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解決瘟疫
- 這個大明好兇啊!
- 十一月森
- 4128字
- 2024-09-08 23:30:00
反正又沒有人知道《紅樓夢》是他抄的。
一直觀察著許沐之的神情變化的朱祁鈺也沒察覺出有任何異樣,倒也認同了許沐之的話。
不過他內心的驚訝卻是不曾減少。
他沒想到,許沐之竟然還有這般才能,倒是出乎他意料之外。
而陳懋也是有些沉默。
此刻他也聽出了許沐之話中的認真。
然而一想到每當自家孫女提到著書之人時臉上的仰慕,他就不由有些吃味。
再想到若是讓自家孫女知道她仰慕的著書之人還是如此一個俊朗青年,到時候怕是...
陳懋晃晃頭,接下來他不敢去想,此刻他已是完全沒了將人帶回府上的想法了。
他怕萬一一個不注意還得平白搭進去一個寶貝孫女,尤其是這許沐之一看就不是什么好東西。
想到這里,陳懋也不等朱祁鈺開口,已是說道:“倒是老夫誤會你了,若按你這般說確實不太方便,既然如此,就按照你說的,多給老夫些文稿便是。”
聽到陳懋的話,朱祁鈺微微一愣,他沒想到一向不好說話的陳懋竟然聽完許沐之的話后竟這般容易就信了,
不過朱祁鈺倒也沒多想,只當是自己剛才的話起到了作用。
而許沐之盡管有些意外,既然對方都這般說了,而且皇帝剛才也表明了態度,眼下有了臺階,他自然順勢就下,鬧太僵對雙方都不好。
“寧陽侯放心,晚輩到時定當親自將寫好的文稿送到侯爺府上。”
陳懋眼皮一跳,臉上卻是裝出不在意的模樣,擺擺手:“這倒不用,許侍讀平日里的事務也不少,能為老夫孫女抽出時間撰寫文稿已是不易,豈能再讓你送上府。”
此言一出,朱祁鈺和許沐之皆面露古怪之色。
這人怎么突然這么好說話了?
似乎是察覺出自己的言辭有些不合適,陳懋的話鋒一轉,語氣也變得生硬了幾分。
“若是因此誤了正事,老夫可是擔待不起,你與老夫且約個時間,到時候老夫自會派人去取。”
見許沐之沒有說話,又同時被兩人的目光盯著,感覺有些裝不下去的陳懋也皺起眉頭,佯裝不悅道:“怎么,莫不是許侍讀這也有不便?”
雖然感覺有些奇怪,但見陳懋面露不悅,也來不及細想,應道:“侯爺都如此說了,自無不可。”
隨即許沐之便與陳懋約定了一個交稿的時間。
一切結束后,許沐之忽然想起了此番前來的目的。
于是許沐之看向朱祁鈺正欲將他想要告假回家的事說與對方。
還不等他開口,一個急卻報被送進殿內。
見看了奏報而眉頭緊鎖的朱祁鈺,許沐之只感覺心里咯噔了一下,一個不好的預感涌上他心頭。
“陛下,可是出了什么事?”
陳懋也察覺到了皇帝的神情,不由問道。
朱祁鈺皺著眉頭沒有說話,而是將手中的奏報遞給陳懋。
陳懋接過奏報一看,臉色也是微微一變。
“襄陽府、荊州府瘟疫肆虐,病者已逾萬人!這...”
