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海子里
- 朕能造反成功嗎
- 烈炎普照
- 2036字
- 2024-08-04 00:10:00
京城太亂了。
從內廷開始刮起的一股歪風,經過發酵之后,最重要的是賊首李自成所寫的決戰書送達京城后,米價一日三變,局勢急速下滑。
剛領取完欠薪的京官們,才安逸了沒幾日,又被京城的局勢動搖,人心不穩。
連京官們都恐慌,更不提百姓們。
各家米鋪大門口排了看不到頭的隊伍。
而米鋪的伙計不急不慌,每日能賣出去的米糧有限,米價一漲,油鹽醬醋茶全部上漲,連四衛營和勇衛營的軍心都被動搖了。
大街小巷,人們開始埋怨,甚至還有童謠,隱隱指責皇宮里的皇帝。
“要我看啊,這大明沒幾天活頭了?!?
“俺們老百姓怎么活下去哦,這是要把俺們往死路上逼?!?
沒有搶到米。
米價漲的太離譜,再這樣下去,很多人感到活不下去了,他們在街頭小巷抱怨。
“大明亡了,換個新皇帝唄,說不定我們的日子還能過得更好?!?
“嘴上沒個把門的?!?
大槐樹下。
有人聽到如此大逆不道的話,嚇得臉都白了,連忙勸阻。
“怕什么,五城兵馬司的兵差自己都這么說,他們哪里還有工夫當差,現在的京城,他們不也是活不下去,這大明啊,沒盼頭了?!?
眾人一你言我一語。
誰都希望能恢復原來平靜的日子,可誰也認為沒可能了。
人們越來越恐慌。
更多的是對未來活不下去的迷茫。
他們這些小老百姓,不懂國家大事,也不知道米價為什么上漲這么快,所有的物價仿佛約定好了,漲的越來越離譜。
但是一切都是從皇帝的新軍買米開始的。
他們這些新軍太多人買米,那時候米價開始上漲,開了頭之后,猶如洪水一發不可收拾。
有穿著便衣的官員聽到,搖了搖腦袋,悄無聲息的經過。
這京城已經不是人呆的地方。
要不是因為沒有關系,那官員早就想調離京城了。
現在的京城,不用敵人來攻打,自己個都已經崩潰,不攻自破,老百姓們翻來覆去,說的倒也沒錯,大明看樣子的確要亡了。
巷子里出來是大街,大街橫七豎八筆直寬廣。
京城的布局很整齊。
各廊各坊,大框小框,框框里是胡同,框外是大框,每條街坊都是熟人,一般不會有陌生人進來,讓京城民間的安全得到保障。
而各個衙門多集中在承天門到大明門之內,所以官員和百姓們的生活涇渭分明,不會互相打擾。
皇宮南端是辦公用的場所。
內閣、六科。
出了午門,兩旁的值房是中書科,再出的端禮門就是社稷壇太廟這些祭祀的場所,然后就是承天門。
承天門外。
六部、五軍都督府、錦衣衛、通政司、三寺、翰林院、會同館、太醫院等等衙門都在此處辦公,一目了然,井然有序。
最熱鬧的時候,這里人來人往,車水馬龍。
同時,也代表了大明的昌盛輝煌。
如今卻格外的寂靜。
偶爾看到的人也低著頭快速行走,神色匆匆,仿佛身后有什么在催似的。
官員們前幾日去崇智殿領取半年所欠的俸祿那天,這里也重新熱鬧了起來,可也只維持了兩三日,又逐漸消停了下去。
元旦朝賀的確是官員們不對。
可皇帝難道就沒有錯嗎?
皇帝現在不上朝了。
官員們一開始還能理解,特別是普通的京官們領取了拖欠的俸祿后,他們還幻想著一切恢復,又重回十幾年前,那時候雖然也有很多麻煩,可沒人感到大明會有亡國的危機。
現在大明都搖搖欲墜,他們這些普通的京官也不值錢了。
許多債主開始催債。
幸虧皇帝為他們補齊了拖欠的俸祿,否則許多京官還真活不下去,要么破罐子破摔,不顧臉面賴債,要么灰溜溜逃回老家。
此時。
高起潛、潘馴、范景文三人來到內承運庫。
太監們正在搬運倉庫里的物料,工匠們改造倉庫的環境,從內廷各處搬運床鋪,整個皇宮里,唯獨承運庫這些倉庫最合適,騰給京營士兵們駐扎。
隨著四衛營、勇衛營的重建,內廷逐漸淪為向起維護后勤的場所,比如前后上千名宮女,兩千多名工匠,幾百名閹人,還有廚子、馬夫等。
同時,太液池周圍大量的太監小黃門被驅逐。
閑雜人等,哪怕其原來是內廷辦差的人,只要是與四衛營和勇衛營事務無關的,全部驅逐出太液池周圍。
“海子里弄清楚了?”
朱由檢在此處親自指揮。
接過三人送來的名冊,朱由檢沒有翻閱。
上位者只要抓住一件事,許多事就迎刃而解了。
欺瞞。
只要能不被下面的人欺瞞,那么執行力就會得到保障。
可如何不被欺瞞呢?
比如購買一顆雞蛋需要十兩銀子。
沒人敢用這件事去欺騙朱元璋,因為朱元璋知道雞蛋在民間的價格是多少。
朱元璋也知道下面的人會通過什么手段欺瞞皇帝,所以定下了祖制,要求錦衣衛的日常工作,包括每天把集市上的物價整理成冊,每日按時送入到宮中,皇帝必須要翻閱,了解民間的物價。
就像高級的商戰不過是搶印章罷了。
高級的貪腐也不過是欺負皇帝不懂民間事罷了。
萬歷小皇帝長居于深宮,他知道要防止官員貪腐的道理,但是他不知道官員如何貪腐,更不知道要去問太監,他們去買的雞蛋需要多少錢。
因為他沒有這方面的意識。
簡而言之。
何不食肉糜。
皇帝不懂百姓。
朱由檢認為哪怕自己沒有非洲的經驗,做皇帝也會比大部分成長于深宮的皇帝要強,因為自己懂百姓,知道基本的生活經驗,那就不會被蒙騙。
一切的蒙騙,只不過是信息差而已。
自己身邊的軍士來自于窮苦大眾,許多人也是海子里的海戶,海子里是個什么樣的光景,結合自己知道的,朱由檢聽個數字,就能知道這些人有沒有說實話。
事實證明。
一個整日與軍士們朝夕相伴的皇帝是讓人敬畏的。
有了敬畏之心,人們就不敢輕易糊弄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