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人的一生,經不起瞎折騰(1)

只要我們認清自己的能力,順應形勢的發展,時時把握住自己不走錯路,那么,我們的人生就是很精彩的。盡管生活中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但我們過得踏實,雖然不完美,但它有自己的意義--一種只有親身體會才能說出的意義。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一個人生活得好不好,關鍵都在自己,庸俗的人都是沒事找事,徒增煩惱。

人的一生只有百年左右,說短不短,說長不長。對于那些順應時代發展、努力工作、過好生命中每一天的人來說,一百年顯得很短;而對于那些沒有生活目標、沒事找事、過了今天不知明天怎樣的人來說,一百年又顯得很長。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過得有價值,因此,我們就應該學習前一種人,精心過好每一天,而不要像后一種人那樣碌碌無為、沒事瞎折騰。

《新唐書·陸象先傳》中有一句名言:“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也就是說,一個人生活得好不好,關鍵都在自己,庸俗的人都是沒事找事,徒增煩惱。

《列子·天瑞》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杞國有一個人,整天吃不好飯,睡不著覺,滿臉憂愁的神色。他的一個朋友為他擔憂,關切地問:“你有什么憂愁的事嗎?”這個人嘆了口氣說:“唉!我擔心天會突然塌下來,地會突然陷下去,我的身體到哪里去躲藏呢?”

他的朋友就開導他說:“天,不過是一團氣積聚起來的,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氣,你伸展身體、俯仰、呼吸,每時每刻都在天中活動,你為什么還擔憂天會塌下來呢?”

這個人又說:“這天如果真的是一團氣積聚起來的,那天上的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來了嗎?”

他的朋友又勸導說:“日月星辰,只是那一團氣體中有光耀的一部分,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人的。”

這個人又追問:“那么,地陷了,人又怎么辦呢?”

他的朋友又說:“地,也不過是堆積起來的土塊,它塞滿了四面八方所有空虛的地方,沒有一個地方沒有土塊,你跨步、跳躍,每時每刻都在地上活動,為什么還要擔憂地會陷下去呢?”

這個人聽后,放心下來,從此就過上了開心快樂的日子。

聰明的讀者都知道這個故事叫作“杞人憂天”,比喻庸人自擾,毫無根據地瞎擔心;諷刺了那些毫無根據的擔心、自欺欺人的人。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杞人太蠢了,怎么會擔心天塌下來地陷下去呢?但是,現實中,確實有一部分人會做出這樣的蠢事。

李先生是一個事業單位的科員,因為性格有點內向,為人古板,所以與周圍的人相處得不是很融洽。每天除了上班外,他都很少出門。

有一天,李先生的一個親戚來看望他,發現李先生愁眉不展,于是就問他發生了什么事。李先生說單位要組織員工出去旅游,他正為這事犯愁呢。

親戚很是納悶,說:“出去旅游是一件多開心的事啊,你有什么可愁的?”

李先生說:“雖說旅游是開心的事,可是,單位要我們乘坐飛機去啊!你不知道,現在飛機經常出事,前幾天巴西飛往法國的一架飛機遭遇空難,全機沒有一個人生還。今天看新聞,又有伊朗一架客機墜毀,168人全部遇難。飛機這么容易出事,我哪還敢坐啊?說不定這樣的事會落到我頭上。”

親戚說:“如果怕飛機出事,你可以坐火車去啊,現在的火車速度也很快,而且安全。”

李先生說:“火車也不安全,不是經常出現脫軌、相撞的事故嗎?有的地方還有偷竊、搶劫的事情發生。”

親戚說:“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看你以后就別出門了,天天窩在你的小屋里最安全!”

