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限可能的身體
- (英)盧永利
- 2092字
- 2024-09-24 17:57:42
歷史的意義
歷史的進步是由于對意義的需要而產生的假象。
——約翰·格雷
我們對祖先留下的遺產視而不見,卻認為新東西才是更好的。讓我們來看看現代社會好的方面:衛生學、現代醫學和疫苗的誕生降低了疾病對人的傷害;法律和秩序的建立讓我們遠離戰爭和暴力死亡;音樂、文學和藝術的發展豐富了生活,也激發了人的靈感。然而,現代生活也有很多弊病:我們創造了這么多的外在手段來聯系彼此,卻是最孤單的一代人——抑郁癥患者人數和自殺率每年都在上升;雖然能夠嘗遍世界各地的美食,我們卻是飲食營養價值最低的一代人;雖然創造了那么多鍛煉的方式,我們的身體卻變得越來越差。醫療系統讓我們活得比前人都久,但我們的生活品質呢?
有人認為學習原始采獵者的生活完全是浪費時間,他們提出了兩點質疑:第一,原始采獵者的平均壽命都不到30歲,為什么要去學習這樣一個失敗的案例呢?第二,原始采獵者完全不懂現代科學,又能教我們什么呢?我想在這里進行反駁。
理解過去并不意味著要照單全收。我們可以通過學習羅馬法來理解正義原則,但是我們不需要穿上托加長袍在競技場觀看角斗士戰斗。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希臘哲學家的思想來思考道德,可是我們既不用崇拜宙斯也不用到露天劇場欣賞古希臘悲劇。理解我們進化的方式以及祖先的生活有重要意義,不是因為原始采獵者比我們活得久或過得好(何況事實并非如此),而是因為這會幫助我們認清人類適應和不適應的環境。
阿爾茨海默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代謝綜合征、肥胖和骨質疏松癥都有什么共同點?如果你覺得它們都是現代人的主要死因,那么你答對了,這些病可能是你身邊一半以上人的死因。除了十分常見和致命之外,它們還有另一個共同點:都被人類學稱作“失配性疾病”。
只要環境或行為的改變足夠顯著,失配性疾病就可能在任何生物中發生。所有生物都經歷自然選擇的進化,只要一個群體有遺傳功能,有不同的繁殖成功率,自然選擇的過程就會一直發生。但是,某個遺傳特征具有生存優勢而被“選擇”,并不代表它仍能適應今天的環境。
2型糖尿病就是一個例子,它反映了人體不適應今天的飲食。過去幾百萬年,具有最大生存優勢的人類以野生動物、植物、堅果、種子、蛋類、水果、昆蟲和蜂蜜為食。而當我們放棄原始采獵者的飲食習慣轉而攝入含有大量精制糖的現代食品時,一個明顯的失配就產生了。簡而言之,2型糖尿病的盛行是由于我們的身體并不適應高糖的現代飲食,而這種疾病在原始采獵者時代幾乎是不存在的。
另一個例子是骨質疏松癥,它反映了人體與今天生活的力學環境不匹配。我們經自然選擇適應了艱苦的體力活動。事實上,從機械應力到修復,再到超量恢復的循環,或者從代謝分解到同化合成的過程,在任何動物中都十分常見。所有支持人體活動的組織——肌纖維、肌腱、韌帶和骨骼,不僅進化出對抗壓力的彈性,還有從壓力中恢復的能力。事實上,當我們缺乏狩獵、采集、制作工具和負重等活動對身體造成的壓力時,身體就失去了保持強壯的機制。雖然飲食因素也會導致老年人的骨密度降低,但在不適當的力學環境下,即使補充再多礦物質也不能保持骨骼強壯。現代人的骨骼問題主要是由失配的生活方式導致的,我們的身體還無法適應完全缺少機械應力的日常生活。這種失配造成了骨質疏松癥在今天的老年人中變得很普遍,但任何年齡的采獵者都沒有這種疾病。
“失配性疾病將成為現代西方人的主要死因。”如果媒體的報道是基于事件的重要性而非新奇的程度,那么這將是每一天的頭條新聞。原始采獵者可能并不長壽:很多人凄慘地死于野生動物攻擊,加之沒有衛生學和現代婦產科學,接近1/3的人甚至無法順利出生或熬過嬰幼兒時期。但原始采獵者即使到了老年,也很少出現2型糖尿病、骨質疏松癥或任何一種前述的失配性疾病。就算平均壽命不長,單憑這一點,他們的歷史對我們也足夠重要。
但原始采獵者并不懂遺傳學、流行病學或營養學,就算他們沒有現代人的疾病和健康問題,學習他們的行為對我們又有什么價值呢?這還是一個基于人類中心主義的錯誤觀點,認為智能是現代人專有的,但這與事實背道而馳。如果鳥兒能說話,它們能解釋飛行過程中的空氣動力學嗎?如果蝙蝠能說話,它們能解釋用來定位導航的超聲波系統嗎?或者拿人來舉例,一名專業的斯諾克運動員能否用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來解釋他打出的每一顆好球?當然都不能,但這并不妨礙我們研究他們的行為并學習背后的原理。
當本能行為產生了好的結果時,即便當下不解其中蘊含的科學原理也無關緊要。一些最成功的發明,包括飛機、聲吶、潛水艇和高速列車,都源于觀察獨特的自然現象,再弄清背后的原理。學習采獵者和自然健康不是反現代或反科學的——我們顯然不是在用巫醫代替現代醫學,而是利用科學來理解原始采獵者的本能行為中有利于現代人健康的部分。我們的目標不是放棄科技,而是將現代科技與古老的智慧相結合,以發揮兩者最大的作用——擁有洞穴人的力量,卻不用住在洞穴里。
過去的意義不在于它比今天更好,而在于它與今天的不同。生活在今天也許比生活在過去的任何一個時代都要幸運,但我們同時遭受著那些過去不曾存在的疾病或健康問題所帶來的痛苦,甚至死亡。在認清人體與現代生活方式的失配之前,我們注定不能享受高質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