聽到陳懋的話,許沐之也不禁皺起了眉頭。
以如今的防疫手段,這超過萬人的瘟疫感染若不不能及時控制,到時候定會是數萬計的百姓病亡。
前身在游歷時就曾遇到過地方爆發瘟疫,縱使他竭盡全力,但終究勢單力薄,最后在前身停留的那個縣城依舊有數百人病亡。
這些年來,前身格外專注于游歷,其中多少是有受到那次瘟疫的影響。
而朝廷對于瘟疫也是十分重視,一個不小心瘟疫蔓延開,到時候整個國家都要受到重創。
“看來自己這想要在年前完成婚事又沒戲了。”
許沐之心中暗嘆一聲。
他知道,如今兩府爆發瘟疫,朝廷必須給予援助,以避免兩府的瘟疫再向四周蔓延。
這事就需要從京師派出一個欽差前往處理這事。
他無疑就是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不出許沐之所料,隨后朱祁鈺召來了于謙等內閣重臣商討此事。
最后商議的結果便是推薦許沐之前往襄陽兩府主持瘟疫防治事務。
誰讓他除了是京中官員,還是一名妙手神醫。
不過在許沐之看來,這次商議會上一眾內閣出奇一致地推薦他去主持事務兩府瘟疫事務,除了是因為他的能力合適外,何嘗不是覺得這事是個燙手的山芋。
要是許沐之沒記錯,襄陽府與荊州府一帶可并安生。
據他所知,襄陽與荊州相鄰之地中,有著一塊朝廷沒有官府管制的荊襄地帶,那是從大明之初便遺留下來的問題。
由于大明這近百年的發展,那里匯聚了不少因為土地兼而導致的流民,因為沒有官府管制,這一區域形成了不少山賊流寇。
此次襄陽、荊州兩府皆爆發瘟疫,怕是多少也跟這些四處流竄而來的流民有關。
對于襄陽、荊州兩府周邊的情況,顯然朝中大臣多少是知道一點,這才愿意許沐之去做。
平日里,除了于謙這等與許沐之關系還不錯的文官,大部分文官其實對他都多少是有著不對付的。
在這些人的眼里,許沐之就是一個皇帝身前的寵臣,總是蠱惑皇帝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諸如開設武院、讓兵仗局研發新式火銃之類便是許沐之蠱惑皇帝弄的。
......
三日后。
京城城門下。
許沐之回首看向身后的巍峨城墻,這堵六百后再也看不到的城墻,心中竟是生出幾分感慨。
“世事無常,人生總是有讓人難以預料的事發生。”
輕語了一句,許沐之上了馬車。
隨著車夫御馬聲,一長條的車流緩緩駛向遠方。
‘行路難~’
“行路難~”
第一次體驗古代長途趕路的許沐之是真切感受了一把古人出行的不易。
從京師到襄陽,車一程,水一程,翻山越嶺又一程,經過近十天的晝夜趕路,許沐之一行人這才趕到了襄陽府。
來不及休息,許沐之便以巡撫的身份面見了襄陽府知府。
“下官襄陽府知府何熜見過巡撫。”
“何知府客氣了,且坐。”
許沐之十分客氣地招呼著已是年過半百的何熜。
看著對方一臉疲憊的模樣,可見這瘟疫爆發這些時日都未曾休息好。
見何熜坐下,許沐之與其簡單客套后,便直接問道:“何知府,不知眼下襄陽瘟疫情況如何?”
“此外,荊州府又怎么樣一個情況?”
“回許巡撫的話,如今我襄陽府已是有計一萬兩千四百人余人感染了瘟疫,好在在發現瘟疫后便及時封鎖襄陽府通往內外的路,只能進不能出,目前并未蔓延至其他府縣。”
“至于荊州府那邊,前幾日荊州府的佟知府曾派人來信,荊州府的情況倒是要比我襄陽府好些,如今估計有九千余人感染瘟疫,同時荊州府及時進行了封鎖...”
“只是眼下我襄陽府各地的藥材已是不足,各地的大夫亦是缺乏,而這感染的百姓實在太多,加上聽聞我們這里鬧瘟疫,商人都不敢來。”
“如今我襄陽府可謂是急缺錢糧、藥材,這才不得不冒險派人前往京師求援。”
聽著何熜的話,許沐之對襄陽府的情況也大致有了掌握。
見何熜滿臉焦急,許沐之也是出聲寬慰道:“何知府暫且放心,此番我奉命前來已是帶了不少錢糧和藥材,當能解襄陽的燃眉之急,后續朝廷還會調集各地錢糧與藥材支援。”
聽到許沐之的話,何熜臉色微微緩和。
緊接著便聽到許沐之繼續道:“此外,此番陛下還派了一些京中的太醫隨同我一同前來,倒是可共同尋出這解決瘟疫之法。”
聽到這,何熜的臉色也是浮現一抹喜色。
眼下缺錢糧和藥材雖是要事,但是最關鍵的還是如何平息這場瘟疫。
如今有了京中的太醫,想來到時候這治愈這瘟疫的法子也能早些尋出,便能少死幾個百姓。
“如此自是最好!”何熜面露一絲笑容道。
“行,這情況也了解了,接下來我們也別坐著了,且去看看這瘟疫情況。”
說著,許沐之起身就要往外走。
何熜見狀,不由開口道:“上官舟車勞頓,今日又剛到,要不且稍作休息,明日下官再帶上官查看?”
