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我們如何“運作”以及對此心理學都知道什么》:生命的意義

什么影響著人類的心靈?

神經生物學家的答案直白到令人吃驚:大腦在進化。

我們的大腦是進化的結果,而由大腦所決定的人的喜惡與行為方式也是進化的結果。我們心靈世界的構建恰恰以這種進化的利益為導向。

這種進化所依據的意圖是什么?

什么是這種進化的主要利益?

人類存在這種進化的終極目的又是什么?

在目前的研究中有一個理論:生命進化的意義在于能夠使我們的基因進行傳播。這個觀點并不涉及某一物種的延續,也就是說某一物種可能在進化中滅絕或發生變化。此論點僅涉及人類基因的傳遞。英國的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在40多年前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提出了這一理論。他在書中解釋道,基因在為了生存下去的斗爭中總是自私的,人們之所以做出無私的行為,往往也是因為這些行為能夠服務于自己長期的目標。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們樂于助人,只不過是因為在與他人的合作中能更好地保障其基因的傳遞。達爾文認為,我們的本性仍是競爭。達爾文主義者[1]也追隨著這個理論:不同物種之間,不同基因組之間以及不同基因之間的競爭決定了誰能夠存活下來并繁衍下去。人類當然也無法脫離這種競爭。當人類不競爭反而合作的時候,說到底還是人類的取勝意志在作祟。

然而這種看待人類存在的視角,終歸還是缺乏了我們所說的“生命的意義”所指代的東西。這個理論聽起來既不溫暖也不浪漫,更別說什么理想化了。它違反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經驗:為什么有人會冒著生命危險去救別人?盡管被救助的人不是他的子女,盡管這種奉獻對他基因的傳遞毫無幫助。恰恰相反,這些生活中的英雄都是冒著死亡的危險,也就是“浪費自己基因的風險”做出的利他行為。我們都聽過這樣的報道:“一位年輕的小伙子跳進洪水中,去救助一對被洪水沖走的夫婦,而他們之前從未謀面。小伙子幾次都快要溺水了,但是幸運的是最終成功地將那對夫婦救上來了。”要是按照我們生物學的傳統,我們應該會對這種愚蠢的冒險行為嗤之以鼻,而事實卻是,我們因為他的無私而對其肅然起敬。

我們的感覺告訴我們,我們生命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基因的傳遞以及與他人的競爭。在哲學和心理學中,基因的傳遞與同類競爭僅僅占組成人類的極小部分。著名的生物學家、腦科學家和暢銷書作家杰拉爾德·胡特也無法認同上述對生命意義的定義。從天體物理學的視角來看,根本沒有東西組成我們所理解的“意義”。但即使如此,胡特仍然認為,如果不賦予我們一個主觀的意義,我們將無法生存。我們需要一個超越個體存在的指向。我們需要去設想:我們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我們為了什么而活著,否則我們將早晚迷失。

哲學家威廉·施密德說:“人類是一種會去思考什么是人的生物,沒有別的生物會做這樣的事情。”“正如來自不同時代和不同文明的人同樣投向星辰的目光,這目光表明了人類被前方尚不可知的事物所深深吸引,他們想用一個更寬廣的視野去感知這個世界。”[2]

一些主流的宗教很久之前就已經給出這些基本問題的答案,并以一種規訓的形式給予人們指引。即便放到現在來看,一個有信仰的人也會強烈反對像“自私的基因”以及“物種延續”這樣的理論。但是現如今很多人也開始放棄一個神學的答案,這可能與有些宗教宣揚一些違背人性的教義有關,就像有的宗教長時間反對自我和個體。當涉及個人的問題時,這明顯算不上好的信仰基礎。

很多人也開始在主流宗教之外尋求答案和指引。貝塔斯曼基金會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德國有一部分減弱的宗教性是被不同形式的靈性所替代了。這種到別處尋求指引的行為和受教育的程度并不相關:對宏大關聯、神圣意圖以及宇宙——這些完全在我們肉體可衡量的現實之外的存在——的探尋,并不只存在于學術圈。許多人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或者說是基因所決定的沖動,這種沖動驅使著人們去探尋意義和宏大關聯。杰拉爾德·胡特認為,對同類的渴望以及對助人、利他、忠誠以及熱心等價值的渴望不會中斷。我們人類需要用感覺來認識到生命的價值。當人們失去感覺的時候——比如陷入嚴重的抑郁這一情況,人們很可能真的就喪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按語:為什么我們需要同理心和自我反思

