新星,還有甘愿為他人爭取權利而坐牢、為自己爭取權利卻如鯁在喉的著名活動家。
我發現,善良的人特別不情愿影響他人,因為他們不想操控任何人。聰明的人更容易誤解影響力的作用方式。因此,如果你既善良又聰明,那你無法擁有影響力的可能性就會成倍增加。
然而,隨著你轉換視角、實踐某些新工具,你將發現這些障礙都會逐漸消失。
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十大錯誤觀念:
1.執意強求等于影響力。
事實上,恰恰相反。要有影響力,就需要能被影響。讓人們自由地說“不”,才會讓他們更容易說“是”。
2.人們只要了解事實,就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大腦的運行方式并非如我們所想,因此,事實的說服力遠低于我們的預期。我們將探討決策的真實方式,你將學到更有效的、鼓勵人們做出正確選擇的方法。
3.人們行事是基于其價值觀和有意識的決定。
我們都希望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和有意識的決定而行事,但我們的意圖與行為之間存在著鴻溝。改變某人的想法,并不一定意味著要改變他的行為(這是我們的目標)。
4.要成為有影響力的人,就需要說服懷疑者,讓抗拒者屈服于你的意志。
不是的。你的偉大想法能否成功,取決于是否擁有熱情的同盟者。努力找到、賦能和激勵這些人,要比消除人們的抗拒走得更遠。
5.談判是一場戰爭。
你可能認為談判都會充滿對抗,但大多數人都不想被愚弄。談判者經驗越豐富,就越可能達成合作——因而談判就越會成功。
6.要求越多,越招人討厭。
人們對你的看法,更多地取決于你如何要求,而不是你有多少要求。雙方(包括你)都對事情的進展感到滿意,就更可能把這件事情堅持到底。
7.最有影響力的人可以讓任何人做任何事。
這當然是好事,但對你和他人來說,這并非影響力的作用方式。
8.你善于判斷他人的品格,老遠就能識破騙子。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善于識破謊言。不過,我要告訴你的是一些要小心提防的示警“紅旗”,保護自己和他人遠離那些想用影響力傷害你的人。
9.人們不會傾聽同類人的聲音。
有個聲音或許在告訴你:要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你就必須更外向、更年長、更年輕、更有魅力、教育程度更高、更有經驗,必須與他人種族相同或母語相同。在本書中,你將學會如何說話,讓他人傾聽——以及如何傾聽,讓他人說話。
10.你不配擁有權力、金錢、愛——或者你內心想要的任何東西。
我不想說服你認為自己值得擁有影響力,我甚至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我只知道,影響力不屬于那些值得擁有的人,而屬于那些理解并實踐影響力的人。很快,影響力也將屬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