許沐之擺擺手:“休息就算了,眼下還是先解決這瘟疫才是。”
說完,許沐之又吩咐身邊的隨從:“去將隨行的太醫請來,等會兒一起去看看這瘟疫是什么情況。”
見狀,何熜倒是微微感到有些詫異。
本來當他看到京中派來的巡撫只是如此年輕的后生時,心中還有些不滿。
在他看來,如此人民關天的時候,朝廷當是派一個老成持重的官員來主持大局才對。
沒想到竟然派了這如此年輕的巡撫來,這讓他感覺多少有些兒戲。
眼下見到許沐之未做休息便開始著手解決瘟疫,倒是出乎了他的預料,對許沐之的感官也好了一點兒。
但隨即他又擔心許沐之這個年輕后生性子太急,到時候急于求成,反而讓襄陽的情況更加糟糕。
這樣的情況,身居官場多年的他也是沒少見。
年輕人總是心浮氣躁,一種我能干大事的樣子,然而往往卻是鬧出不小的笑話和禍事,最后還得是他們去收拾爛攤子。
一想到這,何熜的心下意識又提了上來。
來不及多想,見許沐之已是往外走,他也是連忙小跑跟上,生怕這個年輕的巡撫不知輕重壞了大事。
很快,幾個太醫便與許沐之全副武裝地來到了一位患病之人身前。
看著從頭到腳包得嚴嚴實實的許沐之一行人,那臥病在床的男子倒是被嚇了一激靈,原本有氣無力的人,此刻也是多了精神。
“你...你們是什么!?你們這...這是要...要干嘛?!”
看著被自己等人裝扮嚇著的男子,身為知府何熜也是有些無奈。
剛才在聽到許沐之要求這般穿著的時候,他就有些抗拒,這將人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連人都認不出來,還一身白。
這穿出去還不得讓人以為是來了什么奇怪東西。
可是奈何在許沐之的強烈要求下,他也不得不遵從。
“果然年輕后生總是思維跳脫,不循常理”,何熜心里暗自感嘆。
“王四五,休得無禮!本官乃是知府,這邊這位是京里來的巡撫,這幾位是從京師趕來的太醫,專門為你診治而來。”
何熜對著驚慌的男子開口輕喝道。
聽到熟悉的聲音,王四五這才微微安定了下來。
細細打量了一番眼前衣著怪異幾人,在確定是人而不是什么白無常來索命后,他才平復了內心的驚慌。
“草民王四五見過巡撫老爺。”
“見過知府老爺。”
“見過幾位太醫老爺。”
王四五一一向許沐之等人見禮,“只是各位老爺...你們怎么這身打扮,小人還以為...還以為是...”
許沐之沒有理會王四五的話,在何熜的疑惑的目光下直接走上前,道:“將手伸出來,我先為你號一下脈。”
號脈?
何熜詫異地看向身前的許沐之:“上官,你還為看病?”
他著實沒想到這個京師而來的巡撫不但看著年輕,竟然還會看病。
“嗯,會一點兒。”
許沐之隨口回了一句,隨即心神已是落在王四五的脈象上。
見狀,何熜心里雖然依舊有些疑惑,但是眼下明顯不太好開口打擾。
只見許沐之又問了王四五身體狀況,了解了一切后,這才收回手。
許沐之隨即對幾名太醫道:“幾位也都來診治看看,好對病癥有個更為清晰的了解,等會兒也好商量如何醫治。”
聞言,幾名太醫也沒有任何猶豫,紛紛上前診斷了一番。
片刻后。
“下官認為,此地瘟疫的醫治當需以甘草、黃芪...”
“下官以為,或可再配以用藿香、麻黃...來熬制湯藥服用。”
“下官以為此法當行。”
...
待每個太醫都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后,許沐之微微沉呤后,這才說出了自己的診斷和醫治方子。
“病人肺熱、氣虛,肝氣不足...”
“是否可以用知母、蘆銀...最后在配以李太醫的方子來調治?”
聽完許沐之的分析,在場的太醫微微思索后都不由點點頭,一臉敬佩地看向許沐之道:“許侍讀此法當是更妙!”
見無異議,許沐之便道:“既然各位太醫也認同,那便先以此方來醫治看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