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學生時代——找到你的“啟蒙者”(2)

同時你要記住,為自己尋找一位導師。他(她)會讓你更加優秀。

導師就如同你的私人教練一樣,可以讓你變得更優秀,并且能夠給你提供客觀而且個性化的幫助。一個良好的導師往往對你的工作或者公司有很好的認識,并且能夠在關鍵的時候給予你一些指導。

但是,導師也是有級別的。如果這位導師的級別不是很高,那么他們就有可能看得不是非常地遠,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相反,如果導師的級別太高,那么他們也不太容易從你的立場和角度來看待問題。因此,最好的導師應該處于二者之間,既能夠給你提供有用的幫助,也能夠從你的立場出發來看待問題。

通常會有三種不同類型的導師:

●安慰型

這類導師的優勢在于傾聽。通常情況下,當你遇到困難時,可以給此類導師打電話。他們會同情地傾聽你訴苦,會借個肩膀給你來哭。他們能在傾聽你訴說的同時,幫助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給你更多的信心與希望。你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心事完全交給他們,在你傾訴完之后,就會感覺到好很多。

●解決型

這類導師的優勢是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情況下,他們會問你一些問題,然后與你一起分析問題,并且幫你建立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之后再傾聽你的回答,最后幫你挑選出最適合的一個。正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位真正好的解決型導師會教你自己想出解決方案,并且會在各種情況下教會你當下次遇到問題時,如何自己來解決。記住,最重要的是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鞭策型

這類導師的優勢在于能夠激勵你和推動你。每一個人都會有自滿或者懶散的時候,在這時,這類導師就會來鞭策你、激勵你,并且告訴你的目標。雖然他們往往很嚴厲,但是這類導師相當重要,尤其是對那些缺乏自律和勇氣的人來說。當時你要記住,導師的鞭策只是外在的推動力,真正內在的動力在于自己的內心對某一目標的肯定。所以,樹立目標至關重要。

◎向他學習七種品德

人的一生都在學做人,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辦法畢業的。我從沒聽說有哪個人敢自信滿滿地講他不需要學做人了,越是有很高成就的人,他們就越明白自己在品德方面仍然需要學習,他們會始終保持一個謙虛的態度。

一位好的人生導師,可以把你引領進這間教室,給你找一個靠前的座位,讓你聽到最有用的知識。從他的身上,你不但能收獲到生存的技能、人生的理想,還可以逐步使自己具備一些高貴的品格,這比世界上最厲害的技能還要重要。

●學習認錯的品德

認錯是一種美好的品德,具有打動人的力量。有的人經常不肯認錯,而且是死不承認錯誤。不管做錯了什么事,他都覺得這是別人的錯,他認為自己才是對的。但恰恰是這種人,很難被人們接受,也不容易取得成功。

能夠認識到自己錯誤的人,通常都能表現出自己很大的度量。至少在人們眼中是這樣的,認錯代表著謙遜,也意味著他可以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能夠融入社會,也是一個可以去溝通的人。我們要學習認錯的品德,勇于認錯,糾正自己的缺點。認錯的對象可以是自己的父母、朋友、上司、客戶、社會大眾甚至是自己的孩子,或者是陌生人等等。

●學習平和的品德

平和是什么呢?就是柔軟。越是柔軟的力量,越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比如你看,人的牙齒是硬的,舌頭卻是軟的,但往往到了老年,牙齒掉光了,舌頭卻還在。再比如石頭放到水中,水圍著它流來流去,早晚把石頭磨穿。這兩個比喻都很形象,說明柔軟至剛,堅硬卻未必堅強。

做人也要柔軟,要平和。好的老師一定會告訴我們這一點,平和并不是一味的柔軟,而是不要太偏執。只有養成了淡定和無欲的品格,懂得變通,知道如何進退,克制自己的欲望,我們的人生才真正具備了強大的無堅不摧的力量,才能活得快樂和長久,也才能交到更多、更好的朋友。

●學習寬容的品德

寬容不是叫你忍讓,也不是讓你放棄對的原則,而是告訴你:當別人犯錯時,不要過于計較。有了寬容的品德,我們就能夠原諒他人犯下的某些過失,給別人留下一條退路,制造一個機會,就是在為自己的將來制造更多的機會。

生活中許多人是沒有這個智慧的,他們從不寬容,也絕不原諒,抓住別人的一點錯誤,就追究到底,定要置對方于死地。結果呢?結成仇敵,斗爭到底,你死我活,最后漁翁得利,兩個人都沒落到好處。

寬容就是一種為自己創造盟友的大智慧。學會了寬容,你就擁有了吸引盟友的強大吸引力,就像吸引力法則所講的那樣,人們被你美好的品德所打動,自愿向你靠攏,尤其是那些優秀人士,他們都愿意走到你的身邊,來壯大你的力量。反之,不懂寬容的人就像一塊冰冷的巖石,只會讓人畏而遠之,他也只能孤獨地一個人經營自己的生活了,沒有什么人愿意幫助他。

