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學生時代——找到你的“啟蒙者”(1)
- 找對你人生中最重要的7個人
- 李維文
- 5503字
- 2015-01-04 16:21:56
◎真正能幫你的人總是在大學的時候認識的
2013年有一部電影叫作《中國合伙人》,在國內票房火爆。有一位華人企業家看完后給我發來短信,講述他的感慨:“李先生,我的第一次創業,就是和幾位大學同學一起經歷的。我們共同進行了人生的第一次冒險,雖然沒有成功,但我們成了一輩子的鐵哥們,20多年過去了,每次我遇到困難,能夠無條件地幫助我的人還是他們。”
這一部由黃曉明、鄧超和佟大為主演的電影,講述了過去30年,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三個年輕人從學生年代相遇、相識,擁有同樣的夢想至一起打拼,然后共同創辦了一項偉大的事業、功成名就實現夢想的勵志故事。
這部電影為什么如此之火?因為每個人都能從這三個人的身上找到自己很熟悉的影子,那就是我們的大學時光,我們在大學時期無比純真和充滿激情的友誼。而現在,就算你認識的人多,當你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又能有幾個人能夠伸手幫助你呢?或者可以這么說:在大學一定要交到幾個能真心幫助你的人。
如果你在大學時連一個真心朋友都沒有,你這輩子是不可能成功的。我很難想象一個過了18歲的人還沒找到一兩個可以互相幫助的“哥們”,如果不是患了自閉癥,那就是他嚴重缺乏情商,不具備成功的潛質。
下面我要給你糾正那些人們關于“大學與成功”的誤區:相貌和未來的成功有很多聯系?——錯誤!你看看馬云就知道了;家庭背景跟成功有必然的聯系?——錯誤!90%的富翁都出身貧困,他們贏在學生時代或在社會上遇對了人,而不是出身;上名牌大學的人會成功?——錯誤!多數名牌大學畢業的人只能打工,多數老板都畢業于一般學校甚至沒有上過大學;學習成績好的人比成績差的人更加容易取得成功?——錯誤!成功的原因不是在大學時的成績,而是在大學時擁有的視野和思維。
實際上,每個人都在大學時擁有平等的機會,而在當時人們覺得非常重要的東西,可能跟我們未來的幸福與成功并沒有太多聯系。上述所有因素都只有10%是正確的,其余90%無效。這意味著你讀到這里時,必須先停下來回憶自己的大學時代——或許你此時正是一名大學生,你應該想一想:“我現在秉承的是什么思想?我也這樣認為嗎?”在大學里,沒有什么比交幾個真正能幫助你的人來得重要。即便你自己已經是一個牛人,你也要跟著更牛的人跑,向他們學習。他們要具備一些優異的品質,比如:
視野比你更開闊;心胸比你更寬廣;眼光比你更敏銳;意志比你更堅定;處事比你更靈活;思維比你更活躍。
作為我的心理學顧問及課程助手,紐曼向人們講述了一位大學好友是如何決定性地影響到他的人生歷程的:“我喜歡這樣的朋友,堅持獨特的方向并且富有毅力,就如同霍爾博格先生,那位出生在貧民窟的不屈奇才。他有著極天才的一面,并愿意幫助那些走近他的人,這是我做不到的,但我幸運的是可以向他學習。”
霍爾博格比紐曼還小兩歲,但極為喜歡讀書,并利用一切機會進行社會實踐。他在哈佛大學時將自己所有的錢一分為二,一半用來買書,一半用來組織各種活動,充分運用每一分錢的價值。有時霍爾博格會缺少生活的金錢,但他很有辦法——給哈佛大學的富人子弟撰寫有趣的策劃方案,諸如如何才能有情調地與女人約會等,大受歡迎——他售賣自己的才華賺取傭金,這讓紐曼大為吃驚并為之震撼。
一個窮小子是如何改變命運的?相關的故事我們可以講出很多,但像霍爾博格這樣很輕松就搞定自己所有生活的例子,即便在崇尚個人奮斗的美國社會也很罕見。霍爾博格成為了紐曼的理財老師,給他上了終生難忘的一課。重要的是,他樂意跟紐曼交朋友,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傾盡全力幫助他,比如與他探討怎樣將自己的心理咨詢小組在校園內擴大市場并實現盈利,以及幫他確立未來的人生方向。
來自圣地亞哥的大學生塞奇說:“大學意味著什么,是像您與霍爾博格先生啟示的這樣,盡可能地交結密友并取得他們的幫助嗎?”
