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為何我們要選擇治愈創傷

多年來,我一直在指導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如何利用寫作的方式實現創傷的自我療愈。我在世界各地舉辦了自我關懷領域的講習班,并幫助成千上萬的人走上了創傷自愈的道路。然而,這本書差點夭折在搖籃中,因為我遭遇了嚴重的自我懷疑和冒名頂替綜合征1,并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自我否定的消極思維旋渦,我不停地質問自己:你以為自己是誰?你憑什么認為自己有資格撰寫一本專著?你既不是專業的心理治療師、醫生,也不是有著深厚研究背景的專業學者,你的經驗是否足以支撐一本書?


帶著這種消極的自我對話,每當我嘗試在電腦前坐下來,寫出一本關于創傷治愈、自我發現和自我信任的書時,我的眼睛會感到火燒火燎,心跳加速,手掌心里滿是汗水,焦慮情緒總是會一次又一次地打敗我。在大多數時候,我會感覺放棄比繼續嘗試寫作更安全,而每當我放棄時,內心的自我懷疑情緒會說:“看,你就是個半途而廢的廢物!這就是為什么你根本不適合寫作,你根本沒有這個天賦和本事!”聽起來令人焦灼對不對?這是因為我們對自己講述的故事,既可以幫助我們功成名就,也可以徹底摧毀我們嘗試新事物的信心。

當我開始靜下心,剖析那些試圖說服我不要動筆撰寫這本書的層層原因時,我開始意識到自己鉆了牛角尖,過度擔憂那些錯誤的事情,例如擔心自己的經驗不足,但實際上,我絕對擁有充足的經驗。盡管我沒有一個心理學的專業學位,或全職從事心理治愈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但我有著豐富且真實的生活經歷,我受到過無數的傷害,但也無數次得到治愈,這必然算得上一種收獲。我意識到,自己的作用應該是幫助其他人,在創傷治愈的過程中表現出真實的自我,讓他們在閱讀本書之后,成為更好、更健康的人。

之所以分享這段心路歷程,是因為我知道,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時刻: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甚至忘記了真實的自我,以及我們經歷了人生多少的跌宕起伏。有時候,我們反而成了自身最嚴厲的批判者。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某個時刻,在腦海中編造出關于自己的負面故事,而忘了專注于我們自身的優點。讀到此處,你可能會辯駁說:“這些并非我個人的臆想,而是的確有人告訴過我一些關于我自己和我的能力的負面的信息,而我選擇了相信這些說法?!睙o論這種關于自我的狹隘觀點來自何方,是來自你的內心還是他人的敘述,你必須要記住,在治愈和釋放關于自我的不真實描述和外界的錯誤投射時,刻意地自欺欺人或直接放棄并沒有任何好處。治愈要求我們正視真實的自我,而親愛的朋友們,這就要求我們要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并挑戰自我。我們必須控制和扭轉畏縮不前的情緒。

在過去的幾年里,我一直在與內心的批判者做斗爭,并試圖治愈頭腦中的負面思想,它們試圖告訴我,我不夠好。整個治愈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我知道自己并非在孤軍奮戰。從2020年到2021年間,我有幸為成千上萬的人提供服務,幫助他們通過寫作實現創傷和情緒的自愈。人們在日記本上展現出來的坦蕩與健談,每一次都令我感到震撼。幾乎每個人都說過同樣的話:“我想找到真實的自己,治愈自己的內心,放棄那些阻礙我做到這一點的所有東西?!钡芏鄷r候,因為不知道在剖析自己混亂的人生之后如何治愈自己,人們選擇逃避自己遭遇的情感創傷、挫折和痛苦。

我對此深有感觸,我自己多年來也一直拒絕接受自身的痛苦,但逃避導致了很多破壞性的行為,例如自我傷害、焦慮、抑郁,以及在18歲時未婚生女,因為我試圖在錯誤的地方尋求關愛、安慰和關注。治愈那些撕裂我們的東西,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絕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人類天生就是復雜而有缺陷的,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夠正確地接受這一點,并敞開心扉,迎接自身的恐懼和不完美,因為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東西。

