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戰國前(商周春秋):柔弱勝剛強的姜子牙的故事
- 寫給少年的兩千年中國歷史
- 張守春
- 1973字
- 2024-08-06 18:25:23
根據《史記》等史料,姜子牙是東海上的人,祖上曾經是堯舜時代的四岳,幫助大禹治水有功。
姜子牙一直不得志,日子過的窮困,到了老年,就去到西邊周國的地盤上釣魚。周文王(也就是西伯)出去打獵,在渭水河畔遇上了他,跟他一聊,非常高興,說:“我爸爸太公從前就說,將來會有圣人來到我們這里,周國因此將興旺起來。那豈不就是您啊。我爸爸太公望您望了很久了啊。”于是,就號稱他為“太公望”,用車載著他一起回來,當自己的老師。
姜子牙建議周文王韜光養晦,裝成胸無大志的樣子。
果不其然,紂王調走集結在朝歌西部的主力軍隊,掉頭討伐山東地區的東夷蠻族。西向防御的大門敞開了。
周文王死后,兒子周武王繼位,姜子牙保著周武王。姜子牙擔任“師”或者“大師”的職務。這其實不是后代理解的軍師,而是軍事長官的意思。
姜子牙善于把握時機。他是個可以長期屈己等待的人。九年之后,周武王召集諸侯共同伐紂。大軍渡過黃河,有白魚躍入周武王的舟中,渡過黃河以后,有八百家諸侯都帶著兵來了,都說:“紂是可以伐的啊!”
姜子牙王卻說:“你們未知天命,還是不可伐的。”于是,竟叫周武王收兵回國了。
這個事情實在蹊蹺。大約,姜子牙是從一些情報上感知到,商朝這時還頗有實力。所以他寧可采取保守撤兵的做法。
次年,在位已經五十年的紂王,處死了與自己政見不合的王叔比干,另一位庶兄微子啟也和他不合作而去,商王內部發生了明顯的政治危機。姜子牙這才認為時機合適了。周武王于是帶著兵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發出使者,遍告諸侯,帶著諸侯軍向東伐紂。
姜子牙懂得柔弱之道,但要想打敗商紂王,還必須果敢。果敢就是不要拖泥帶水、遲疑不決,錯過時機。
于是,姜子牙使用了奔襲戰的模式。周軍急行軍,連走數日。要知道,連續行軍,是困難和疲勞的,又趕上下大雨。常規的做法,一定就是原地扎營,等著雨水停了再說。
因為雨水也會毀壞道路,不適合行動。
可是,姜子牙還是毅然決定加速行軍。這種急行軍顯然出乎紂王意料,這就起到突然掩襲的作用。但是,對于周武王來說,最大的危險在于,如果偷襲不成功,回去的路上就不可能安然了。所以,從軍事角度來講,他的冒雨行軍,是一個果敢的決定。
二月甲子日清晨,武王大軍來到商郊牧野。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發表戰前演講:“各位西土之人,古人云‘牝雞無晨’,母雞不能打鳴,婦人也不該說話,但是紂王光聽婦人的話,對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用,單用四方有罪逃亡之人,重用他們,暴虐于百姓,敗壞了商國。我如今替天行罰。各位努力吧,有不努力的,我戮了你的腦袋。”
諸侯兵車總計四千輛,陳師牧野。
紂王也發來十多萬人來拒擋周軍。但是紂王的人都沒有戰心,他們前排倒戈以戰,給周武王開路。周武王揮兵追之,紂王的兵都崩潰背叛紂王。紂王敗走,回來登到鹿臺之上,蒙著珠玉的衣服,自我燒殺了。
武王來到紂王自焚的地方,從車上朝著紂王放了三箭,然后下車,用劍刺了紂王,然后用黃鉞(大斧子)砍下紂王的人頭,掛在大白旗下。紂王所寵幸的兩個女子,都已經自殺。武王也射之三箭,用劍刺之,用紅斧子砍了,把她們的頭掛在小白旗下。然后武王回到自己的軍中。
這里,武王為什么要射三箭,刺一劍呢?其實,后來西周的大射禮,是貴族比試射箭的禮儀性活動,其中輪著是每人射三劍,積分高的酒獲得懸掛著的獎品。可能是學者比照著這個禮,給周武王這里寫出了這么一組奇怪的動作。
周武王隨后成為周王朝的天子。
周武王把商朝王畿地區的商民封給紂王的兒子武庚來領導,又派自己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來監督武庚。隨后命南宮括把鹿臺上的財貨都散給百姓,又把鉅橋儲存的粟也分了,以振貧弱,又命閎夭去封了比干之墓。于是罷兵西歸。
周武王隨后大封諸侯,把姜子牙封在齊國(山東中北部),以營丘為都城,把弟弟周公旦封在曲阜,是為魯國。把召公的兒子封在燕,把弟弟叔鮮封在管,叔度封在蔡。其余都各自以次受封。
然后周武王縱馬于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虛,表示休兵偃戈,不再打仗了。
到了兩年后,周武王卻病死了,太子誦繼位,是為周成王。
姜子牙被封到了齊國做諸侯國君,他順應當地的東夷人風俗,簡化禮儀,疏通工商業,促進開發魚鹽行業來謀利,于是人們覺得這里好,就移民跑來,人口增加了,齊國成為大國。到了周成王時,管叔蔡叔作亂,姜子牙的齊國又得到了征伐諸侯的權力。
姜子牙死后,兒子丁公呂伋繼位,齊國就這樣一直傳遞下去。
筆者按:
弱者取強,往往就需要陰謀術,所以姜子牙后代被人們編成了陰謀術的代言人。人們就覺得他深不可測。陰謀術的核心就是“太強必折”“欲先取之,必先予之”,通過示弱和欺騙對方,促使對方自我消耗。當對方消耗得差不多了,自己再去取滅他。姜子牙,就是這方面智謀文化的代表。
姜子牙從一個寂寂無名的平民,成為開國元勛。他懂得柔道,又能果敢,在矛盾中把握平衡,這種突出又難得的能力,是他功成名就的根本。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細心揣摩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