這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問題,沒有人愿意讓自己珍貴的學校生涯變得如此功利,但可貴的是——人們對生活的理解總是多面的,我們能從同一件事情中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然后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觀點加以利用。
因此,紐曼回答說:“親愛的塞奇,你要記住自己的人生在不同階段的重點是什么。小學時我們什么都不記得,而大學相對于高中則是一段難以想象、完全不同的經歷。這意味著轉變,對許多人來說,如何適應這種轉變,是你必須自己面對的事情。你可能覺得功課相對重要,壓力很大,沒有人告訴你該怎么做,那么你可以尋求這方面的幫助;假如你感受到了足夠的自由,有時間去體驗更多,我們對朋友的要求則可能進行相應的調整。目的總是簡單的,重要的是我們的體驗。”
你要記得的一件事是,大學的第一個任務就是交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是其他什么——比如選擇一位好的導師。后者當然十分必要,但它是可塑性的問題,只有選擇朋友的心態才是容易在我們的內心被固化的。許多人在對待朋友的問題上經常十年如一日抱持一個頑固的觀點,正是因為在意識深處,與人交往的“處理工序”是極難改變的,人們很難更改自己的習慣,就像我們無法輕易抹掉對一個人的第一印象一樣。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一開始就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那么在某一天或者某一個晚上,僅僅因為你和幾個人交談了幾句、討論了一些有意義的話題,你從此就擁有了一兩位特殊的朋友,他們會變成你的多年好友甚至是幾十年的老友。然后你會擁有自己的圈子,并很難進入其他人的圈子。
你需要利用意識的這一點,盡快展示優點,糾正缺點。不要害怕對別人講話,也不要害怕去傾聽。在大學一年級就讓自己成為一個別人可以對你打開心窗的人,而不是人們遠遠地就對你建立起警惕的防線。
◎向擅長分析的人學習,而不是成績最好的
學習對一個人來說,是必須具備的非常重要的能力。我們從出生到老去,都處于不斷的學習狀態中。但是學習也是有“技術”的,有的人輕而易舉地取得成功,就是因為他掌握和運用了學習技術,而不是因為他腦子好。
由此觀之,學習這項能力更多是通過后天的磨煉獲得的。也就是說,如果想成為優等生,那就一定要掌握學習的技術和竅門。
當然,每個人學習的方法不盡相同。但是效率卻是學習的核心問題,也是檢驗一個人是否能夠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的試金石。正如李小龍的武俠書里所說:“武術有兩種,一種是花拳繡腿耍給別人看的;另一種是真刀真槍出戰果的。站在強盜的刀尖前面,哪一種武術更有效呢?這是不言自明的事情。”
小的時候我們總能發現身邊的一些同學,他們很努力,很愿意學習,但總是學得不好。這就是學習的效率問題。我們也會發現一些同學,他們非常偏科,只對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認真學習,并且成績很好。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學習的時候,可以試著讓左右腦均衡地運轉,假如你已經用左腦學習了20分鐘的數學,這個時候你的大腦已經非常疲憊了,因此接下來就要用右腦學習20分鐘的語文,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把它養成你的生活習慣,并且合理分配好你的時間,這將會大大提高你的學習能力。這種對學習時間的分配正是最基礎的分析和調整能力的體現。
如今,很多新聞都報道說,當學霸進入社會的時候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囧境。因為“學霸”往往就是學習成績優異的代名詞,他們的成績最好,可是靈活的實踐能力卻并不一定合格。現實告訴你,當你是學生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成績好就是一切,其實并非如此。有的時候那些通過苦學和死學的方法獲得高成績的人,在很多其他的方面卻難以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學習成績好并不一定能和“有出息”畫上等號,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閃光點,決定一個人能否閃光的并不是成績,而是成績背后的東西。你必須試著去發現你身邊善于分析的人,并向他們學習如何擁有這項能力。
艾倫·格林斯潘曾任美聯儲主席,那時他一手掌管了美國的貨幣發行、利率、國際金融流通等重要工作。曾經在一段時間內,美國的股市總是因為他的一句話而上下波動。從克林頓政府到布什政府,格林斯潘的名字在全球金融界和企業界無人不知。當然,他還有另外一個稱謂:他也是世界上舉世無雙的經濟學家。
格林斯潘畢業于紐約大學。但是當年教過格林斯潘的愛涅斯特·克魯諾教授卻回憶說:“當時他還不能算是好學生。有點傲慢,不怎么用功。那時的格林斯潘并不怎么聰明,知識也不多,還缺乏人情味,往往當著大家的面斥責自己的同學,使他們下不來臺。當然啦,學生時期嘛,誰都可能傲慢。他現在可不一定那樣。上了歲數了嘛,見多識廣會有長足的進步。”
當年的格林斯潘在大學時期就讀于克魯諾教授的門下,雖然成績不太好,不太會交朋友,但最重要的是他掌握了學習的技術,雖然他營銷學并沒有學好,但是在學其他領域的知識時能很快地學會。學習的要義除了要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外,還必須要能夠見多識廣,把自己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為我所用,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擁有學習的能力。