我個人的創傷治愈之旅,一直與寫作密不可分,我通過寫作,解開了內心的負擔,處理了隱藏在內心最深處的情感,并為自己的生活創造了一個新的故事。在我個人的創傷治愈之旅中,寫作塑造了現在的我。在未來,寫作將繼續扮演鎧甲和屏障的角色,允許我展示自身的缺陷和不確定性,同時也為感恩、潛力和承認自己一路走來的成就,保留了足夠的空間。

寫作提醒我,我不需要拼盡全力,也可以開啟治愈的旅程。相反地,它是一個溫馨的提醒,讓我敢于帶著好奇心邁出治愈的步伐,準備好接受紙面上的文字可能帶來的任何東西。寫作成為一個工具,提醒我即使心存疑慮,也應該勇敢地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在利用寫作治愈時,我秉持著原始而誠實的心態,翻開空白的紙面落筆,并時刻牢記,我并不是負面情緒或思想的受害者。每當我認為自己無法振作起來,動筆撰寫本書時,我記錄在日記本里的東西,不僅讓我明白了我動筆撰寫本書的初衷,也讓我找出了導致自己無法繼續寫作的深層次原因,如果我們總是能夠保持足夠的好奇心和誠實,就總是能夠清晰地找出去做或不去做某事的原因。當然,這不是一個簡單或輕松的過程,治愈是一個緩慢但神圣的過程,無論是情感還是身體層面的治愈,都是我們需要付出一生并為之努力奮斗的事業。

我對自己治愈過程的探索越多,以及教授寫作治愈課程的時間越長,就越是發現,創傷和情緒的治愈的確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創傷不一定就是我們的長眠之地,我們可以感受、處理和意識到自身的痛苦,但并不需要沉湎其中、無法自拔。對我而言,這就是與治愈同行,或完成治愈過程的本意所在,也就是說,每當跌倒或摔倒時,我們都能夠重新站起來。我曾經將我們永遠無法到達一個徹底治愈的終點這個事實視為一種拖累,但我對自己和自身痛苦的了解越是深入,就越是意識到,最重要的是要選擇不長期地停留在自身的痛苦情緒之中,要看清其本身的面目,并使用我在本書中分享的治愈方法,走出痛苦的深淵。

在健康或心理療愈領域,人們通常將創傷的治愈作為一個最終目標進行談論,這些信息表明,如果我們能夠治愈并克服它(無論這個“它”到底指的是什么),一切都會好起來。然而,痊愈并不意味著我們不會再經歷更多的痛苦,或再度受到最初傷害你的事物的再度傷害,治愈是一個永遠無法完成的持續過程。或者,就像我經常對客戶和學員們說的那樣,治愈將不斷地提醒我們關愛和關心自己,并邀請我們像呵護他人一樣地呵護自己。

治愈是為了幫助我們騰出心靈的空間,重新定義自我和關于自己的敘述,是為了拓展自身和成為更好的自己,是為了原諒他人和自己,創造全新的可能性,然后繼續生活。創傷的治愈也是為了創建共同的社區和紐帶,為了釋放自身的羞恥感,表達自愛的情緒,獲得自主權,然后重新開始。我們通過治愈重新定義自己、勇敢地面對恐懼,增強自我的信心,修補人際關系,加深與周圍人的聯系。治愈,是為了讓我們重獲自由。

治愈能夠創造一種健康的團結感,這是痛苦和破碎感無法做到的。我知道這是真的,因為我自己浪費了很多年的時間,與人們建立基于創傷的聯系,而這對他們和對我而言,都是不健康的,最后導致我過度依賴他人,被困在情感的混亂之中。有時候,我們的治愈是為了證明一個觀點——在證明自己、改變自己和外人見證的過程中,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療效。在你的身邊,可能還有人沒有做好自我療愈的準備,但是當他們看到你的改變、打破惡性的循環,并開始愈合時,這看起來幾乎就像是一個保證,證明他們也可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做到治愈。

