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路遇鄒氏
- 三國:西涼武人,請王赴死
- 仲夏夜的貓頭鷹
- 2662字
- 2024-09-19 08:00:00
次日。
解縣的鹽場、鐵場及相關鍛造一系列場所,完全交給官府運營。
官府張貼布告。
南匈奴首領於夫羅害死柳尋、衛實,罪大惡極!
是日,天氣初晴。
于禁已經按韓起吩咐,把原先的白波黃巾統計收編成“白公府”的府民,總共三萬五千戶。
一戶一冊,按人頭分田,每次作戰,出一男丁即可。
白波流民的基數眾多,韓起一下就掌握了一萬士兵。
此刻除了時長來騷擾的於夫羅之外,并無戰事,這一萬士兵完全下放去春耕,實行屯田。
河東郡本就有先天地理優勢,汾水兩岸,田野遍地。
哪怕分配完了白波眾的三萬戶流民,還有萬頃荒田可以開墾。
這一部分,韓起自然獎勵給跟隨自己的張遼、于禁、徐晃,并且保留大部分,用于以后的獎賞分配。
眾人隨韓起到田地里,開始試驗曲轅犁。
曲轅犁的設計并不難,韓起將大概構造和大概比例畫出來,交代工匠制作。
看著耕牛套上曲轅犁開始耕作。
下方的犁鏟隨著被牛拖行,左右有規律的搖擺,很輕松的破開土面。
經過曲轅犁的耕地,翻土的地面更加深邃,確保這片田地可以進行深耕。
張遼、于禁、徐晃三人皆是下層出身,自然知此等工具的精妙,無不佩服韓起的智慧。
韓起一臉嚴肅,這可是老祖宗的智慧,功不在己,不接受贊美。
“府君簡直能工巧匠!”
“府君真神人也!”
張遼又想起雙馬鐙一事,暗暗佩服,希望自己也有一批全部是雙馬鐙的騎兵隊伍。
韓起還是一臉嚴肅:
“不錯,仍有待改進。”
他也沒想過第一次近乎完美復刻出的曲轅犁。
接著就是批量制造,讓農戶使用。一旦在河東郡形成了小農,這批小農就會成為自己的府兵。
屯田,養府兵,殺回雒陽。
指日可待……
“報!”
“發現南匈奴的劫掠騎兵!”
一個時辰后。
韓起率軍輕騎兩千,張遼、于禁、徐晃分列左右,追到華陰附近。
華陰此地是四地交匯處。
東北有河東郡,西北有右馮翊,西南有京兆尹,東南有弘農郡。
韓起的騎隊已經發現了目標。
他自信吩咐著:
“三位!切記,窮寇莫追,今日權當試試這打造的雙馬鐙。”
“諾!”
他們三人來時已經換上高橋馬鞍和雙馬鐙,這是韓起在西涼鐵騎那邊試做的。
對于騎馬作戰維持穩定性有極大的幫助。
無論是開弓射箭,還是揮舞馬槊近戰搏殺,都極好地穩固騎手,不至于摔下馬匹。
“上!”
三人各自皆想在韓起面前表現立功,紛紛率領部曲,沖殺南匈奴的騎兵。
而南匈奴的騎兵,完全就是馬匪。
見被攻擊,吹著口哨,騎上馬就跑。
一追一跑,弓騎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于禁開弓射箭,先聲奪人。
另外兩位也不遑多讓。
韓起率領中軍去檢查營地,看看是否有什么戰利品。
一番作戰,并未全殲南匈奴的騎兵,甚至也沒碰上於夫羅。
回河東郡已是傍晚時分,卻見到一隊行商。
韓起的穿越外掛,看著一名頭上顯示「鄒氏」的女子也在隊伍中。
人生的巧合竟是如此隨意……
他攔下商隊,禮貌有請:
“你們領隊的出來說話。”
“快,這是河東郡郡守的隊伍,諸位莫怕。”
一群行商里這才走出一個憨厚老實的領頭人。
“你們為何此時才出發?”
那領頭人跪下行禮解釋:“府君明察,我等商人害怕馬匪謀財害命,據說馬匪只是白日劫掠,我等只好等至晚上再往西去。”
“西去何地?”
“右扶風。”
韓起感慨:“馬匪劫掠,卻不在河東郡內,本官亦是無可奈何。”
他又點名鄒氏上來問話。
“民女鄒荑,見過府君。”
鄒荑身穿孝服,面容清冷,說不出的委屈,五官卻是標致的緊。
在韓起面前的鄒荑顯露出標簽「鄒氏(喪父之痛)」。
鄒荑?