直到現在,艾倫·格林斯潘依舊是紐約大學的驕傲。每一位紐約大學的學生,都為有這么杰出的校友而自豪。每年招生的時候,學校也總會把他的名字排到前面以吸引更多優秀的學生入學。從格林斯潘的身上,或許我們能夠更加理解,應該向擅長分析的人去學習,而不是成績最好的人。
你知道嗎?在中世紀,音樂是屬于數學的。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事實上彼此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一個創造世界最高品牌鋼琴的斯坦威先生曾經做過一個調查。這項調查旨在發現音樂與學習成績是否有聯系。根據他的調查,學習過樂器的孩子往往語言組織能力和數學推理能力比其他的孩子更強。一般來說,學過音樂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比沒有學過音樂的孩子要強。
這就能證明,學習音樂對孩子來說是可以提高學習能力的一種方式。事實上,只要孩子們不覺得厭倦,一般的家庭都愿意為孩子購買樂器讓他們練習,這對學習是很有好處的。
曾經有人把音樂當作數學來學習。一邊從數學的角度分析發出來的聲音,一邊看著樂譜的音符來按鍵。用數碼或者圖畫來分析聲音,這樣可以有利于代數或幾何的學習。事實上,音符是讓你用指頭表達一種感覺的指令。它是一種語言符號。這種理解語言符號的能力,就會日后成為學習英語、法語等語言的基礎。
另外,我們在小時候多數都學習過鋼琴,其實這也有利于養成良好的除了好成績之外的品質,那就是耐心和意志力。
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學習就是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亞里士多德所說的“為什么?”這一質問最能表現人的好奇心。科學是什么?科學就是一邊觀察世界,一邊提出“為什么”。“認識論”就是通過“純哲學”提出的“為什么”,“純哲學”又是通過“顯像學”提出的“為什么”,而什么是“顯像學”?那就是一邊觀察科學現象,一邊提出問題。而在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就是能夠提出“為什么”。
我們在問自己“為什么”的同時,便是滿足自己好奇心的過程。我們所謂的學習,就是在不斷地滿足自己好奇心,提出許許多多的疑問,然后再尋找一個一個的答案的過程。人的認識能力是受自身局限的。既然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那么所有疑問的答案都應該在我們周圍的各種現象里。在所有的考試面前,答案也都體現在我們的人生里。
看看你的身邊,有沒有擅長提出“為什么”以及通過自己找到答案的人呢?如果有,多和他們交往,哪怕他們總是與世俗格格不入。通過和他們的交往,也能給你自己的人生帶來意外之喜。
◎為你找到一個好老師
有的人愿意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有的人愿意交過路費上高速公路。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條,有句話叫“條條大路通羅馬”,總有復雜的路,也有簡單的路。區別在于,你自己愿意選擇哪一條路呢?
通往高速公路的方式之一,就是找一個適合自己模仿學習的老師,讓一位有豐富經驗的老師教給你一些重要的品質、方法或提供給你寶貴的經驗。在人生的某一個階段,為自己選擇這個老師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你能從他(她)身上找到一些已經驗證是成功的東西,而那些東西可以為自己所用。
“股神”巴菲特在沒有成為“股神”之前,也只是在費城交易所看經濟走勢圖表和找小道消息的小散戶。他每天只是重復著做一些技術分析之類的工作,和那些沒有成功的投資者一樣,他并非一開始就會購買翻10多倍的可口可樂股票,而是也需要學習和觀察市場,為自己尋找一個指路的人。他和其他投資者一樣,處在同一起跑線。
如果巴菲特僅僅是止步于此,那他很可能到現在還只是一個小散戶或者已經破產了。但是他卻最終成為了“股神”,并且確定了自己的投資風格和交易體系,其中的關鍵就在于巴菲特從來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他先是申請跟隨價值投資大師格雷厄姆學習,1957年又親自登門向知名投資專家費雪求教。
后來,巴菲特開始將格雷厄姆和費雪兩者投資體系的特長相融合,并且開始形成了自己的“價值投資”的投資體系,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最終才能夠成為一代投資大師和世界首富。
一定要記住,最快的學習方法,不是自己閉門造車去發明一套自己的東西,而是按照大師們已經驗證過的成功的方法去做。當然,你更要學會的則是和你的老師做朋友。
每個人都是會有朋友的。但關鍵是你能吸引什么樣的人成為你的朋友呢?
我們以中國的書法為例,它所提倡的是骨力,清剛,遒韌。事實上它也是一種力量,一種讓一個人從精神深處去認識,并且能夠潛移默化最終表現為行為:為人剛正不阿,做事不半途而廢,有恒心和毅力。這種行為就是這種力量由內而外的顯現。它可能不具有如一臺歌舞晚會所釋放的狂熱不熄的激情,但是它確實是潤物細無聲似的穩扎穩打,并且能夠持之以恒。
這樣的美的滲透力,比任何說教和提倡都顯得更有力量。這種文化力量的滲透對社會所起到的精神凈化作用遠勝于一切政治說教和藝術形式的點綴。當下我們要構建和諧社會,靠的并不是一時的激情,而是一種持久的感染力,它要對優秀的價值觀進行肯定。
正是這種感染力,才能成為你吸引別人的關鍵。你身上所具備的感染力越強烈,你便越容易吸引非常優秀的人成為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