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軍事力量很雜。
最初的核心是京營,后來土木堡之變,京營徹底廢掉,隨之京城保衛戰,扛起重擔的是御馬監的馬夫們,后來成為了騰驤四衛,屬于御馬監管理。
司禮監作為文,掌握了內廷政權,御馬監作為武,掌握了內廷軍權,背后隱藏著巨大的權利斗爭。比如武宗時期,八虎之一的劉瑾為司禮監掌印,八虎之一的張永則在御馬監當左丞,兩人的矛盾十分突出。
御馬監太監楊茂林身材高大,形象威武,比王承恩個頭還要高,根本不像個太監。
“皇爺忘記啦。”楊茂林聲音尖銳,與他的形象截然不符,朱由檢只覺得錯愕,“前幾年曹公公抽調四衛的勇士,另組勇衛營,抽調了好幾千人呢。”
“曹公公?”
朱由檢沒想起來。
“曹化淳曹公公。”楊茂林大聲提醒。
朱由檢身側的王承恩面色不太好看。
王承恩當年在曹化淳手下辦事,兩人極其不對付,現在聽到楊茂林在皇帝面前提起老對頭,王承恩內心難免擔憂,連忙告知,“曹公公已經歸鄉養老多年。”
說起曹化淳這個名字,朱由檢已經知道是誰了。
而且這個人還是自己的大麻煩。
見皇上沒說話,楊茂林小心翼翼輕聲說道,“皇爺要求京營整軍備戰,決定親征,奴婢必然誓死相隨,只是曹公公編練過勇衛營,還提拔了周遇吉,黃得功這些忠心耿耿的勇將,奴婢思來想去,曹公公一定能幫得上忙。”
朱由檢感到頭疼。
“陛下,先歇息片刻吧。”
王承恩一臉關心。
楊茂林眼神不快的盯著王承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朱由檢不在乎這些人斗來斗去,大明本就亡于內斗,今非昔比,現在的朱由檢還需要下面的人繼續斗,這樣他才有余地插手。
只是呢,還得從京營說起。
京營也可以叫做三大營。
分別是五軍營、神樞營、神機營。
五軍營由各行省選調出來的精銳騎兵和步兵組成的精銳野戰軍。
神樞營,也叫做三千營,總兵力最高時達到七萬,分為戰兵營、車兵營、守兵營、執事營。
然后就是神機營,開啟世界上火器部隊的先河,裝備有火槍、火銃、大炮等。
只是承平日久,加上京師物貴,對士兵剝削嚴重,三大營早已荒廢。
因此崇禎初期,為了應對關外后金和關內流民軍,急需要一支快速機動的野戰軍,也就有了曹化淳在御馬監四衛的基礎上,編練出了新的軍隊——勇衛營。
這支軍隊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只可惜連年征戰,又得不到補充,已經名義上消亡了。
但是效果還在,比如在山西防備流民軍的將領周遇吉,他就是勇衛營出身。
也是接下來,李自成率領大軍東征后,唯一遇到的激烈抵抗,此人最后戰死沙場。
還有就是在江淮地區抵抗流民軍的黃得功部,此人也是勇衛營出身的將領,最后也是戰死沙場。
就像京城最后高達一兩千文武官員投降李自成,但也有幾十名文武官員殉國的道理。
大多數武將歸順投降,也有少部分精忠報國之人。
朱由檢知道曹化淳。
這個人物爭議很大,所以名氣不小。
關于未來曹化淳到底有沒有主動打開京城城門,放李自成大軍入城,朱由檢不在乎這些。
因為當時無論曹化淳有沒有打開城門,他是不是在京城,都不會影響大明滅亡的結果。
就像大明的確還有不少忠臣良將,但是這些人同樣改變不了結局一樣的道理。
楊茂林的提議是沒錯的。
曹化淳的確有本事。
但是朱由檢不得不考慮別的問題。
周遇吉和黃得功這兩支掌握了軍隊的將領,最好能拉攏到自己這邊,手上的籌碼越多越好,否則手里沒兵的皇帝,離開了京城才更危險。
只是自己不久后要向內廷下手。
文臣和武將都是朱由檢不能動的,不但不能動,還需要下力氣拉攏。
那么數來數去。
能動的只有太監了。
而且在京城這塊地方,太監和勛貴才是最富有的。
偏偏周遇吉和黃得功這兩人和內廷關系緊密,雖然歷史上是忠心報國,可如果因為自己向內廷下手的原因,兩人還會繼續忠心報國嗎?
猶如關寧軍。
崇禎皇帝還沒有殺袁崇煥的時候,關寧軍是為皇帝賣命的,當崇禎皇帝殺了組建關寧軍的文臣袁崇煥后,關寧軍各將領就不再為皇帝賣命了。
同樣的道理。
周遇吉和黃得功這些人出身于勇衛營,勇衛營是曹化淳組建的,如果自己對付內廷,曹化淳不可能沒有想法,如果曹化淳有想法,那會不會影響到周遇吉和黃得功呢。
還有一層。
曹化淳的確有本事,楊茂林舉薦沒錯,只是自己不敢用啊。
太監本來就是皇帝身邊的人。
用太監組建的軍隊,然后向太監們下手,朱由檢覺得自己瘋了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到時候自己下令,曹化淳一聲冷哼,誰殺誰還不一定呢。
“四衛還有多少人?”
“只有四五千人了,而且多羸弱。”楊茂林如實回復。
又是多羸弱。
朱由檢比較煩。
“能挑多少青壯出來?”
“兩千......一千多人。”楊茂林耿直,“奴婢不敢蒙蔽皇爺,真的只有一千來人。”
“這么點人,如何維持十九處的牧場?”
“早就沒了,只剩下兩三處,其余只留在名冊上。”
得知皇帝要親征,誰都不敢瞞了。
大殿內氣氛緊張。
誰都不敢大喘氣,生怕引起皇帝的目光,成為出氣包。
朱由檢沒有生氣。
原本就沒有期望,何來的氣憤。
“內廷還有多少錢?”
王承恩愣了愣,同樣如實回答,“不到二十萬兩白銀。”
朱由檢同樣沒失望,回過頭交代楊茂林。
“讓四衛的青壯明日來皇宮,朕要親自點閱。”
“恐不符合規矩。”
楊茂林不敢答應。
“你要是辦不了,朕就辦你。”朱由檢不耐煩的說道,他是不敢對太監這個階級下手,而不是不敢對太監下手,眼前的楊茂林,并不放在他眼里。
而且太監不像大臣。
果然。
聽到皇帝的威脅,楊茂林連忙磕頭,保證能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