他一時好奇,不知道她是不是當年讓曹操“一炮害三賢”的那位鄒氏。
鄒荑見韓起身形高挑,臉色冷峻無須,儀表堂堂,頗為英俊,趕忙跪下委屈道:
“請府君作主,這貨商人,要賣掉民女!”
“嘿,你別胡說!”那商人幾乎跳起來了。
韓起眼神一抬,手下兵卒就持刀把那伙兒商人推開。
鄒荑娓娓道來:
“民女近日喪服,為盡孝道,只得在路邊賣掉家中古琴。而他們……”
“他們先讓民女彈奏一番,說這古琴可賣出高價,便墊錢為民女下葬父親。豈料,七日后,這伙人又說古琴一文不值,要把民女拿去雒陽賣與勛貴……”
說著,她強忍淚水,含情脈脈看向韓起。
韓起聽后轉向那批商人。
“琴呢?”
一隊你看我、我看你,神色慌張。
那領頭人忙解釋道:
“府君,她可是京城張將軍點名要的貨!”
貨?
韓起看向張遼,張遼急了,一把刀架在那人脖子上,質問:
“張將軍那么多,你說的是誰!”
“太尉手下的張濟將軍!”
眾人這才明白。
張遼憤恨下令:“給我搜!”
“別啊,求求府君放過我等吧。都是……都是張濟將軍點名要她……”
張遼一巴掌扇過去,訓斥道:
“張濟遠在雒陽,這里是華陰,人都沒見過呢?你們定是瞧得這姑娘貌美,妄圖賣得一筆錢財!”
“非也非也!”
那人辯解著,“是張將軍之妻已死多年,現在是為了續弦……求大人饒命!”
張遼冷哼一聲,下令:“給我搜!”
隨行的士兵三下五除二,從貨物里翻找出一把古琴,奉上給韓起。
韓起接來一看,琴弦都斷了。
心中暗罵:
張濟續弦?
倒也在理……
可惜啊,以前是被曹安民看上,現在是被我看上了。
這番吐槽說的依舊是曹操“一炮害三賢”的軼事,曹操占宛城后,宴席間想聽小曲兒,曹安民到處打聽,發現鄒氏這美人,獻給他叔父曹操。
韓起原本不想過多搭理,可聽說是張濟為了續弦,偏有頑劣之心。
偏不讓你續!
他便扶起鄒荑,安慰道:
“鄒姑娘莫怕,起來說話。”
“謝謝府君!”
韓起叫騎兵讓出一匹馬,讓鄒荑坐上,帶著她遠離此地,趕回河東郡。
徐晃追上,張遼也追上問徐晃:
“公明兄,那伙兒人怎么處理?”
徐晃嘿嘿一笑,使了個眼色:“等天色再暗點,解決了吧,免得以后張濟與府君為難。”
張遼剛調轉馬頭,乍見于禁已經動手了。
三下五除二,殺得干干凈凈。
韓起把鄒荑安置在驛館的三樓客房里,臨走前交代一句:
“鄒姑娘,區區不才,識得一些工匠,這琴修好之后,再交還給姑娘。”
鄒荑一路隨他過來,十分感激。
當下跪拜,聲音婉轉,楚楚動人:
“府君救助,民女感激不盡,若府君不棄,民女……民女愿意以身相許,報答恩情。”
哈?
韓起差點沒笑出來,見我帥氣就不做牛做馬,直接以身相許。
“那你可知,某是誰?”
鄒荑卑微站起,低頭含羞:
“荑兒不敢問,可荑兒知道,府君方才便是荑兒心中的大英雄!”
韓起嘴角上翹,這丫頭嘴倒是挺甜的。
他隨口閑聊:“鄒姑娘多大年歲?”
“二八。”
“既然已及笄,可否取字?”
鄒荑無奈搖搖頭。
她便介紹自身經歷,出身于京兆尹,在弘農郡長大,母親早死,雖說過了十五及笄,但需要找一學究為自己取字。可父親病重,去年年底也病逝,取字便也耽誤。
韓起想了想,取字這活兒,可是大學問的事情,改日問問蔡邕。
他吩咐道:
“罷了,且先送你回去。”
“多謝府君!”鄒荑開心感謝道。
PS:
鄒荑之“荑”,取自《國風·邶風·靜女》。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荑”即白茅草,古時常借用白茅草來表達愛意,也多用來比喻女子潔白柔嫩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