李先生說:“那不行,我現在想好了,明天我就自己開車去。”

不可否認,事故總是有的,但若因此就害怕、擔心,那我們就沒法生存下去了。一個整天想著“如果……”的人,注定是一個不快樂的人,一個失敗的人。因此,要想自己過得舒服,首先我們就不要在思想上瞎折騰,不要想一些沒用的事,更不要想一些不可能發生的事。

其實,我們的生命就像一條靜靜的長河,舒緩安靜是它的主調。不要總是期望有飛流直下的瀑布或美麗奪目的浪花,只要我們不瞎攪和亂折騰,生命長河就會日夜不息地奔涌向前。

平淡是生命的主體,也是生活的主體。就絕大多數人而言,終生將作為平常之人,擁有平淡無奇的生命;就絕大多數職業來說,永遠都會是只做平常之事,擁有平淡無奇的記錄。即使是燦爛多彩的社會生活,波瀾壯闊的英雄之勢,驚天動地的歷史事件,畢竟也只在很少的時候出現,在絕大多數的時候,社會的腳步也只是悄無聲息地移動,猶如一條平淡無奇的河流。因此,對平淡生活和平凡人生的蔑視甚至否定,只會使人陷入一種無所作為的“怪圈”,從而使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情趣受到影響。

既然大多數人的人生是平凡樸實的,那么我們就應該以一種極為珍惜的感情,去平平淡淡地生活,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發現平淡無奇的深處也蟄伏著驚人的美麗:熙熙攘攘的自行車流、提籃買菜時聽到的吆喝聲、廚房里鍋碗瓢盆的交響曲……都是值得回味的美好樂章;天上潔白的流云、路邊盛開的花朵、孩子們嬉鬧的場面……都是令我們顧盼不舍的風景。

境界談

每個人都曾有過煩惱或正在經歷煩惱,事實上,這些煩惱都是我們自找的。一個浮躁的人往往樂于自尋煩惱。我們可以尋找甜蜜的愛情,我們可以尋找美好的生活,但我們決不可以沒事找事、自尋煩惱。

不折騰是人生大智慧

2008年12月18日,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只要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宏偉藍圖和奮斗目標。

會后,“不折騰”迅速成為熱門話題。作為俚語,“折騰”可意譯為胡鬧、搗亂,也就是指翻來覆去、無事生非等,一般含貶義色彩。胡錦濤所說的“不折騰”,是強調國家禁不起折騰,而對于我們個人來說,這句話有更深一層的意思:人生也是禁不起折騰的。

很多人喜歡沒事找事做或找一些沒做過的無聊之事去做,或與別人無理取鬧。殊不知,這樣沒事找事,最容易引發大事,甚至造成禍害,不但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很早以前,有一個沒發生過災害的國家。那里五谷豐登,人民安寧,既沒有疾病流行,也沒災害發生,舉國上下無憂無慮,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有一天,國王在宮殿對大臣們說:“我聽說天下有個叫災禍的東西,種類很多,但不知道它到底長什么樣子。”

眾大臣也說:“我們也聽說,但都沒見過它的樣子。”

于是,國王派遣一位大臣去鄰國購買災禍。

天神遙知此事,便化作一位商人來到市場上,擺出一個外表看似豬形的怪物,用鐵索緊緊綁住等在一旁,靜候那位大臣到來。

果然,那位大臣來到了怪物前,停住腳步仔細看起來。問道:“這是什么怪物?”

商人說:“這是"禍母",能制造災禍。”

大臣一聽,非常高興,心想:我可找到要買的東西啦。他連忙詢問價錢,商人說價值千萬。大臣問:“它以什么為食?”

商人說:“它以針為食,每日要吃一升針。”

大臣將一切打聽仔細,便歡歡喜喜把“禍母”買回了國。從此以后,全國百姓停止了原來的工作,所有的人每天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到處找針,以喂養“禍母”。全國因喂養“禍母”卻找不夠針而犯愁,沒多久,整個國家變得官府混亂,人民犯罪,五谷不收,病害肆虐,舉國不安,百姓無以為生。這時,人們全明白了:這就是災禍。