在我的生活中,同樣有許多人沒有能夠自我療愈,他們不停地告訴我,我的人生將一無是處,除了作為一個沒有生活技能的、支離破碎的少女媽媽之外,沒有任何前途。這里的忠告是,如果我們允許外界的聲音主導我們的生活,最終只會導致自己崩潰。我不僅拒絕相信這一點,還更努力地不要成為他們期望我成為的樣子。

拒絕相信外界的評判,可能會令你成為整個家庭中唯一特立獨行、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又或者你將成為朋友群體中,唯一一個決定尋求情感層面自由的人。我知道,這可能會令你感到孤立無援,但不要因為期盼或等待親朋好友的加入,而忽略了自我療愈的行動。你需要果斷地采取行動、設定界限,然后努力改變,因為你是自己人生的主宰,其他人則是他們自己人生的主宰,而非你的。請記住,你可以深愛著對方,但依然選擇不與他們停留在不健康的情緒模式中。你個人的自我療愈過程可以成為旁觀者的示范,這也是一個公開的邀請,鼓勵其他人也去探索,在他們的生活中,治愈自我將會是什么樣子。

無論你遭受的傷害是斷掉的胳膊還是破碎的心,治愈都是一個自我轉變和周期性的過程。凡是受傷、破碎或崩潰,無論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都必須得到處理,因為忽視問題或創傷,并不能修補和愈合,只會導致思想、身體和精神的迅速瓦解。如果我們無法正視正在受傷或感到疼痛的地方,它就會持續地令我們崩潰。

個人的經驗令我意識到,治愈自我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選擇,即發掘如何從錯誤中學習,并時刻牢記自己的價值。這需要持續地努力,并不斷地嘗試找出能夠修補當下創傷的長處。這就是為什么我會認為,治愈是一個永遠不會終結的過程、一種類似天荒地老的愛情或是婚姻的東西。堅定地相信,治愈是一個主動的選擇,并可能遭遇重重困難,這讓我在最痛苦的日子里,依然能夠感受到內心的平靜。當我不再執著于一次治愈之后就能夠一勞永逸的錯誤想法,不再懷抱異想天開的期盼時,因此而導致的失望就消失了。時刻記住自己并不是一個破碎的人,依然需要處理那些一度導致我痛苦不堪,并且再度卷土重來的傷害或麻煩的事實,為我提供了從容地應對和處理人生諸多挑戰的可能性。

在這本書中,我將邀請諸位和我一起,踏上自我療愈的旅程,這將是一段讓你與自己重新建立聯系,并敞開心扉迎接人生給予的歡樂的旅程。我希望本書提供的資源,能夠幫助諸位創建專屬于自己的自我治愈實踐。這本書也是一個善意的邀請,鼓勵諸位去探索對自己有效、令自己感覺良好的治愈方法。盡管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治愈給人的認知和感覺都大不相同,但我們的共同點是,我們都希望過上充實和自由的生活,即使眼前有著重重困難。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請記住,我們總是有更多的事情要去完成,因為治愈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所以你能夠預想到這會需要很多時間。即使你是整個家庭中唯一采取了治愈行動的人,也不要因此灰心喪氣。因為你有能力帶領大家一起行動,并確定積極的基調。這聽起來像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但你需要記住,你總是可以放下肩上的重負,將不需要的東西留在身后,你可以將那些老舊的感覺和習慣,從情緒的手提箱中拿出來,如果它們對你的人生沒有任何益處,不妨就將它們拋下。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理解你對自己的承諾、你對未來的關注,以及你治愈自我的行動。這也無妨,無須擔心無人懂你,只需記住你為何要治愈,保持對自己的承諾,堅定前行即可。

當你感覺治愈過于復雜或者難以承受時,我建議你稍事休息。在短暫的休整之后,再回到你試圖推動的事情上,繼續努力、重整旗鼓,治愈并不要求你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而是請你把握好適合自己的節奏,關注自身的需求,并將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關注自身的療愈過程,是一種自我滋養和救贖的行為,是其他人無法給予或代勞的事情。你有能力做到治愈,哪怕這意味著你需要暫時抽離當前的生活狀態,重新校準自己的人生方向。

