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新史:鮮血與廢墟中的世界(1931—1945)
- (英)理查德·奧弗里
- 745字
- 2024-08-06 10:55:35
用例說明
我在全書中使用了“盟國”和“軸心國”這兩個詞,因為這兩個詞太常用了,不用反而會帶來麻煩。盡管如此,有必要指出的是,三個主要盟國從未正式結盟,除了英國和蘇聯在1942年簽署了協議。“軸心國”也不是協作密切的聯盟,這個詞是墨索里尼發明的,起初被用于指德國和意大利兩國的關系。日本在1940年9月與德意兩國結盟,加入了三方協議,從而成了軸心國成員,一些加入對蘇作戰的歐洲國家也是軸心國成員,不過芬蘭除外,它只是共同作戰國。但在1940年9月之前,日本與歐洲的軸心國之間都沒有任何正式關系。而自那之后,全世界幾乎都在不約而同地談論“軸心國”,包括日本,這個名稱也被用在了幾乎所有現代歷史著作中,雖然我知道它并不完全準確,但我也根據約定俗成的那樣使用了這個詞。
書中有大量統計結果和數字,其中的問題也是很重要的。人們永遠也搞不清楚大大小小戰役中參戰人員及其所用武器的數量,關于人員損失和武器損失的統計也是一樣麻煩,這取決于不同國家對戰役時間長度和地域范圍的不同定義。我盡量使用最新、最可靠的統計數據,但我也知道這些資料中的估算數據常常相互矛盾。我在其他方面就沒有這么追求精確了。在用“噸”來統計航運噸位、投下的炸彈,或者生產出來的物資時,我沒有刻意區分英噸、標準噸和美噸。它們表達的實際重量各不相同,但每次都解釋是很煩人的,而且它們之間的差別也不大,統一用“噸”也不是不可接受的。1美制短噸大概相當于2 000磅,1英制長噸大概相當于2 240磅,1標準噸(1 000千克)大概相當于2 204磅。我通常使用世界通用的“千米”,而不是“英里”。1英里大概相當于1.6千米。

1925年,在里夫戰爭中,法國炮兵在摩洛哥向柏柏爾人起義軍開火。這是20世紀主要的殖民戰爭之一,當地部族為了保持獨立,與西班牙及法國軍隊從1921年一直打到1927年。
圖片來源:Photo 12 Collection /Al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