我想在此說明對我來說生命的意義由什么構成。于我而言,同理心和自我反思是人類身上應當突顯出來的品格。按照我的理解,以下三點是生命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富有同理心地對待別人;二是自我反思;三是能夠激發他人身上的同理心和自我反思行為。除了這種利他的態度,我還認為,人們應當享受自己的生活(這種行為非但不會增加世界上的問題,反而能提升個人的幸福感)。這個世界上已經存在的以及將繼續存在下去的種種問題,都可以歸因于人類缺乏同理心和自我反思精神。這些問題包括但不限于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狂怒以及帶有攻擊性的行為,用語言貶低、中傷以及侮辱他人,對他人實施暴力甚至于謀殺或者挑起戰爭。我時常對人們公開表示的或者深埋于心的仇外態度感到無所適從。當人們因為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性別、身材或者長相被敵對或者被殺害時,我的心情無疑是沉重的。我驚詫于在民眾之間日復一日發生的暴力以及敵對行為。我們人類所強加給動物以及環境的苦難更是多到無法想象。但是我堅信:如果我們能擁有更多的同理心,如果我們去探索我們侵略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我們將會變得更加的平和,世界也會更加和平。那些不能感同身受別人的人,通常是因為自己也很少被別人富有同理心地對待。如果父母很少顧及孩子的感受,那么孩子長大以后就會在某種程度上用同樣的態度對待自己和這個世界:感知自己的情緒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對他們而言將會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情。缺乏同理心還源于被堵塞的情感,想要擁有同理心,就必須找到通向自己情感的入口并與之建立起聯結。同理心的缺乏也有可能源于所遭受過的心理創傷。世界上有許多孩子都經歷過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于是他們在長大之后也極有可能給自己的兒女或者身邊的人帶去精神上的傷害。憤怒源于恐懼、無能和自卑。通過自我反思,人們認識到情緒產生時的內心活動并以此學會消解這些情緒,而不是被它們所左右。因此我認為,自我反思更是政治家應當具備的一項“必需品”。一個人反思得愈多,便愈能意識到自己的“心理模型”和價值。

但是我們要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自我反思以及擁有更多的同理心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人類心靈的構造有更深的理解,這樣我們才能更容易看到在我們身上發生了什么。

如前文所提及,我們的心靈隨著人類的進化而進化。按照自然科學最新的研究,進化的目的在于保證基因的傳遞。我想更溫和地表達一下這個觀點:進化“想要”我們活下去。也就是說,進化僅僅是為了生命本身。從進化的角度來說,如果生命本身是那個至高的目的,那么我們的心靈也應當服務于此目的。正如人類的身體以及地球上其他所有的生命千萬年來為了活下去這個終極目標不斷地進化,我們的心靈按照自然的法則也應如此。正如我們的身體有著跨越不同文明的相同構造,我們的心靈也應有一個清晰的、經過演變而來的基本框架,這個框架適用于來自不同文明的人。而個體的差異僅僅源于此框架下的微小變體,這個說法既適用于肉體層面,也適用于心靈層面。關于人的肉體結構以及它如何“運作”,已經廣為人知;關于心靈的結構我們卻知之甚少。這是由于我們的心靈附著在大腦上,并且具有無形的特質,自然就更難以被描述和被理解。心靈無法被衡量,但是人們仍然可以有限地對其進行觀察。人們可以借助科技讓神經元活躍的區域變得可視,但是大腦活動過程中那些主觀的、思想的以及情感的意義仍然無法被衡量。這些意義只能被大腦的“主人”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比如,當實驗者聽到柴可夫斯基音樂的時候,大腦掃描儀能夠展示她大腦中活躍的區域,但是這首樂曲對她本人意味著什么,只能由她本人來告訴我們。所以,為了讓自己活下去,人們賦予活著的意義也具有高度的個體差異性。作為心理學家和心理治療師,我在這本書中不斷地探究以下三個問題:我們心理的基因前提、我們心理的構造以及個體對意義和幸福的追尋。

人總想要理解自我、探索自我。人是一種充滿可能性的生物。這個觀點在哲學家威廉·施密德《賦予生命意義》的書中也曾出現過——正與我不謀而合。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不停地去嘗試、去發現、去探索、去冒險。

人類總是會打破各種各樣的規則、范式和界限。我們想探索生命的各種可能性以及不可能。我們想從中找出一個答案,關于我們是誰,我們能變成什么樣子,我們想要如何定義自己,以及我們能夠如何定義自己。

最后我想說:誰理解了自己的心靈,認清了心理的影響和行為模型,誰就能更容易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注釋

[1]查爾斯·達爾文:《物種起源》,1859。

[2]威廉·施密德:《幸福》,蘇爾坎普出版社,20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安县| 田东县| 四川省| 伊金霍洛旗| 太仆寺旗| 澄迈县| 马龙县| 城市| 邳州市| 宜兰县| 航空| 富源县| 福建省| 三门县| 安溪县| 肥东县| 辽阳县| 汾阳市| 怀柔区| 法库县| 五寨县| 固原市| 年辖:市辖区| 彭州市| 黎城县| 思茅市| 宜昌市| 张家口市| 旬阳县| 清丰县| 西城区| 桂平市| 鄂伦春自治旗| 礼泉县| 安西县| 宁德市| 广安市| 岐山县| 黄浦区| 布尔津县| 射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