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盧植的巡察
- 三國:西涼武人,請王赴死
- 仲夏夜的貓頭鷹
- 2258字
- 2024-09-19 17:00:00
190年2月,盧植奉旨監(jiān)察河東郡的狀況。
他帶來一行人直奔治所安邑縣城,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一切太平。
似乎沒有發(fā)生過戰(zhàn)亂?
盧植心中產(chǎn)生許多疑惑,便悄悄向路人打聽,得到的回復是:
“戰(zhàn)亂?有嗎?”
“哦,之前是有,很快就平息了。”
“新來的郡守勤政愛民,對大家都好!”
盧植怎么聽怎么覺得不對,連手下隨行之人,也是訝異連連。
他暗暗細想:
一郡之地這么大,老夫不信他處處都能治理得井井有條?這里安邑,也就是河東郡的治所,當然沒問題。
哼,先去白波起事的臨汾一探究竟……
他大手一揮:“走!出發(fā)。”
盧植在河東郡考察多日。
連日來的奔走,讓他看到了不一樣的河東郡。
首位,當屬內(nèi)治。
河東郡各地的縣令、縣長、縣丞和大小官吏,無不稱頌韓起。
韓起一來就強制實行鹽鐵專營,這對地方而言補充了極大的稅收,無疑增加了官吏的收入,可想而知,這些大大小小的官吏對韓起有多么擁戴。
其次,全民春耕。
各處的公告欄張貼郡守下達的新告示:
一,今年上半年必須全部種豆。
二,種豆的征稅為十稅三,其余全免。
三,種其他者為十稅七,不免。
盧植暗暗佩服這韓起有兩下子,竟然通過地方稅制來調(diào)控農(nóng)民的耕種選擇。
誰都不傻,種豆交三成稅,其余能免,而種稻、種粟、種小麥可是七成稅,還不免苛捐雜稅。誰會去種?
這樣一來,在今年春耕時,絕大多數(shù)農(nóng)戶都會選擇種豆。
盧植又好奇,不知河東郡的大族會對新郡守有什么看法。
“回盧公的話,柳家在辦喪事。”
盧植臉色一沉,擺擺手:
“辦喪事,就不要打擾了……”
隨后的幾日里,他帶著隨從去到走訪了裴家、衛(wèi)家、母丘家,發(fā)現(xiàn)這幾乎大族都不著急春耕,反倒在興辦學堂,免費教習一些幼童讀書識字。
裴郃一副儒生打扮,笑嘻嘻解釋著:
“盧尚書,您有所不知。新郡守勸解我等,向汝南袁氏學習。”
“汝南袁氏?”
盧植眉頭一皺,不知那韓起打的什么歪主意。
人家汝南袁氏掌握經(jīng)學的解釋權,廣收門徒是正常的,你河東裴家,有何經(jīng)學注解?
裴郃堆笑作答:
“韓太守言,天地君親師,我輩教會孩童識字,他們自會拜我輩為師,造福一方,對裴家大有利弊!”
盧植轉(zhuǎn)念一想,汝南袁氏、潁川荀氏已成為眾家族學習之榜樣。
罷了,多說無益……
“爾等對新任太守有何看法?”
裴郃臉色古怪,看向周圍,又反問盧植:
“盧尚書,郃全家老小只求問一件事?”
“你問吧。”盧植也不拐彎抹角。
裴郃忐忑詢問:
“那新太守可當真是殺了袁紹的‘惡飛將’?”
盧植一聽,好家伙,又扯到這上面來了。
韓起殺袁紹這事兒可算名滿天下,各種版本不計其數(shù)。
他覺得沒必要隱瞞,點頭應道:
“是,韓起的確殺了袁紹。”
裴郃聽得心里哇涼哇涼的,天老爺喲,朝廷怎么派了這么一個活閻王來我們河東郡?
人家四世三公袁本初都敢殺……
要是得罪韓起,豈不是立即有滅門之禍?