國王沒事找事買“災禍”,百姓沒事找事養“禍母”,最終受害的是國、家和自己。

在現在這個功利社會,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是一個庸庸碌碌的人,更不希望自己的一生無所作為。于是,一些人動起來了,教師扔下課本去賣茶蛋了;孩子輟學去學做買賣了;公務員撇下鐵飯碗下海經商了;商人拋開生意去當官了……結果每個人都變得面目全非,在失敗的泥潭中苦苦掙扎。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它就像一塊易碎的玻璃,稍不注意就會嘩啦一聲變成碎片。因此,我們的生命是禁不起折騰的。但是,我們畢竟只是凡人,不可能一生只做正確的事而不做無意義的事,這就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人生智慧,盡量少做一些瞎折騰的事。

首先,我們要看清世事,要順勢而為。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正確地把握自己,我想關鍵在于“順勢而為”,也就是“識時務者為俊杰”。審時度勢,因時制宜,要具有順勢而動的智慧。達到“明者遠見于未萌,智者避免于未形”的境界。客觀世界是復雜多變的,不經意之中,往往出現沒有預料到的偶然的情況,讓我們一時之間難以權衡利益的得失。功名富貴對人的誘惑確實很大,許多人為之飛蛾撲火,費盡心思,用盡機關,也未必得三分天地。

1915年11月,在袁世凱的授意下,國民代表大會終于通過以“君主立憲”為國體的決議。此后,袁世凱的心腹們又強迫各地代表在統一擬定的推戴書上簽了名。

袁世凱見到推戴書后,心中竊喜,表面上卻一再假意推讓,一直到第二天,才發表公告,表示“遵從民意,勉為其難了,只好接受帝位”。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凱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賀。此后,袁世凱大封爵位,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確定以“洪憲”為年號,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

袁世凱當上皇帝后,遭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譴責,被搞得焦頭爛額。各地的反袁護國戰爭風起云涌,袁世凱處于眾叛親離的境地,對此他深感絕望。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仍稱大總統。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全國人民反對的怒潮中,憂懼而死。屈指算來,他總共只做了83天的洪憲皇帝。

袁世凱竊取了總統寶座之后,私欲更加膨脹,竟然逆歷史潮流妄想做皇帝,最終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慨,最終憂懼而死。

因此,我們為人處世時要認清形勢,順應潮流,不為他人思想左右,有自己的見解和思想,在人生的風雨中做到安步徐行,從容泰然,對任何變化等閑視之,做到“誰怕,一衰煙雨任平生”這種超然的境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能深明大義,也不奢望與自己共事的同事都是善男信女,順勢而為,不必強求,不必牽強。該來的,總會來,該去的,總歸去,該走時,就得走,該留時,須留下。

其次,我們要有自知之明,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

明察自己的性格、智慧、判斷和情感。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就不能控制自己。鏡子可以用來照臉,但是,唯一可以用來觀察自己的精神的是明智的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長處在哪,短處是什么,究竟有多大的能力,一切要量力而行,不要強迫自己做一些沒有把握的事情,沒有金剛鉆就不要攬瓷器活。

凡事都要量力而行,如果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難免就會自高自大,沒事找事。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傻事,其下場當然是慘敗。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小時愛學兵法,談起用兵的道理來,頭頭是道,自以為天下無敵,連他父親也不在他眼里。

公元前260年,秦國派王龁圍住上黨。趙孝成王連忙派廉頗率領20多萬大軍去救上黨。王龁攻了幾次城都被廉頗打退了。而且廉頗還叫兵士們修筑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準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

后來,秦國就散布謠言說,秦國最怕讓年輕力強的趙括帶兵,廉頗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趙王聽信了謠言,也認為廉頗只守不攻遲早會投降,于是立刻把趙括找來,問他能不能打退秦軍。趙括說:“要是秦國派白起來,我還得考慮對付一下。如今來的是王龁,他不過是廉頗的對手。要是換上我,打敗他不在話下。”

趙王聽了很高興,就拜趙括為大將,去接替廉頗。趙括領兵20萬到了長平,請廉頗驗過兵符。廉頗辦了移交,回邯鄲去了。

趙括統率著40萬大軍,聲勢十分浩大。他把廉頗規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廢除,下了命令說:“秦國再來挑戰,必須迎頭打回去。敵人打敗了,就得追下去,非殺得他們片甲不留不算完。”

