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戰國前(商周春秋):商紂王和周文王的臉譜組合

據司馬遷說,紂王材力過人,能手格猛虎,同時反應靈敏,思維敏捷,能言善辯。但是,紂王的高智商足以把進諫的人給說敗了,他的言語善辯足以粉飾自己的錯誤。他以自己的能力向臣子自矜,認為一切人都不如自己。

按司馬遷這種說法,紂王的這種表現,就是侈汰。因為自己有能力,于是就好為人師,不聽臣子對他的勸告,戰勝所有的臣子。這樣的人,離失敗就不遠了。人對于自己的優點,一定要恐懼。迷信這些優點,使得人變得侈汰和傲慢。

紂王喜歡飲酒,最喜歡妲己,對妲己的話言聽計從。另外紂王喜歡革新音樂,派樂師制作了新的音樂,被后人稱為淫聲——因為好聽,聽聽就把人上了癮,消磨了意志,這就是所謂靡靡之音了。另外喜歡大修宮室,在沙丘這個地方建立了王家動植物苑囿,里邊養著飛禽走獸,他時而去這里聚會飲酒,以酒為池,懸肉為林,讓男女裸體相逐于其中,總之是樂壞了,并且在那里搞長夜之飲。

老百姓因此都怨望紂王,于是紂王加強刑罰,搞了個炮烙。

商王朝的西邊,有一個臣服于商的小國,叫做周國。周國人的始祖叫后稷。后稷在小的時候,就喜歡種豆、種樹、種麻什么的,長大后愛好農耕,特別會研究種地,老百姓都學著他的辦法來。當時的堯帝聽說了,就提拔他當了農師。又給他一個封國,位于有邰,據說在陜西武功縣一帶。

武功縣在陜西關中平原的西端,稍微往西一點就是數百里的隴山了,山地里邊都是戎狄。所以,他們很快又喪失了農業生活方式。

后稷的曾孫叫公劉,恢復了上幾代人所中斷的農業傳統,吸引得周邊百姓都跑來加盟。又傳了幾代,到了古公亶父,遇到周邊的戎狄來搶他的財物,古公亶父只好帶著人向東轉移到岐山下的周原,又在那里營筑城郭室屋,建立五官有司。

古公亶父生了三個兒子,老三叫作季歷,季歷生的兒子姬昌是個神童。姬昌也稱西伯、周文王他為人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士,每天顧不上吃飯地招待賢人,于是各類賢人都跑來投奔他,比如伯夷、叔齊、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

這時候的商王,正是紂王。

周文王這時候大行仁善,以積累他的德行。由于他來遠懷眾,人心歸附,附近的諸侯崇侯虎洞察出了周文王志向叵測,不甘心做一方伯侯,于是紂王在崇侯虎的說服下逮捕了周文王,罪名自然是為臣不忠,窺伺天下。

這時候,周文王的一個臣子,叫散宜生,是個能說會道的家伙,選出美女名馬送給紂王以贖周文王。昏聵的紂王見色起意,每天騎著寶馬摟著美女,不顧大家苦苦勸阻,下令釋放周文王這只猛虎歸山。紂王還說呢:“有這一樣東西,就夠贖出釋放周文王了,何況這么多呢?”于是,釋放了周文王。

周文王被釋放回國以后,照舊偷著行善事,諸侯遇上什么爭執,都找他來裁決。虞、芮兩國的人為了爭一樣東西,打官司久不能解決,于是跑到周國這里來請周文王裁決。他們進到周國之后,發現老百姓都留出很寬的田塍,互不侵犯,非常自覺。虞、芮兩國的人沒等見到周文王,就都慚愧了,說:“咱們所爭,正是人家所恥的,還去干嗎啊?趕緊回家吧。”于是,一起撤訴了,各自謙讓了。諸侯聽說了這個故事,都說:“周文王大約是受天命之人吧。”

第二年,周文王就討伐犬戎,次年,又伐密須國,次年,又戰敗耆國,次年,又伐邘國,再次年,又伐崇國(這是向紂王密告周文王的崇侯虎的地盤了),滅了崇國。下一年,周文王死去了,兒子太子發繼位,是周武王。

筆者按:

虞芮兩國在西伯的感化下讓田的事情,按《詩經·綿》說:“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

這句詩的意思不太好理解,大致意思是虞、芮兩國不再爭了而交質取平(互交抵押),周文王促成了這一點。從這句詩上,看不出“周國耕者讓田,感化了虞芮人”這事。所以,虞芮斷訟,耕者讓田的事,是從《詩經》這句話演繹出來的故事而已。原詩句只能說明周文王已經有了區域輻射力,這兩國的事務裁決是要由他支配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驻马店市| 北流市| 马公市| 和政县| 江达县| 乐亭县| 元氏县| 赣榆县| 金乡县| 金堂县| 莲花县| 定远县| 利津县| 石狮市| 常州市| 依安县| 清原| 剑河县| 萨嘎县| 沙洋县| 德清县| 迁西县| 霍邱县| 洛川县| 南充市| 昌黎县| 连州市| 宁安市| 铁岭县| 蒙自县| 涞水县| 大足县| 余干县| 塘沽区| 衡阳县| 临夏市| 永春县| 延川县| 威海市| 中卫市| 南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