在這段攜手前行的治愈之旅中,我們將一起審視自身的痛苦,以便真實地面對它們,并以健康和自我支持的方式,治愈我們的心靈和情感創傷。我們還將一起分享那些帶來快樂、治愈和感激的無數個微小的時刻,因為自我肯定和慶祝也是創傷治愈的一部分。我們將從寫作帶來的深度治療中抽身而出,通過快樂的視角,來審視我們的生活。簡而言之,我們將回歸生活和人生的本質,學習如何確定是什么令我們感覺到自身的存在價值、是什么帶來安全感、是什么使我們獲得支持。

瑪雅·安吉洛曾經說,“不采取行動,你不可能獲得任何成功”,請諸位將這句話貼在隨處可見的地方。如果你想要讓自己的治愈之旅取得可喜的成果,就必須勇敢地站出來解決自身的問題,哪怕這要求你直面自己混亂而慘淡的人生。在這個過程中,你當然可以休息,但也要保證休息之后的重新出發。在人生中,治愈可能會前赴后繼地出現,所以不管你的人生境遇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時刻關注自己的狀態、身體和感覺。當我們開始治愈自我時,就可以開始治愈身邊的親人。親愛的讀者朋友們,這是一個看似激進但必要的行為。


日記訓練

我選擇創傷治愈的二十個理由

在你的治愈日記中,將每一頁的標題都標注為“我為何要治愈”,然后列出你想到的二十個理由。你可以選擇一次性地寫下二十個理由,也可以選擇在靈感來臨時再記錄。我在下面給諸位提供了一些提示,以激發你們的靈感和創意。


我要治愈,因為我想……

我要治愈,因為我需要……

我要治愈,因為我值得……

我要治愈,因為我感覺到……

我要治愈,因為我看到……

我要治愈,因為我愛……

我要治愈,因為我的……

我要治愈,因為我是……

我要治愈,因為我可以……

我要治愈,因為我選擇……


完成這個清單之后,選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三個理由,并將它們寫到便箋紙上,將這些便箋紙貼到自己工作或生活空間的某個地方,廚房、浴室的鏡子上或者臥室的床頭柜上,你也可以拍一張照片,將其設為手機背景,以便時刻都可以看到。因為頻繁地看到這些理由,不僅讓你更容易相信它們,也能夠讓你時刻牢記。在構思治愈理由的時候,要學會享受其中的樂趣,而不要感到有負擔,并時刻記住你為何要治愈自我。如果你需要一個示范,不妨看看我完成的清單吧!


我要治愈,因為我想要獲得情感自由。

我要治愈,因為我需要清晰地認識。

我要治愈,因為我值得擁有內心的平靜。

我要治愈,因為我擁有開放的心態,并覺得自己做好了充分迎接生活的準備。

我要治愈,因為我看到了成長的可能性。

我要治愈,因為我喜歡回顧自己走過的路。

我要治愈,因為我的孩子在看著我。

我要治愈,因為我努力想要打破不健康的循環。

我要治愈,因為我可以在我的生活和心靈中創造和平。

我要治愈,因為我選擇相信未來的過程和旅程。


1 又稱自我能力否定傾向,是保琳(Pauline R. Clance)和蘇珊娜(Suzanne A. Imes)在1978年發現并命名的,是指個體按照客觀標準評價為已經獲得了成功或取得了成就,但是其本人卻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他們沒有能力。——譯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页游| 朝阳区| 安陆市| 普安县| 手机| 淮安市| 鄂尔多斯市| 正阳县| 泸西县| 文登市| 安福县| 汾西县| 石泉县| 华池县| 德昌县| 马关县| 万山特区| 吴川市| 安平县| 喀什市| 日土县| 株洲县| 逊克县| 沽源县| 克东县| 河源市| 高台县| 全椒县| 犍为县| 大安市| 漯河市| 晋宁县| 张掖市| 太康县| 宝兴县| 沙雅县| 黄平县| 榆林市| 榆社县| 广德县| 日喀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