那邊秦國得到趙括替換廉頗的消息,就秘密派白起為上將軍,去指揮秦軍。白起一到長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幾陣敗仗。趙括不知是計,拼命追趕。白起把趙軍引到預先埋伏好的地區,派出精兵2500人,切斷趙軍的后路;另派5000騎兵,直沖趙軍大營,把40萬趙軍切成兩段。趙括這才知道秦軍的厲害,只好筑起營壘堅守,等待救兵。秦國又發兵把趙國救兵和運糧的道路切斷了。

趙括的軍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連天,無心作戰。趙括帶兵想沖出重圍,秦軍萬箭齊發,把趙括射死了。趙軍聽到主將被殺,也紛紛扔了武器投降。四十萬趙軍,就在主帥趙括手里全軍覆沒了。

大家都知道“紙上談兵”這個典故,趙括能言善辯,卻無實戰經驗,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居然會大言不慚地說把秦軍殺個片甲不留,結果自己卻成了身死誤國的歷史笑話。

因此,我們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不適合做什么;什么事當做,什么事不當做。這樣才不會走錯路,陷入進退失據的境地。

最后,我們要找準人生的方向,時時把握自己。

長久以來,我們的思維都進入誤區了,總覺得執著是好的,堅持是好的,百折不撓是最好的,要想達到目的,這是最有力的“捷徑”:只要執著、堅持、百折不撓,就一定能成功。但實際上哪有這回事呢?如果方向錯了,堅持只會讓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

一次作協會上,一個作家結識了一位文友,她花白的頭發,皺紋縱橫。她告訴這個作家,自己從十幾歲走上文學之路,到現在“發表了十幾篇文章呢”!而且這好幾十年的工夫,攢了滿滿兩大箱子的手稿,大部分紙頁都發了黃,就等著有一天能夠大名遠揚,以往的這些東西就可以全部拿去發表。

這個文友一邊說,一邊拿出厚厚一摞文章讓作家看。作家看后直搖頭:文筆嫩,主題老,用寫報告的手法寫小說,用歌頌太陽的口吻寫散文,居然像這樣寫啊寫,寫了一輩子。

作家語重心長地對她說,你的精神我很敬佩,可是,你的做法卻是錯的。愛一個人,愛一件事,愛一項事業,愛到全情投入,那敢情好,可是一定要有一絲絲的理智用來衡量值不值得。雖說“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畢竟不是隨便哪個凡人都能出將入相的。不要再折騰下去了,把有限的時間用到有意義的事情上吧!

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毀在了過分的執著。所謂“百折不撓”,那是有前提的。不用說,方向錯誤一定會南轅北轍;就算方向正確,一路沖著頂峰狂奔而去,能不能攀上頂峰不說,那份不肯左右枉顧的勁,會屏蔽掉沿途多少大好風光?

有時候明知差得很多,仍會受所謂“百折不撓”的蠱惑,拼命往前跑跑跑,心里想著就算到不了頂,也是挺悲壯的,為了這份悲壯,累死也值得。

真值得嗎?還是在害怕?怕中途放棄會被人笑,怕半路轉身自己會悔,怕來怕去,如騎瘋虎,下不來了。

境界談

做人總要明智些,適當地示弱、認輸、放棄,并沒有什么不好。即使跌倒了,爬起來,拍拍土,步向另一個方向,既尊重了生命,又善待了生活。

“不折騰”蘊含“三不”真諦

“不折騰”只有區區三個字,看起來非常簡單,然而,能夠正確地理解它所蘊含的道理卻不是容易的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徽省| 大关县| 荔浦县| 富蕴县| 奎屯市| 同德县| 丹阳市| 罗源县| 灵宝市| 文成县| 江西省| 高邮市| 神木县| 盐边县| 屯昌县| 广安市| 凤城市| 平利县| 杨浦区| 班戈县| 株洲市| 循化| 顺义区| 临泽县| 天等县| 迭部县| 神木县| 昭苏县| 白山市| 仁布县| 修武县| 青阳县| 毕节市| 千阳县| 治县。| 江门市| 体育| 平利县| 陇西县| 吉林市| 会同县|