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如何做“保護孩子興趣,放大他優勢”的火炬手
在這一點上,我可以坦誠地說,我從來沒有把自己的興趣強加給胖豆過,他從小到大上的所有興趣班,都是他自己感興趣的。
我沒有因為自己當年想學鋼琴但沒有條件,就強迫孩子去學;也沒有因為認為男孩適合學吉他,就讓胖豆去嘗試。他有權利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興趣是一簇星火,能夠點燃孩子內心的熱情;也是他們最好的老師,助力他們事半功倍。
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孩子找到屬于他的星火,并在他們追求興趣的過程中給予最大的支持與肯定。這樣孩子的興趣必然會呈燎原之勢,助力他們更有力量地綻放生命力。
以胖豆為例,我可以明顯看出他對數學領域更感興趣,學習起來也更快。所以我給他準備了很多數學繪本和故事書,還經常陪他玩數學思維類游戲。
但在學齡前,我們并沒有急于讓他去做數學題。因為我們始終認為,在這個時期,學習具體的知識不重要,最大化地保護他對數學世界自由探索的好奇心,并在此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他的數學思維才最重要。
另外,有些孩子的興趣可能并不被家長所接受,比如打游戲。然而,這一定意味著這種興趣完全不可取嗎?孩子的很多“缺點”,到底是不可饒恕的致命短板,還是裂痕里一束迷人的光,很多時候只在于家長一念之間的引導。
胖豆沉迷游戲的時候,我也抓狂過。但沉迷本身難道一定就是壞的嗎?沉迷學習,沉迷研究,沉迷追逐夢想,都是好的,所以,他只是沉迷錯了對象而已。
于是,我引導他換了個對象,引導他去“設計游戲”而不是“玩游戲”。然后,他開始從游戲中抽身,轉而沉迷編程,還為此獲得了不少全國性比賽的一等獎。
這件事給我的啟發很大。我開始意識到,當孩子的興趣和我們的期望發生沖突時,不妨先冷靜下來想一想,換一種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結果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我見過不少父母,孩子才上幼兒園,就要跟加減法較勁,天天練口算題。孩子做不好,他們就“痛心不已”,還不停地自問:“我家孩子到底差哪兒了?”
對于這種情況,建議父母們暫且放下執著,試著換一種讓孩子不難受的方法;否則,即使孩子勉強學會了加減法,也會因此失去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情,那才真的得不償失!
學習引導如此,行為教育也一樣,利用興趣效果會更好。當胖豆出現新問題時,我現在的做法都是讓自己先冷靜下來,然后盡量找一個他相對舒適且愿意配合的方式迂回前行。
當然,這個過程確實“費媽”,我付出的心力要多很多。但比起簡單粗暴、依靠父母強權壓制的方式,這種方式顯然更容易讓孩子打心底里認同,也更能避免親子關系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