他懼怕的神情完全寫在臉上。
盧植急道:
“你怕什么,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
“是……是……”
裴郃表面上恭恭敬敬送走盧植,心想:
你這京官也就來幾天走動走動,我老裴家往后都要供著這活閻王。
次日,盧植想從一些民眾上了解了解情況。
耕地旁邊,一顆大樹下,許多人圍坐在一起,耕地的牛都在休息,一副悠閑自得的模樣。
盧植好奇,湊去打聽一番:
“諸位好。”
“使君好!”
盧植掃眼過去,地面已經(jīng)耕作完畢,還是深耕,詢問著:
“本官有一事不明。這才幾日光景,爾等已經(jīng)耕作完成了?”
“對啊?”
“為何如此之快?”
盧植早年也參與過耕作,自然有農(nóng)耕體會。
一中年人笑道:
“使君不知,新來的太守在推廣新農(nóng)具,叫什么曲轅犁。”
“對對對,好用。快!”旁邊的農(nóng)戶都附和。
曲轅犁?
盧植愣了愣,這曲轅犁比直轅犁還厲害?
他笑笑,謙虛道:
“麻煩誰來演示一番,讓老夫開開眼界。”
“我來。”一年輕小伙自告奮勇上來,帶著盧植下到田地里。
盧植看著他把曲轅犁套好,驅(qū)使牛前進,扶著曲轅犁很輕松的就進行破土、深耕,很快便走完一道直線……
這就耕作完了?
一上午耕一畝田,完全輕輕松松。
只要耕牛夠多,曲轅犁夠多,河東郡所有的荒田都能在春耕完成……
這誰發(fā)明的?
盧植呼吸有些急促:
“本官問你,這工具哪來的?”
“這個啊……縣令發(fā)的,每戶一件。如果還想多要,得排隊在木匠那等貨。”
那小伙嘻嘻笑道,“據(jù)說,是新來的郡守發(fā)明的……俺只是聽說,聽說……”
盧植捋捋自己胡須,對韓起又是十分好奇。
這人在董卓麾下可上陣作戰(zhàn),殺將破敵,難不成還能內(nèi)政郡治?
不!
術業(yè)有專攻,他僅有十七八歲……怎會是面面俱到的全才?
一定是他的老師賈文和教他的……
盧植尋了一個理由安慰自己,心里好受一些。
他見那小伙沒什么城府,虎頭虎腦,又套他話語:
“小郎,你家可有幾畝地?”
“俺算算……四十畝吧。”
他大膽直言,“府君說了,若俺參軍立功,還能繼續(xù)分得更多田地。”
盧植一聽這就是大餅。
想來靈帝健在時,地方上的土地皆已私化,被世家豪強所占據(jù),興建莊園,強收佃戶與奴婢。
哪里還有多余的田地可供分配?
他兀自搖搖頭,心里期望天子快快長大,有所改變。
旁邊的隨從過來詢問:
“尚書大人,現(xiàn)在何去何從?”
“回安邑。”
“大人,聽說郡守在聞喜的涷水附近,造了一座水車磨坊,是否要去看看?”
盧植點點頭,往水車磨坊那邊趕去。
***
***
安邑以北,聞喜以南。
韓起讓于禁調(diào)度勞役,在涷水東岸,往東挖了一條三里長的溝渠,又命石匠、木匠打造出水車磨坊,搭配杠桿錘。
今日竣工,于禁、張遼、徐晃都來了。
韓起領著他們先到溝渠左側(cè)的研磨區(qū),說明轉(zhuǎn)輪磨坊的功效。
“本地寶”徐晃可勁吹著彩虹屁:
“府君又一創(chuàng)世大發(fā)明!將來磨豆、磨谷穗,都可在這邊操作。”
于禁憋了半天,說不出什么好詞,最后道:
“府君英明!”
韓起微微一笑,拍拍他肩膀。
張遼看到了盧植,不太確定,便低聲對韓起說:
“府君,那位……好似是京城來巡查的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