●學習溝通的品德

人與人之間若缺乏了溝通,就容易產生是非、爭執和誤會。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糾紛都是由于溝通不善引發的。因此,向自己的導師學習,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就是溝通的意愿和本領。

溝通的基礎,不能是功利性的“我要從對方身上獲得什么”,而是要抱著相互了解、體諒、幫助和協調的目的,來換位思考和進行信息的交換,最后達成一致。這樣的溝通才能起到長久的效果。

●學習放下的品德

過去太沉重了,就得放下。我們從很小的年齡起,就在不停地放下過去了。因為過去總有一些傷心的事情,總有一些想不開的結,如果你不能放下,你的未來就變得越來越沉重,回憶就不再是一種幸福,而是一種罪惡,因為它使你活在過去,不能輕松地面向未來。

所以,找到這樣一位老師,從他的身上看一看,他是如何對待過去的。要把人生視作一場自由輕松的旅行,我們經歷的風景,記住就可以了,不要再掛在嘴邊留戀不停,把眼睛放長遠,盯著我們的明天,享受我們的現在,這才是真正需要的人生態度。

●學習感恩的品德

當別人幫助了你時,懂得感激和記住對方的好處,這就是感恩。我知道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懂感恩,這是自私的結果。他們覺得受到別人的幫助是應該的,自己不需要做點什么;他們還嫌別人幫得不夠多,至少他們心中沒有受之有愧,而是心安理得。正由于有些人懷著這種心理,所以他們才無法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達到很高的高度。任何事情,都是有其因果的。

我從李嘉誠先生身上學到的很重要的品德,就是感恩。因此,我一直把他視作自己的人生“啟蒙者”。李先生記住每一個人幫助過他的人,然后自己也以幫助別人為榮。這就是感恩的最高境界。現在,我也很努力地兌現自己的每一個諾言,去感恩幫助過我的人,也努力地想辦法讓別人過得更好。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這樣,如此我們的世界才真正充滿了正能量。

●學習生存的品德

生存當然是一種美德,這意味著你尊重自己的生命,不能隨便放棄生命。看看那些動不動就自殺輕生的人,他們怎能說是具備了生存的美德呢?向那些精神的強者學習,去學習他們屢敗屢戰、絕不軟弱的意志力,去擁有這種精神!

當你也具有了這種美德時,你就會珍惜愛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了。同時,擁有了這7種美德,我們也就學會了應該如何做人,為自己的這一生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棒的本領是真誠

在最初的20年中,我從老師那里學到的最棒的本領不是如何考到100分,而是怎樣去表現我的真誠。因為相比工具和手段,只有真誠才能完全地打動人心,讓別人對你也推心置腹;也只有真誠,才可以讓你自己體會到什么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真誠首先體現在誠實上,自己有多少本事,就使出多少本事,無論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這比弄虛使詐贏得一時的成績要更好。比如有的人只能考70分,為了取得好成績,非得帶小抄進去、或者抄同學的試卷。這就是最起碼的不真誠。還有的人為了讓女朋友歡心,向她許下很多根本無法實現的諾言,騙她跟自己在一起,這就是很惡劣的不真誠了。

這些手段只有一時的效果,時間會終結它們的“表演”。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總是能夠越來越深地體會到真誠的力量。年輕時犯下的錯誤,大多都與不真誠有關;年長后取得的成績,也大多都來自自己一顆真誠的內心。

在年輕時就要學會辨別哪些人是不真誠的,然后與之保持距離。不要讓這些人成為你的“人生導師”,否則你的一輩子都可能完蛋了。要懂得靠近那些不鼓勵你弄虛作假和能夠與你推心置腹的人,也要尊重那些不顧及你的面子,對你提出深刻批評、指出你的缺點的人,他們都是真誠之人,這都是值得你學習的品質。

有位女孩曾經不解地說:“李老師,我發現自己一說實話就跟朋友鬧掰,說假話的時候她們才高興。這是為什么?”這也是她不知如何是好的原因。因為人人都喜歡聽假話,不想聽真話,至少“不真誠”在表面上看起來是很有市場的。但是,這豈不正是真誠寶貴的地方嗎?

我們平時交到了太多喜歡虛榮、不能接受現實的“朋友”,也正是他們共同形成的環境,讓你也跟著迷失了。

真誠的力量當然是非常強大的,比如你和陌生人之間本來是隔了一層的,雙方互相提防,他害怕你騙他,你也擔心他有什么陰暗的想法。但是,你率先的真誠會讓對方怦然心動,那種事先準備好的強大的防備心理就會為之融化。誰先主動誰占優,誰被動,誰就是被對方牽著鼻子走。相信我,在人際交往中一定是這樣的,率先拿出真誠態度的那個人,往往會在社交中占據優勢,展現出更好的人格魅力。

從古到今,誰也拒絕不了真誠之心。因為真誠代表著我們的內心是純正的,目的是無邪的。這種內在的力量,能迅速讓別人體會和感覺得到。你也可以去主動地、強力地表現自己的真誠,讓它更加淋漓盡致,富有張力。例如,我們通過自己的表情、眼神、語氣、話語的變化,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真誠之心。

也就是說,我們不但要讓真誠自然地顯露,還要善于把它主動表現出來,迅速地起到效果。

對此,史密斯的經驗是:“假如你是一個觀察力很強的人,你會發現那些人際關系處理很好的人,大多都是謙虛平和之人。他們說話做事都富有魅力,溫和有禮,平易近人,可以讓別人在不知不覺中被他感染,接受他的觀點,他們很真誠,也從不回避問題。與之相反的是,有的人把生活、工作處理得一團糟,正是由于自己言行不一,盛氣凌人,或者顯得城府過深,給人一種十分不真誠和虛假的感覺,留不下好印象。

人們對后者,都是懼而遠之的,我們都不喜歡有這種朋友。”史密斯在課程中對學員講了一個故事。在我們為紐約一家公司準備的產品發布會上,有一位《紐約時報》的記者受到了良好的接待,公司希望他在報道時給予足夠的力度。這是非常正常的媒體公關行為,所有的公司在自己發布產品時,都會對到場的記者給予足夠的“籠絡”,期望能得到照顧。

但是幾天過去了,我們仍然沒有在《紐約時報》的商業版面看到這篇“期待之中”的新聞報道。于是公司就派出了琳達小姐去負責此項工作的善后,當天她就在某一種場合碰到了《紐約時報》的這位記者。她在此時的態度,其實就決定了該公司是否能贏得這位記者的幫助。

下面,則是兩種不同的態度會產生的不同結果。

態度A:琳達對于記者坦然接受了公司的招待,拿走了禮品,但又不進行回報的行為十分氣憤,她當然耿耿于懷,此時見到了他,不想放過,就當眾對他進行責怪:“喂,我的大記者先生,您拿了紅包,卻不發稿喲!現在都三天了,你有什么能對我解釋的嗎?”

琳達說的未必是假話,也許這位記者確實還沒寫稿。但她這種溝通和交流太不真誠了,給人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因此,這樣的責怪一定讓記者無所適從,并且在這么多人面前遭受羞辱,任誰也受不了。所以記者頭也不回地走了,稿子也不可能再登上《紐約時報》的版面。

態度B:琳達雖然很生氣,但她仍然強忍怨氣,主動地向前打招呼:“嘿,大記者!聽說稿子還沒發?沒關系,現在做成一些事情太難了,總有許多不可預測的阻力吧?我們公司很感謝您的努力,給您添了不少麻煩吧,歡迎下次到公司坐坐。”

琳達的第二種態度就非常真誠,既告訴對方這件事還沒做成,道明了事實,沒有回避,又表示了公司的看法:沒關系。幸運的是,我們派出的專員琳達女士非常優秀,她采取的正是第二種做法。琳達不但及時地表達了問候,而且將責任攬到了自己的身上,認為是自己沒有說清楚,可能導致記者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思路。

《紐約時報》的商業版名記在真誠攻勢下“一敗涂地”,他本來預備的無數種反擊策略一樣都用不上了。記者見琳達不僅沒有責備自己,反而還寬慰他,心中愧疚,于是趕緊保證,回去就把稿子寫好,爭取次日見報。

第二天,該公司新品上市的新聞報道就出現在了《紐約時報》的重要版面上。琳達的這種真誠態度其實是不難做到的,人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以真誠示人,但為什么做到的不多呢?我們平時與人打交道的時候,向虛偽的人和事學習得太多了,或者干脆以為虛偽為師,以苛責為自己的啟蒙思想——對人對事,總以自利為先,以自私為基礎,這就導致在生活和工作中,和人不斷地發生摩擦,既辦不好事情,也無法為自己樹立一個較好的形象,這皆由內心的虛弱導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源市| 乌恰县| 洮南市| 进贤县| 双辽市| 黄浦区| 五家渠市| 桂东县| 夏邑县| 吉木乃县| 芜湖县| 巴东县| 剑川县| 廊坊市| 大城县| 平定县| 梧州市| 普宁市| 小金县| 绥德县| 昔阳县| 松桃| 新绛县| 天柱县| 揭东县| 永寿县| 南江县| 图们市| 额尔古纳市| 通渭县| 丘北县| 县级市| 松溪县| 抚顺县| 四子王旗| 革吉县| 横峰县| 鄯善县| 紫云| 铅山县|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